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中学阶段是学生思想发展与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常常伴随着成人感、独立感的增强而开始进入心理闭锁时期,开始不轻易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向别人表露出来。与此同时,他们也开始严肃地思考人生,选择未来的生活道路。他们渴望被人理解,却不懂得理解别人,他们希望获得尊重,却不懂得尊重别人,同学之间无端的纠纷常会由此而产  相似文献   

2.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但随着现代社会变迁、家庭结构模式的变化,多数孩子在外能想到、做到尊敬别人家的老人,在家看到为自己辛苦付出的长辈,却觉得习以为常,有些甚至不懂得顾念他们的艰辛,一味地抱怨他们的唠叨。怎么才能改变学生对尊老错误的理解,并将敬老爱老不流于形式,真正意义上让学生尊重这一中华传统美德呢?  相似文献   

3.
随着初中生成人感的出现,使他们特别希望得到别人的承认和尊重,加之相当多的学生受到溺爱和娇宠,因而产生虚荣心理。在学习上表现出不懂装懂,不愿坦露自身的弱点和缺陷,有时竞因被提问和考试不好掉了面子,而变得固执,不懂得宽  相似文献   

4.
禹倩楠 《小学生》2011,(2):35-35
只有懂得尊重学生,学生才会自尊、自信、自强不息,才会懂得尊重他人,热爱集体。 苏霍姆林斯基在《要相信孩子》中曾提出“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头最敏感的一个角落——人的自尊心。”其实绝大部分学生都愿意尊重别人,更愿意被别人尊重,只有当他们的自尊心被别人肯定和重视时,他们才会不断追求,进取向上;才会自尊、自爱、自信,也才会懂得在做错时自责、自我反省、自我监督和自我控制;如果失去了自尊,他们也就走向了颓废,走向了“死亡”。  相似文献   

5.
一、尝试角色转变体验式教学法
  在合理的情景下,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使他们更好了解和明白别人的感受,培养他们理解和尊重他人劳动习惯.从而逐渐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比如:上课时,我常常找成绩较差的学生回答问题时,成绩好的学生常常表现的不好,要么直接说出同学的不对,甚至有的学生还说风凉话,让较差的学生难以下台,我迅速加以引导,让他们换位思考,并告诉他们差生能回答一、二点就是一种进步,不要不尊重别人的劳动。下课后在加以引导,让成绩好的学生注意自己的言行,体会别人的感受。这样通过角色的转变,让同学们懂得去理解和尊重他人的劳动,从而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懂得更多的做人的道理,学生也喜欢我的课,真正做到教书不忘育人。  相似文献   

6.
职业学校学生是在改革开放这样一个特定历史条件下成长起来的,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的生活较为优越,倍受父母的疼爱,缺乏艰苦的锻炼,与以前的学生相比,他们的意志力更为脆弱,他们拥有比过去几代学生所不曾拥有的精神与物质享受,然而他们的不满足感比任何时代的学生都要大,他们希望拥有一切,但不懂得要为别人做出奉献和牺牲,对奉献和索取缺乏正确的、深层次的理解。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但不懂得体谅别人,只知受爱不知爱人。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从来就是很讲究面子,做事、说话都要很体面,不要显出小器、寒碜来。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更是自觉不自觉地秉承了“师道尊严”的旧观念,又尤其是班主任在学生面前更是显得神圣不可冒犯。然而遗憾的是,我们很多老师却忘记了他们的教育对象——学生,尤其是高中学生,他们正处于青春发育的高峰时期,他们具有强烈的表现欲,成就感和荣誉感,他们非常希望得到老师、家长和其他同学的认同,但是,他们感到学习紧张,压力大,这个时期他们的感情非常脆弱,非常敏感,最容易受到伤害。对这样一个群体,我们怎么能够忽略、而不加以保护呢?从全国中小学生问卷调查得知,受学生欢迎的教师的突出品质是:尊重学生的人格,理解信任学生。从学生的角度说,学生在人格上和老师是平等的,在班务工作中,教师要自觉改变“师道尊严”的旧观念,放下老师的架子,增强民主平等意识,对学生多一点理解和尊重,在处理具体问题时适当而毫不吝啬地给学生面子。  相似文献   

8.
语用能力可以理解为识别语境并在语境中准确地理解别人和得体地表达自己的能力,对各种语境的敏感性和表达的得体性,是语用能力的两个重要方面。在教学实践中,不仅要教会学生理解和分析规范的语句,更要注重培养学生语用能力,让学生知道讲这种语言的本族人如何看待事物、如何观察世界,了解他们的思想、习惯、行为,从而懂得他们的文化。  相似文献   

9.
西方有位哲学家说过:尊重别人恒被尊重。这其实不是什么高深的理论,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却往往被人忽视。旅美学者刘墉20多年才懂得尊重时间。长期的讲学、交流和社会交往经历,让他明白:尊重时间就是在尊重别人,而只有尊重别人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相似文献   

10.
一、顽症 高中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期,生理心理发展变化很不稳定,他们追求独立,但又显得懵懂;他们非常猎奇,但又美丑不分;他们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但又不懂得尊重别人;他们喜欢交友,但又不会选择;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相似文献   

11.
1.首先让幼儿懂得相互尊重的道理 许多幼儿在交往中常常发生争吵,究其原因在于现在独生子女的自我中心意识很强,只想要别人尊重自己,而没想到自己先要尊重别人。在音乐活动中,我有意识地安排幼儿自己分配音乐作品中的角色,让他们在实践中尝试成功与失败,明白只有尊重别人,才会赢得别人尊重的道理。我在一旁观察幼儿的  相似文献   

12.
初中阶段是学生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开始要求了解自己,并能够自觉地认识和评价自己。该时期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一个明显的特征是先学会评价别人,以后才逐步学会评价自己,也就是在评价别人的过程中,渐渐学会以别人为“镜子”来评论自己,懂得用正确观点来看待自己。学生评价自己只能在同他人对照的条件下才能实现,所以  相似文献   

13.
常言说“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月有圆缺、学有迟速”。在现在生活中,学有“困难”的学生往往被老师忽视,被同学歧视,受家长责骂,他们在痛苦中生活,在烦恼中成长,他们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关爱。因此,他们更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更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更需要别人来证明他们的价值。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懂得真爱是衡量教育是否合格的标准,所谓真爱,就是把孩子当作真正的人,尊重其人格,满足其需要,引导其发展,而不求私欲之利,是纯粹的理智的爱,它体现在教育的方方面面。一、关爱学生,探求延时批评的宽容美教育的对象是人,一个真正的教师应该始…  相似文献   

14.
一、顽症高中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期,生理心理发展变化很不稳定,他们追求独立,但又显得懵懂;他们非常猎奇,但又美丑不分;他们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但又不懂得尊重别人;他们喜欢交友,但又不会选择;凡此种种,不胜枚举。笔者在学校德育工作中,深深感到,  相似文献   

15.
全永日 《中学文科》2009,(18):140-140
尊重学生首先要让学生懂得维护自我尊严并给与他们应有的人格尊重,这是因为自尊是人格的基本要素之一。学生到了青少年时期,自我意识、自尊心理日渐强烈,他们渴望被人理解,受人尊重。但由于他们毕竟年轻,阅历不足,而且因为稚嫩和脆弱的心理承受力,常常会在努力维护自尊之时易产生自卑,在渴望理解之时易自我封闭。这种自卑和封闭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学习成绩的直线下降。在老师眼里,他们是差生;在家长眼里,他们是不争气的孩子。  相似文献   

16.
俗话说:"小学生是最相信老师的."我们的学生是一群天真可爱的小孩子.他们正处在最相信老师的时期,一方面渴望能独立的处理一些事务,受到老师家长的尊重,另一方面又表现出一些不尊重别人、不文明的行为,这就需要老师给予及时的引导.所以作为小学老师,特别是小学班主任更应努力理解孩子,尊重孩子,为他们做更多.  相似文献   

17.
我们的课堂一定要充满人文性,营造和谐的、温馨的、友好的课堂氛围,只有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中,学生之间才能做到相互尊重、相互合作,共同探究,共同成长进步。而打造这样的课堂,就要从最基本的尊重做起,让孩子们懂得相互尊重,告诉孩子们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一个不尊重别人的人也很难得到别人的尊重。  相似文献   

18.
班主任就是班级的组织者、教育者和管理者,在学校教育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正因为班主任是“管理者”,因此班主任这个角色就不可避免地渗透着官本位的文化特质,使得某些班主任认为自己在班级管理中拥有绝对的权威,结果是学生的尊严成了向来被忽视的问题。班主任用训斥、贬低、羞辱性的语言与行为“教育”学生的事屡见不鲜,例如罚写、罚站、不让进教室、打耳光等;师生相遇时,学生毕恭毕敬地向老师打招呼,而不少老师却是熟视无睹,无动于衷。试想,一个不被人尊重的孩子,如何学会尊重别人?一个不懂得维护自己的尊严的人,如何懂得…  相似文献   

19.
如何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管理学生、培养学生呢?我的体会是:一、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初中生正处在由少年期向青年期转化的时期,思维方法也由小学阶段的一切是老师说了算的“唯命是从”,开始向独立思考、爱提出异议甚至独行其事发展.他们已不满足别人说他们是小孩天真活泼,而是要求别人用成人的眼光看待他们,要别人认为他们会思想,有能力,会办事,这才感到满足和高兴.这种心理上的“成人感”,使他们已经不乐意只听老师的,而要求老师也能听一下他们的意见,帮助他们学习、工作.如其  相似文献   

20.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爱的奉献是我帮助后进生转化的秘诀。 一、爱就是尊重学生   理解与尊重是转变后进生的关键环节。后进生在班里往往容易受到冷遇和歧视,因而他们对别人如何评价自己极为敏感。这就需要我们班主任善于理解他们,尊重他们。给他们以鼓励和勇气,逐步消除他们的自卑感,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比如,六( 3)班有个叫赵明的学生,刚转到我校时,自控能力很差,课上随便说话,课下经常打逗。后来,经过几次家访、谈心,我了解到他在原来的学校时由于纪律差,班主任对他采取“隔离”政策,公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