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通过分析俞大猷《剑经》,研究《剑经》技击理论,用以指导现代武术,有针对性的运用攻防技击技术进行训练,提高技击应变能力和技击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2.
通过时俞大猷《剑经》的战术与技法概括、抽象和诠释,得出其技击理论的价值,从而得出其指导现代武术的理论思想,并有针时性地运用《剑经》技击理论、原则和技法诀要进行教学和训练,进而提高武术技击技术和应变能力,且时提高现代武术水平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对俞大猷《剑经》的分析研究,探究辊法技击理论,挖掘棍法技术之绝,用以指导现代武术,并有针对性地运用其理论进行教学和训练,提高技击应变能力和技术水平,对促进现代武术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俞大猷《剑经》的武学思想及其一系列搏击格斗的战略战术、法则是传统武术的高度总结和概括,对于现代的散手运动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通过对俞大猷《剑经》的技击原则、要领进行分析研究,从中得出有益的启示,用来指导武术散手运动,为教练员、运动员的训练比赛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5.
文章运用文献法、逻辑学方法、访谈法,以美学理论为基础,分析探讨了技击运动的美学特征,主要为崇高美、悬念美、意志美、节奏美、艺术美。人们对技击运动美学特征的认识误区可以认为是畸形美,该特征制约了散打运动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在今后的武术传播中要避免。  相似文献   

6.
公孙大娘是唐代民间舞蹈家。唐代舞蹈风格多样,分为“软舞”、“健舞”两类。“软舞”柔和婉转,节奏舒缓;“健舞”矫捷刚劲,节奏明快。公孙大娘以表演“健舞”而闻名于世。她在掌握了各种舞剑技艺后,博采众长,创造了一种快节奏,高难度、舞姿雄健的剑器舞。大历二年(767年),杜甫在四川看到公孙大娘的弟子李十二娘表演剑器舞时,回忆起自己50年前在河南观看公孙大娘舞剑器的情景,写了《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的诗:  相似文献   

7.
太极拳在融合传统拳术、传统兵学、传统哲学、传统医学的基础上,形成了其独特的技击思想体系,特别是《孙子兵法》对太极拳技击行为影响巨大。从兵学视角对太极拳技击中的"形"与"势"两大核心思想进行深入剖析:太极拳技击之"形"包括上善若水、避实击虚、巧计动敌三个方面,"势"包括气势、形势、虚势三个方面。通过对这两大技击核心思想的分析,可以将更多的兵学研究成果更好地融入拳法技击中,不断丰富太极拳技击体系,也可为中华武学与中华兵学的融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筷子传     
茶有《茶经》,剑有《剑经》,我们——大名鼎鼎的筷子,怎么就不能有个《筷子传》呢?论身世,我们可比其他餐具不知高贵多少倍呢!我们的祖先诞生在大名鼎鼎的大禹手里。据说大禹在治水时,为了加快治水进度而拼命压缩吃饭时间,但蒸煮的食物太烫,时间又不允许他等到食物完全晾凉后再吃,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大禹只好折了两根树枝来夹东西吃。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在我国中小学武术教育教学中出现了"剑走偏锋"的怪异现象,主要表现形式为"学生喜欢武术,却不喜欢上武术课;喜欢武术,却不愿意学"。究其原因是由于武术的健身与修心价值功能人为取代了技击价值功能。创新武术教育教学旨在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效恢复武术的身份与地位,彻底改变武术在中小学的"社会市场困境",让武术回归其本质属性-技击性。同时也是体现中国武术技击攻防格斗和实战对练的核心价值功能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技击余闻”系列小说是以林纾《技击余闻》为起始,主要集中于民国初年刊载或出版的一系列文言笔记体小说.它们着重表现技击功夫,将一系列武功搬进了小说;同时也对习武之人如何处理个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有价值的思考.“技击余闻”系列小说作为一种先导,为1920年代现代武侠小说的成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鲁迅的《铸剑》与茅盾的《豹子头林冲》均属于短篇历史小说,学界对于二者的比较,主要是有关思想主张和文学主张的研究,很少涉及到对其艺术技巧尤其是叙述技巧的探讨,这不能不说是研究中的一个缺憾。因此,本文用叙事学的相关理论来分析一下《铸剑》与《豹子头林冲》。  相似文献   

12.
毛其德 《考试周刊》2011,(25):143-144
本文通过对《孙子兵法》中部分战略战术思想的研究,论述了《孙子兵法》对中国武术技理中战术意识、临战状态、技击行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勇者之剑》(又名《金刚心》)是在"持剑之心"的基础上创作,是继《听海之心》之后,优人神鼓的另一经典作品。创作于2002年的《勇者之剑》在十五年之后看来并没有时间之隔的陈旧感,其质朴的表演经过时间的锤炼愈发醇厚。据该团的艺术总监刘若瑀介绍,《勇者之剑》的创作机缘,来自于一次长期巡演过后的思考与沉淀。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鲁迅的《铸剑》与古代小说《列异传》、《搜神记》之间的联系进行比较,指出了《铸剑》的主题思想较古小说在深度与广度上的升华;比较了前后两者作品中的主人公的性格及思想境界的迥异;论述了《铸剑》较之古小说中故事在创作方法、表现手段上推陈出新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5.
《故事新编》是鲁迅争议最大的一部作品,很多人对《故事新编》的解读方式也不尽相同。本文认为,《故事新编》是鲁迅在艺术上不断进行创新的一大显著成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本文选取《铸剑》这一文本进行细读,对它的创作进行深入的探析,主要分析了《铸剑》的创作过程与艺术影响,以求对《故事新编》整体艺术特色的把握。  相似文献   

16.
《铸剑》的主要人物不是眉间尺 ,主题亦非赞扬古代人的抗暴牺牲精神。从《铸剑》中对黑色人的外貌、姓名、语言、行为、精神等方面分析 ,鲁迅写黑色人是自况 ,主题是表现了鲁迅“韧”的战斗精神  相似文献   

17.
尤炜 《文教资料》2001,(2):116-130
一、问题的提出《庄子》外篇中的一些文章长期以来被认为不是庄子本人也不是庄子学派的著作 ,其中又以《渔父》、《让王》、《盗跖》和《说剑》诸篇为甚 ,而在这几篇文章中 ,当属《说剑》所受的责难最为厉害。比如韩愈说 :“《说剑》类战国策士雄谈 ,意趣薄而道理疏 ,识者谓非庄生所作。”①此后 ,苏轼从“庄子盖助孔者”② 的思想出发 ,认为 :“余尝疑《盗跖》、《渔父》则若真诋孔子者 ,至于《让王》、《说剑》皆浅陋不入于道。”③ 《让王》、《说剑》比之于诋毁孔子的《盗跖》、《渔父》 ,又要等而下之。王夫之也说它是 :“战国策士逞舌…  相似文献   

18.
郑证因的生活环境使他熟悉了帮会,而他个人的武术生涯则使他掌握了技击的要领,这二者投注在武侠小说创作之中,经郑氏妙手调理,浑然一体,遂造就了一种新的武侠小说样式——帮会技击武侠小说。郑证因代表作《鹰爪王》是帮会技击武侠小说的典范形态,这部小说在美学意蕴和叙事模式两方面所取得的突破性的成果,对后世的武侠小说及当代的电视剧都有很深的影响,但这种典范形态对郑证因小说创作造成的制约也很明显。现在关于郑证因的史料还在不断挖掘之中,对郑氏生平及创作的研究也将随之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19.
《学生电脑》2010,2(7):30-30
畅游仙侠大作《剑仙》修真测试火爆 2D仙侠网游大作《剑仙》已进入修真测试阶段,最值得期待的是游戏内的PVP。目前,《剑仙》代言人选拔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如果你感兴趣,不妨去官网(jx.changyou.com)投上一票吧!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鲁迅《致赵其文》的两封信入手,结合鲁迅创作小说《铸剑》的时代背景和鲁迅的思想、情感、行为及《铸剑》中眉间尺(包括眉间尺的父母),宴之敖者等主要人物、情节,较全面地剖析了《铸剑》——复仇的文学这一深刻的主题和深刻的思想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