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短路是电学中常见故障,即在电路中用电器两端直接由导线连接叫局部短路;另一种情况电源未经任何用电器而直接用导线相连通叫电源短路.短路现象在生活中的危险性危害性较大,迫切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对短路现象要有一个明晰,正确地认识.  相似文献   

2.
王荣伟 《物理教师》2006,27(11):28-28
初中物理中的短路问题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上、下册)《教师教学用书》曾两次在教学目标提到短路.一次是上册第五章第二节要求学生认识通路、断路和短路,了解断路和短路.一次是下册第七章第四节通过实验观察,知道短路的危害.可见,短路作为电路的一种状态还是非常重要的.短路作为电路的三种状态之一有两种形式:一是用导线直接把电源的两极连接起来,即电源短路,这是绝对不允许的.还有一种是用导线将用电器的两个接线柱连接起来,即用电器短路,若此时的用电器还和其他用电器串联,则此时…  相似文献   

3.
张兴华 《物理教师》2001,(11):45-46
初三电学教学根据大纲要求 ,要让学生学会联接简单的电路和利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电路的计算 ,还要让学生能够安装简单的家庭电路 .因此初三电学教学的关键在于识别电路 .从初三电学开始的第十五章起 (沪科版的教材 ) ,我的教学重点就全部放在识别电路上 .在第十五章 1 5 -1节中 ,在引入短路的概念后 ,指出用电器虽接入电路 ,如果连接不正确 ,也能造成短路 ,如图 1所示 ,并且指出短路在连接电路中是绝对禁止的 .要防止短路产生 ,先要认清短路的几种形式 .我把电流的这种性质称作电流走“捷径” ,电流专向没有用电器的地方通过 .在 1 5 -3节中…  相似文献   

4.
在初中物理电学的教学中,应用基本的电学规律进行简单电路的分析和计算,是电学教学的一个重点。而在这一重点的内容中,如何分析和处理有短路现象的电路,又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本文拟就这一问题的教学发表一些浅见。一、几种出现短路现象的典型电路由于初中电学,按新大纲的要求,有关电路的计算规定只允许出现两个用电器以下的简单电路,因而,可能出现短路现象的电路,大体上有以下几种。 1、出现用电器(或电源)跟无阻导线  相似文献   

5.
在初三物理电路部分教学中,对电路故障的判断与查找是学习的难点。也是教学的重点.一个简单的电路由电源、用电器、开关和导线组成.其中电源提供电压,给用电器供电;用电器是利用电来工作,即将电能转化成其它形式的能;开关的作用是控制电路通断;导线一是连接电路,二是导电.一个简单电路组成后,主要存在三种状态:1通路,即电路处处相通,用电器工作;2断路,即电路存在一处或多处断开;3短路,是电流不经过用电器,短路又分两种情形:其一是用导线直接与电源的正负极相连,电流不经过用电器,如图1所示,这种情况容易烧坏电源和导线.  相似文献   

6.
一提起“短路”,人们通常会想到电路连接错误,不但造成损坏,而且很危险,但是,事物总有两面性,短路是一种特殊的电路状态,在电路连接中灵活地运用“短路”,还是很有用处的.  相似文献   

7.
准确分析电路是学好电学的关键.短路现象是电路分析中的难点,如何突破这个难点?下面笔者就短路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一、难点分析(1)短路内容处于学生刚刚接触电学的章节,在此之前,学生接触的电学知识较少,接触到的短路电路更少,对其缺乏感性认识.  相似文献   

8.
电路有三种状态:通路、断路和短路.短路可分为电源短路和局部短路(用电器短路).电源短路是指用导线直接将电源两极直接连接起来的电路(如图1),这样导致电路中的电流过大,电源会被烧坏.因此这种情况在电路实验中是绝对禁止的.而局部短路是指在串联电路中用导线直接将某个用电器两端直接连接起来的电路,这种情况实际上就是用一小段导线与用电器并联(如图2),此时通常近似地认为用电器内无电流,这种情况又称为用电器短路.局部短路可以在两种情况下起作用:①可以改变串联电路中的电阻的大小进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大小.用电器未被短路时串联电路中…  相似文献   

9.
写作文不应是一件很难的事,它甚至应该像呼吸一样自然,是一种愉快的精神享受.如果作文成了学生的心理负担,就有必要反思:我们的作文教学究竟哪里"短路"了.  相似文献   

10.
初中物理电学中实际有两种短路:一是导线不经过用电器直接跟电源两极连接的电路,谓之电源短路;二是部分用电器两端用导线短接,该用电器不能工作而其他用电器仍能工作的电路,谓之部分短路.电源短  相似文献   

11.
在太阳能电池短路电流这一内容的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在授课时只是介绍了利用实验手段测量短路电流的方法,导致学生对短路电流的理解不够深刻。本文将外量子效率和短路电流相联系,有利于学生对这一概念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短路和开路     
短路和开路是电路连接发生变化或电路发生故障的重要原因,充分理解这两个概念十分必要.1.短路和开路的基本含义短路的含义在初中物理课本第二册(人教版)中有两种叙述.第一种:“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上,电路中会有很大的电流,可能把电源烧坏,这是不允许的.这种情况叫做短路”(P52).第二种:“所谓短路就是电流没有经过用电器而直接构成通路”(P126).第二种含义比第一种含义更广义些.第一种特指电源短路或全电路短路;第二种可以是电源短路,也可以是某一电路元件或部分电路短路.如果电路中只有一个用电器或各用电器…  相似文献   

13.
电路短路ABC     
解电学题时,经常会遇到短路问题.短路隐藏在复杂的电路中,给识别和简化电路图造成障碍.同学们如果掌握了电路短路的三种典型形式,解题便会顺利轻松.A.开关并联造成短路开关与用电器并联,闭合时,就会将该用电器短路.如图(1)所示电路,开关S1与电压表、灯泡L并联.S1闭合时,灯L短路,不发光;电压表也被短路,示数为零.因此,电路将简化成图(2)所示.B.电流表并联造成短路电流表本身的电阻很小,可近似为一根导线,当电流表与灯泡并联时,灯泡短路,不发光,例如图(3)中,L2被电流表短路,不发光.图(4)中,灯L1和L2串联后与电流表并联,两灯均被短路,开关…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基于MATLAB环境下Simulink工具箱中的一种——电力系统模块库(SimPowerSystems,SPS),给出了电力系统短路实例,用(SPS)模块建模,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仿真的短路电流变化情况与理论分析结果是一致的.通过改变短路的类型和短路的条件,方便、快捷和主观地得到各种类型短路在不同条件下的短路...  相似文献   

15.
电路出现的故障,经常是开路或短路,发生短路时,一种情况是整个电路被短路,这种情况是安装电路时所不允许的,一般不会出现,因为电路中的电流不经过任何用电器,电路中的电流过大,会烧坏电源,另一种情况是电路中只有一部分电路被短路,电流不经过这部分电路,因而这部分电路两端没有电压,发生开路时,电路中没有电流,但在断点两侧的任何两点之间都有电压,而在断点同一侧的线路上的任何两点之间都没有电压,了解以上原理,就能分析有关问题了.  相似文献   

16.
1.根据现象判断例1一位同学把已断开开关8W台灯插头刚刚插进电源插座,干路中的保险丝立即被熔断,生这种情况的最大可能是路;若只有在闭合台灯开关时才生上述情况,则引起故障的最大能是短路(导线均完).分析与解摇家庭电路的故障大是由于短路或者断路造成的.家照明电路最容易短路或断路的方有插头、插座、灯头等位置,因这些地方的火线与零线最容易触或最容易脱落.此题刚刚接入灯,干路中的保险丝立即被熔,显然不是用电器总功率过大,不是插座处短路.第一种情况最可能是插头处短路;第二种情况大可能是灯头处短路.例2学生宿舍电路中的保险是按规…  相似文献   

17.
赖红 《初中生辅导》2015,(12):36-44
长期的教学经验让我觉得,同学们学习此内容的困难所在,就是学生接触实际电路较少,遇到短路的情况则更少,因此学生在学习“短路”时感到抽象,难以理解,而短路的判断,短路造成的电路结构的变化等问题的试题有一定的灵活性和难度,使有关“短路”的习题是学生在学习中的难点,因此,对“短路”方面的习题训练应值得重视,加以突破.  相似文献   

18.
短路是初中电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物理概念 ,对短路的辨析以及短路造成的电路结构的变化等问题 ,是学生在学习电学中遇到的主要困难之一 .因此 ,我们必须加深对短路概念的理解一、短路的定义和种类短路是指电流没有经过用电器而直接从导线上通过所构成的通路 .它是因为导线、开关、电流表或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动等 ,把用电器两端直接连接起来造成的 ,如图 1所示 .图 1根据发生短路的电路结构来分 ,短路有部分电路短路和全电路短路两类 ,如图 2所示 .图 2  二、短路的原理短路时 ,为什么电流不经过用电器而直接从导线上通过呢 ?我们可以从两方…  相似文献   

19.
钟善彬 《科学课》2008,(7):20-23
教学目标1.点亮一个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一个完整的电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而用不止一种方法建立起来;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发光;电池两端直接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  相似文献   

20.
从社会学范畴看,场域与惯习是新课程改革中产生文化认同困境的根源所在.故此,需要我们以另一种视角来洞察、分析新课程改革中的各种现象.新课程改革存在着权力、文化、理论等三种场域以及思维、教学、阶级等三种惯习.新课程改革的社会学诉求包括场域观念的更新、无形学院的建立、短路谬误的克服、“反思性回归自身”的主张以及“重叠共识”的形成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