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国有企业必须转变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一些观念,遵循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按经济规律办事,国有企业才会有生机、活力.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中的国有企业制度与市场经济的要求是相矛盾的,但这并不是说国有企业在本质上是与市场经济对立的。我国国有企业与市场经济具有内在兼容性,二者的兼容取决于国有企业本身的改革  相似文献   

3.
国有企业改革,从根本上说,是要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要求,寻找一条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有效途径。我国原有的国有企业是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起来的,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破解的最大难题就是寻找使国有企业与社会主...  相似文献   

4.
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也是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重要步骤之一。就近几年实践看,国有企业改革有了一定程度的进展,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就,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地方保护主义严重,中央的权威性被削弱等。要使国有企业在生产和经营上顺利完成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必须有政府部门的积极参与。一、政府部门在国有企业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国有企业是国有企业改革的主体,必须充分调动和发挥国有企业自身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是…  相似文献   

5.
我国推进现代企业制度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我国推进现代企业制度的理论思考沈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是把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培育成合格的市场主体,在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的国有企业能否通过改革完成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直接关系到市场化改革的成败。十多年来,国有企业的改革一直是经济...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我国的劳动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劳动关系正由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利益一体格局,逐步向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利益分化与协调的方向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的劳动契约实际上是国有企业员工对全体公产成员的契约.国有企业的劳动关系是基于社会主义的平等交易和公平交易的合约关系,是利益型的互利互惠关系.  相似文献   

7.
国企改革的另类思考——经济、法律和法治的深层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然经济和计划经济往往是排斥民主与法治的.商品经济为民主与法治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可能,商品经济愈是发达,其民主与法治化程度愈高.国有企业更多地依赖于计划经济,而不适应于市场经济.我国为了实现民主与法治化社会这一目标,就必须建立健全市场经济体制.国有企业退出大量竞争性领域的产业,乃是国企改革的唯一出路.  相似文献   

8.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企业经济理性的恢复,国有企业要求释放其富余人员,但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职工与国家签订的是终生就业合同。如果释放其富余人员,则韧 就业合同,应给予一定的补偿,即买断工龄。为此,我们应创造条件下岗职工愉快离开原国有企业,自谋职业。  相似文献   

9.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明确了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造成国有企业所有权相对虚置;落实国有企业所有权,必须使企业成为独立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解决国有企业所有权相对虚置,必须要进行企业制度的创新。  相似文献   

10.
书架     
《留学生》2013,(12):62-63
从经济看中国发展 本书以产权改革为核心,讨论了土地确权、国有企业的进一步改革、民营企业的产权维护、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城镇化、自主创新、产业升级、社会资本的创造等问题。总结了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国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由传统的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的双重转型过程中的经验,对中国未来的改革和发展作出了前瞻性的分析和研究,并阐明了中国的发展经济学实质上就是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发展经济学。  相似文献   

11.
传统体制下国有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高度统一,是建立在集权型的计划经济体制基础上的。体制转轨时期,我们从利益分配入手,在国有企业改革中,不断在两权分离上做文章,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其根本原因就是还没有建立起一个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企业财产制度。回顾我国国有企业制度变迁的历程,我国企业财产制度的演进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利益调整的过程,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与合,其基本的前提就是要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企业财产制度。在我国的国有企业中,特别要注意保护所有者的利益。  相似文献   

12.
建立和完善国有企业经理动力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和完善国有企业经理动力机制杜学芳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撑者与贡献者。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它仍将扮演同样重要的角色,并且经理行为对于企业的效益进而对于整个国民经济将变得越来越重要。改革以来,“放权让利”的改革措施赋予了...  相似文献   

13.
企业制度创新──论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向市场经济过渡的一个难题及解决办法中国人民大学成高院卢家骥旧体制的弊端国有大中型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在我国要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最重要最根本的就是要解决好国有企业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走...  相似文献   

14.
传统国有企业是适应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建立起来的,因而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进入市场后普遍患市场不适应症,表现为经济效益大滑坡。国有企业经过多年改革尚未完成的原因不能归结于两权分离思路,而在于根据两权分离思路设计的具体体制没有落实。国有企业继续改革的方向为:中小国有企业进行民营化改革,凡是进入竞争领域的中小国有企业都可以改革成为民有民营企业和国有民营企业;大中型国有企业按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模式进行改革,改革的关键在于产权制度,实现产权明晰化。只有这样才能转换企业的经营机制。  相似文献   

15.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大潮中,曾经在中国经济舞台上活跃了几十年的计划经济对社会经济生活各个领域的影响日渐削弱.所有企业都在摆脱计划经济体制中建立起来的传统企业制度,转换机制,寻求变革,以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国有企业,当然在此之列.自89年起,许多国有企业经济效益下滑,经营状况恶化,在困境中久久徘徊,难以复苏,使它对加快改革步代的呼声更加强烈,更加迫切.那么,国有企业制度改革之路应延向何方呢?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肯定了“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有经济的支柱”,并指出“搞好国有企业改革,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这不仅肯定了国有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所处的重要地位,而且给国有企业改革构建了理论依据,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长期以来,我国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在享受国家优惠政策、原材料  相似文献   

17.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二十年进程可分为两大阶段,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改革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探索。国企改革与整个经济体制改革密切相关,从方式上看属于复式改革,从制度变迁高度看,属于政府供给主导型,国企改革始终围绕搞好搞活国有经济而进行。  相似文献   

18.
国有企业的历史方位先后发生了两次根本性转变:第一次是从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作为剥夺剥夺者的手段转变为落后社会主义国家实现工业化的手段,第二次是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政府附属物转变到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对国有企业性质、地位和作用的判断,都不能脱离这两个转变所体现出的历史性.  相似文献   

19.
楚雄高级技工学校创建于1973年底,1974年开始招生。在计划经济年代,技工学校按下达的计划招生,按计划培养并向国有企业输送毕业生,办学按部就班、平平稳稳。随着我国经济体制转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国有企业劳动就业制度改革,技工学校毕业生不再由国家统包统分,199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出和确立,经历了一个漫长曲折的认识过程。这是历史的必然抉择。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并不否定社会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市场经济的建立与计划经济的破除同样是漫长曲折的。市场经济体制不是万能的,但它优于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