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溶液稀释与浓缩后,比较所得溶液与原溶液间质量分数的关系,或同种物质不同浓度的溶液混合后,比较混合溶液与原溶液间质量分数的关系,是一类比较棘手的问题,笔者在此给出一种模型,可巧妙轻松地解决此类问题.模型如图.  相似文献   

2.
溶液的蒸干(或蒸干并灼烧——温度小于400℃)与浓缩,所得不一定是原溶液中的溶质;究竟是什么,要受水解的平衡移动、物质沸点的高低、物质的热稳定性等条件的制约.  相似文献   

3.
针对中央空调管道系统中金属铜的腐蚀问题,利用旋转挂片腐蚀试验仪,采用失重法和电化学方法研究了不同浓缩倍率模拟水样对金属铜腐蚀行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金属铜的腐蚀速率随着溶液浓缩倍率的增大而增加。随着溶液浓缩倍率的增大,溶液中离子浓度增大,电荷传递电阻减小,说明电极反应的阻力减小,金属铜的腐蚀速率加快,与失重法腐蚀速率的变化规律一致。  相似文献   

4.
一、复习要求1 熟练掌握有关已知溶质、溶剂 (或溶液 )质量与溶质的质量分数中任意两个量求第三个量的方法 ,以及溶液稀释 (或浓缩 )的计算 ;质量、体积和密度三者之间的换算 .2 掌握一些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规律 ,并能在实际解题中加以运用 .二、主要内容提示1 溶质的质量分数基本计算公式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 × 10 0 %=溶质的质量溶质的质量 +溶剂的质量 × 10 0 %=溶质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液的密度 × 10 0 %2 溶液稀释或浓缩的计算溶液稀释 (或浓缩至不析出晶体 )时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 .据此可列出如…  相似文献   

5.
有关溶液、溶质、溶剂和不同浓度的溶液混合(包括稀释、增浓)及溶解度、百分比浓度与溶解度关系和结晶等的计算,题目千变万化,题型多样,但只要抓住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守恒”这一规律,就能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下面就利用这一规律进行溶液的有关计算作一归纳,供同学们复习时参考。一、进行溶液的稀释、混合或浓缩的计算根据溶液相同而浓度不同的两溶液混合前后,溶质的总质量不变,计算混合溶液浓度。如果是用水稀释,可把水的浓度视为零;若加入溶又使溶液变浓,则把溶质的浓度看成100%。【例1】将100克98%的H2SO4稀释为20%的H2…  相似文献   

6.
在初中化学和初中数学的计算题中 ,有不少关于溶液稀释和浓缩的计算问题 ,通常的解法是设未知量 ,列方程求解 ,笔者在教学中小结出一种简便的计算方法 ,可不必解方程。具体方法是 :对于一定溶质质量分数 (数学上仍称做浓度 )的溶液 ,若要稀释n倍 ,则加入溶剂的质量为原溶液质量的 (n -1)倍。以公式表示为 :加入溶剂质量 =原溶液质量× (n -1) ,n为稀释倍数。若为浓缩 ,则n <1,说明要蒸发掉原溶液质量 ( 1-n)倍的溶剂 ,这里浓缩可以理解为“假稀释” ,是稀释的相反方向 ,即减少溶剂质量。这一公式的数学推导如下 :若有质量为m溶质质量…  相似文献   

7.
解决有关溶液的稀释、浓缩、混合的计算的关键是抓住在稀释、浓缩、混合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1.溶液稀释设有某溶液A克,百分比浓度为a%,稀释成浓度为b%的溶液B克。因稀释前溶液里的溶质质量=稀释后溶液里的溶质质量,则有A×a%=B×b%。例1配制200毫升浓度为60%(密度为1.5克/厘米3)的硫酸溶液。需要用98%(密度为1.84克/厘米3)的浓硫酸和水各多少毫升?解设需用98%的浓硫酸为V毫升,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可得:V=99.82(毫升)需要水的体积为:2.溶液浓缩加热蒸发掉溶液中一部分水,使溶液的浓度增大,即为溶液…  相似文献   

8.
一、复习要求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是初中化学计算的重点和难点.应熟练掌握有关已知溶质、溶剂(或溶液)质量与溶质质量分数中任意两个量求第三个量的方法,以及溶液稀释或浓缩、溶液混合的计算.二、知识体系计算类型关于溶质质量分数概念的计算溶液质量、体积、溶质质量间的换算溶液稀释(或浓缩)、混合的计算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与溶解度之间的换算化学方程式与溶解度、溶质质量分数的综合计算三、主要内容提示1理解溶质质量分数的数学表达式: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溶质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100%=溶质质量溶液体积×溶液…  相似文献   

9.
一、复习要求 掌握有关溶质质量分数概念的计算;有关溶液质量、体积、密度、溶质的质量分数之间的计算:有关溶液稀释、浓缩或混合的计算;有关反应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相似文献   

10.
盐类的水解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知识,具有广泛的应用,如:水解盐溶液的配制;判断盐溶液的酸碱性或pH的大小比较;浓缩、蒸发、灼烧某些盐溶液;盐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胶体的制备及作净水剂的原理;泡沫灭火器的原理;热纯碱溶液的去污原理等。但学习中容易走人以下误区。误区之一:两盐的性质(酸性、碱性)相反时,就认为两者要双水解,反应不能共存。  相似文献   

11.
选用DK纳滤膜对某染料厂提供的活性蓝染料溶液进行纳滤脱盐精制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选择操作压力1.0 MPa,搅拌转速300 r.min-1的操作条件,对活性蓝染料的纳滤分离效果最好。经过预浓缩-连续恒容渗滤-后浓缩组合过程操作。将染料溶液浓缩2倍,染料纯度从71.4%提高至99%以上,提高了活性蓝染料的产品质量,降低了后续喷雾干燥的能耗。  相似文献   

12.
溶液的稀释与浓缩一般有三种情况: (1)将浓溶液用水稀释成稀溶液; (2)用稀溶液来稀释浓溶液; (3)将稀溶液加热蒸发水份使其变成浓溶液。 针对这三种情况,下面介绍利用“十字交叉法”解答这样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复习要求 掌握有关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复习方法 深刻理解溶质的质量分数概念是这部分 计算的关键。溶液的配制、溶液的稀释及溶液 的浓缩等计算都是根据这个概念进行的。  相似文献   

14.
用两种化学方法(可用AgNO3溶液、氯水)鉴别NaCl、NaBr、Nal三种溶液",这是我市连续两年来的一道实验考查题.这里就首先必须处理好NaBr、Nal溶液的保存问题.如果把这两种溶液存放在棕色瓶里或三种溶液全都放在棕色瓶里再让学生来做实验,则鉴别的前提不一或失去可视性;如果把三种溶液都存放于无色的瓶中(实际中称白瓶,因有近浅白色),则这两种溶液,又易见光变质,并析出单质溴或碘使溶液显色,既然溶液显出不同色来,又何须鉴别呢?溴化钠(钾)、碘化钠(钾)是要避光保存的,尤其是它们的溶液,一般是临时配制使用且要求存…  相似文献   

15.
针对中性水介质中金属铝的腐蚀问题,使用旋转挂片腐蚀试验仪,利用动态腐蚀失重法、动电位极化曲线、交流阻抗等电化学方法研究了金属铝在不同浓缩倍率模拟水样中的腐蚀行为。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溶液浓缩倍率的增大,金属铝的动态腐蚀速率出现增大的趋势。电化学试验结果表明,电荷传递电阻随着溶液浓缩倍率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导致电化学反应过程的阻力变小,加快了金属铝的腐蚀,与动态腐蚀失重法腐蚀速率的变化相对应。  相似文献   

16.
一、知识要点1.列方程(组)解应用题的主要步骤:审题、设无、列式、求解、检验、作答.2.常见类型及其等量关系:(1)行程问题基本数量关系是:路程(S)=速度(v)X时间(t),可变形为或t=.对这类问题,特别要注意对同向而行、相向而行、反向而行、相遇、遍及、先行、后行等数量关系的分析和理解.(2)工程问题基本数量关系是:工作是一工作效率x工作时间.这类问题一般视总工作量为1.(3)浓度问题浓度一溶质量H溶液量,其中溶液量一溶质量十溶剂量.此类问题中的不变量是:溶质量不变或浓度不变或溶液量不变.列方程时,就是…  相似文献   

17.
浓度的配比就是指溶液的稀释、加浓、浓缩、配制的问题;其实质就是只含一种溶质的两种溶液的混合的问题,因此采用统一方法求解就很有必要,可能性也是存在的。下面就比较典型的问题进行探讨。问题:含有浓度为a/100的溶液的重量是A,含有浓度为c/100的溶液的重量为C,两种溶液混合后的浓度为b/100其重量为B。为方便起见不妨设a>c,显然a>b>c,由题意得方程方程组(Ⅰ)是有关溶液浓度问题的共性,因而也是解决有关的几种问题的共同的工具。  相似文献   

18.
1 同一计算,方法不同 例1.20℃时,要把w克10%的食盐溶液浓度增大1倍,可采用的方法是( )。 A.再加入w/10克食盐 B.蒸发浓缩为w/2克食盐溶液 C.蒸发掉溶剂的一半 D.再加入2w克25%的食盐溶液 解 要使溶液的浓度增大,一般可采用蒸发溶剂  相似文献   

19.
电解质导电能力不同电解质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的浓度不同电解质的电离程度不同电解质有强弱是由于是由于是由于①由实验条件:五种溶液是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因此溶质的物质的量都是nB=CBV。②五种溶质若都完全电离,一个溶质分子都产生两个离子,因此应有相同的离子浓度,五种溶液的导电能力应相同,灯应一样亮。③实验表明:五盏灯不一样亮。教材是经过精练、浓缩的结晶,内涵很丰富,但在某些地方也存在局限性。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质疑教材,通过实验、讨论等方式,探究教材中隐含的内容,加深学生对有关知识的…  相似文献   

20.
中和热是酸碱在稀溶液中发生中和反应生成lmol水时所放出的热量,这里的稀溶液一般要求酸溶液中的C(H^*)≤lmol/L或碱溶液中的C(OH^-)≤lmol/L。这是因为如果在浓溶液中,即使是强酸或强碱,由于得不到足够的水分子,因此也不能完全电离为自由移动的离子。在中和反应过程中会伴随着酸或碱的电离及离子的水化,电离要吸收热量,离子的水化要放出热量,不同浓度时这个热量就不相同,所以中和热的数值就不相同,这样就没有一个统一标准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