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枫桥夜泊》是唐代诗人张继路过苏州,夜晚停船在枫桥所作的一首诗。原诗情景描写真切,画面清丽自然,因而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传诵。在教学《枫桥夜泊》这首诗时,我发现一些教师对诗中的几处理解存在较大的争议,这些分歧很有探讨的价值。一、枫桥夜泊的季节。关于《枫桥夜泊》这首  相似文献   

2.
《枫桥夜泊》是唐代诗人张继的代表作品,这首诗已经被选入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不仅如此,根据《枫桥夜泊》这首诗创作的歌曲《涛声依旧》更是红遍大江南北。"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这句词,仿佛能让人沿着历史的脉络,感受到诗人千年以前羁旅在外的惆怅。因此,文章从《枫桥夜泊》中的"霜"这一意象入手,对《枫桥夜泊》这首诗的意境和感情进行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3.
夜泊诗中最著名的当推《枫桥夜泊》,仅寒山寺的“枫桥夜泊”诗碑,据考证自宋至今就有七块之多。这首诗体现了羁旅的愁思与枫桥秋夜凄清景色的完美融合。夜泊诗有写得清美如画的,如杜甫《漫成一首》:“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描写了江上  相似文献   

4.
唐代诗人张继路过苏州,秋夜停船于枫桥之下,写了名的《枫桥夜泊》诗。这首诗运用白描手法,把枫桥附近的秋夜景色和诗人的旅途愁思巧妙和谐地结合起来,为读创造了一个充满美感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5.
《枫桥夜泊》是唐诗中的传世名篇。有关此诗的故事有多种说法,初语第五册选录的《不朽的失眠》从一个独特的心理角度,发挥丰富的想象,敷衍了诗句的由来。张晓风把张继融入到《枫桥夜泊》之中,又使读从《枫桥夜泊》之中读出了张继的身影,传神地刻画出了张继创作《枫桥夜泊》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6.
《枫桥夜泊》是唐代诗人张继写的一首七绝诗。这首诗不仅以它的词句清秀隽永,意境深幽,成为千古流传的不朽佳作,而且其中还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  相似文献   

7.
唐代诗人张继的这首《枫桥夜泊》历来入选我国乃至日本中小学教科书。这是一首情真意切、意寓深远的千古佳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诗中描绘了一幅色彩鲜明、情景交融的夜泊画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前人不惜笔墨,赞叹备至。若从科学的角度解读《枫桥夜泊》,亦可见其自然朴素,别有一番风景。  相似文献   

8.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代诗人张继的这首《枫桥夜泊》诗,不仅在国内有名,在国外,特别是在日本,更是深受喜爱。月本朋友参观时,邀请寒山寺的高僧给讲解了《枫桥夜泊》的意境。  相似文献   

9.
《枫桥夜泊》是唐代诗人张继脍炙人口的名作。因为这首诗,才使本来不出名的姑苏城外的枫桥和寒山寺成了名闻遐迩的旅游胜地,“封桥”亦因此诗更名为“枫桥”了。“封桥”为什么演化成了“枫桥”呢?明人卢熊在修《苏州府志》中说:“(枫桥)旧作封桥,王郇公(王珪)居吴时,书张继诗刻石作‘枫’  相似文献   

10.
<正>唐代诗人张继的诗《枫桥夜泊》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篇。"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它向读者展示了一幅色彩鲜明、情景交融的夜泊图画,展现了空灵美妙的意境。现笔者就其意境的空灵性谈谈看法。笔者认为,《枫桥夜泊》意境的空灵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唐代诗人张继(约公元756年前后)《枫桥液泊》诗云: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此诗是叙写旅客夜宿舟中的情景,脸灸人口,实乃千古绝唱,然诗中词语,颇有异同,对词语解释,亦有疑义,本文拟对前人考证及解释予以分析研究,作深层次考证,并略陈管见,以备研究此诗者参考。一、江枫在寒山寺内,有一通石碑,碑上镌刻晚清学者俞秘所书《枫桥夜泊》诗一首,背面有俞氏对。江枫”考证一篇,云:唐张继枫桥夜泊诗,脸灸人口,惟次句‘“江枫渔火”四字颇有可疑。宋龚明之《中吴纪闻》作“江村渔火”…  相似文献   

12.
《枫桥夜泊》是苏教版国标本语文三年级上册的内容,写的是诗人夜间停船枫桥的所见所闻。全诗围绕着"愁"字,展开了景物描写和气氛渲染,通过月落、乌啼、寒霜、江枫、渔火、钟声等意象,抒发了诗人浓浓的愁绪。这首诗使张继名垂青史,寒山寺也因为这首诗而名扬天下,可见这首诗具有的深远影响。但如何正确理解这首诗的独特内涵,千百年来众说  相似文献   

13.
一首好诗,让苏州名扬天下,苏州城外的寒山寺也成了中外游人渴慕的旅游胜地。这是张继的《枫桥夜泊》独有的光荣,是古诗词的含蓄、精湛、和谐、生动魅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14.
<正> 唐天宝12年(公元753年)进士张继,襄州人,因《枫桥夜泊》一诗不仅垂范诗史,而且令姑苏六朝古刹寒山寺驰名遐迩,成为吴地胜迹。明朝文征明曾书“枫桥夜泊”,诗碑立于寒山寺,后因年久风蚀,文多剥落,至清时俞樾另写勒碑。那寒山寺的钟至清末也被人盗去,流落在日本。物以诗闻,诗以物传,这首诗遂成为家喻户晓的  相似文献   

15.
去年,学校的教学骨干小路老师参加市里的赛课,在她"练兵"的日子里,我曾两次"坐阵",听到了两节不同版本的《枫桥夜泊》。这首《枫桥夜泊》  相似文献   

16.
《不朽的失眠》是台湾作家张晓风根据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这首诗的背景及思想内容,以“愁”为线索,跨越千年的时空,大胆而丰富的想象,撰写的一个感天泣地的故事。  相似文献   

17.
《枫桥夜泊》一文,是唐代诗人张继的名作,千百年来一直被大家所传诵。在理解这首诗时,很多老师存在分歧,笔者也想就以下几点谈谈自己的看法。一、枫桥夜泊的时间有的老师认为《枫桥夜泊》描绘的季节是深秋,有的以为是初冬,还有的以为是隆冬时节,我是比较赞成第一种看法的。诗人张继,天宝末年,他流寓江南,路过苏州,泊船枫桥,在这里经历了一个不眠之夜。心有所感,写下了这首诗。月亮西斜,冉冉落下;栖鸦啼鸣,哑哑作声;秋霜满天,迷迷蒙蒙,悄然浸身。这三个形象,构成一个秋旅晓天的情景。“月落乌啼霜满天”短短七个字,诗人把他在长夜失眠后,天将…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枫桥夜泊》的诗词、旋律、钢琴伴奏和演唱处理这几方面各有其独到之处。要想唱好这首作品,除了掌握必要的歌唱技巧之外,还得充分理解《枫桥夜泊》这首艺术歌曲的词和曲的意境及其妙处之所在。  相似文献   

19.
千古瞬间     
千百年以来,只要是识几个字的中国人,可能没有不知道唐朝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寒山寺本来只是苏州城外一座普通的小寺,自从《枫桥夜泊》问世后,寒山寺名扬天下,成为千古的游览胜地。在寒山寺的碑廊里,有一块石碑上面镌刻着《枫桥夜泊》,这块由清末著名学者俞樾书写的诗碑,也成为寒山寺中的一绝。在唐代诗人中,张继不是大家,恐怕也算不上名家,如果这首《枫桥夜泊》诗没有流传下来,今天没有人知道他的名字。当时的张继是去京城赶考的。放榜的那一天,他很早就去了张榜的地方。榜出来了,他却没有  相似文献   

20.
《枫桥夜泊》是苏教版国标本语文三年级上册的内容,写的是诗人夜间停船枫桥的所见所闻。全诗围绕着“愁”字,展开了景物描写和气氛渲染,通过月落、乌啼、寒霜、江枫、渔火、钟声等意象,抒发了诗人浓浓的愁绪。这首诗使张继名垂青史,寒山寺也因为这首诗而名扬天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