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隔阂     
车子依旧颠簸着,车内的气氛依旧冷淡着。我将头倚在车窗上,脑子里依旧充斥着父母刚才发生的从是否回乡探亲到谁更关心我的学习的争吵……父母分贝渐高的话语就像一支支锋利的箭刺向我的神经。我使劲地摇了摇头,闭上眼,不去想这一切。  相似文献   

2.
父母之战     
晚上,我在自己的小屋写作业。忽然,耳边传来一阵争吵声。我知道,肯定是爸爸妈妈又在吵了。顿时,头大了许多,于是我放下笔走出去劝他们,然而,我的话似乎失去了以往的“威严”。父母根本听不进我的劝告,依旧在吵,无奈的我只好回到了小屋中。慢慢地,声音由小到大,在整个房子中蔓延开来,我再也克制不住了,大声冲他们嚷道:“还让不让我写作业了?”“谁不让你写了?”父母的声音比我还大,比我还愤怒和不耐烦。默默地,我依旧在写,依旧听着父母的争吵声。脸上却不知不觉地早已泪流满面。  相似文献   

3.
在橘黄的灯光下,我偏执地爱着我的背影。不知道我为什么要爱上自己灯光下的背影,也许接近黎明,也许是摆脱黑暗。我已经十八岁了,早已经过了那个计较父母职业的年头。虽然我计较了那么多年,可我母亲依旧是清洁工,虽然我每次对外美美地宣称为"城市美容者"。  相似文献   

4.
回头     
父亲、母亲还有我,一块儿去集市,街上车辆来往如梭,十分拥挤。父亲和母亲蹬着车在前面骑,我不紧不慢地跟在后面,与父母保持着一定的距离。无意中我发现,每隔一会儿,父亲或母亲会转过头来张望骑在后面的我,眼睛里溢出满是关爱,满是担忧。父母的这样回头让我很是局促不安,那关爱的目光中流露出殷切的父爱、母爱,更使我万般的不自在。于是,我加速,超过了他们……心想:他们再也不用辛苦地回头了。这样骑了没多久,我心底又滋生着牵挂:父亲的车旧了,车闸又坏了。母亲又动了手术没多久。我骑这么快,他们要是跟不上出什么事……我…  相似文献   

5.
你的气息     
熟悉了你们站在讲台上的身影,铭记了你们声声叨念的声音,最难忘的还是你们的气息。你绘出了我灿烂的童年,一首首儿歌,一支支画笔,依旧带着那时的稚气,静悄悄藏在了我的心中。你的来临总是携着那诱人的香气,是今天的点心,你总是不急不忙地告诉每一个期待已久的眼神:每个人都有!然后爱抚着我们的头,温暖的手掌如同妈妈一般。  相似文献   

6.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孩子不好,父母未必要负全部的责任,因为可能还有来自社会各方面的错误引导。但是我认为父母至少应该负大部分的责任。孩子出生后,就像是一张白纸,父母就仿佛一支墨笔描绘着孩子的将来。我想就我自己的经验对父母们说些什么。  相似文献   

7.
家的方向     
半月旅行归来,睡在自家的床上,竟然几次惊醒.感觉依旧在旅途,依旧在摇晃,心依旧在漂泊中无力安然于家的方向。其实,我很清楚,当父母远走天国之后,对于家就失去了疼痛而亲近的遥望。每次远行,我都要带着儿子出游,似乎儿子就是家的方向,儿子的微笑就是家的牵挂。  相似文献   

8.
在我童年幼小的记忆里,当时家境贫寒而艰辛,尽管如此,丝毫不妨碍我和许多孩子一样,有着各种各样五颜六色的梦想。而现在,我依旧有自己的梦想,那就是成为一名教育问题研究专家!说到我的这个梦想,要感谢父母和国家,父母给了我实现梦想的原始动力和勇气,国家给了我梦想实现的机遇和可能。和千千万万农民一样,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庄稼人,他们质朴、善良  相似文献   

9.
乡笛     
我记忆着一支笛子,一支乌光可鉴的笛子。在我淡如水墨画的重年记忆中,它是浓重的一笔。小时候,我最喜欢去阿菊家。她有个小哥哥,瘦瘦的,脸上有块胎里带来的黑斑。那时,我们常把一些碎布片,旧绒线挂在头上、衣襟上,打扮成古代小姐秀才的模样,不成调地“唱大戏”。这时,小哥哥便会丢下活计,上楼拿出一支美丽的笛子,断断续续地吹出一些曲子。我们便不分节拍地跟着唱啊跳啊。就这样闹着,乐着,童年的时光过去了。我上中学时,小哥已经结婚了,成了阿菊家撑门立户的壮劳力。他每天干活,不再有时间和我们玩了。只在为数不多的夏夜,当满天星光,我们在河边乘凉时,才听得有笛声从小哥屋里传来,依旧是那样断断续续,依旧是那么稚拙纯朴。  相似文献   

10.
奶奶的手     
三月清雨纷纷,我下了车,吐出在车内闷了太久的浊气,打量着我从未见过的老家。父母牵着我走进了一栋略显破落的老屋。砖瓦间的缝隙投下缕缕微弱的光线,照在她花白的头发上。妈妈刚想说什么,她却走过来,握了握我有些冰凉的手,粲然一笑,说:“孙儿,  相似文献   

11.
老屋情深     
我搬离老屋已有十多年的历史了,可我还时时惦记着它。十多年前,我和妻子与父母一起生活在老屋拥挤的空间中。因经济的略微宽裕,在自己的故乡购买了一栋新房。就这样,我和妻子搬出了老屋,而父母却依旧留居,坚守在老屋。去年父亲过世了,母亲也于四年前惠了脑血栓,因不能自理而搬出了老屋,  相似文献   

12.
一诺千金     
张英 《天津教育》2004,(11):43-44
一天下班,我站在站台上等车,老远看见一位老人踏着一辆三轮车过来。老人满脸堆笑地问我:“姑娘,我车上的两位客人到前面就下车了,待会儿我过来,你坐我的车好吗?”看着头发花白的老人,我顿生同情之心,便答应了。一会儿,公交车来了,想到那老人,我没有上。又一班车过去了,我依旧没  相似文献   

13.
<正>又把《成长教育》这部电影翻出来看了两遍。伴随着电影的结尾曲,我脑海里依旧回放着珍妮一脸真诚地对校长说"我要的生活,是没有捷径的。现在我知道,我得去上大学"的一幕。我的心中不由得生出一阵感慨。为珍妮,也为我自己。其实,从影片的开头我就喜欢上了珍妮,因为影片中的她实在和我太像了。不,应该说她仿佛就是一个英国版的我自己。一样受着枯燥无味的应试教育,一样受着父母的絮絮叨  相似文献   

14.
一个人,只有当他灵魂真正震撼了、刺痛了,他的智慧才可能被空前的发掘。14岁那年的秋天,我正读初中,还不明白人其实是该有点抱负什么的,整天三五成群,捣蛋摸鱼,吃喝玩乐,毫无忧愁可言。父母对我的顽皮颇觉伤怀,找了许多自以为理由的理由谆谆教诲。记得父亲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你是想穿皮鞋还是草鞋?”我说当然想穿皮鞋,那东西穿在脚上,擦得锃亮,走起路来比草鞋神气多了。父亲于是又说:“想穿皮鞋好,不过,不用心读书,皮鞋从何而来?那时尚不知父母的良苦用心,只是一味地渴望有皮鞋穿,却没想着为此付出。对读书习字的我依旧没甚兴趣,依旧贪玩…  相似文献   

15.
重庆市开县一名14岁女学生因反对购买日本轿车而与父母发生激烈争吵,竟至离家出走3天。此事以父母认错而告终。婷婷的父母在县城开餐馆,一直计划买车。2010年11月12日,当得知父母决定购买一辆本田轿车时,女儿当场反对:我坚决不同意买日本车,要买就买中国车!你们这样做是没有尊严的行为!第二天,得知父母并没有改变决定,而且正在筹钱提车,一向乖巧的婷婷当晚与父母发生了激烈争吵:我们是中国人,为什么要拿自己的钱去支  相似文献   

16.
<正>悉尼艺术馆的大厅里漂浮着咖啡的香味,让你感受着艺术之外的日常和悠闲,以及把辉煌的历史和庸常的世俗连接在一起的和谐。我看到大厅一角聚集了奇形怪状的一堆人:一半是四五岁、六七岁的孩子,一半是他们的父母。孩子们盘腿坐在五颜六色的海绵坐垫上,父母们却在肥大的屁股下支一个简易小马扎,坐得别扭而且辛苦。有人干脆放弃了座位,在外圈站着,双手抱臂,或者以手支颐,一样地屏息  相似文献   

17.
<正>人们常说,往事如烟。其实也不尽然,童年有些往事刻骨铭心,令人永远难以忘怀。时间就如海水,把零碎的记忆冲淡了。然而,那个轻轻的巴掌却在我的脑海中久久挥之不去……在我二年级的时候,父母从不给我零用钱,买东西都要找父母。那天,我在文具店里看见一套精装笔具:五支可爱的水果圆珠笔装在一个画着小象的盒子里,有一  相似文献   

18.
报答     
随着年龄的增大,我慢慢懂得了父母的爱,心里有说不尽的感激。假如我是一支远航的船,父母就是我永远扬起的帆。  相似文献   

19.
认识幸福     
太阳渐渐地沉了下去,钻进了远处青山与白云所编织的睡袋中,长途迁徙的鸟儿也钻入了树林,享受着梦带来的惬意与温馨。我仍然弓起背,立在满是淤泥的农田里,任双脚灌满了铅,以圆规似的双腿支起我疲惫的身躯。虽然像狗一样地喘着气,汗珠一次次地钻出毛孔,又一次次地被汗衫舔干,而我却依旧不停地干着,直到夜色来临……  相似文献   

20.
许艺璇 《辅导员》2013,(13):88-88
前几天,我随父母上街购物。我妈开车,街上人多车多,路旁的停车位都停满了车。我妈为图方便直接把车停放在公交车落点,我爸提出异议说车不能停这。我妈却说:“有什么不能停的!看,这还停了好几辆呢。别人能停我为什么不能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