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好多年前,给高三学生开讲座,提到鲁迅在<答北斗杂志社问>一文中说"写不出来时,不要硬写",场上学生都大笑起来.坐在前排的学生说:"我们一直在硬写","高三练的就是硬写".他们说得全对,现在的作文教学往往就是"硬教、硬写".当今很多会写文章的人,可能也是被"硬写"逼出来的;但是喜欢写文章的人,肯定不是这种"硬写"能逼出来的.  相似文献   

2.
鲁迅先生当年在答复北斗杂志社关于“创作要怎样才会好”的一封信里,列出了他自己的八条经验,其中第二条叫做“写不出的时候不硬写”。此语后来一直被奉为至理名言,这当然有它的道理。  相似文献   

3.
学生作文中的“一般化”倾向是语文教学中最普遍和最突出的问题 ,本文通过注意观察、阅读、进行积累和吸收 ,写不出时不要硬写 ,不能一味地追求速度 ,写作训练的题目 (内容 )应适应学生特点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作文的题材来源于生活。学生的家庭、亲邻、学校生活是整个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应该有许多新鲜而有意义的素材,但是,不少学生对发生在自己身旁的事情熟视无睹,平时又缺乏观察生活的能力,不注意积累,作文时,往往咬笔杆写不出,写不深。几年前,我从一份教学研究刊物上看到某老师在课堂  相似文献   

5.
作文课时已过半,一学生只字未就,仍无命笔之意。教师不禁催促,却闻振振有词之答:“写不出——鲁迅说过写不出的时候不要硬写。”满堂为之哗然。如此曲解鲁迅先生原意,强词夺理,自然不足为法。这样的学生为数甚少,本也不值一议,但这桩作文课上的“趣闻”从另一方面提醒了我们:学生习作不同于文艺创作,切莫将学生当作家。对这一原则,理论上也许并无异议,但实际上却不然。有的语文教师在具体的作文指导或讲评时,一  相似文献   

6.
《小学语文》2012,(1):124-124
有人说,思想是不出声的语言。 这个话大致是正确的;一个思想在我们脑里通过,先想到某一层,次想到某一层,最后终结在某一层,这一层层如果用口说出,就是一串的语言。有些时候,脑中只有朦胧一团的知觉,不成为思想,那就用口也说不出,用笔也写不出。(往往有人说,我有一些思想,可是说不出也写不出,其实这所谓思想不宫人是没有化为“不出声的语言”的朦胧一团的知觉而已。)  相似文献   

7.
在作文教学中,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假如是命题作文,假如题材脱离学生的生活体验,学生觉得无从下笔,即使开了头,硬写下去,也写不出好文章来。相反,如果是话题作文,选择的余地大,学生可以选择最贴近自己生活阅历的内容去写,写出来的作文自然流露出了真  相似文献   

8.
教师在批改作文的过程中常发现:一是大部分学生的作文 缺少一种能够打动人心的情感,总是写得平淡无奇,字里行间流露不出那种让人感到或喜悦或悲伤或迷茫的感情。二是从语句中能看出,学生的作文是硬憋出来的,句子不连贯,词不达意,无逻辑性,没有一条主线。这两个现象说明,学生写作文还没有真正掌握和理解情感是作文灵魂这一法宝,写出来的作文苍白乏味。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掌握情感,因为情感是作文的源泉。  相似文献   

9.
可以不扣题     
我们在听课中发现,学生进入中年级,写命题作文时,虽经教师一番指导,学生往往还是咬着笔杆写不出文章来.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教师对命题的指导不够得法.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进行了一些探索,认为中、高年级的命题作文可.分为“可以不扣题”与“非扣题不可”两个阶段,这样有利于学生作文的循序渐进.  相似文献   

10.
在小学作文教学教学中,我们常常听到学生抱怨,作文没有东西好写,硬挤也写不出什么内容。这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现象,是小学生作文练习的通病。究其原因,笔者以为是缺乏生活体验所致。那么,开展体验式教学,拓宽学生生活视野,丰富学生生活体验积累,是解决学生作文难题的必然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1.
当前小学生的习作,存在着两大问题:一是没材料可写,二是有话写不出。笔者认为,对小学生而言, 与其让他们硬作什么刻意文章,还不如降低习作难度,让学生由着性子“怎么想就怎么写”,乃至胡写、疯写。可喜的是《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习作应降低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和自信心”。  相似文献   

12.
周晨梅 《新高考》2013,(1):39-41
作文是高考英语试题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涉及遣词、造句、语法等各个方面,是检测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重要形式.但是高中生在写英语作文时,常常有"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的感觉.有时绞尽脑汁写出一篇作文来,却往往存在着表达不地道、语法错误频出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陈丽服 《学周刊C版》2014,(8):166-167
写作是语文的“半壁江山”.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长期以来语文教师都非常专注于写作教学.尽管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是写作教学整体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在学生写作积极性不高.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写出来的文章内容空洞、语言匮乏、千篇一律、生编硬造。对于学生来说.写作并不是一件乐事,而是一种负担、一种折磨,他们普遍认为作文难写。而教师只是反复讲、反复强调.但学生依旧写不出优秀的文章来.“作文难教”是绝大部分教师对语文教学的感慨。  相似文献   

14.
当前小学生的习作,存在着两大问题:一是没材料可写,二是有话写不出。笔认为,对小学生而言,与其让他们硬作什么刻意章,还不如降低习作难度,让学生由着性子“怎么想就怎么写”,乃至胡写、疯写。可喜的是《语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习作应降低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和自信心”。  相似文献   

15.
在目前的英语教学中,很多学生掌握了大纲要求的词汇,语法知识也很扎实,但却可能在阅读一篇生词不多的文章时抓不住文章的要义。还有的学生已经学了多年的英语却写不出一封简单得体的书信。至于在课堂上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时,颠三倒四、前言不搭后语的情况就更普遍了。以上问题的产生都是只注重单个字词句的学习而不注重篇章分析造成的。  相似文献   

16.
思维是写作的核心。学生作文无话可写,或有话写得不好,主要问题是学生不善思维,不善思就写不好写不出,写不出写不好就只好拼凑、编造,这样的作文当然不会有个性。训练学生的思维是培养学生作文具有个性化的较为有效的措施。基于这样的认识,本人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次实物作文,现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古人云:无诗转为读书忙。鲁迅先生也说,写不出来时不硬写,“随便翻翻去”。可这对于作文常有时问限制的学生来说则是很难做到的,于是学生作文过程中“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现象也就在所难免了。可见在平时加强学生的阅读积累至关重要。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过程中尽可能地去读一些有益的课外书籍以拓宽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乃至于增强他们的写作能力呢?  相似文献   

18.
在数学教学中常出现学生“听懂了课,做不出题”的现象。那么为何产生“听懂了课,又做不出题”这种现象呢?可能有以下几种原因:一是有些学生的“双基”不过硬。虽然数学是一门是础性和系统性都很强的学科,但有些章节或某一节课所涉及的内容写旧知识的联系不大密切,这样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也就“听懂”了,但做题时又涉及到若干不懂或掌握不牢的知识,因此就做不出题。学生听课常常是顺着警师的思路进方,里自明贵的波动接受色彩,尤真是成绩较差的学生听课的,思”维冥有玫明员的]顺应性,但站题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活动,当独创成分a浓…  相似文献   

19.
正写作是语文的"半壁江山",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长期以来语文教师都非常专注于写作教学,尽管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是写作教学整体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在学生写作积极性不高,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写出来的文章内容空洞、语言匮乏、千篇一律、生编硬造。对于学生来说,写作并不是一件乐事,而是一种负担、一种折磨,他们普遍认为作文难写。而教师只是反复讲、反复强调,但学生依旧写不出优秀的文章来,"作文难教"是绝大部分教师对语文教学的感慨。新课改提出,要让学生学会用文字来抒发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20.
在教学实践中会发现部分学生有怕写作厌写作以致编造作文等现象,不少学生作文就是抄报纸,甚至抄作文书,用的都是专家、记者的口气,不生动,无感情。如果让学生自己写,则强拉硬凑,应付了事,当然也就写不出什么新意来。这种现象令人深思,也令教育者痛心。当然,学生也有苦恼:一是没什么可写;二是不能用准确优美的语言表达出来。面对作文教学中出现的诸如此类问题,笔者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