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那天想唱歌     
罗军最害怕唱歌。罗军怕唱歌除了因为嗓子粗还有五音不全,一张嘴就跑调,明明是L调的歌他一张嘴就跑A调上去了,也高不了多少,就六个音阶,惹得全班同学一个劲儿乐。特别是曾雪平,乐完了不算,还要捂着鼻子学上一嗓子。说实话,罗军恨死曾雪平了,因为她一学,就把自己那五音不全的嗓子放大了。不过恨归恨,罗军可从来没跟曾雪平红过脸。罗军还挺喜欢听曾雪平唱歌。曾雪平唱歌好听极了,曾雪平一开口唱歌罗军便赶紧闭上眼睛听,还听得摇头晃脑的,音乐老师说那叫欣赏。罗军不会唱,可罗军会欣赏,因此罗军不敢同曾雪平翻脸,跟人闹翻了…  相似文献   

2.
我是个电影、电视迷,从小就喜欢看电影、电视,尤其喜欢电影、电视歌曲。但我只是欣赏,从不唱这些我喜爱的影视歌曲。不是我不爱唱歌,而是自己根本就唱不准,一张嘴就跑调十万八千里。因此我从上小学起,就讨厌上音乐课,因为那时的音乐课等于“唱歌课”。上课时,老师常常把同学们单独叫起来唱歌,有  相似文献   

3.
"你枉为特级教师!你和孩子们谈话有时太欠考虑。你发现没有,咱儿子不唱歌?"一天,妻子认真地对我说,"本来我也没注意,和儿子闲谈时才了解到。他上一年级的一天,正兴致勃勃地唱刚学过的一首歌,你在一旁说:‘跑调了。你怎么五音不全?’从此,他再也不唱了。"  相似文献   

4.
想唱就唱     
Ⅰ要实在地说起来,我也算是少见的音乐人才,因为像我这种极缺音乐细胞的人,五百年才出一个。每每和好朋友们去K歌,大家都会在我开口的时候说:“Well,it’s WCtime.”或者老板一脚把门踹开,惊恐而又关切地问“:怎么了?谁被打了?叫这么惨。”可是哪条法律又说过,唱得不好的人就不许唱歌呢?我的好朋友小鸡是一位唱张信哲唱得能骗过麦克风的人,他往往喜欢缩在角落里,偷偷地唱,不让别人看见他的脸。因为他的脸实在难以让人联想到那么美好的嗓音。有一次,有位女生趁他唱歌的时候突然跑过去,盯着他的脸半晌,发表了感慨:“你长得挺男性的呀,像李宇…  相似文献   

5.
多年来,许多学校以升学率为教育目的,忽视音乐教学。由于学生从小缺乏良好的音乐教育,唱歌跑调,乐感差,已不足为怪。但有的老师竟然也不能认识落后的音乐教育造成“后遗症”,武断地谴责某某学生:“你五音不全,你缺少音乐细胞,你节奏感差,天生不是学音乐的材料”等等。据调查,在一些农村小学,这现象比  相似文献   

6.
唱响晚年     
记得四五岁时,大姐教我唱《卖报歌》,我总是跑调,她责怪我是“左嗓子”。虽然不明白确切的含义,但从她的表情和语气中,我听懂了她的嘲讽。结婚后,也被丈夫这样数落,我的自尊心受到很大的伤害。从此,“音盲”就像一副沉重的精神枷锁束缚着我,潜意识里留下了“我不能唱歌”的阴影。此后几十年,我对音乐敬而远之,不听.不唱、不学,即使是“革命歌曲大联唱”的年代,对那些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歌曲,也只是略知一二。久而久之,“不会唱歌”成了我最大的弱点和隐私。  相似文献   

7.
冯岩 《红领巾》2014,(7):87-87
那天,下课的时候,我心情比较好,就在教室里随便唱了几句。没想到,我刚一唱完,立刻引来了无数围攻者,他们就像蜜蜂一样把我团团围住。前座的李明瞪大了眼睛看着我,说道:“大哥,唱歌跑调不是你的错,可你随便乱吼就不对啦!”听了他的话,一种火辣辣的感觉立刻在我的脸上扩散开来,我的心也开始怦怦直跳。这时,后排的孙丽用手扒了我一下,说道:“哥哥,你唱得还可以,我就是担心你把狼引来啊!”这下,我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相似文献   

8.
朱运蓉 《成才之路》2010,(35):73-73
“我的好朋友在哪里?”“你的好朋友在这里!”“谁是我的好朋友?”“我是你的好朋友!…好朋友跟我拍拍手!”“我就跟你拍拍手!”“请你跟我唱唱歌!”“我就跟你唱唱歌!”……这些看似简单.听起来幼稚的语言如果出现在课堂中。一定会有人认为不可思议。但事实说明,这些孩子们喜闻乐见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在我音乐课堂的学习与练习每一环节中发生着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王菲春晚唱歌跑调加抖音引起很多观众的质疑,她自己也在微博上自我调侃,但是菲迷还是非常拥护自己的偶像,纷纷留言表示“没关系,你唱成啥样我都爱听。”更多网友还是觉得王菲“宝刀已老“,湖南卫视跨年晚会上也是唱一首就匆匆离场,看来巡演过度用嗓吸金后果是非常严重呀,不知道老婆这么拼命赚钱,老公李亚鹏作何感想呢?  相似文献   

10.
音乐老师     
女儿唱歌跑调,音乐老师却说孩子唱歌不跑调,偶尔跑调,那是因为歌唱得不熟练。因为音乐老师的话,孩子敢唱,而且一天天进步。由此想到,作为教师在传授知识时,还应该教给孩子自信,敢想、敢做才会有用又有为。  相似文献   

11.
快乐的老妈     
快乐的老妈是我家公认的乐天派,作为家庭妇女,她做事干脆利落,待人爽朗大方,深得邻居的夸奖。文化程度不高的她,却喜欢整天哼哼叽叽地唱个不停。不过,不管什么歌,一经她的“尊口”就会变味跑调,常常让人“惨不忍闻”。瞧,我给妈妈建立了一个小档案。大姓:林,小名:变味儿性别:女属性:猴喜欢吃:蔬菜、水果喜欢的颜色:白色最怕:我与爸爸“二合一”一起“进攻”她特长:唠叨,能唱许多变味歌曲爱好:唱歌(就是因为这个爱好,弄得我和爸爸常“抗议”。)在你的身边,有关心疼爱你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有诲人不倦的校长、老师,有活泼可爱的小伙伴,还有…  相似文献   

12.
“叮铃……叮铃……”上课铃响了。班主任坐在办公室里,看着课表这节课我班不是上生物课吗?早听班上同学们反映,生物课纪律糟糕。正好现在我没课,不妨去看一下。于是,他悄悄地向教室走去。当他走到离教室还有两三米远的时候,就听到班里有人在唱歌。班主任一听这歌声,而且还是上课时间,心中的怒火一下就燃起来了,冲进教室就把唱歌的那名同学从座位上揪了出来,开始大声批评起来“你知不知道现在是上生物课?越来越大胆了!你想不想学好了?就你这样五音不全还想唱歌?想进音乐学院呀?你做梦去吧!想表现是不是?  相似文献   

13.
新专辑取名《梁博》有怎样的寓意? 梁博.专辑希望能从设计、音乐,所有方面让大家感受到我最真实的样子。 专辑封面也是由你自己亲自设计的,灵感来自哪里? 粱博.因为我本身是不喜欢把东西具象话的,所以在封面创作的时候,我就想说有没有一个东西是不具象的,又能包含万物的,后来兢想到了“太极”,而且“太极”还有“顺势而为”的寓意,我希望我的音乐也是这样,可以表现最自然的一种状态。  相似文献   

14.
记得有一篇学生日记,是这样写的:“当我烦恼时,我就会听音乐和唱歌,心灵上那把烦恼的锁,不用钥匙就解开了。因为我喜欢音乐所以我也喜欢音乐课,可是音乐课上,我也希望老师能够弹奏好听的歌曲给我们,上次欣赏《牧童短笛》我好希望老师能弹给我们听……”  相似文献   

15.
所谓自黑,就是自己说自己的“坏话”,自己黑自己。请看这些明星是如何自黑的:
  2014年5月1日,香港著名电影演员张曼玉首次以摇滚歌手身份在上海草莓音乐节上公开演唱,可惜的是,因跑调严重,遭到网友吐槽:“被上帝放弃的声音。”随后,在5月3日晚的北京草莓音乐节上,张曼玉一登场,便不惜自黑道:“大家都知道我在上海草莓音乐节上唱得不理想,跑调了。后来我在百度上搜索‘怎样在草莓音乐节唱歌不跑调’,不知道是由于我拼音拼错,还是什么原因,总之没有查到,所以今天只能继续跑调了。我从小有个梦想就是要唱歌,我演电影演了20部戏的时候还是被说是花瓶,现在唱歌就请大家给我20次机会吧!”话音刚落,台下立刻响起排山倒海般的掌声和欢呼声。  相似文献   

16.
跑调大王     
有个小男孩,生来爱唱歌。他走路唱,洗澡唱,躺在床上睡着了还在唱……妈妈说:“既然你这么喜欢唱,就去音乐班学习吧。”“不,我是高兴唱才唱的,”他说,“去了音乐班,恐怕我就高兴不起来了。”由自在地唱。因为没有专业的音乐知识,他唱的歌听起来怪怪的。“哎呀,真难听!”他的同学捂起耳朵,他们都是这个歌星、那个天王的歌迷,“你害不害臊呀,人家歌星打个喷嚏都比你的歌声好听一万倍!”他一点也不害臊,还是继续唱。“真不像话!”音乐学院的教授听了直跺脚,“你唱歌不按规矩来,一会儿三和弦一会儿九和弦,一会儿大调一会儿又小调。这、这、这成…  相似文献   

17.
我的老爸是一名警察,他的身材略微有点胖,一双浓眉大眼,看上去炯炯有神。老爸虽是一名警察,平时给人的感觉很严肃,但他对唱歌却情有独钟。别看我老爸爱唱歌,可他的水平甭提有多差劲了,只要老爸一唱歌,我和妈妈就开怀大笑。如果你不相信,我就说一说我老爸的“跑调”事迹。记得有一次,我和妈妈去参加老爸单位的家庭联欢会。我和爸爸、妈妈坐在第一排,第一个节目是唱歌。老爸一听唱歌二字,马上从座位上跳了起来,第一个上去唱。我和妈妈在下面又喊又招手,想让他下来。可老爸好像没听见,音乐一响,老爸就神态自如地开始唱,人群中马上爆发出一阵阵…  相似文献   

18.
在幼儿园听课和观摩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在让幼儿演唱歌曲前常常这样对孩子们说:“小朋友,等会要有表情地唱”或“我看看谁最有表情”;小朋友唱完后老师就问小朋友:刚才唱歌时谁最有表情啊?于是小朋友就说:XX小朋友最有表情。老师又问:他的表情怎么样?小朋友说:“很好呀,他一直都是笑笑的。”于是老师也表扬这位小朋友:“你真棒,做得很好”。  相似文献   

19.
Music与数学     
动人的音乐常给人以美妙的享受。古人云: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这说的是唱得好。也有的人五音不全。唱不成调,这就是唱得不好了。同样是唱歌,甚至是唱同样的歌,给人的感觉却迥然不同,其重要原因在于歌唱者发声振动频率不同。  相似文献   

20.
唱歌的故事     
小时候喜欢唱歌,但就怕在生人面前唱。记得那时我们家住在文景街一个独门独户的俄罗斯式建筑的房子里,窗前有一棵很茂盛的丁香树。丁香花盛开的季节,傍晚我常常爬到丁香树上,一边看着院外的过往行人,一边一支歌又一支歌地唱个不停,好久我都沉迷在自己的歌声中,如入无人之境。然而,有一天,妈妈出去串完门回来说:“邻居们都夸你歌唱得好,你一唱歌,他们就坐在院子里听,谁也不聊天了。”我听了自然心里很高兴。可是从那以后我就再也无法那么放松地歌唱了。渐渐地,我不在外面唱歌了。邻居们有人问我妈妈娟娟为什么不唱歌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