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慕课在蓬勃发展的同时,其学习效果一直受到质疑。慕课情境下的学习行为研究逐渐受到重视。国内外学者都力图通过学习者的学习数据来预测学习者的学习成绩以及评估学习效果,但受制于各平台的数据限制,相关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没有较有影响力的观点和著作。基于《文献管理与信息分析》慕课在"好大学在线"及"中国大学MOOC平台"的学习者数据收集,具体分析了学习者的选课、退课情况,在线互动及提交作业情况,在线时间以及学习成绩情况,分析了学习者的在线学习规律,了解学习者的在线学习行为。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和知识认知已不适应甚至阻碍了慕课的发展。网络时代的学习者不再以成绩和证书为导向,而是以获取技能和知识为重点。国内的慕课课程并没有彻底摆脱传统课堂的影子,仍然把重点放在"教"的环节上,缺乏对整个学习过程的管理以及对互动的反馈,都抑制了学习者的学习热情。  相似文献   

2.
田娜  孙静 《教育技术导刊》2019,18(4):196-201
随着慕课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的完善,慕课成为现代高等教育的一个发展方向,众多高校以慕课形式开展教学并把学习成绩记为学分。为了更加深入、具体探究以慕课形式开展教学活动中学习行为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以慕课成绩为依据将学习者进行分组,再采用IBM SPSS21.0和ROST Content Mining System分析不同组学习者行为日志数据与讨论文本。结果显示,登陆学习界面次数和交互话题数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50、0.7450,视频观看时长、作业成绩和任务完成数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14、0.428和0.139。由此可见,在以慕课形式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提高对学习者登陆次数、交互和作业成绩等方面的关注,更注重学习者过程性评价,以提高慕课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3.
信息化的推进加快了慕课的发展,在慕课学习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学习者学习行为数据,合理利用这些行为数据可进一步提升学习者的学习效果。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微课设计与制作》慕课中综合讨论区学习者的交互行为进行分析,从交互网络的密度、中心度、核心-边缘、凝聚子群等方面反映学习者学习情况。结果表明:慕课讨论区中学习者之间的交互比较松散,学习者流动性较大;知识掌握仍停留于表层,没有内化;学习者之间缺乏学习情感投入。因此,需从管理层面、讨论区形式、共享性方面加强慕课讨论区建设,以提高慕课学习者交互的主动性,提升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4.
慕课的兴起使无数在线学习者受益。通过在线开放课程的深度学习体验,慕课学习者究竟学到了什么。慕课建设者是否非常清楚“什么值得教”,以及“如何教才能让学习者获益最大”。采用分层抽样方法,通过对中国大学MOOC平台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心理学与生活”中500多条学习者评论进行内容分析发现:教师优质讲授、课程内容吸引力、学习方式便捷、学习成果认证保证等方面促进了学习者学习效果的提升;学习者在增长心理学知识、增强生活体验、提高反思能力、学习知识发生迁移和解决新问题等方面受到不同程度影响。  相似文献   

5.
以教师课堂教学为主的在线视频没有改变传统课程,只是借助了现代技术方式表达出来,这种慕课已经不能满足学习者的需求,真正的慕课更强调课程的适用性与过程性,文章从国内幕课的建设和使用现状出发,围绕学生学习需求,以提升慕课学习过程的有效性为目标,分别从课程资源建设、教学活动设计和考核方式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6.
随着近年来慕课教学的兴起,教育大数据的分析与挖掘正成为一个新的研究方向。本文基于Canvas Network提供的MOOC开放数据,使用数据统计和数据挖掘的方式,对学习者的类型与行为进行了统计分析,并探究了学习行为与学习成效之间的相关性,并基于分析结果对个性化的在线学习方式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来,在线学习在我国的远程教育领域蓬勃发展,各级电大、网络学院以及高校都积极开展各种基于互联网的在线学习.但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师生之间的时空分离状态,导致学习过程中缺乏对学习者及其学习行为的持续有效关注,学习者的在线学习活动经常不能按照教学预期来实现.本文在对在线学习的教学案例进行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问卷调查和访谈等研究方法对在线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学习行为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学习者在在线学习这种开放自主的学习环境下,完全有可能按照自己的学习需求,依据具体教学内容的知识网络结构,实现自主学习活动.在教学中,教育者应关注学习者的特点和需求,有效组织和设计在线学习活动与学习资源,恰当应用信息技术,优化学习者的在线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8.
文章选取"学堂在线"平台上参与"STEM课程设计与案例分析"慕课学习的1068名学习者进行研究,以视频观看比例、平时作业得分率、期末考试得分率、课程得分率四个变量来表征学习者的学习行为特征,并运用凝聚层次聚类分析、K-Means聚类算法、相关性分析和逻辑回归分析来处理获取的课程数据。研究结果表明,案例慕课的学习者群体可分成积极学习者、一般学习者、单纯注册者三类;四个变量在3个学习者群体之间均存在差异,其中平时作业得分率、期末考试得分率、课程得分率对积极学习者有显著影响,视频观看比例对单纯注册者有显著影响;视频观看比例是影响慕课学习者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数字图书馆开始侧重教学服务,慕课教学平台也加强课程资源建设,二者功能正趋于融合。智慧时代下在线学习资源组织模式以“知识内容”为核心,包含学习者、教师和辅助者3个行为参与者,涉及问题获取、问题分析、资源聚合、资源优化4个过程的资源聚类整合。将其应用于《写作与交流》慕课课程教学,发现辅助者反馈活动与学习者成绩提高度呈正相关,建设完善的课程资源库能有效促进学习者自主学习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学习者感知价值维度、教学者维度、在线课程维度、感知易用性维度、课堂实验维度、学习环境维度等6个维度,对大学生慕课学习满意度的影响机制进行分析,经过线性概率回归分析结果发现:(1)教学者态度对大学慕课学习满意度呈现出最为显著的正向影响。(2)就感知易用性维度来说,相较于设备支持程度,平台的便捷性对在线学习满意度影响更加显著。(3)对学习者个体来说自我满足感越高,对慕课课程满意度也越高。(4)就控制变量而言,学生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其对在线课程的满意度也越高;学生的学校水平越高,其对在线课程的满意度越低。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大学慕课课程建设与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