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执教十多年,从初入教坛时的只重语文的工具性到十年前课改初期的人文性矫枉过正,在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的漫漫探索之路上,我一直在摸索。近几年来,我结合自身教学,潜心研究:到底如何将工具性和人文性巧妙地融合?让语文课成为名副其实的具有浓郁语文风味的本色课堂呢?我认为一节语文课应该从语言文字出发,最终回  相似文献   

2.
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很强的课程,要体现职业教育语文课教学中人文关怀,必须在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的整个体系中都要体现语文课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3.
许结玲 《文教资料》2012,(20):46-47
大学语文课是普通高校面向非中文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其课程定位体现了工具性、审美性与人文性的融合。本文结合课程定位探讨在大学语文课教学中应如何加强文化教育、审美教育及德育渗透,即文化教育体现工具性、审美教育体现审美性、德育渗透体现人文性。  相似文献   

4.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人文性和工具性在语文课里是什么关系呢?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水乳交融的关系.语文教学过程应该是工具性和人文性和谐统一的过程,在语文课里,我们恐怕分不清什么地方体现了人文性,什么地方体现了工具性.但是事实上,在阅读教学中,工具性和人文性常常不能很好地统一,使阅读教学呈现出效率不高或学科特点不明显的态势.追根究底,是"人文性"遭遇到了"教训"、"教育"这两个严肃的词汇,抑或是遭遇到了过于澎湃的激情而迷失了本来的方向.请看下面这个课例:  相似文献   

5.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人文性和工具性在语文课里是什么关系呢?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水乳交融的关系。语文教学过程应该是工具性和人文性和谐统一的过程。在语文课里,我们恐怕分不清什么地方体现了人文性,什么地方体现了工具性。但是事实上,在阅读教学中,工具性和人文性常常不能很好地统一,使阅读教学呈现出效率不高或学科特点不明显的态势。追根究底。是“人文性”遭遇到了“教训”‘教育”这两个严肃的词汇,抑或是遭遇到了过于澎湃的激情而迷失了本来的方向。请看下面这个课例:  相似文献   

6.
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很强的课程,要体现职业教育语文课教学中人文关怀,必须在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的整个体系中都要体现语文课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7.
黄厚江先生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撰文《"工具性"与"人文性"是怎样的"统一"》,文中提出"语文的人文性是在语文的工具价值实现过程之中得到体现"。陈钟梁先生多次提出"语文课要‘工具性’与‘人文性’并重,但首先是‘工具性’"。两位专家的言论拨开了笔者语文教学实践中的迷雾,也引起了笔者对语文课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再思考。  相似文献   

8.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人文性和工具性在语文课里是什么关系呢?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水乳交融的关系。语文教学过程应该是工具性和人文性和谐统一的过程,在语文课里,我们恐怕分不清什么地方体现了人文性,什么地方体现了工具性。但是事实上,在阅读教学中,工具性和人文性常常不能很好地统一,使阅读教学呈现出效率不高或学科特点不明显的态势。追根究底,是“人文性”遭遇到了“教训“”教育”这两个严肃的词汇,抑或是遭遇到了过于牵强的激情,而迷失了本来的方向。请看下面这个课例:人教版课程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鱼游到…  相似文献   

9.
熊建群 《考试周刊》2013,(55):24-25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语文课堂彰显出人文性,形成了课堂民主、生动的格局。但是,只有同时重视语文的工具性特点才能更好地体现语文课的魅力,发挥语文学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语文是影响学生终生的一门重要课程,本文分析了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现状,指出职业学校在实用教学理念指导下语文人文性的缺失,只有正确认识语文课的定位,理解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关系,语文教学才能在职业教育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就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结合苏教版语文必修教材的编排特点及个人的课堂教学经验,提出把语文课教得扎实、朴实、厚实,才能真正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12.
袁克丽 《贵州教育》2009,(12):25-26
“语文的本性”即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今天的语文教师人尽皆知的语文课程理念。人文性和工具性在语文课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水乳交融的关系也是大家都烂熟于心的教学准则。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却因“人文性”遇到了过于澎湃的激情,而“工具性”遇到了过于漠视的境遇,使语文教学迷失了学科本位的方向,呈现出效率不高的态势。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作为中职学校公共基础课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工具性和人文性并存的语文课和我们的生活学习密不可分,它是专业课和理论课通用的桥梁,是学生人文素养提升的心灵鸡汤。  相似文献   

14.
如果我们"痴迷"于用教材束缚住教师,语文就永无希望。人文性与工具性本来就是一个东西,好的语文课,应该是实现工具性目标的过程就是实现人文性目标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酝酿面对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这样的论题,我一时摸不着头绪,尽管最近常把工具性与人文性挂在嘴边、掂在心上,却也不知从何下笔。于是就先来正确地定位"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以往了解,经过再三学习,形成了这样的概念:工具性是语文课程固有的本质属性。语文课  相似文献   

16.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语文教学的本质所在。《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的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当今已被老师们所接受.也贯彻在具体的文本解读和日常的语文课堂教学之中.但是语文课还需考虑其课堂教学内容呈现的逻辑性。语文教学作为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一种重要的途径.讲究有条理的呈现是十分必要的。因此一堂有实效性的语文课须体现三个特性:工具性、人文性和逻辑性。  相似文献   

17.
大学语文课作为高等学校的一门素质教育课程,面临的却是教育管理者的淡漠,教师的冷落以及学生兴趣的低落.要发挥大学语文课的人文性与工具性,使大学语文得到各方面的重视,我们需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教学评价体系方面进行彻底改革.  相似文献   

18.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之争历来没有休止,好像一谈人文性就要否定工具性,或者一说工具性就要否定人文性,两者似乎水火不容。投射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就要考虑语文学科的教学和考试的问题。语文课到底如何教?该如何考?该如何教考结合?本文通过对一节特级教师的公开课进行剖析,揭开这些疑惑。  相似文献   

19.
杨舸 《江西教育》2010,(6):30-3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特级教师林莘执教的《为人民服务》一课以如何在语文课中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为要点,  相似文献   

20.
莫云 《教师》2012,(15)
一、大学语文不能忽视工具性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应具备两种功能:一是提升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二是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文化素质和审美能力。就目前大学语文课程在各类高等院校开设情况来看,教师大多比较重视人文精神的培养,弱化了工具性的训练。大学语文课时较少,和专业课没有什么联系,学生也没有什么压力,大多数教师把大学语文课变成纯文学欣赏课。因为大学语文课要求比较“软性”,语文的工具性特点固然没有体现出来,人文性特点在短短的30-40课时之后也缺乏有说服力的效果,学生普遍学习兴趣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