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报业的特殊成长环境和地位决定了其人力资源管理的长期固化模式。报业的人事制度不同于机关和各类事业单位,也不同于企业。最初的报社都是事业单位、事业管理,依靠财政拨款过日子。随着报业的发展壮大。实力的增强,各级财政不再给报社拨款,大部分地区将报业划定为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即实行自收自支、自负盈亏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2.
谈到地市报社的性质,大多是这样描述的:“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但是,“事业单位”与“企业化管理”事实上它是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概念。“事业单位”以国家预算拨款为唯一资金来源,不进行成本核算,不需上交利润和税金。因此,固化了报社的行政氛围、管理环境和工作模式,制约着报业经营的运作和走向。而“企业化管理”则要报社成为真...  相似文献   

3.
报社转型为企业是报业体制的一大改革和创新,根据中央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精神,报社不再有“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模糊形态,除了公益性报社作为事业单位保留外,意识形态属性不强的报社都必须转制为企业。  相似文献   

4.
目前,就地市党报体制而言,大多数仍然是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报社作为报纸这一特殊商品的生产者和经营者,要通过企业化经营实现自收自支、自负盈亏、自我积累、自我发展。按照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建立全面预算管理机制,对报社防范经营风险,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促进报业经济良性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全面预算,是指企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发展,国内报业基本完成了从事业单位的财政补偿体制向产业部门的市场运作体制的转变,国内的大多数报社已经由过去单纯依赖财政拨款办报过渡为实行自收自支、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企业化管理体制。面对这飞速发展的经济形势和各种媒体的竞争,报业作为新崛起的产业应该如何适应,  相似文献   

6.
目前,就地市党报体制而言,大多数仍然是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报社作为报纸这一特殊商品的生产者和经营者,要通过企业化经营实现自收自支、自负盈亏、自我积累、自我发展。按照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建立全面预算管理机制,对报社防范经营风险,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促进报业经济良性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全面预算,是指企业对一定期间经营...  相似文献   

7.
报业生产的任务是出版和发行报纸,报纸是舆论宣传的重要工具,这是没有异议的。我国的报社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单位,报纸要甘当和当好党和人民的喉舌,这没有也不应有不同的意见。这是报纸的特性。但是,报业作为一种特殊的产业,报纸作为一种特殊的产品,报社作为组织报纸生产和流通的经济实体,在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前提下,要不要实行企业化管理,注重经营,讲求经济效益,人们的看法和做法就不那么明确和统一了。回顾历史,人们对报业经营的认识实际上经历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早在1949年12月新中国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后,报社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在二十多年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过程中,报业的产业属性不断显现并清晰起来。近年来随着报社产业化的进一步发展,多数报社告别单一的一报模式,成长为多报刊、多媒体、跨地区、跨行业、具有母子公司体制的报业集团。在集团扩张的过程中,许多传统的管理和运作办法被直接搬进了报业集团。在报业市场不断开放、报业竞争不断加剧的市场环境下,这些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已越来越不适应报业集团进一步发展和壮大。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报社一直属于事业单位,对员工的管理采取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人事行政管理制度;即使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报社逐步实行了“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模式,但其前提仍然是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并未进行全面改革;20世纪90年代各大报业集团纷纷成立,人力资本的经营逐渐成为报业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简单的人员调配和行政管理已经无法适应形势发  相似文献   

10.
随着各地报业集团的成立,报业经济发生了很大变化。报社从事业单位企业化经营向报业集团化、产业化过渡,报业集团在唱响主旋律的同时,还要打赢市场,这就为报业财务管理提出了新要求、新课题。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报业发行结构的调整和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世纪90年代初,中央明确提出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我国报业也开始探索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发行新思路。在将近20年的时间里,报业结构由单一走向多元;报业经营由事业单位转向企业化经营再到产业化运作;报业主体由报社变为报业集团再为传媒集团;报业发行模式由邮发合一到自办发行再到多种发行模式并存;报业技术则由传统迈向现代进而网络化数字化。在新的经济体制下,报刊发行在观念和体制上有了巨大进展,报业发行大战硝烟弥漫。  相似文献   

12.
韦天聪王甜伊 《视听》2016,(12):160-161
当下,许多报社已经实行企业化管理,进行企业化经营,报社成为制作、经营报纸产品的企业,并不断规范化。本文对钦州报业传媒产品市场定位及营销策略进行系统的研究,得出其营销策略中的问题,并提出建议,给地方报纸产品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3.
2007年1月1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颁布实施《企业财务通则》第十章第七十七条的规定,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比照适用本通则。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作为既是媒体又是产业的地市报社,大多已由过去的“国家出钱,报社办报”的生产型体制,转变为“自收自支、自负盈亏、自主经营、自我发展”的经营型体制,大多地市报社已成为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  相似文献   

14.
刘爱东 《记者摇篮》2007,(8):101-102
报业集团作为我国当前传媒行业的特殊组织形式,通常具有事业单位的身份,但报业集团的生产活动,则早已实行企业化管理。报业集团处于不断改革深化的过程,这就决定着报业集团的财务战略具有特定的属性。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报业“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运营机制的完善,报界渐渐从传统的“传者中心”向“受者中心”转变。作为直接衡量受众需求满意度的晴雨表——发行量,日益受到报界重视,大部分报社已把发行工作置于报业经营的龙头地位。显然,原计划经济体制下沿袭已久的发行观念和工作模式已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如何在市场经济中有效地开展党报发行工作,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6.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唐绪军副研究员撰写的专著《报业经济与报业经营》一书,于1999年3月由新华出版社出版发行。谈及中国报业的最大变化,恐怕莫过于改革开放20年来其生存方式的转变。在计划经济时期,报社是文化事业单位,以卖报为主要收入来源,不足部分由国家财政或由上级单位予以补助。然而,自1978年人民日报等首都数家新闻单位联合提出“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经营方针以来,中国报业逐步开始与政府财政“断奶”,最终走上了自收自支、照章纳税、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企业化经营道路。伴随着报业生存方式的…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作为新闻传媒的报业,如何适应新的形势,在迅猛发展的市场经济大潮中求生存、求发展、求壮大,是广大报人正在探讨、实践的新课题。有的报社在改革领导体制,转换内部机制方面做了尝试;有的报社在实现报业产业化、集团化方面先行了一步。这些改革和探索都是在推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模式。这究竟是什么样的管理办式,它给报业发展提供了什么样的天地,它的内涵和意义是什么?本文拟就这些问题做以下探讨:  相似文献   

18.
报业生产的任务是出版和发行报纸,报纸是舆论宣传的重要工具,这是没有异议的。我国的报社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单位,报纸要甘当和当好党和人民的喉舌,这没有也不应有不同的意见。这是报纸的特性。但是,报业作为一种特殊的产业,报纸作为一种特殊的产品,报社作为组织报纸生产和流通的经济实体,在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前提下,要不要实行企业  相似文献   

19.
在市场竞争中发展党报集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圳特区报》创刊于1982年5月,是深圳市委机关报,1993年在深圳新闻文化事业单位中率先实行企业化管理,1999年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成立深圳特区报业集团,11月正式挂牌。《深圳商报》于1989年1月创刊,十几年间迅速发展为中国南方有影响和有较强实力的大报。2002年9月,深圳特区报业集团与深圳商报社组建为深圳报业集团。  相似文献   

20.
报业集团作为承担宣传职能的事业单位,实行独立法人、自收自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化管理体制,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按市场化规律运作。目前报业正处于国家深化文化产业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在建立科学的财务管理体制、强化资金管理、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加强内部控制等方面都应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