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准噶尔盆地基底的属性和时代,长期以来一直是地质界激烈争论的问题。根据区域地质背景分析,准噶尔盆地东北缘卡拉麦里蛇绿岩带南侧出露的一套基本连续的、被置于中志留统.下石炭统的浅海相陆源碎屑沉积岩系的物源区,位于准噶尔盆地东部盆地堆积物之下。为此选择其中被1:20万区调置于中泥盆世卡拉麦里组上部层位的砂岩进行碎屑锆石SHRIMPU.Pb定年研究,以期获得准噶尔盆地东部基底时代和属性的信息。测定的86颗碎屑锆石、89个点的年龄分布范围AL(327±8)Ma至(3073±10)Ma;其中碎屑锆石的表面年龄主要集中分布在320Ma~540Ma,显示出多峰的特征,其主峰为365Ma,次要的峰分别为460~480Ma、510~520Ma和530—540Ma。该样品中还含有至少22粒表面年龄大于550Ma的碎屑锆石,其中550~690Ma的碎屑锆石有4粒,827Ma~1083Ma的碎屑锆石有8粒,1513Ma和1700Ma锆石各1粒,1942Ma~2051Ma的锆石有2粒,2464~2490Ma和2876Ma-3073Ma的碎屑锆石各3粒。根据样品的岩石学特征和碎屑锆石的矿物学特征及表面年龄,结合区域岩浆活动的分析,我们获得如下初步结论:(1)所研究砂岩的沉积时代不是泥盆纪的,可能是早石炭世晚期,其源区位于准噶尔盆地东部;(2)源区地质体组成主体是奥陶纪至石炭纪活动陆缘岩浆岩,寒武纪至新元古代中期和新元古代早期至中元古代等时期的岩浆杂岩等组成,以及推测的少量早前寒武纪杂岩;表明准噶尔盆地东部的基底为奠基在前奥陶纪陆壳基底之上的古生代岛弧。  相似文献   

2.
辽宁鞍山中太古代铁架山花岗岩是华北克拉通时代最古老、分布范围最大的富钾质花岗岩.具相对高钾(4.77~5.75%)低钠(3.16~3.52%)、强烈负铕负钡异常(Eu/Eu*=0.40~0.51,Ba/Ba*=0.15~0.26)的组成特征,且高tDM(Nd)(3.42~3.38Ga),低εNd(t)(-3.61~-2.51).花岗岩样品A9837和A0433岩浆锆石年龄分别为2992±10Ma和2983±10 Ma.结合前人定年结果,可把铁架山花岗岩主体形成时代限制在2.96~2.99 Ga之间.另一花岗岩样品A9825岩浆锆石年龄为2914±4 Ma,可能代表了铁架山花岗岩形成后局部深熔作用的时代.首次在铁架山花岗岩中获得残余锆石年龄,其最大达3759 Ma.2个花岗岩样品(A9837,A9825)岩浆锆石的tDM(Hf)和εHf(t)分别为3.48~3.32 Ga和-7.85~-2.29,残余锆石的tDM(Hf)和εHf(t)分别为3.89~3.47 Ga和-19.5~-6.2.这些资料为铁架山花岗岩形成于古老陆壳物质再循环提供了直接证据.存在于铁架山花岗岩中的表壳岩主要为变质沉积岩,其地球化学组成特征与铁架山花岗岩类似.3个变质沉积岩样品(A9819,A0435,A0436)的碎屑锆石年龄大都为~3.0 Ga,其中2个样品(A0435,A0436)的碎屑锆石εHf(t)和tDM(Hf)分别为-9.93~-2.29和3672~3297 Ma,与铁架山花岗岩中的岩浆锆石类似.表明这些变质沉积岩形成于铁架山花岗岩之后,而不是以前认为的那样为铁架山花岗岩中的包体.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燕山褶断带下板城盆地杏石口组沉积物的成分、古水流及其底部砾岩的砂质充填物中碎屑锆石和砾岩中部出露的花岗岩、花岗片麻岩砾石中锆石LA-ICP-MS U-Pb测年分析结果,并结合来源区的构造与岩浆作用的调查,揭示了杏石口组沉积时环境的剧变.三叠纪时期刘家沟组至二马营组均为河流相沉积,其古流向自东向西,而杏石口组沉积期变为快速堆积的山麓冲积扇相砾岩,古流向自北-北西向南-南东.杏石口组一段至二段的沉积特征记录了该时期内蒙古隆起的构造抬升及剥露过程.杏石口组中碎屑锆石和花岗岩、花岗片麻岩砾石中锆石U-Pb年龄范围可分为3组:2025~2565Ma、1659~1888Ma和193~691Ma.其中,最年轻的碎屑锆石的加权平均年龄为197±6Ma,表明杏石口组的砂砾岩沉积时代应晚于197±6Ma,即其沉积时代应为早侏罗世.笔者曾获得下板城盆地北侧王土房杂岩体中不同单元花岗岩的锆石U-Pb年龄为191±1Ma和207±1Ma,其与本文获得杏石口组中最年轻的碎屑锆石及两枚花岗岩砾石中锆石的加权平均年龄197±6Ma和206±2Ma、207±2Ma在误差范围内一致,表明与王土房杂岩体同期侵位的岩体在杏石口期发生了快速抬升剥露.暗示了内蒙古隆起在早侏罗世发生了快速抬升及剥露的构造过程.结合前人研究,燕山褶断带前180Ma构造幕发生时代应在197~180Ma期间.  相似文献   

4.
北疆阿尔泰造山带的哈巴河群变质碎屑岩分布广泛,其沉积时代和构造环境对于认识中亚造山带的演化历史有重要意义。早期研究认为哈巴河群沉积于震旦纪一中奥陶世时期,形成于被动大陆边缘构造环境。而最近有学者根据中亚造山带的地质演化背景提出,阿尔泰形成于活动陆缘构造环境。对哈巴河群中碎屑锆石的年代学研究表明,不同岩性或变质程度不同的样品碎屑锆石主要类群具有相似的年龄分布特征,其^206Pb/^238U年龄主要介于463~542Ma之间。在这些样品中,最年轻的碎屑锆石年龄均集中于470Ma左右,代表了碎屑沉积的时代下限。而哈巴河群混合岩样品中碎屑锆石增生边形成于中泥盆世晚期(384±6Ma),与侵入该群的早古生代花岗岩的年龄十分接近,大致反映了哈巴河群碎屑岩沉积时代的上限,因此哈巴河群的沉积时代应在早泥盆世一中奥陶世之间。锆石的形态和内部结构特征显示哈巴河群的年轻碎屑锆石类群(463~542Ma)主要为岩浆锆石,其磨圆度较差,而且在比例上远高于前寒武纪碎屑锆石。上述特点与活动大陆边缘碎屑锆石类群分布特征完全一致,反映阿尔泰在中奥陶世至早泥盆世可能处于活动大陆边缘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5.
吕龙  颜家强  吉风宝 《西藏科技》2024,(1):24-39+46
拉萨地块东部连续出露石炭—二叠系海相地层,研究其物源对揭示松多古特提斯洋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工布江达娘蒲和林芝龙得地区石炭—二叠系地层开展碎屑锆石年代学研究,定年结果表明该套地层最年轻的年龄簇为314 Ma~322 Ma,指示其沉积时代不早于晚石炭世。综合对比前人报道的澳大利亚Canning和Perth盆地石炭—二叠系地层碎屑锆石年龄谱、拉萨地块内松多古特提斯洋演化岩浆作用记录和增生杂岩碎屑锆石年龄谱,笔者认为该套地层中石炭纪年龄的碎屑锆石主要来源于松多古特提斯洋演化过程中岩浆作用;工布江达娘蒲松多群(AnOs)地层与直孔—松多地区的松多组(C2P1s)为同一套地层,是松多古特提斯洋增生杂岩的一部分;林芝龙得地区诺错组(C1n)地层与当雄来姑组(C2P1I)地层类似,是松多古特提斯洋边缘稳定沉积。  相似文献   

6.
本文应用LAM-ICPMS技术测定了柴达木盆地北缘花岗片麻岩带中的锡铁山东全吉河花岗岩和都兰县北部沙柳河花岗岩的锆石U-Pb年龄,利用LAM-MC-ICPMS技术选择测定了沙柳河花岗岩锆石Hf同位素成分.全吉河花岗岩岩浆结晶锆石的谐和年龄为910+15/-17 Ma;捕虏晶锆石的207Pb/206Pb年龄为1351 Ma;~520 Ma的变质锆石(232Th/238U=0.04)206pb/238U年龄可能是前高压超高压构造事件的产物.沙柳河花岗岩的岩浆锆石普遍含有继承碎屑锆石核.21个颗粒测得21个数据中,代表岩浆结晶锆石的10个点的Robust(Median)平均206Pb/238U年龄为920+31/-17 Ma,碎屑锆石核207Pb/206pb年龄大于1250 Ma.在沙柳河花岗岩30颗锆石的30个Hf同位素分析点中,27个代表纯粹岩浆结晶锆石的176Hf/177Hf=0.282081~0.282222,平均0.282178+0.000009/-0.000015,以920 Ma计算的HfI=0.28206~0.28220,平均值0.28215+/-0.00003;εHf值的变化范围+0.21~-4.70,Robust(Median)加权平均值为-1.53+0.41/-0.52;锆石Hf的地壳模式年龄(TCDM)范围是1.59~1.75 Ma,Robust(Median)加权平均值为1.68+0.03/-0.02 Ma.其余2个锆石为继承性锆石,其176Hf/177Hf比值分别为0.281892和0.281792,HfI和εHf值分别为0.28186~0.28178,和-11.83~-14.82,TCDM=2.18~2.33 Ga.结合前人的研究结果,柴北缘花岗片麻岩的岩浆作用持续时间为~950 Ma~~910 Ma.峰值年龄为~920 Ma,以沙柳河花岗岩为代表的柴北缘过铝S-型花岗片麻岩的岩浆来自现今剥露于地表的沙柳河岩群之下具高度再循环上地壳物质的基底表壳岩系;该物质的形成年龄可约束在1.4~1.7 Ga,保存了蚀源区~1.7 Ga和~2.3 Ga的地壳增生事件的年代学记录.  相似文献   

7.
在详细形态和内部结构研究基础上,对碧溪岭橄榄岩锆石进行了配套的U-Pb年龄和Hf同位素分析.碧溪岭橄榄岩锆石主体是变质成因的,但有少量岩浆锆石残留.这些锆石主体给出了220~210 Ma的变质生长/重结晶作用年龄;一颗具较高Th/U比值的锆石给出646 Ma的近协和年龄,限定了早期岩浆结晶作用的最小年龄.真正的侵位年龄可以由745 Ma的上交点年龄来限定;210~222 Ma则记录着深俯冲陆壳折返过程中的锆石生长.除少数颗粒的εHf为负值外(-2.9),大部分锆石的εHf是正的(高速+8.1)并具新元古代的亏损地幔模式年龄(0.6~1.0 Ga,平均0.8 Ga).这些结果说明碧溪岭橄榄岩的初始物质是扬子大陆岩石圈内新元古代岩浆堆积作用产物.这样的岩浆堆积物来源于亏损的软流圈地幔,侵入于扬子的深部地壳之中(如底侵)并部分混染了古老地壳组分.它们随扬子向华北之下深俯冲碰撞和造山带折返过程中经历着复杂的变质改造作用.  相似文献   

8.
采用离子探针(SHRIMP Ⅱ)测得小张家口基性-超基性岩体中的锆石主要有220±5Ma和491±7Ma两组年龄,以及一个很老的继承锆石年龄2453Ma.年龄为220±5Ma的一组锆石(A组)具有典型的岩浆型振荡环带,这组年龄应代表该岩体的侵位年龄.A组锆石的^176Hf/^177Hf比值从0.282557到0.282690,εHf(220Ma)=-2.9~+1.66.年龄为491±7Ma的一组锆石(B组)具有变质成因的蝴蝶结构(Butterfly structure)和熔蚀边,属于继承锆石.B组锆石的^176Hf/^177Hf比值从0.282239到0.282483,εHf(491Ma)=-8.6~0.06.207Pb/206Pb年龄为2453Ma的锆石应该是岩浆侵位时从华北克拉通古元古代基底中捕获的锆石.A组锆石的Hf同位素数据表明,220Ma左右由于华北北缘岩石圈伸展,导致软流圈地幔上涌,亏损的软流圈地幔流/熔体与富集的岩石圈地幔相互作用并混合,这种混合地幔源区发生部分熔融而形成小张家口基性-超基性岩体.B组锆石可能是小张家口岩体在岩浆侵位过程中捕获的来源于富集地幔或大陆下地壳的锆石.  相似文献   

9.
贵州省地质调查院承担的“贵州省地质系列图件编制与综合研究”(项目编号:基[2009]01-12-10),是为了开展“中国地质构造区划综合研究与区域地质调查综合集成”研究工作而前期启动的全国各省(区、市)区域地质志修编项目.项目负责人为贵州省地质调查院戴传固研究员.项目完成了新一代《贵州省区域地质志》编制及贵州省地质图(1∶50万)、地质构造图(1∶100万)、寒武纪第二世南皋晚期-都匀早期岩相古地理图(1∶100万)、二叠纪乐平世吴家坪期岩相古地理图(1∶100万)、三叠纪中三叠世关刀期岩相古地理图(1∶100万)及说明书编制,首次编制了贵州省大地构造相图(1∶100万)及说明书.重点补充了第一代地质志未编入的微体古生物、新发现重要生物群、变质岩、地球物理、地球化学资料,对前寒武纪地层、岩浆岩进行了系统清理,获得一批锆石U-Pb年龄数据.加强了在贵州十五个建阶地层剖面、事件地层、沉积盆地、构造运动及构造旋回、大地构造相、新构造活动、地质演化与成矿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延吉地区古新世埃达克岩石中出现了大量的捕获锆石,阴极发光图像显示这些锆石主要来源于围岩中酸性侵入岩,其U-Pb年龄变化在87~387Ma之间,εHf(t)变化在-2.1~14.7之间,TDM(Hf)为272~895 Ma.原位离子探针微量元素分析显示,大部分锆石具有相对含石榴子石变质岩高Y、低Hf,在REE配分模式为LREE亏损、HREE富集、正Ce异常和负Eu异常,说明这些锆石的生长环境为与斜长石共存而缺乏石榴子石的体系;另外两颗锆石的Eu负异常不明显,说明它们结晶于缺少共生斜长石的体系.随着锆石结晶时间的变新,其εHf(t)逐渐降低和TDM(Hf)增加,说明年青地壳组分对延吉地区的显生宙中酸性侵入岩熔融源区的贡献减少,中生代以来,尤其是区域岩浆活动峰期时间(早白垩世)地壳增生较弱;此外,锆石的U-Pb年龄与Y、Th和U显示出正相关关系,而与Eu/Eu*和Ce/YbCN表现出负相关关系,反映区域中酸性岩浆熔融源区或岩浆分异过程中斜长石的贡献减小,而熔融源区残留石榴子石的贡献有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对华北地块南缘、豫西宜阳穆册TTG质片麻岩的地球化学、锆石U-Pb定年及Hf同位素研究.宜阳穆册TTC质片麻岩SiO2含量为59~73%,Al2O3>15%、CaO、MgO、Al2O3、TiO2、Na2O/K2O与SiO2的含量呈负相关,表明在岩浆演化中有镁铁矿物和斜长石的分离,岩浆成分随着分异而富钾.P2O5与SiO2含量呈正相关,反映出磷灰石的分离.轻重稀土分异明显((La/Yb)N=9~23);重稀土相对于轻稀土轻度分异;无明显的Eu异常(Eu*=0.95~1.07).岩石富Rb、Sr、Ba、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等高场强元素.低Y(13.25~25.27 μg/g)和Yb(1.27~1.98 μg/g);高Sr(507.14~606.85 μg/g)及Sr/Y(34.15~39.97),上述地球化学特征一致表明,研究区片麻岩为一套高铝的TTG质岩石.这套片麻岩可能是在角闪岩相条件下部分熔融的产物.利用LA-ICP-MS锆石U-Pb法测得TTG质片麻岩的年龄为2.3 Ga.片麻岩中的锆石大部分具负εHf(t)值(最高达-4.95),揭示其源区可能主要为古老陆壳物质;部分锆石的εHf(t)为正值,说明在其形成过程中有一定比例的亏损地幔物质的加入.宜阳TTG质片麻岩的Hf同位素数据表明,其两阶段模式年龄主要2.57~3.01 Ga之间,平均值为2.82 Ga,所以说穆册灰色片麻的源区可能存在年龄为2.8 Ga左右(或更老)的地壳物质,说明代表该区基底的太华杂岩形成时代可能为2.8Ga(或更老).虽然华北地块陆壳最主要的增生时代被认为发生在2500 Ma,但宜阳TTG质片麻岩的研究结果和其他研究者的研究成果都说明华北地块大陆地壳在古元古代早期仍然存在相当规模的陆壳增生.  相似文献   

12.
新疆西南天山托云盆地是一个新生代火山构造盆地.盆地内火山岩主要为玄武质岩石,呈锥状岩席、熔岩被、塌陷破火山口、火山颈和岩脉产出,常见流动自碎角砾岩.锥状岩席含有大量深源岩石包体,具有原生岩浆的性质,其SHRIMP锆石U-Pb法定年结果为48.1±1.6Ma.塌陷破火山口附近熔岩层底部的锆石(样品A015D)给出比较集中的新太古宙和古元古代年龄,最老可达2.5Ga,可能代表了塔里木地块基底的卷入;而上部岩层的锆石(样品A015E)年龄则比较分散,几乎关贯穿整个古生代(寒武纪和泥盆纪除外),是天山古造山带演化历史的记录.火山颈锆石(样品A-D016)的年龄时间跨度最大.包括古元古代,古生代泥盆纪和二叠纪以及中生代三叠纪.SHRIMP测年结果证实了托云火山群开始活动的时代为古近纪.与藏北新生代岩浆活动的起始时间大致相同,揭示了天山新生代板内造山过程与印度-亚洲大陆碰撞的内在联系.不同成因与形成时间的锆石共存,显示了西南天山岩石圈演化的复杂性,托云火山群的形成与岩石圈拆沉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3.
“青海可可西里西部1:20万区域化探”是计划项目“西南三江成矿带地质矿产调查”的子项目之一。项目通过开展区域化探扫面,查明测区元素地球化学分布和浓集特征,为资源、环境评价和基础地质研究提供了地球化学依据。在发现各类区域性或局部地球化学异常的基础上,查证具有重要找矿意义的异常,对全区进行了资源潜力地球化学评价。同时,进行了区域元素地球化学分布、分配及富集特征分析,为基础地质及其他领域应用提供了地球化学依据。该项目工作起止年限为2007~2010年,实施单位为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承担单位为青海省第五地质矿产勘查院,项目成果获得青海省2012年度地质勘查成果三等奖。  相似文献   

14.
矿洞沟岩体位于华北克拉通东部,由粗粒正长岩、细粒正长岩和闪长岩组成,其中细粒正长岩和闪长岩具有明显的岩浆混合特征,它们侵入到粗粒正长岩中.锆石的LA-ICPMS U-Pb年代学研究表明,粗粒正长岩形成于1879±17 Ma,而细粒正长岩和闪长岩分别侵位于1874±18 Ma和1870±18 Ma,三者在误差内基本相同,因此,矿洞沟岩体的侵位时代为古元古代.矿洞沟正长岩和闪长岩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具有相对均一的全岩Nd同位素.但粗粒正长岩、中粒正长岩和闪长岩中锆石Hf同位素组成却不均一,分别为εHf(t)=-2.5~+3.0,-1.5~+3.4和-3.5~+2.7,明显高于辽东地区太古代片麻岩演化到古元古代时的Hf同位素组成,表明它们来源于太古代新生地壳的部分熔融并有大量地幔物质的加入.野外地质观察、主量元素组成及岩石中锆石具有相同U-Pb年龄却具有不同的Hf同位素等特征表明,矿洞沟正长岩和闪长岩是壳源岩浆和幔源岩浆混合作用的结果.矿洞沟正长岩体的侵位标志着辽东地区在古元古代时期处于南北地块碰撞后的伸展环境,与华北克拉通东部陆块的形成和演化以及全球古元古代末期Columbia超大陆的形成和裂解有关.  相似文献   

15.
东天山天湖至星星峡地区广泛分布着片麻状花岗岩,顾连兴等(1990)和张遵忠等(2004)基于Rb-Sr等时线年龄为707.7±4.9Ma的结果,提出天湖东岩体最有可能形成于澄江运动造山晚期的挤压一拉张构造转折环境。因此,天湖东岩体的形成时代直接关系到时东天山造山带构造演化历史的认识。我们的研究认为该岩体的地质产状和岩石特征均有别于东天山的元古宙巨眼球片麻状花岗岩,故对天湖东二长花岗岩中的锆石作了SHRIMP U-Pb年龄分析。研究中测定的18粒锆石中没有发现任何元古宙残留锆石和相关的年龄信息,由17个测点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466.5±9.8(2υ)Ma,可以确定天湖东岩体为早古生代花岗岩,而不是元古宙(或澄江期)花岗岩。基于元素和Nd-sr同位素组成的研究结果,它们具有岛弧钙碱性岩浆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该研究结果与东、西天山造山带其它地区获得的大量早古生代花岗岩的年龄具一致性。本研究结果对揭示早古生代古亚洲洋部分洋盆的闭合时间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大兴安岭东北部早古生代花岗岩属于Ⅰ型花岗岩.锆石的LA-ICPMS U-Pb年代学研究表明,十八站岩体、内河岩体、白银纳岩体的形成年龄分别为499±1、500±1和460±1 Ma,而查拉班河岩体为一多次侵入的杂岩体,其形成年龄在465~481 Ma.结合本区和邻区其它早古生代花岗岩体的锆石U-Pb年龄,限定了大兴安岭东北部地区早古生代花岗岩浆活动的时限为460~500 Ma.锆石的LA-MC-ICPMS Hf同位素研究显示,本区早古生代花岗岩的锆石εHf(t)多数介于+1.5~+3.8之间,二阶段模式年龄介于1.1~1.4 Ga,表明其主要起源于中-新元古代增生的地壳物质.结合兴安地块其它花岗岩的锆石Hf同位素资料,认为额尔古纳地块在中-新元古代时期曾发生一次重要的地壳增生事件,与兴安地块主要为显生宙地壳的特点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7.
青海省1:25万J47C004002(都兰县幅)区域地质调查项目隶属于中国地质调查局2001年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项目编码:200113000062),由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辛后田副研究员主持完成,项目参加单位包括青海省地质调查院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该成果为青藏高原重大基础地质问题的深入研究和中国大地构造单元的划分提供了支撑,在重大基础地质问题解决和地球科学理论创新等方面均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辛后田副研究员也因此获得了国家国土资源系统“青藏高原地质理论创新与找矿重大突破先进个人”的称号,该区调图幅在2012年全国优秀区调图幅展评中获得一等奖。  相似文献   

18.
华北克拉通中部是古元古代岩墙群最为发育的地区.以镁铁质成分为主的岩墙群可以分为变质的和不变质的两类.不变质岩墙群是在1780~1760 Ma之间大约20 Ma时间内形成的,是华北克拉通古元古代最晚期镁铁质岩浆活动的产物.不变质岩墙又可以细分成高Mg-Ti低P、低Mg高Ti-P和高Mg低Ti-P等3组.本文报道了采自丰镇附近高Mg低Ti-P岩墙样品的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组成分析结果.新获得的SHRIMP锆石U-Pb年龄为1769±4 Ma,与其它不变质岩墙的锆石、斜锆石U-Pb年龄和^40Ar/^39Ar年龄的范围相同.高Mg低Ti-P岩墙的锆石εHf(t)值的变化范围在-6.4~+0.4之间,平均值为-2.2,略高于时代相近的花岗质岩石.由于镁铁质岩浆在上升、侵位和结晶过程中几乎没有受到地壳物质混染,因而锆石εHf(t)值可以代表镁铁质岩浆的富集的岩石圈地幔源区的特征.文献资料显示,高Mg低Ti-P岩墙的岩石圈地幔源区的87Sr/86Sr初始比值为0.7040~0.7050,平均值为0.7046,εNd(t)值为-5.6~-2.8,平均值为-4.4.  相似文献   

19.
彭立华  王晖  王晓云 《科技风》2012,(16):150-151
区域化探会发现大量的异常,某些矿致异常具有相近的地质背景和地球化学特征,对已知矿上的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及成矿地质背景进行分析总结,建立化探找矿异常模式,异常筛选评价及指导找矿。本文以1∶20万索伦军马场幅内已知的典型矿(化)点为例,对矿(化)点的成矿地质背景、地球化学背景、异常特征结合异常查证成果进行了综合分析,建立了该地区找矿异常模式,总结了地球化学和地质矿产找矿标志,对该地区异常筛选评价、异常查证及找矿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陆壳再造是大陆地质演化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地质现象,它包括大陆地壳的结构重建和成分重组地质过程.我国华南地区在地质上是由扬子地块和华夏地块组成的,其中扬子地块具有克拉通性质,而华夏地块则发育独具特色的面型陆内造山带,经历了多期复杂的陆内构造、变质和岩浆作用,发生了强烈的地壳成分重组和结构重建,形成了全球罕见的巨量有色稀有金属矿产资源.因此,华夏地块的陆壳再造过程、大规模岩浆活动及其与该区金属矿床的形成关系是国内外十分关注的一个重要科学问题.973计划项目"华夏地块中生代陆壳再造与巨量金属成矿"以华夏地块"南岭成矿带""武夷成矿带"和"钦杭成矿带"为重点研究地区,选取典型矿集区及区内有色稀有多金属矿床,以不同类型花岗岩成因及成矿专属性为主线,围绕"陆壳再造过程中的构造-岩浆活动与巨量金属成矿机理"这一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研究工作,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华夏地块陆壳再造过程、花岗岩时空演化与壳幔作用;(2)陆壳再造过程中元素迁移富集机理、成矿专属性与典型矿床成矿作用;(3)华夏地块有色稀有多金属矿床成矿规律.项目共设立6个课题,分别是:中生代陆壳再造的背景与过程;中生代花岗岩成因与成矿能力;陆壳再造过程中元素行为与热液成矿; "改造型"花岗岩钨锡稀有金属成矿作用;"同熔型"花岗岩铜铅锌多金属成矿作用;华夏地块巨量金属成矿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