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藏民族传统体育是在独特自然地理环境和民族生活习俗中产生的,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民族文化传播的重要基地,高校应积极承担振兴民族传统体育的神圣职责。文章指出,应充分发挥民族院校地域和资源优势进行课程改革,挖掘开发藏族传统体育,将藏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高校体育课程,使藏民族传统体育的表演性、竞技性和高校教育性融为一体,成为民族院校精品体育课程开发的重要内容和举措。  相似文献   

2.
高校体育文化是高校最具活力的一种文化,是高校文化和体育文化相互作用的结果。而作为高校体育文化重要内容的民族传统体育,是高校体育文化良好发展的重要支撑之一。本文试图通过阐释民族传统体育和高校体育文化的关系,对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体育文化中的意义进行探究,并尝试为在高校中更好地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3.
要使民族传统体育得到普及、发展和延续传统文化的传承,这需要利用民族地区地域特点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开展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活动,使民族传统体育进入全民健身机制,为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开展创新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民族的智慧、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的再现.本文将从民族传统体育融入到现代体育教学中进行探究,让民族传统体育更好地得到继承与传承.  相似文献   

4.
张林 《教育教学论坛》2012,(21):212-214
民族传统体育隐形课程的设计是新时期发展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良好的民族传统体育隐形课程不仅能让学生在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中得到良好的身体锻炼和陶冶情操,还能将我国传统民族体育文化深深植入当代学生的心中,得到良好的继承和发扬。本文首先对民族传统体育和隐形课程设计进行了概述,在此基础上对基于文化传承语境的高校民族传统体育隐性课程设计进行了分析,给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民族传统体育在学校教育和体育教学中具有传承体育文化的作用。文章从民族传统体育与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二者相结合的优点入手,进一步分析了可以通过丰富校园文化、转变教学观念、培养民族项目体育教师等途径促进二者融合的途径。将民族传统体育纳入学校体育课堂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合理挖掘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相似文献   

6.
陈勇 《考试周刊》2011,(65):149-150
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民族传统的养生、健身和娱乐体育活动的总称。教师要结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积极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教学,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弘扬民族文化,拓展体育的教学功能,帮助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本文就如何将民族传统体育渗透到体育教学中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以使民族传统体育更好地得到继承发展。  相似文献   

7.
民族传统体育是从民族共同体文化中逐渐剥离出来的一种民族体育文化形式,民族传统体育振奋民族精神,加强民族团结,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促进社会进步,在学校体育教育改革中根据社会需要,发展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促进民族传统体育,学校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基地,充分发挥学校载体作用,可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为中华民族振兴,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本文采用文献资料等方法,阐述板鞋竞速运动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开展,并对板鞋竞速的教学进行分析,主要让学生了解板鞋竞速、喜欢板鞋竞速,并在学校里更好的开展板鞋竞速运动,吸纳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走进校园,让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体育文化源远流长.本文分析了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的意义,就如何将民族传统体育融入到现代体育教学中进行了探讨,以使民族传统体育更好地得到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在其形成过程中,受到儒、道、墨、释等多种文化影响.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属性呈现出地域性、民族性、生产与生活性和文化认同性.随着文化的全球化,势必带来体育全球化,在此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首先应该建立足够的信心,确立民族传统体育是民族文化的重要遗产这一坚实的理念,并坚信民族传统体育同样有鲜明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10.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我国文化发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是培养人们要认识一个民族所具有的优良的传统文化,并且能将这种文化传承下去.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紧跟随历史的发展脚步不断向前发展的.本文主要阐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变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变迁与发展面临的问题、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变迁与发展的主要方法,以及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