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听过这样一个笑话。老师说:“数字是不会骗人的。一座房子,如果一个人要花十二天盖好,十二个人就只要一天。”“对呀”,一个学生接着说:“二百八十八个人只要一个小时,一万七千二百八十个人只要一分钟,一百零三万六千八百人只要一秒钟。”是呀,学生说得不无道理,但现实的生活中我们这样能解决问题吗?我敢说,这样的可能性太小了。如果真这样,奥运场馆不早就修好了。如何让数学更贴近生活实际呢?笔者谈谈自己的看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小幽默     
寄向何处邻家老张听说写稿能赚钱,于是鼓励上小学的虎子写文章。文章写好后,虎子不知往哪儿寄。老张说:“哪儿钱多就往哪儿寄吧!”虎子找来个大信封,工工整整地写上:“中国银行收。”  相似文献   

3.
智慧的金币     
敬超 《初中生》2006,(6):39-39
生在犹太家庭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会被他们的母亲们要求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假如有一天你的房子被烧了,你的财产就要被人抢光,那么你将带着什么东西逃命?”孩子们小,不懂事,天真无知,自然会想到钱这个好东西,囚为没有钱哪能有吃的穿的玩的?也有孩子说要带着家中价值连城的钻石出逃,有了它,还愁什么?可这些显然不是母亲们所要的答案。她们会进一步问:“有一种没有形状、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宝贝,你知道是什么吗?”要是孩子们回答不出来,母亲就会说:“孩子,你要带走的不是钱,也不是钻石,而是智慧。因为智慧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你只要活着,智慧就永远跟着你。”在聪颖、精明的犹太人眼里,任何东西都是有价的,都能失而复得,只有智慧才是人生无价的金币。  相似文献   

4.
绎“爸爸,妈妈说钱并不是什么都能买得到的,对吗?”
  “这句话其实并不是非常正确,你觉得有些东西无法买到,是因为没有人卖这个东西,没有人卖,自然也就谈不上买。例如你想买一个太阳,可是因为没有人卖太阳啊,你又怎么能买得到呢?只要是有人卖的东西,只要有足够的钱,都可以买到。”  相似文献   

5.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都憧憬自己的梦想早一天成为现实。那么现实与梦想之间离得有多远,我们怎样做才能让现实距离梦想更近一些。答案可能有多种。但高尔基却恳切的告诉我们:“热爱读书吧,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文学家这样说。李大钊先生也告诉我们说:“知识指引人类进入光明的殿堂。”政治家也这样说。那么如何去获取知识,实现心中的梦想呢?对于离开学校,没有机会重新跨人校门的人来说,自学考试是我们获取知识的最佳途径之一。因为她拥有海一样的胸怀,接纳来自四面八方渴求知识的人。只要你内心有求知的欲望,只要你刻苦努力,她将会让知识的涓涓细流滋润你的心田,让你内心充盈,拥有自信,给予你自己都无法想像挑战机遇的能力。自学考试可以宽容的接纳每一个人,但她又是严厉的。因为自学考试要让每一个得到毕业证书的人带一份自信、一份自豪、一份社会的尊重离开。那么这个证书的含金量必须得高。  相似文献   

6.
几乎所有的美国人都知道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生活在偏远农村的小男孩,只因心中怀有梦想。通过努力奋斗,终于成为关国总统。这个小男孩就是林肯。林肯的故事反映了美国人心中的梦想,正如“独立宣言”表述的那样:“人人生而平等”,每个人都拥有平等的机会,只要你努力,只要你奋斗,那么不管你贫穷还是富有,不管你的  相似文献   

7.
姜有荣 《初中生》2015,(17):8-11
1930年,法国出版了一本批判相对论的书,书名叫做《一百位教授出面证明爱因斯坦错了》.爱因斯坦知道后,仅仅耸耸肩道:“100位?干吗要这么多人?只要能证明我真的错了,哪怕是一个人出面也足够了.” 由此我想到了有些学生的议论文写作.他们擅长举“例”而不善于说“理”,喜欢动辄搬出“一百位教授”来壮自己的声势.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先搬出“赵××是这样的”,再搬出“钱××是这样的”,最后搬出“孙××、李××也是这样的”.殊不知,他们这种写法属于逻辑上的不完全归纳法,它在说理上有一个致命的漏洞,那就是即使有“N人是这样的”,但只要“第N+1个人不是这样的”,你的观点就要被推翻.  相似文献   

8.
李奥·巴斯卡力是著名的作家,他一生写了很多关于爱与人际关系的书,影响了很多人的生活。据说他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全得力于小时候父亲问他的一句话:“李奥,你今天做了些什么?”刚开始,李奥把学校学到的东西告诉父亲,时间稍长,李奥便觉得学校里所学的那些东西太简单太有限了。终于有一天李奥觉得实在没有什么好说,于是他就跑到图书馆读书,学点东西回家告诉父亲。从此之后,李奥便养成了每天都要有所学、有所获取的好习惯。这个好习惯影响了他一生,他每天都拿父亲问他的那句话问自己:“李奥,你今天做了些什么?生命是由一个…  相似文献   

9.
前几天,我的一个弟弟(现为某建筑大学大一的学生)给我打了一个电话,他说:“姐,我现在很困惑,总感觉自己的词汇很贫乏,说话一点‘水平’都没有,有什么行之有效的办法,能让我的口语表达能力快速提高。”我问他:“你平时都喜欢看什么书”,他说:“除了专业书,基本不看什么书,没有这个习惯。”弟弟挂断电话之后,我沉思了一段时间,归根结底原因出在哪呢?恐怕不只我弟弟一个人有这样的困惑吧?在冥思苦想之后,结合自己的经验,我终于找到了答案,是大学以前的教育出了问题,是学在我们的中学校园中失去了它应有的地位而造成的。  相似文献   

10.
乡下,有一只很穷的青蛙。他很想念在远方的蛤蟆老弟。于是,青蛙给蛤蟆老弟买了一张明信片。他在明信片上写着:“蛤蟆老弟,我很想念你,多想给你寄一张美丽的贺卡,但是,我没有钱买贺卡,只好寄一张明信片给你。”  相似文献   

11.
文雨 《甘肃教育》2008,(20):1-1
“然后”是一个大家熟悉的很普通的词汇,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但就是这样一个常用的连词,却形成了近年来口语中最流行的“然后”病,与过去经常听到的“这个”“那个”之类的口语习惯相类似,只要你稍加留意,就能感受到这种“然后”病在现实生活中的严重程度:“昨天我遇见多年不见的同学了,  相似文献   

12.
薛峰 《语文知识》2014,(11):83-84
1930年,法国出版了一本批判相对论的书,书名叫作《一百位教授出面证明爱因斯坦错了》。爱因斯坦知道后,仅仅耸耸肩道:“100位?干吗要这么些人?只要能证明我真的错了,哪怕是一个人出面也足够了。”由此我想到了有些学生的议论文写作,他们擅长举“例”而不善于说“理”,喜欢动辄搬出“一百位教授”来壮自己的声势。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先搬出“赵XX是这样的”,再搬出“钱XX是这样的”,最后搬出“孙XX、李XX也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13.
有一个人,年轻时家庭生活贫困,靠他一人养家糊口。有一次,他到一家电器工厂去谋职,他走进那家工厂的人事部,向人事负责人说明来意,请求给安排一个哪怕是最低等的工作,这位负责人看到他衣着肮脏,又瘦又小,压根儿看不上他,但又不便直说:“我们现在暂不缺人,你一个月以后再来看看吧。”这本是个托辞,没想到一个月后这个人真的又来了,那位负责人推托有事,过几天再说吧。隔了几天他再次来了。如此反复多次,这位负责人干脆说出了真正的理由:“你这样脏兮兮的是进不了我们工厂的。”这个人回去后借了一些钱,买了一套整齐的衣服穿…  相似文献   

14.
从前,有一个盲人晚上要回家,好心的友人送给他一盏灯笼。盲人说,我反正看不见,要灯笼又有何用?友人说:“你点上灯笼可以照亮前程,这样别人看见了就不会撞你了。”于是,盲人听从了友人的劝告提上灯笼回家,但最后盲人还是被人撞了。盲人于是就质问那个撞他的人:你为什么撞我?你没看见我手上提的灯笼吗?那人回答道:“你手上虽然提着灯笼,但灯早已熄灭了。”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经常可以发现这样一些人,他们总喜欢拿别人的灯笼去照亮别人,但手上灯笼早已熄灭却全然不知。这与“盲人掌灯”有何区别呢?。  相似文献   

15.
李步良 《中国德育》2007,2(11):47-47
在“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主题班会课上,班主任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你和你的好朋友到书店买书,出来后发现你身上只剩一元钱,你朋友的钱已经全部花光。两个人坐公交车回家一元钱不够,而天又快要黑了,这时,你是把钱给你的朋友让他乘车先走,还是选择自己先走而把朋友留下?对于这个问题,一些善于揣摩老师心理的学生会说出令老师满意的答案:把钱给朋友,让他先回家。  相似文献   

16.
妈妈下岗了,很长时间没找到合适的工作,为此,她十分苦恼。不久前的一天,妈妈给我买了许多好吃的,并高兴地对我说:“晓翔,妈妈有事干了,每天能赚100多元钱,还特别轻松。”“啊!太好了!”我一边吃东西一边问,“是什么工作呀?这么好赚钱。”妈妈拍了拍我的肩说:“星期天,你到街上来看就知道了。”星期天,我一吃过早饭就到街上去找妈妈。走到电影院前,发现有个地方落围着一大群人,我很奇怪:“这里发生了什么事?”于是,我用力挤进去想看个究竟。原来是妈妈摆了个摊:妈妈坐在小凳上,膝盖上放着一个有玻璃盖子的木盒,里面…  相似文献   

17.
《考试》2003,(3)
一个男孩在一家面包店买了一个两便士的面包。他发现这个面包比平时的小,于是对面包师傅说:“你不觉得这个面包比平时的小吗?” “噢,没关系,这样你拿起来更省力。”面包师傅回答说。 “对极了。”男孩说着把一个便士放在拒台上。当他正要离开时,面包师傅对他喊道:“晦!你还没有把面包钱付清呢。” “噢,没关系·”男孩有礼貌地说:“这样你数起来更省事。”面包轻,少付钱  相似文献   

18.
一个人和朋友走在纽约闹市区的时代广场上。正是午餐时间,广场上车水马龙,警笛声、喇叭声、高分贝的音乐声、过往行人的说话声,不绝于耳。突然,这个人对朋友说:“我听到有蟋蟀的叫声!”这个人径直走向附近的一个花丛,很快从里面找到一只小小的蟋蟀。朋友惊讶地说:“太不寻常了,你有超人的耳朵。”“不。”他回答道,“我的耳朵和你的没什么不同。能听到什么全取决于你想听到什么。”为了验证自己的话,他从兜里掏出几枚硬币,随意扔在地上。硬币撞击地面的声音引得路人纷纷转过头来,想看看是谁丢了钱。于是这个人说:“看到了吧?大家都能听到钱…  相似文献   

19.
从杂志上读到这样一个故事:一个风雨交加的日子,一位饥寒交迫的穷人到富人家门口,对看门的仆人说:“只要让我进去,在你们的火炉上烤干衣服就行了!”仆人以为这不需要耗费什么,就让他进去了。然后这个可怜的穷人请求厨娘借给他一个锅,以便让他“煮点石头汤喝”。“石头汤?”厨娘很惊讶:“我倒想看看你怎样用石头做成汤。”于是她答应了。穷人于是到路上捡了块石头洗净后放在锅里煮。  相似文献   

20.
尊重     
火车站外,一位学者和朋友在送人。送走人后,学者刚走出火车站不远,就看到一个疯疯癫癫的人迎了上来,拦住了他们的去路。他衣衫褴褛,头发乱蓬蓬的。谁都以为是一个讨钱的,于是学者的朋友就掏出一元钱递给他。但他没有接,而是将目光投向了学者,小心翼翼地问:“这位老先生,我看得出来你是个有学问的人,能不能给我讲讲关羽是怎么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