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间文学是一种产生和流传于人民大众中间的文学,是中国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文学是当前建设先进文化必须研究、借鉴的民族文化的“本源”,民间文学对先进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作用不可替代。蕴藏在民间文学中的民族精神,是可贵的精神财富,依据优秀民间文化传统建设并发扬光大先进文化,是建设中国先进文化的根本。  相似文献   

2.
民间文学和作家文学是相互区别而又统一的整体.民间文学的产生对作家文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家文学的题材,在很大程度上受民间文学的影响;在艺术创作中,民间文学还为作家提供了生动、丰富的人物形象;作家创作时运用的体裁,许多都是直接脱胎于远古时代的歌谣和民间传说等;民间语言是一座蕴藏丰富的宝库,各种口语、谚语、歇后语成为作家创作时丰富的源泉.  相似文献   

3.
无论是民间文学还是作家文学都是文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所谓民间文学就是传承民间传统文化内容的。民间文学不仅为作家文学提供了借鉴,同时也为作家文学提供了写作思路及写作素材。因此,民间文学在文学中所占很高地位,影响力很大。通过对我国语文教学内容的调查可以发现,目前语文教育的重点是作家文学,民间文学被忽视了,很多具有较强中华民族传统和精神的民间文学作品并没有在语文教材中呈现,对于提升学生语文素养造成了一定阻碍。基于此,本文首先对民间文学进行了定义,然后阐述民间文学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价值,并分析了民间文学在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中的现状,最后提出了开发策略建议,希望对我国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东方文学的整体是由作家文学和民间文学构成的。东方民间文学是东方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文学是所有民族文学的母体,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一部民间文学作品和一部作家文学作品之间的关系。而是一种民间文学传统或者口头传统与一个民族文学传统之间的关系。东方各国的民间文学共同构成了东方民间文学的实质内容,是东方民间文学作品描述和理论探讨的基础。目前东方民间文学的研究状况还基本处于“一国民间文学”的阶段。各国的研究状况很不平衡。研究东方民间文学要关注民间文学的口头传统。重复和程式化是其最主要的特征。东方民间文学的学科建设,既要吸收和继承东方文学研究领域里的一些可资借鉴的研究成果,还要吸收民间文学界的理论成果。并以东方各国一国民间文学研究为基础.逐步建构东方民间文学的理论结构和体系。  相似文献   

5.
民间文学是文学之渊薮,中国的作家文学源于民间文学.民间文学源远流长,题材广泛.民间文学的二度创作不仅是其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整个文学事业发展的需要.民间文学的二度创作应遵循其艺术规律,同时要积极吸收作家文学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法,取长补短,从真正意义上实现民间文学的超越.  相似文献   

6.
民间文学是一种与文人作家之书面文学有区别的“立体性”文学,它是民众生活经验、审美情趣和文化情境的文学表现形式,有着自己的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全文以庆元廊桥的民间文学为例,探讨民间文学的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7.
王锐 《成都师专学报》2009,(2):58-63,68
20世纪是裕固族文学的大发展时期,不少专家学者对搜集、整理出版和研究裕固族民间文学倾注大量心血,取得阶段性成果,研究队伍不断壮大,研究课题不断深入。同时伴随新时期作家文学的发展壮大,个别走向全国的裕固族作家也引起评论界的关注,对于推动和宣传裕固族文学起了关键作用。文章拟就裕固族民间文学和作家文学研究的整体状况作以综述,以期提供必要的线索和帮助。促进本研究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化。  相似文献   

8.
从严格意义上去讲,儿童文学与民间文学是两种不同范畴的文学。儿童文学是属于作家个人创作的书面文学,而民间文学则是以人民大众的集体口头创作为特征的文学。它们虽然有这样的区别,但是儿童文学与民间文学之间却有着一种天然的血肉联系。中外各国的文学发展的历史证明,民间文学常常象乳汁一样滋养着儿童文学,使它不断地得到发展和繁荣。  相似文献   

9.
以编年体形式汇集了20世纪中国哈尼族文学尽可能全面的资料:作家、民间文学搜集整理家、民间艺人、有影响的单篇作品、作品集以及文学机构、文学事件等。  相似文献   

10.
任何一个民族的民间文学总要同其他民族的民间文学发生接触,展开交流,并且通过交流接受来自外部的影响.哈萨克族的民间动物故事,就有一些来自印度民间文学和国内汉族民间文学和作家文学.这些动物故事都涂上了鲜明的哈萨克文化色彩.  相似文献   

11.
中外著名作家、神童作家童年时的文学活动实践,证明民间文学对儿童文学能力的形成,如想象力、审美情感、表达能力和文学兴趣等有独特培养作用.因此,探讨民间文学与少年儿童文学的关系对儿童文学能力培养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民间文学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起源,当代土家族青年诗人创作中的民间文学,表现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固守,开放中接纳民间文化,使民间文化在创作中永生。  相似文献   

13.
<正>一、研究古代民族文人文学的意义 我们只要看有人对一个古代作家的族属提出新的看法,或者进行争论,就可以领悟研究古代民族文人文学的意义。当然,情况是复杂的,我们的思维方式不能“单打一”。任何一种研究,都包含着探寻真知,追求真理,揭开客观世界隐秘,繁荣和发展学术的目的。这是属于共性的范畴。我们要谈的是“个性”,作家文学或者说文人文学的成就,显示出文人所属的那一个民族在某一特定时代所达到的文明高度。如果说民间文学是作家文学的母体,那么作家文学则是民间文学的升华。没有作家文学的民族,它的文化肯定不会发达。  相似文献   

14.
整合民间文化资源 打造安康文化品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民间文学、民间艺术、民俗文化为重要内容的民间文化资源.是打造地方文化品牌的战略青源.通过对安康民间文学、民间艺术、民俗文化的遗存、保护与传承现状的梳理.提出了打造安康文化品牌的十项建议.  相似文献   

15.
谭达先是一位文化奇人。生于中国广西玉林 ,学术成长于广州 ,结学术硕果于香港和澳大利亚 ,79岁高龄而笔耕不辍 ,学术著作一本接一本陆续问世。2 0 0 3年 10月 ,《论港澳台民间文学》和《论中国民间文学》 ,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作为《人参娃丛书·中国民间文化前沿论丛》出版。这是他的第 4 0和 4 1本书。知人论书。这里先介绍谭达先其人 ,再评论《论港澳台民间文学》此书。民间文学是“草根文学”。天涯处处有芳草 ,人间群群有歌谣故事谚语等等民间文学。谭达先是一位“草根学者” ,所好者草根文学 ,所钻研者也是草根文学。草生那方那方绿茵…  相似文献   

16.
对于新文学的认识,大部分人的理解是五四文学与世界文学所联系产生的现代性思想,而忽略了民间文化对现代文学的影响。文化大多起源自民间,中国现代作家的思维也是借助了民间题材的运用,从而产生了无数的优秀作品。中国的民间文化和世界文学为中国现代作家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资源,现代作家也大多起源于民间,有了文化的熏陶和濡染才产生了多彩的现代文学作品。讨论现代文学的作品,不能不考虑民间起源问题。  相似文献   

17.
周作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作家,他不仅在文学创作、文学理论、文学翻译等方面筚路篮褛.有开创之功;而且在民间文化研究领域也有独特的建树.他率先站在民间的立场上,并以民间的眼光来打量民间文化,研究民间文化,从民间自在的文化形态里吸取新的营养,来从事整合新文化传统的工作;他还积极翻译介绍当时西方先进的民俗学理论和古希腊、日本等国的民间文学作品.把民间文化的研究纳入世界的学术视野,为后人开拓出一条研究的道路,为中国民俗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然他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作家,对他一生的是非评判,不是本文要做的工作.本文想要讨论的是,他研究民间文化的出发点、主要观点和研究态度等问题.并试图展示五四时期知识分子的一种新的价值取向.一、周作人研究民间文化的出发点周作人对民间文化研究的兴趣是由来已久的,早在日本留学期间,他就与其兄一起收集有关的书籍资料,并且,大量接触日本的民间文艺,通过日本接触到西方的民俗学理论等等.然而,他对民间文化的研究并不仅仅是出于兴趣,而是有更深层次原因的,那么,这原因是什么呢?本世纪以来,封建士大夫传统中断,士大夫开始向现代知识分子转型,他们试图建立起现代知  相似文献   

18.
劳动人民是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民间文学是劳动人民自己的创作,是文人文学的母亲和本源,是现实主义文学的主流。因为,人民生活是“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毛主席语)。文学史上凡是杰出的作家,无一不是拜民间文学为老师的。我  相似文献   

19.
中原民间文化对当代河南小说创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是文学创作的富矿,河南地域文学中,作家写作背后积淀的是几千年的中原民间文化,其强大的生命力与现代精神的激烈碰撞使河南小说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将对土地的依恋与挚爱、浓厚封建积淀的乡土政治权力、家族观念作为小说创作的基本书写内容,是当代河南作家受中原民间文化浸染的最集中表现。  相似文献   

20.
<正>客家文学的研究目前已有相对较多的成果,但对客家民间文学的研究则一直较为薄弱。造成这种情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与作家文学的研究相比,对客家民间文学的研究本身就受到一定程度的挤压,研究人员较少,研究者层次不高,重视程度不够,刊发平台较少,等等,都影响到客家民间文学的研究。更显著的原因还在于两方面:资料难于全面收集;研究方法单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