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书院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也是有别于一般官学和私学的教育场所和学术研究单位。书院之为书院,就在于它是把讲学与学术研究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特殊教育单位。是否是讲学和学术研究场所是判断一个地方是否为书院的主要标准。根据这一标准,考辨李国钧主编的《中国书院史》中的附录三《历代书院名录》中所列的所谓“宋代福建书院”而实非的书院可知,被该书列入宋代福建书院而实非的书院主要有如下几种类型:读书处、祭祀处、读书兼祭祀处、刻书处。此外,还有一类是基于朝代划分错误的,即元代书院。  相似文献   

2.
以明清时代的河东书院为例,探讨中国古代书院园林建筑模式及其所蕴涵的设计思想与教育之间的相互关系,指出书院作为中国古代教育的主要场所,不仅在建筑特点上体现了天人合一、尚中等儒家哲思,更强调了“以人为本,寓教于景”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境界,将儒家伦理秩序、“忠顺”与“比德”观念和知行合一的践行思想都融入其中,在中国教育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一、宋元时代的书院 “书院”这一名称起源于唐代。开元初年(713年)唐玄宗置丽正殿书院,十三年改为集贤殿书院。但这时的书院只是官方用来藏书和校书的地方,而不是读书和讲学的场所。直到唐末、五代时,书院才作为正式的教育机构出现在中国的教育史上。  相似文献   

4.
安徽的书院     
书院起于唐代,是时为官家藏书校书的场所。到了唐末五代,这种类似图书倌的书院,就变成了讲学读书,担负教育任务的机关。 安徽的书院,以宋朝皇祐年(1049年)颖  相似文献   

5.
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其教育管理经验是我国教育史上的一笔财富。书院教育最大的特色就就是其强烈的道德诉求,淡泊明志、修身养性、砥砺品节,这也是书院教育的宗旨所在。从过去10年的研究情况看,我国学者对书院教育的研究较为细密,但对书院道德教育的研究为数不多,从书院道德教育的特点及启示为视角展开进一步研究,以期为解决我国高等教育研究与教育实践脱节的“老问题”开启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6.
通过追溯中国书院文化的起源与流变,揭示书院在中国的文化教育和学术史上的重要地位。孔子开创了私人办学之风。书院开始于唐代,其功能一是为科举考试做准备,二是作读书休闲之用。宋代书院伴随着理学的产生而兴盛,南宋朱熹所到之处,则以创建兴复书院为首务,他以自鹿洞书院所写的“揭示”即学规,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书院的首要功能是教育(以儒学经典为文本的人文教育),其次,书院也是发展学术思想、开展学术交流、进行学术创造的重要园地,以及维系社会舆论的场所。书院制度还随着理学向东亚国家的传播而播迁到韩国和日本。  相似文献   

7.
主持人语     
书院之名起于唐,一是官方修书的机构,二是私人讲学的场所,三是虽有“书院”之名,但对其内容与性质尚无法判断之书院。吴洪成、刘园园两位先生的《唐代河北书院考论》认为张说书院、西豁书院、棠荫书院是唐代书院,为我国的书院研究增添了色彩,值得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当前“书院制”作为高校学生管理的改革模式备受关注。书院制倡导通识教育,其价值意蕴、培养目标、教育教学与实践、育人功能与思想政治教育是互补促进的。周口师范学院知新书院深刻把握与认识通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意蕴与价值,充分发挥“书院制”独特优势,实现书院制育人模式下思想政治教育和通识教育同频共振。  相似文献   

9.
学生公寓是学生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正在全面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以服务国家和地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书院制”创业教育模式是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合理探索,也是学生公寓育人模式的创新.基于“书院制”构想开展创业教育就是在学生专业教育之外,以学生公寓为单位,营造浓厚的创业文化氛围,开展创业通识教育和创业实训,积极整合创业教育的外部资源,在学生公寓形成优质的创业教育生态.  相似文献   

10.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工作,培养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时代新人,高校纷纷开展“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努力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作为实现协同育人的重要场所,“一站式”学生社区聚焦学生的成长需求,让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每一处空间都蕴含丰富“营养”。部分高校在学生社区建设过程中巧妙结合书院制,充分吸纳书院育人在实现均衡教育等诸多方面的优势,进行了多种有效尝试。合理把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和书院制的关系,探索二者协同发展的内在逻辑,为推进教育改革提供了全新思路,也成为高校思考如何保障“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漫谈书院     
河边 《中国考试》2006,(4):53-57
书院简史书院是中国传统教育的重要机构和形式之一,是教育、学术研究的主要场所,是进行文化传播、普及文化和宣扬教化的基地。宽泛地说,春秋时期孔子办私学,可视为书院的起源,而汉唐时候的精舍,可以说是书院的前身。  相似文献   

12.
前不久,江苏省人民政府决定修复我省著名的历史遗迹──无锡东林书院。现在第一期修复工程,正在施工。修复后的东林书院,将向国内外参观者开放。东林书院是八百多年前宋徽宗时福建学者杨时建立的。杨时,号龟山,曾受学于理学家程颐。杨时在无锡讲学十八年(公元1111-1129年)。他当年讲学的场所,称为“东林书院”,一称“龟山书院”。杨时离开后,无锡人士在书院东面,建造了“道南祠”纪念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种基于学生生活社区建设和大学生自主发展的教育管理制度,现代大学书院制成为一种新时代背景下的人才培养和管理的新模式,也是高校大学生德育方式的一种创新。当前,国内多所高校都在推行书院制教育改革,其核心目的是将专注育才的“学院制”,转变为专注育人的“书院制”。随着《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不断推进,在书院制教育工作中,实现信息化改革也是必然趋势。文章从书院性质、功能、运行方式与意义等方面就教育信息化2.0下的书院制高等教育信息化改革方向与实践策略进行了探讨,并针对当前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书院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教育机构和学术研究场所。祭祀是书院组织存在的三大功能之一。探讨书院祭祀的起源、对象、经费来源、仪式和式微,并对书院的教:育功能进行了论述,以期对当代高等教育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的书院是中国教育思想传播的重要场所,书院教育虽然以科举为目的,但是古代一些书院还是培养了一大批在各个领域都有很高建树的杰出人才。清代扬州书院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先进科学的教学理念和当地盐商雄厚的财政支持。这些重要条件给书院学子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为以后形成清代扬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柬埔寨不仅是“一带一路”倡议重要节点国家,而且是全球华文教育的示范引领国家。中国传统书院教育和现代大学书院教育对柬埔寨华文教育具有广泛而深入的影响,在柬埔寨各级各类华文教育中都具有书院因子的印记。在“一带一路”倡议与柬埔寨“四角战略”深入协同背景下,柬埔寨相关教育政策和教育规划、华文教材的内容选编等均相向而行,传统与现代并重、中西交融并举的现代书院精神的打造,为中外教育协同发展、交流与传播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一、清代书院学术风气腐败书院学术风气主要取决于其教学内容。就教育内容而言,清代先后出现过几类不同的书院。清朝入关不久,统治阶级还无暇顾及到书院。明末清初有些学者承明代书院讲学精神之余绪,陆续恢复了一些以讲求理学为目标的书院讲学,如孙奇逢讲学于百泉书院,李二曲讲学于关中书院,黄宗羲讲学于浙东各书院等。但随着统治者对书院控制的加强,它们的影响并没有传播开来。与此同时,还出现了一股以学习“实学”为主,反对学习理学和贴括的书院教育,以颜元主持  相似文献   

18.
白鹿洞书院以其悠久的办学历史,深远的文化影响而被誉为“天下书院之首”、“海内书院第一”。如今白鹿洞书院依然环境优美,其丰富的文化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利用,书院的教育精神和文化意义得以传承和发扬。白鹿洞书院正在以一种崭新的面貌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9.
由于宋初朝廷鼓励书院发展以解决文教不振、官学不力的局面,使得书院的教育功能强化,但一些大的书院走向半官学化。北宋三次兴学过程也是官学再度成为国家教育主体的过程,书院在发挥继续教育功能的同时,学术传播、学术交流的功能也得到强化。北宋中后期,书院继续发展,不但促进了宋代的文化繁荣,并且成为理学传播的重要场所。  相似文献   

20.
中国高等教育模式是学习借鉴西方高等教育模式的产物,现代大学的书院制更是如此。中国大学书院制主要在教育理念、组织管理方式、硬件设施、活动内容等方面不同程度借鉴了西方的住宿学院制。在生成与嬗变过程中,中国书院制发展呈现出发展政策化、功能思政化、类型多样化的内生特质;同时,亦产生“血型不配”现象,存在“精神内核”缺失、“学生中心”飘移、“通专教育”割裂三大瓶颈。我国大学书院制从模仿借鉴走向中国式自主创新发展仍任重道远,应当共谋更加融合、贯通和开放的变革愿景:赋能书院中国化、个性化、校本化“精神内核”;赋权学生书院参与和管理的主体性地位;赋兴书院、学院、研究院“三院一体”的“通专融合”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