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名刊要览     
里克·沃伦的全球野心美国《时代》/8月18日里克·沃伦,全美最大、最著名教会之一的南加州马鞍峰教会的创立牧师,即将主持一场由奥巴马和麦凯恩两位美总统候选人对决的辩论会。但  相似文献   

2.
郭人旗 《新闻世界》2009,(7):149-150
2008年11月4日,47岁的民主党候选人奥巴马以绝对优势击败共和党总统候选人麦凯恩,当选美国总统,成为美国历史来首位黑人总统。本文试图从后喻文化背景下新媒体技术对人类社会生活,尤其是政治生活的重大而深刻的影响的视角来剖析、建构一种新的理论概念——“新媒体政治时代”,并认为,首位“互联网总统”的产生,标志着“新媒体政治时代”的来临。  相似文献   

3.
经过21个月的艰苦奋战,民主党候选人奥巴马终于完成了“不大可能达成的任务”,以压倒性优势战胜共和党总统候选人麦凯恩,成为美国历史上的第一位黑人总统.奥巴马的成功秘诀在于他及其竞选团队熟练地运用互联网而开展的政治营销。“电视总统”肯尼迪是第一位用电视直播方式进行政策阐释和新闻发布的总统,  相似文献   

4.
无畏的希望:重申美国梦[美]巴拉克·奥巴马著,罗选民等译,法律出版社,2008巴拉克·奥巴马1961年8月4日生于美国夏威夷州,父亲是肯尼亚人,母亲是美国白人。他先后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和哈佛大学,1996年首次当选伊利诺伊州参议员,2004年当选国会参议员,是美国国会历史上第五位、本届国会中唯一的黑人参议员。  相似文献   

5.
2008年11月4日,奥巴马胜麦凯恩当选美国第44届总统。大选揭晓后,媒体盛赞奥巴马成为第一位入主白宫的黑人总统,标志着美国民权运动翻开了新的历史篇章。同时,也有评论家欢呼美国第一位“网络总统”的诞生,甚至说如果没有互联网,奥巴马就不能当选。奥巴马本人在胜选当晚的演讲中,也不无感慨地间接承认了互联网的作用,他说竞选的胜利靠的不是别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选取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这一重大严肃事件为分析对象,以《纽约时报》2008年10月20日至10月26日,连续一个星期共34篇报道为分析对象展开研究。研究发现,《纽约时报》在报道主题上规避政见,在消息来源的相对平衡的分布掩盖下,有着明显有利于总统候选人奥巴马的报道偏向。  相似文献   

7.
2004年10月13日,美国总统候选人布什和克里之间的第三场辩论——也是美国大选前的最后一场辩论,在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举行。在此之前的9月30日和10月8日,分别是第一场和第二场辩论。作为考察美国大选情况的中国学代表团五名成员之一,我在美国直接观看这三场辩论,确实感受不同。  相似文献   

8.
2008年11月4日,随着奥巴马以明显优势战胜麦凯恩,成为美国首位非洲裔总统,历时两年之久的美国总统大选终于落下帷幕。有关选举的报道引发了民众极大的关注与兴趣,同时媒体的选举报道本身也显示出一些鲜明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美国大选中新媒介的初体验 美国总统大选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媒体秀。200多年前的美国大选,林肯只能坐着马车巡回演讲。进入新媒体时代,美国总统候选人纷纷跳上了信息高速公路,奥巴马、希拉里、麦凯恩等先后在网络上安营扎寨,总统候选人的角逐场从白宫新闻发布会、党代会、各州巡讲会、电视辩论现场延伸到了Web2.0、iPhone、SMS(手机短信)、电子游戏等新媒体上。  相似文献   

10.
环球人物     
《中国新闻周刊》2014,(41):12-12
奥巴马:票房毒药? 美国中期选举11月4日举行,总统奥巴马可谓压力山大。只要他翻看手边的报端评论,诸如“奥巴马或成64年最糟糕总统、奥巴马失去国会无悬念、奥巴马在中期选举坐上冷板凳……”等等“不看好”铺天盖地。  相似文献   

11.
2004年7月,巴拉克·奥巴马在民主党全国会议上一鸣惊人,而后闪耀政坛。时隔三年,这位来自伊利诺伊州的年轻国会参议员更以排山倒海之势加入到美国总统宝座的有力争夺当中,最终在刚刚结束的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之中当选为美国总统,这也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黑人总统。一段传奇正在上演。正如他自己说的那样:政治家也有自己的美国梦。他似乎有神奇的魔力,可以一呼百应,颠倒众生。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上苍对这位黑白混血儿如此垂青呢?  相似文献   

12.
消费·内爆·超真实——浅析虚拟社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美国大选中奥巴马借助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力量,成功击败了有大资本支持的希拉里和麦凯恩,成为第一位借助互联网和新媒体当选的美禺草根总统。奥巴马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在美国16个主要社交网络和Web2.0网站上建立了与选民之间的互动。由此可见互联网社区的重要影响力。  相似文献   

13.
张涛甫 《新闻记者》2008,(12):31-35
2008年的美国大选改写了美国政治历史,奥巴马从4年前一个默默无闻的民主党参议员,迅速蹿升为新一届美国总统.他的崛起创造了一大政治传奇,刷新了肯尼迪在1960年代所创造的美国总统历史纪录.  相似文献   

14.
米拉 《全国新书目》2008,(19):29-29
这是一本关于奥巴马的书。2004年7月,巴拉克·奥巴马在民主党全国会议上一鸣惊人,而后闪耀政坛。时隔三年,这位来自伊利诺伊州的年轻国会参议员更以排山倒海之势加入到美国总统宝座的有力争夺当中,一段传奇正在上演。正如他自己说的那样:政治家也有自己的美国梦。本文摘自该书。其为译者序。题目为编者所加。随着美国总统竞选进行得如火如荼,黑人参议员巴拉克·奥巴马在美国政坛迅速蹿红。他受欢迎的程度,绝对可以与明星大腕相媲美。  相似文献   

15.
美国国务院的几名合同人员先后偷看了希拉里、麦凯恩、奥巴马的护照档案,由于三人均为竞选下任美国总统的热门人选,此事已引起美国朝野热议。国务卿赖斯为平息争议,也已打电话给新陷入“偷看门”的麦凯恩和奥巴马表示歉意。  相似文献   

16.
名刊要览     
拉丁力量安东尼奥·维拉戈沙成为了洛杉矶133年以来首位西班牙裔市长,他所实现的,是众多民主党人的梦想:团结人数众多的西班牙裔选民,为处于非优势地位的候选人加力。如果民主党想要在国会中期选举和2008年总统大选中胜出,他们就必须夺回尽可能多的西班牙裔选票。而维拉戈沙的胜利,则让民主党人看到了一丝希望。  相似文献   

17.
2008年11月5日,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奥巴马当选新一届美国总统,成为美国有史以来第一位非洲裔总统。第二天世界备大报社纷纷将这一历史性事件作为头版头条报道。我国的都市报、晚报均在头版显著位置推出奥巴马当选的新闻和图片,而人民日报等绝大多数党报也都将这一新闻在头版报眼或次头条、倒头条的位置予以突出报道。这一不同凡响的举动显示了我国党报在国际新闻报道中已经开始自觉地按照新闻价值规律安排版面,我国多年的党报新闻改革终于前进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18.
目击     
战争外围2008年12月31日,由于举行游行抗议以色列袭击加沙,埃及开罗市区的穆斯林兄弟会与当地警方发生冲突。(上)不太乐观1月5日,美国当选总统奥巴马,在与参议院多数党领袖哈里·量德以及当选副总统拜登会晤后,与媒体见面发表讲话。当天,奥巴马在华盛顿国会召集了一些政要探讨经济问题。(右一)摄影/ Mandel NGAN  相似文献   

19.
《大观周刊》2010,(44):32-33
奥巴马,一个47岁的非洲裔美国人,一脸帅气、灿烂的笑容,一个复杂、草根的出身,在2008年美国大选中,以一匹黑马的姿态,迅速走红。奥巴马勇于创新的精神,有效地利用最新科技是他最为聪明的决定。新一代网络传媒的弹性让奥巴马在社交网上成了数百万人的“粉丝”,之前没有一位总统候选人能够做到这一点。拥抱科技让他成为一个敢于创新不受束缚的总统。  相似文献   

20.
美国2008年总统选举战场上的三位主角,一个是年届72的越战老兵,一个是精明过人的前第一夫人,一个是只有3年国会参议员经历的黑人新偶像,无论谁能问鼎白宫,都将创造美国大选史上的一项纪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