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本文以汉语中介语语料库中日语母语学习者使用的带趋向补语的句子为样本,考察了不同水平的学生习得趋向补语的情况,分析了影响他们习得趋向补语的因素.文章指出宾语类推泛化是日语母语学习者习得趋向补语的主要问题,这种类推泛化既有语内迁移的影响,也有语际迁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近五年外国学生汉语趋向补语习得研究中,学者们主要从偏误分析和习得顺序两方面进行研究,其中偏误主要包括结构偏误和语义偏误,偏误产生原因主要有母语迁移、目的语迁移、教学和教材的因素等等。习得顺序研究主要是拟构了趋向补语考察项目的习得顺序,学者们还针对外国学生趋向补语习得情形提出了教学建议与对策。但是这一领域的研究无论在研究内容还是在研究方法上都有进一步改善与提高的空间。  相似文献   

3.
在近五年外国学生汉语趋向补语习得研究中,学者们主要从偏误分析和习得顺序两方面进行研究,其中偏误主要包括结构偏误和语义偏误,偏误产生原因主要有母语迁移、目的语迁移、教学和教材的因素等等。习得顺序研究主要是拟构了趋向补语考察项目的习得顺序,学者们还针对外国学生趋向补语习得情形提出了教学建议与对策。但是这一领域的研究无论在研究内容还是在研究方法上都有进一步改善与提高的空间。  相似文献   

4.
兰晶 《海外英语》2013,(21):31-32
母语迁移对二语习得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该文从语音,词汇,语法,语篇,文化等方面对二语习得过程中的母语负迁移的现象进行探讨,进而明晰母语负迁移在这些方面的具体表现,明确培养学生有意识地克服母语负迁移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回顾近年来趋向补语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情况发现,学者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趋向补语的偏误分析和习得顺序研究两个方面。学习者学习趋向补语时的主要偏误为结构偏误和语义偏误。产生偏误的原因主要是语言迁移、规则泛化和学习策略等方面。学者们还研究了不同类型的趋向补语的习得顺序。国内关于趋向补语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无论在研究内容上还是研究方法上都有进一步拓展和改进的空间。  相似文献   

6.
《滁州学院学报》2021,(1):37-41
语言学习过程中存在语言迁移现象,母语方言会直接影响二语习得效果。根据语言迁移理论,论述了南京方言区外语学习者不同程度地受其母语方言的影响,对二语习得产生的负迁移作用,重点讨论了南京方言的声母系统对其英语学习者语音产生的负迁移影响,最后为克服南京方言造成的负迁移障碍提出了一些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7.
关于汉语对二语学习的正负迁移现象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迁移是二语习得过程中影响语言学习的重要因素。正迁移促进二语习得,负迁移干扰二语习得。从语音、词汇、语法及语用等多个层面研究汉语对二语学习的正、负迁移现象。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汉英差异,尽量利用正迁移、避免负迁移,最终达到英语教学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学生不可避免地受母语迁移的影响。从母语迁移的角度入手,按照词汇、句法结构、文化差异等不同层面,对英语专业学生在汉英翻译中受母语正、负迁移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且提出应对方法。  相似文献   

9.
二语习得作用的有效发挥受众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影响就是母语的特点,母语对二语习得的作用通常是双面的:正迁移作用和负迁移作用。母语的正迁移作用在二语习得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从正迁移的角度,首先探讨了语言迁移和二语习得的基本概念,然后分析了母语正迁移现象,最后根据现象提出了充分发挥母语在二语习得中的正迁移作用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0.
汉语趋向补语对泰国汉语初级学习者来说,是一个难点。为了了解初级学习者对趋向补语"起来"的掌握情况,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了泰国汉语初级学习者对趋向补语"起来"的偏误频率最高的例子,从而总结出偏误类型和原因,通过分析结果发现泰国汉语初级学习者易出现偏误的原因是由母语负迁移引起的,属于语际偏误,另一种原因是由目的语的规则泛化引起的,属于语内偏误。针对对泰国汉语初级学习者趋向补语"起来"的学习提出了一些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1.
韩中语言同属于汉字文化圈,在很多方面具有共同点,但也有很多不同点。韩国语中的助词、连接语尾以及接续副词共同承担着连接语法单位的作用,但在汉语中仅有连词作为连接素发挥连接功能。所以,学生在学习接续副词的过程中,由于受母语影响而造成在韩国语接续副词的使用过程中出现很多混乱和错误现象。因此,对中国学生来说,正确认识韩中语言各自的特征,对它们进行比较研究,准确区分二者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必将对他们在学习韩国语接续副词的过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趋向补语是趋向动词作补语时形成的,有其特殊之处。本文从趋向补语的性质和界定、趋向补语的语义研究以及"动+趋+了"和"动+了+趋"研究三个角度,对趋向补语二十多年来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实验的方法,对印尼、韩国留学生汉语单元音韵母的发音情况作了分析。印尼留学生的发音偏误主要来自印尼语的负迁移影响,而韩国留学生的偏误主要表现为发音不到位。两国留学生汉语单元音的发音有很多相同之处,例如i、u、l 的舌位偏低,u的舌位偏前,l的舌位偏低偏后等。中介语元音往往具有“趋中”倾向。  相似文献   

14.
“在+处所”短语在句中可作状语、补语和定语,占据五种句法位:主语前、谓语动词前(无主语)、主语后谓语动词前、谓语动词后以及定语中心语前。对韩国学生来说,几种句法位中以谓语动词后的句法位最难,其使用规则也影响学生对其他句法位的习得,应加强“在+处所”短语后置于谓语动词的规则教学。另外,几乎所有句法位都存在方位词的误代、误加和遗漏,“在”的遗漏及与其他相关介词的误代;主语前和主语后动词前两种句法位存在较多错序:定语中心语前“的”的遗漏较严重。这些在对韩汉语教学中都应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15.
The aims of this study were to determine the underlying conceptual structure of the thermal concept evaluation (TCE) questionnaire, a pencil-and-paper instrument about everyday contexts of heat, temperature, and heat transfer, to investigate students’ conceptual understanding of thermal concepts in everyday contexts across several school years and to analyse the variables—school year, science subjects currently being studied, and science subjects previously studied in thermal energy—that influence students’ thermal conceptual understanding. The TCE, which was administered to 515 Korean students from years 10–12, was developed in Australia, using students’ alternative conceptions derived from the research literature. The conceptual structure comprised four groups—heat transfer and temperature changes, boiling, heat conductivity and equilibrium, and freezing and melting—using 19 of the 26 items in the original questionnaire. Depending on the year group, 25–55% of students experienced difficulties in applying scientific concepts in everyday contexts. Years of schooling, science subjects currently studied and physics topics previously studied correlated with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conceptual understanding, especially in topics relating to heat transfer, temperature scales, specific heat capacity, homeostasis, and thermodynamics. Although students did improve their conceptual understandings in later years of schooling, they still had difficulties in relating the scientific concepts to their experiences in everyday contexts. The study illustrates the utility of using a pencil-and-paper questionnaire to identify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thermal concepts in everyday situations and provides a baseline for Korean students’ achievement in terms of physics in everyday contexts, one of the objectives of the Korean national curriculum reforms.  相似文献   

16.
趋向补语的语义特征和句法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趋向补语从语义特征和句法功能等方面都体现出和结果补语错综复杂的联系,因而趋向补语可以理解为结果补语中的一个小类。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对聚焦式语料与开放式语料的分析,发现韩国留学生在习得汉语比较句过程中存在否定副词"不"误用、程度副词误用、成分残缺、搭配不当、句式杂糅、语序不当等6种偏误。出现偏误的原因有母语规则负迁移、目的语规则泛化、目的语规则理解掌握不到位等。只有找出偏误的诱发因素,才能有效避免偏误,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动 将”式是近代汉语中一种极有特点的结构,它始于魏晋,晚唐五代统一为“动 将 趋向补语”这一形式,于元为盛,明中后期逐渐衰落,最终为“动 了 趋向补语”所取代。《二刻拍案惊奇》中“动 将”结构的两类,也大体统一为“动 将 趋向补语”形式,出现在多种句式之中。“动 了 趋向补语”结构亦在该书中频繁出现,并已开始了取代“动 将 趋向补语”结构的步伐,但尚未成为主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