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已成为湖南重要支柱产业之一的文化产业,其新一轮转型升级存在强烈的紧迫性、可行性和必然性。通过分析湖南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在产业总量、经济地位、品牌质量、体制改革、公共事业等方面的坚实基础和面临技术含量仍然不高、新型业态仍然不多、融合深度仍然不够、人才供给仍然不足等方面的科技渴求,探索到文化科技融合中湖南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范式在于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型业态、提升产业价值链、创新商业运营模式优化湖南文化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市场结构,并指出文化科技融合中湖南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新思路在于制定新规划、培育新业态、搭建新平台、推行新举措。  相似文献   

2.
2012年我国文化产业总产值突破4万亿元,一批以高新技术为依托,以自主知识产权为核心的新兴文化业态正在出现。日前发布的《中国文化产业年度发展报告(2013)》(下称报告)显示:2012年我国文化产业总产值突破4万亿元人民币,文化产业在我国GDP中所占比重进一步提升。报告指出,文化与科技融合已经成为实现文化产业整体升级转型的重要突破口。在这一趋  相似文献   

3.
为应对当前全球政治经济形势,我国进入"双循环"发展格局,文化产业因此成为扩大消费促进双循环的重要支撑产业.面对消费者不断提升的体验品质要求,文化产业亟需进一步加快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实现全产业链的转型升级.文章从产业链视角,探讨了文化产业与数字经济的融合升级机理,并以抚州市为例,针对抚州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文化产品研发、生产、营销和消费等方面,提出抚州文化产业与数字经济的融合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文化与科技融合是现代文化和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文化产业中的引领作用日益凸显。深入理解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内涵、目标及其相互关系,能更加有效地进行文化与科技融合,推动文化产业健康、有序、高效、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超大城市正在经历文化与科技从单向融合走向立体融合的新一轮深度融合,探索文化与科技各种要素有机结合进而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关键支撑迫在眉睫。以广州为例,对广州的优势条件和面临挑战展开分析,认为广州文化产业持续稳发展,具有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先发优势和良好基础,产业园区和技术设施载体建设较完善,但总体还处在企业规模不大、实力有限、专业度不精、创新能力不强的初级阶段,存在文化与科技融合体系不成熟、地方政策支持力度不足等劣势。在此基础上,提出推进广州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方向与策略,包括统筹推进探索文化资源数字化共享;打通文化产业链和科技创新链有机衔接;拓展文化与旅游领域的深度应用场景;撬动传统优势制造业转型升级应用场景;发掘商贸会展流通领域的深度应用场景;增强政府推动新一轮深度融合的引导力度以及健全科技文化深度融合创新服务体系等。  相似文献   

6.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然而文化产业长期以传统方式发展,未能在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文章从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开始,分析了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产业政策、文化资源数字化、关键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链打造以及人才培养五个方面要素为基础,形成民族文化产业创新发展体系,并以武汉理工大学与西藏科技信息研究所的合作为例,介绍了如何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民族文化科技融合与产业创新发展体系,将少数民族地区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助推地方经济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7.
深入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是新时代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实施,高水平参与国际文化与科技合作的重要举措。建设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正在成为大湾区产业转型升级的强大引擎,也为文化科技融合发展营造了良好生态圈。粤港澳大湾区文化科技融合具有高起点、高技术、高效能等特征,其动能源自跨界融合发展、各级政府系统性政策支撑、大湾区快速增长的文化需求;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内容生产数字化、内容传播平台化、信誉保障去中心化。在建设人文湾区进程中,可以选择科技金融、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复合型人才培养三大路径提升文化科技融合水平,促进文化与科技互促互鉴,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科技融合之路。  相似文献   

8.
依靠文化和科技的有机融合来推动文化事业尤其是文化产业的腾飞势在必行。政策扶持让科技与文化的融合如虎添翼,为实现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科技引擎正强力拉动长三角地区诸多城市的文化产业发展,并越来越多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9.
张丽梅 《科教文汇》2014,(31):223-224
依靠文化和科技的有机融合来推动文化事业尤其是文化产业的腾飞势在必行。政策扶持让科技与文化的融合如虎添翼,为实现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科技引擎正强力拉动长三角地区诸多城市的文化产业发展,并越来越多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10.
首先对我国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所在省份的文化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数据显示有示范基地的省份的文化产业整体发展优于没有示范基地的省份,基本上体现出了文化科技融合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作用。接着从文化在科技研究活动方面的成果和科技在文化方面的成果统计视角分析我国文化和科技的融合程度,又运用赫芬达尔指数法对文化和科技产业融合度进行测算,结果显示文化与科技整体融合度不高,且技术融合度要弱于市场融合度。进一步对融合度进行分类,并在测算分析基础上对加强我国文化科技融合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科技创新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对于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分析科技创新与文化产业关系、总结科技创新与文化产业融合态势的基础上,剖析了我国科技创新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如何促进我国科技创新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为促进文化产业与科技创新融合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加强科学技术对文化产业的推动力度,本文运用文献计量法,以文化科技融合为主题,利用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进行文献检索,分析了我国目前文化科技融合研究的趋势与现状。  相似文献   

13.
《学会》2019,(12)
发达国家高端制造回流,中低收入国家争夺低端制造转移,制造业转型升级已成为中国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科技创新对制造业转型升级具有显著驱动作用,推动科技与产业融合是驱动纺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基本路径。该文从实施创新驱动助力工程、推进技术研发中心、成立生态纺织产业协同创新共同体方面,重点从建设新型研发机构方面介绍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在科技与纺织产业融合方面的工作实践,探索促进技术与经济高效融合的"学会模式"。  相似文献   

14.
广东充分发挥文化产业规模和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全国领先优势,大力实施文化和科技融合战略,对文化和科技融合模式进行了有益探索,进一步对其面临挑战和路径改善优化问题进行研究则有助于促进其提升文化科技创新能力﹑增强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在梳理分析文化和科技融合的理论内涵﹑国内外典型发展模式和路径的基础上,总结广东文化和科技融合的具体模式与措施,分析主要存在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结果表明:广东在文化和科技融合方面,主要探索出政府政策驱动﹑市场需求驱动和技术驱动3种模式并配套具体措施,为全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但与国内外其他先进地区对比,发展仍相对滞后,文化产业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强,对现代科技运用﹑对岭南文化特色亮点挖掘等都有待加强,主要表现为支持政策体系有待完善﹑文化科技“两张皮”问题亟待解决﹑关键技术能力有待提升﹑复合型人才供给不足等。最后提出广东要发挥岭南文化深沉丰厚﹑区域创新能力全国领先的独特优势,进一步完善文化和科技融合顶层设计和政策措施,重点从技术创新﹑基地建设﹑产业数字化﹑人才培养等方面发力,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提升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文化产业能带动传统经济发展,而产教融合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一步。文章使用文献研究法,借助CiteSpace计量软件对有关湖南省文化产业的文献进行研究分析,使用案例分析法对湖南工业大学的产教融合案例进行了研究,指出:湖南省文化产业的发展亟需政策引导以及高层次人才培养,需要从产教融合模式发展上找出新道路。  相似文献   

16.
当今社会,文化产业发展需要借助于科技力量,而促进文化产业与科技的融合离不开政府财政政策的支持。概述文化产业与科技融合的必要性,指出财政政策促进文化产业与科技融合的理论依据,分析北京文化产业与科技融合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北京文化产业与科技融合发展的财政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立足于内蒙古自治区文化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当前内蒙古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现状及特征,为推动内蒙古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主要是以建设发展模式为特征,它亟待通过转型升级向优化运营发展模式演进,实现可持续发展。转型升级的取向及路径:一是从文化创意的产业化集聚,实现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与地方经济深度融合的产业创意化演进;二是从文化创意产业的传统园区,实现向基于信息化的文化创意与科技深度融合的智慧型园区演进;三是从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建设者,实现向市场化、专业化、高端化运营商主体的转换;四是从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自我发展,实现向引领区域创新、创意、创业发展的创新驱动中心演进。  相似文献   

19.
从文化产业、文化科技人才、文化安全和管理、文化消费等四方面具体分析社会文化大发展对科技的需求,旨在为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20.
张玲 《科教文汇》2014,(16):117-118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并把文化产业作为增强文化软实力的最重要的途径。同时,发展文化产业是推动浙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途径,是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形成新发展优势的必然选择。浙江作为民营文化产业和海洋文化产业的先进代表,文化产业势必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本文阐述了浙江文化产业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其健康发展的路径,包括:彰显浙江文化产业发展的两大特色、激发浙江文化产业发展的内部活力、塑造浙江文化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浙江文化产业的发展必定能有力地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产业的大发展与繁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