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一、对语文课教材内容的两点改革意见我1938年到延安之前,曾在旧社会的中学和师范学校教过七年语文课(有时也兼教中外史地)。但当时只是就课文教课,对语文教学未做过认真研究,也没有写过这方面的文章。从1938到1949年,我在陕甘宁边区教育厅期间,一直在编写教材和审阅教材书稿,当时对语文教学写过一些文章,主要是在教材编写方面。那些文章现在手头只有一篇,题目叫《今年儿童节的感想》。在这篇文章中讲了语文教材改革的两个大问题:一个是语文教材中关于政治思想与阶级观点的改革,一个是关于农村儿童沿用城市儿童教材的改革。现在就用一些实例来说明问题。  相似文献   

2.
连木 《河北教育》2006,(6):44-44
我应邀到几所大学作报告,我给比我小20来岁的那些年轻人讲我是怎样从不幸中走出来的。后来,我陆陆续续地接到一些学生的来信,他们之中有的竟然很羡慕我有过这么多不幸的经历,甚至有人问我如果没有受过那些不幸,你能拥有今天吗?这让我想起说不清是哪位哲人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不幸是一所最好的学校。我承认,在我年轻的时候,也就是我还在不幸中挣扎的时候,正是这句话鼓励我不屈地向不幸做着一次又一次的斗争。  相似文献   

3.
周恩来说:“黄任老要我来参加今天的会,他早就跟我说过。我同职教社是有一段因缘的——在重庆职教社所办的‘星期讲座’讲演过,给《国讯》写过文章。……” 这是周恩来于1957年5月26日在中华职业教育社成立40周年纪念大会上讲话的开场白。周恩来和黄炎培在急风暴雨的中国现代历史舞台工做了近30年的诤友。有人说,这是周恩来与民主党派领导人肝胆相照的典范。  相似文献   

4.
时间在往前走,自己的想法也在往前走。慢慢自己也有了很多改变,来这个世界走一趟,这是一个自我修炼的过程。那天,跟一个好久没有联系的朋友打电话聊天,谈论最近工作的一些感受。他突然问我一个问题:"你到底想做什么?"已经好久没人问过我这个问题。夜深人静,夜不能寐时,这个问题已经好久没有困扰过我了。这将近一年,因为有了许多新的事情做,一直把自己放到工作的细节中。  相似文献   

5.
自己做个梦     
我发现我是不喜欢上学读书的人。一直以来我只是麻木机械地做着这一切,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到底是否喜欢,脑海中对于它们的印象就是自己要做这一些事,没有为什么,一切都是理所当然。当我发现我成了机械娃娃,任由人随意摆弄,顺着他们的心思做他们要我做的事时,心中突然一阵恶寒。我是一个懒散的人,有玩的时间是绝对不会用来学习的,脑中总是会...  相似文献   

6.
“2047年冬,天气日渐寒冷。清晨的太阳刚刚升起,我坐在农村家里的一把椅子上,晒着太阳,嚼着多年来的一些备课讲义,因为退休在家已多时,又无事可做,总希望把它们整理出来,供后来者使用。同时,我也在闲余的时间里写写字,作幅画,这是我生平的嗜好,从未间断过。早饭过后,就有几  相似文献   

7.
杨秀山 《现代语文》2006,(7):117-118
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大都是改出来的。在指导学生写作中我就此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有一位学生交上来一篇作文,我仔细看了看,这篇作文从选材构思到语言表达,都有探究的价值。我觉得是一篇可供修改的坯子,我就把它打印了下来。原文如下:  相似文献   

8.
2004年9月10日,是第20个教师节,我得到了从教20多年来最好的教师节礼物——2004年第9期《教育文汇》。这本杂志上登载我的一篇文章《让我们都来做阳光老师》。每个教师节,我都收到过礼物,但是最让我惊喜的,最有意义的是这一期的《教育文汇》。  相似文献   

9.
如何有效开展小学语文单元整组教学,是最近一两年来小语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刊曾专门组织文章,在2009年第1-2期上做过专题讨论。2009年岁末,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在富阳市永兴学校举办了专题研讨活动。可以发现,业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正在走向深入,本刊特选登本次研讨活动中一些有代表性的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著名书法家启功教授说过:“在文学研究方面,事实上是教书督促我做点研究。最初我教大学一年级国文,改学生的文章。让学生问倒一回,比受名人指教受益更多。因为一被问倒,我就得去翻书,查到资料,这就为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研究机会。”著名的化学家卢嘉锡20世纪30年代初兼任省立厦门中学的数学教师时,也曾有过类似的经历。一次,一个学生来问他一道几何题,他一看好像很简单,但一下子却又做不出来。后来到图书馆翻阅资料时在一本外文杂志上找到了这道题的解答。卢嘉锡向这个学生介绍了解题方法后,还对他说:“闽南有句老话,叫‘…  相似文献   

11.
学术领域的特点对大学本科课程编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学术领域的特点对高等学校本科课程编制的问题是高等学校课程研究领域中的一个基础理论问题,近年来国外对这一问题做了一些研究,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文章选取有代表性的最新成果,对这一基础理论问题进行了综述和归结,并结合中国实际,做了一些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一碟辣酱     
正有一年,在香港教书。港人非常尊师,开学第一周校长在自己家里请了一桌席,有十位教授赴宴,我也在内。这种好事因为在台湾从未发生过,我十分兴头地去赴宴。菜都是校长家的厨子自己做的,清爽利落,很有家常菜风格。也许由于厨子是汕头人,他在诸色调味料中加了一碟辣酱,校长夫人特别声明是厨师亲手调制的。那辣酱对我而言稍微嫌甜,但我还是取用了一些。因为一般而言广东人怕辣,  相似文献   

13.
我在学校教书跟学生有很多的交流,我突然发现这个社会经过这么多年的变化以后,一些做专业文学研究的人,甚至也十分缺乏文学的常识。这使我一直非常困惑。我发现,不管是普通读者,还是专业人士,甚至是一些非常著名的学者、评论家,大家一方面缺乏常识,另一方面也不在一个以常识为基础的层面上来讨论问题。沈从文曾说过一段话,我印象非常深。他说所谓的专家跟非专家只有一个很简单的区别:专家有常识,一般人没有常识。我觉得这说得非常对。他用了四十年的时间来做古物的整理研究,建立了一个常识。比如说一个绸缎,拿来一看,知道是明代的还是清代的…  相似文献   

14.
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一篇好的文章必须在选材,表达顺序和文章中心思想这三个方面狠下功夫,这三个方面如同人体的骨架和血肉,缺一不可,选材是一篇文章最起码的要求,小学生的写作材料大都来源于生活,即是日常生活中亲自干过,看到过和听到过的事,在作文教学中我就很重视这一点,加强了学生对这方面的观察,怎样观察?观察什么呢?我是这样的做的:  相似文献   

15.
后生可畏     
作为外语老教师,我有两个愿望。一是祝愿后起之秀迅速成长,给广东的外语教学开创一个新局面;一是希望从中青年教师吸取一些好主意、好经验,把自己的观念更新。所以,在广东民族学院几位同志来到我家,出示他们快要出版的文稿的时候,我是十分高兴的。这些文稿讨论了四个方面的问题:(1)语言学的,(2)翻译J作的,(3)文学创作的,(4)语言教学的。他们自己很谦虚,说广东民族学院外语系是第三世界,其实他们有二十来位教师,每年招收三班学生,除日常教学工作外还写论文、出专刊,规模是不小的。我读了冯清高教授的文章,他介绍了…  相似文献   

16.
宣武区教育学会是学校各级干部和教职员工的挚友。我曾经在很亲近的《宣武教育》上发了一些文章,也推荐了一些文章,并同一些读嬗武教育》文章的同仁们时常讨其内容和所阐发的观点。我曾以提高校长任职水平在《宣武教育》上谈过一些认识。在我想提笔为宣武教育学会成立20年写些纪念文章时,适有位刚任校长的年轻管理者问我,做好校长工作,需要多方面能力,您认为最重要的能力是什么,或者说校长需要提升的核心能力是什么?我认为此问题很值得一说,即想借宣武教育学会生日纪念之时,以此文作为我的祝愿,我想,这也算是一份“生日蛋糕”吧!  相似文献   

17.
在我的学生生涯中,虽没有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却也经历了一些有意义、很值得一提的小事。特别是有一件事,我一做,就是四年。小学五年里,除了有一年是去食堂吃饭,其余四年,我们都是待在教室里吃午饭的。可坐在教室里吃盒饭,谁来分汤呢?这真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全班几经商讨之后,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最终落在了我身上。一开始我是不情愿的,呵,虽然我是班级中个子最高的,可谁又愿意将自己一半的吃饭时间用在分汤上呢?特别是刚开始分汤的时候,因为技巧不熟,长长的勺  相似文献   

18.
我于本刊2007年10期“热点讨论”栏以《扎好中国根,学做现代人——再说语文教改兼谈小学生阅读》为题,发表了一点愚见。后蒙编辑关爱又寄来几期有关讨论的文章,看了后一知半解地算是了解了一些情况。我在内蒙曾做过一次讲演,后来被整理出来于次年在“电大”的一个刊物上发了。它可以代表我现存的想法,也可以补足上述《再说》的不足,这两篇东西合起来相互补充就较为完整了。  相似文献   

19.
算计太早了     
说实话我真的庆幸她的反悔,否则,这以后的两年半,就是她指导我的人生,而不是我指导她的科研了。昨天有几个大一新生来采访我,说自己感到很迷茫,不知毕业时就业会怎样,很多学生都积极地去做一些社会活动,打算用这些社会活动经历来增加就业砝码。然后问我:如何在大学期间为就业做一些准备?或者说,大学期间应该怎么过,毕业后才能有好的就业机会?  相似文献   

20.
我一直是个有争议的教师。我的课学生很喜欢,但是从来没有得过奖;我写的文章有很多人说了好话,但也受过很严厉的批评。不过,我不会轻易接受别人的观点,除非我自己思考过,研究过。这就是所谓走自己的路吧。近二十年,在语文教学方面,我陆续发表了四十余篇文章,还出版了一本《言语教学论》。如果要我对自己的学术研究总结经验教训的话,我觉得值得说的有三点。一是不能人云亦云。现在的语文教学研究中人云亦云的东西太多了。没有经过自己真切的思考,附和一些流行的理论,而且不证自明,这就是伪科学。二是要用心读书,要读到灵魂里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