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课程改革无时无刻不以各种方式“遭遇”着文化传统,文化传统成为了课程改革无法逃脱的知识基础。然而,课程改革却在课程目标、课程理论资源等方面对文化传统进行着刻意的忽视或无视。基于文化传统的立场,扎根于本民族文化传统的实际,改善文化传统的不足和薄弱理应成为课程改革的基本路向维度。  相似文献   

2.
校本课程开发中的传统文化融入,已经成为学校课程改革走向深入的重要问题。当前,校本课程开发中传统文化的融入还存在传统文化知识化、形式化和片面化的问题。传统文化与校本课程之间的有机融合,需要充分关注传统文化的境遇性,回归传统文化的本体,尊重传统文化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3.
关怀文化传统:课程改革的又一使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课程改革无时无刻不以各种方式“遭遇”着文化传统,同时课程改革也以各种形式被传统所“文化”。然而熟知并非真知,课程改革却在课程目标、理论资源和改革阻力等方面刻意地回避和忽视文化传统,基于关怀文化传统的视角,笔者认为关怀文化传统即弥补文化传统的薄弱和消解文化传统在课程改革中的抗拒应作为课程改革路径追索的着眼点和逻辑前提。  相似文献   

4.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崛起的日本和韩国在课程政策上一改对美国的简单模仿,进行了体现文化反思特点的课程改革。其间,日韩课程改革及政策有明显的课程内容差异化、管理分权化、评价多元化的特点。这些课程政策表现出纳入文化异质国家美英教育传统与经验的迹象,其文化假设与日韩的教育传统的文化假设明显不同,课程政策的文化抵制成为课程领域中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课程改革遭遇文化传统是必然现象,本文在厘清文化传统的内涵的基础上,着力剖析课程改革中文化传统的迷失与症结,认为课程改革在借鉴西方教育理论的同时,无视或忽视了文化传统的在场,为此,笔者指出课程改革应扎根于本民族文化传统的实际,把改善文化传统的不足和薄弱作为课程改革的基本路向。  相似文献   

6.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就文化与课程的“亲缘”关系来看,文化是课程的“近亲”,是社会政治、经济对课程发挥作用的中介环节。从宏观上看,把握了新时期文化发展的方向,就把握了课程发展的方向。尤其是对于当前课程改革所处的尴尬境地而言,换一个角度探索,也不失为一条路子。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主流文化与亚文化以及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对话可以成为课程改革研究的切入点。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应该将课程改革放于中心位置。  相似文献   

7.
在20世纪最后20年里,由于对本国教育现状的不满并受课程全球化压力驱使,英美两国进行了课程改革,在课程内容、课程管理与课程评价上做出了重大调整,主要表现在内容标准化、管理集权化和评估统一性,并将其发展成鲜明课程政策的明显特色。这些课程政策纳入文化异质国家课程传统,其文化假设与英美两国课程传统的文化假设不同,因此,课程政策文化抵制成为课程研究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8.
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教育工作者日益认识到传统文化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并逐渐重视从传统文化中挖掘幼儿园课程资源.民间童谣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本土特色,可以成为幼儿园的课程资源.本文对民间童谣的选择、在课程中的应用以及应用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等作了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国内外学者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总结,以探讨上海PISA夺冠与课程改革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除课程改革之外,文化传统的影响同样是上海PISA夺冠的原因,PISA夺冠是课程改革和文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还发现,上海PISA夺冠并非意味着课程改革已取得成功,课程改革仍面临诸多严峻的问题。因此,PISA测试作为一种学生学习测试工具,不应成为学校教育改革的核心目标。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改革中教学理念转变的文化阻滞及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的日常生活世界不仅形成了经验性、人情化和权力本位的文化模式,而且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逐渐使其成为了中国社会的主导性文化精神。这种传统文化对课程改革与教师教学理念的变革形成了强大的文化阻滞力。将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作为课程文化的价值基础、制造多元的文化冲击,以及选择性地利用传统文化中的文化元素则有助于我们突破这种文化阻滞力,促进课程与教学改革的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传统文化重建问题日益凸现出来。因为这次课程改革不仅仅是致力丁知识内容、课程结构与实施方式的变革,更重要的使命是力求实现课程文化的重建,解决长期以来困扰人们的传统与现代、民族性与国际化等方面的文化冲突,构建新时期课程文化的框架,在语文课程改革与建设中,扩大文化视野,更新文化观念,使课程改革呈现出传统与现代并重的文化取向。  相似文献   

12.
人是附着于文化之中的动物,人的主体性是文化主体性。课程改革是"文化"人的主体性活动。课程政策是"文化"人对课程改革的宏观蓝图、内容标准和具体行为的规定。因此,课程政策制定必须遵循文化主体性。课程政策研究需要在明确文化主体性的基本立场的前提下,系统批判缺乏文化主体性的课程政策研究的传统研究路径局限,规划尊重文化主体性的课程政策研究新路径,推进课程政策研究关注文化主体性,使关注文化主体性成为课程政策研究的自觉。  相似文献   

13.
知识时代对人的素养能力提出新要求,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出台,对学生应具备的素养能力做出明确界定,成为课程改革的新坐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延续千年的母文化,对中华民族影响深远,是其文化精神的源泉。师范院校的师范生是未来教师的主力军,也是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的桥梁。因此,探究师范院校传统文化教育中存在的困境,进行课程改革,做好师范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其核心素养,对实现文化承接、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效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秉持通识教育理念,宜春学院传统文化通识教育课程进行了积极的改革。其中把传统文化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学、研究和地方传统文化联系起来,把挖掘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服务地方社会文化和经济发展的需要相连接的思路,对于其他地方院校通识课程的改革应该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有许多优秀的教育理念,历久弥新,将其引入大学语文的课程建设,既有助于找准课程定位、阐发课程内涵,也为中华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提供了契机与平台。从教材编写到教法改革,发掘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实现与时代精神的对接,成为大学语文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制约课程评价改革的几个因素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课程评价正在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焦点和难点,课程评价改革也因此被认为是课程改革的瓶颈,突破瓶颈是一个关系到课程改革全系统的问题,但实事求是地弄清制约课程评价改革的条件因素,无疑是系统中的一个基础性问题。社会发展实际水平是选择适切性课程评价的客观条件,制度化课程管理是课程评价改革的中介性阻障,教师素质状况是选择适切性课程评价的主观条件,而课程与教学传统则是课程评价改革无法逾越的精神文化事实。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发展中最重要的结晶,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中华底蕴的弘扬、炎黄子孙的塑造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新时代课程改革,国家的教育事业越来越重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尤其是在小学的教育中,如何有效地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教育管理,成为了各小学及教师们工作的重心。本文主要从传统文化出发,分析探究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思政课程的重要性及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实证调研等方法,对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体育课程改革的问题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是体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素质教育是体育课程改革的内在要求,课程建设是体育课程改革的核心要素,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为体育课程改革提供了丰厚的土壤。研究旨在要从面向时代要求、谋划教育发展、树立先进教育理念的高度上,从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的层面上,从获取先进体育课程价值取向的角度上进行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体育课程改革;从而以特有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孕育学校体育文化,以少数民族体育文化打造品牌课程,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形成特色课程,促进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学校体育事业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9.
课程改革:从外围向中心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学校成为课程改革的重要阻力,之所以如此,原因在于自上而下的变革机制、传统学校角色的根深蒂固及学校变革能力的缺乏.要走出课程改革的困境,需要把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的课程变革模式相结合,实施转型的学校领导,发展变革性质的教师文化,超越学校范围的课程变革.  相似文献   

20.
论课程改革的教学文化适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改革需要适宜的教学文化。教学文化研究不仅对课程改革具有理论指导意义,而且也有实践操作价值。传统教学文化的特征决定了其对课程改革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而现代教学文化的特征则决定了其对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