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当今民进党"台独"势力的持续泛滥不外乎是后冷战时期美日精心培植围堵中国"马前卒"的结果,亦是80年代蒋经国国民党当局治台策略严重失衡的畸形产物。民进党对日思维的特质是欲从历史的角度切割中日关系和台日关系,促使日本为其推行"台独"充当"保护伞"。随着民进党在野——执政的角色转换,与国民党渊源深厚的日本政界亦加强与民进党的全面对话。尤其在21世纪后冷战时期,积极扶植民进党"台独"势力并借势压制中国是美日同盟既定的战略目标。通过对近年来日本与民进党关系的观察可知,日本对发展日台关系的战略定位及其对台湾政治、军事、经济领域的影响和渗透的目的仍是"以台制华",以实现其压制中国的战略需要和渲染"中国威胁论"的政治考量。从这一角度观察,民进党在日本的台海战略中的分量则超过国民党,是近年来日本更为欣赏的"合作伙伴"。  相似文献   

2.
本期导读     
优先发展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中共十七大报告将教育问题移入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范畴,并将发展教育列为社会建设诸要素之首;提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优先发展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本刊就此约请我校教育科学学院学术创新团队成员举行笔谈,多角度的解读十七大报告关于教育发展问题的创新。(朱家存等,001—008)从台湾当局“拼军事”看“台独”危险性上升台湾民进党当局执政7年多来不“拼经济”反“拼军事”,从改造军队抓兵权、对外军事关系联盟化、大批军购扩武库三个维度加强军事实…  相似文献   

3.
所谓"去中国化",就是从历史传统和现实文化等各个方面割断台湾与 祖国大陆的联系、磨灭广大台湾同胞的中华民族意识,为培植"台独"社 会文化基础、最终实现"台独"创造条件。它是陈水扁当局及以李登辉为 代表的极端"台独"分裂势力推行"渐进式台独"活动的核心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4.
1985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之后,清朝政府同日本国签订<马关条约>,台湾从此沦为日本殖民地长达50年之久.期间,日本殖民当局在台湾推行"皇民化运动"和"同化"政策,妄图割断台湾人民同中国大陆的历史文化联系,将台湾人民同化为日本的"忠良臣民",将台湾变成他们永久的殖民地.然而60年的今天,李登辉和陈水扁当局步日本殖民者的后尘,大搞"台独"的"去中国化"活动,以实现他们搞"两国论"的迷梦.历史将证明,这条路是走不通的,是注定要失败的.  相似文献   

5.
陈水扁在台湾320选举中获胜后,岛内政治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民进党全面掌控台湾政局,国民党面临势力萎缩和内部分裂的严峻考验.台独势力的猖獗对两岸关系的发展将产生严重消极影响,但遏制台独的大环境没有变,“政治更冷,经济更热“,将成为今后两岸关系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6.
"法理台独"是在特殊的国际背景、两岸关系发展的特殊轨道以及台湾经历政治变迁的特殊时期发展起来的.学界普遍认为,"法理台独"的基础理论主要是"台湾地位未定论"、"台湾民族论"、"住民自决论"、"中国主权观念过时论"、"台湾命运共同体论"等.本文将"法理台独"的理论根源归纳为实体论、程序论和方法论,从根源上分析并批评"法理台独",击其要害、正本清源,从而寻求破解"法理台独"之道.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六年多来台湾民进党执政当局出台的一系列"台独"语文政策及其所引发的争议.语言政策包括计划让英语成为"第二官方语言",制定"语言平等法"和"语言发展法",废止"国语推行办法",实施"乡土语言教学";拼音政策包括取消汉语拼音作为中文译音符号,通过"通用拼音",拟订"台语"文字,等等.其核心是要以"台语"取代"国语",以"台语"文字取代汉字.  相似文献   

8.
"文化台独"析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台独"伴随"台独"活动而生,并随着"台独"势力膨胀而发展."文化台独"提出了否定中国历史是台湾历史之源,否定中国文化是台湾文化之主体,否定台湾人是中国人,台湾人乃独立于中华民族之外的"台湾民族"等谬论,其实质是在历史、文化、民族和国家认同上否定"一个中国"原则,为"台湾独立建国"铺路.  相似文献   

9.
台湾当局推行的“去中国化”政策,妄图从思想、文化、教育、意识形态等各个领域,清除中国对台湾的影响,割断“台湾文化”与“大陆文化”的历史渊源,以营造“台独”的文化、心理和社会环境,为民进党实现“渐进式台独”创造条件。这种“去中国化”政策,继承李登辉“两国伦”的衣钵,与日本殖民者当年在台湾推行的“皇民化运动”和“同化”政策如出一辙,也是继承了李登辉“两国论”的衣钵,是不得人心的。  相似文献   

10.
台湾地区民进党执政以来教育改革中的台独倾向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民进党在台湾地区执政以来,台湾教育改革中的台独倾向逐渐公开化.在教育理念、学校课程、教材编写和相关社会组织等诸多方面,均可见到台独意识的渗透.尽管受到台湾文教界多数有良知的知识分子的抵制,但台独势力一意孤行,大有愈演愈烈之势.深入开展相关研究,加强文教领域的反台独斗争,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通过"台独"势力形成及演变,分析"台独"势力形成及演变的原因,阐释"台独"势力造成的影响。集体表现:一是一个中国原则受到了挑战;二是两岸关系受到了严重冲击,危害了包括台湾同胞在内整个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三是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受到了危害。  相似文献   

12.
台湾问题有国内和国际两大因素,台湾问题的解决也要从国内和国际两个层面出发。本文主要是从国际法和国内法两个层面对台湾问题进行法理分析,强调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台湾问题是和平统一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台独分子试图为台湾法理独立铺平道路,提出了一系列所谓“理论”,文章从国际法角度对这些理论进行了驳斥,说明了台湾法理独立的非法性。  相似文献   

14.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神圣领土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是中国在联合国的唯一代表。陈水扁企图通过“公投”的方式搞“台独”是违法的。“台独”不仅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分裂国家法》,同时也违反了国际法和台湾地区的现行“法律”。“台独”分子的阴谋永远不会得逞。  相似文献   

15.
第一次“台湾危机”是中美两国在朝鲜停战后围绕问题的初次交锋。在这次危机中,中美双方围绕一个中国的原则展开了激烈斗争。中国政府决定炮击金门,是为了通过有限的军事行动,在全世界面前突出台湾问题,表明中国维护一个中国原则的坚守立场;而美国政府给自己的脖颈上套绞索,则是其推行“划峡而治”、“两个中国”政策的必然;作为这场危机的结局而开始的中美大使级会谈,则成为中国政府反对美国制造“两个中国”图谋的另一特殊方式。  相似文献   

16.
台湾“创世纪”诗社的诗歌历程,在现代汉语诗歌的大中华版图上,已成为一个颇具影响性的重力场,成为中国新诗在新的世纪的进程中,可资借鉴的重要资源与传统。这种可称之为“创世纪诗歌精神”的诗歌传统,可归纳为三个层面:其一,“现代版”的传统文人精神;其二,优雅自在的“纯诗”精神;其三,多元开放的探索精神。  相似文献   

17.
"两岸一中"与台湾海峡经济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台湾海峡两岸十几年来经贸发展迅速,台湾经济与祖国大陆经济关联密切.正在形成的东亚经济一体化"10 1"和"10 3",将进一步削弱台湾的经济竞争力,台湾经济只有融入祖国大陆经济才有出路,海峡两岸经济一体化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反分裂国家法>已经从法理上确认要促进两岸关系发展、推进两岸和平统一,由海峡东岸的台湾、海峡西岸的福建以及浙江南部、广东东部、腹地江西中东部地区构建成的台湾海峡经济区,也就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18.
论台湾的乡土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是作赴台湾为期一个多月研究的结果,中回顾了台湾乡土教育发展的历史,考察了乡土教育目标、内容和教学模式的演变过程,着重分析了近十多年来围绕乡土教育问题开展的讨论,以及政治势力尤其是台独势力利用乡土教育培育“台湾意识”和塑造所谓“新台湾人”的政治倾向。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出现的政治诗、政治小说,以反政府、反体制著称,它们是被压迫者的心声,是弱势阶层的代言人,具有强烈的在野的反叛性格。台语文学不仅有学术层面的问题,而且还牵涉到族群和国家的认同。一些分离主义者,在“多语言文学”的遮掩下,把原本属于汉语方言的台语膨胀为独立的“民族语言”,有意制造北京话与台语的对立,企图利用语言的分裂为推行台独服务,这是不得人心的。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由于各种复杂的历史及现实的原因,有关台湾的空间想象非常少。在台湾的叙述方面形成了"宝岛"与"魔窟"的并置,让大陆读者形成了对台湾的最初想象。文学中的台湾想象增强了大陆读者对台湾的认同感,减弱了大陆读者对台湾的陌生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