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和谐教学是当下教学改革与构建和谐社会所倡导的理念之一。它的兴起与发展,有其深刻的哲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学科的理论作为其根基。在实践层面,和谐教学要重构人全面整体和谐发展需要与社会全面整体和谐发展需要相统一的教学目的;以整体、全面、和谐发展的人为最高价值和终极关怀,设置和谐全面的课程;适应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充分、完美地显示差异性、独特性的教学原则;启发诱导,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的教学方法;诗化教学,使课堂成为师生共同拥有的精神家园的民主、平等、和谐、对话型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2.
构建和谐教学环境是指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教学要素的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处于和谐状态。在教学过程中各种要素之间达到和谐,才能促进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的发展,最终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笔者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和谐、主动、发展”的六字诀。和谐即教学气氛、教学任务与方法、教学内容与组织形式、场地器材布局等诸方面的和谐。主动即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通过内因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发展即通过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终身体育能力的发展。体育素质教育是学校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和基础。  相似文献   

4.
一、和谐教育法的研究和实验1.和谐教育的基本原则和谐教育作为一种教学策略体系,就是按照系统论的观点,在教学活动中,力求使教学过程诸要素之间以及教学过程与教学环境之间始终处于一种协调、平衡的状态,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发展。和谐教育是通过构建整体优化的育人系统实现学生素质全面和谐主动发展的教育模式,和谐教育模式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和现代系统教学理论的基础上,是基础教育改革实践的直接产物,它既是一种体现素质教育的先导理念,又是一种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措施。2.教学过程自身…  相似文献   

5.
陈伟 《陕西教育》2007,(11):126-12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教学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在根本上是一致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教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诉求和根本目的。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既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又要充分运用和谐思维的思维方式,妥善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自身的关系。在学生教育方面,我们也应当妥善处理学生们的知识学习和他们身心的和谐发展。构建和谐教学是我们教育要追求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6.
和谐教学的基本原理山东财政学院王敏勤和谐教学作为一种教学策略体系,就是在教学活动中,力求使教学过程诸要素之间以及教学过程与教学环境之间始终处于一种协调、平衡的状态,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根据系统论的观点,教学过程可...  相似文献   

7.
孙鸿雁 《辽宁教育》2013,(11):64-64
“新课标”要求构建和谐的语文教学模式,努力使语文教学过程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认知与情感、个体与群体等全面、和谐地发展,从而让语文课堂有和谐之美,让学生在和谐的课堂里欣赏、感受、领悟语文美的真谛。  相似文献   

8.
在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存在教与学不和谐的现象,致使部分学生轻视甚至厌恶此课而不能从中受益。因此,"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师必须坚持教学主导与学生主体之间的和谐、坚持教学理念与学生成长之间的和谐、坚持教学内容与学生需要之间的和谐、坚持教学氛围与学生活力之间的和谐、坚持教学组织与学生知行之间的和谐的教学实践途径,促使学生真心喜爱此课,促进其基本素质获得全面和谐发展并因此而受益终身。  相似文献   

9.
和谐教学是课程改革与构建和谐社会所倡导的理念之一,是一种以人的生命和谐发展为依归的教学,具有人本性与主体性、全面性与整体性、差异性与独特性、协调性与动态性等特征。在实践层面上,和谐教学以人的整体、全面、和谐发展为最高价值和终极关怀;遵循学生的年龄和身心发展顺序,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启发诱导、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营造安全自由的和谐课堂和充满活力的"生命课堂"。  相似文献   

10.
1和谐——时代的需要 所谓和谐教学,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配合默契,有力地体现了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力求使教学过程诸要素之问以及教学过程与教学环境之间始终处于一种协调、平衡的状态,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康卫国 《中学生物学》2005,21(12):14-15
和谐教育是从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统一实现出发,调控教育场中诸要素的关系,使教育的节奏符合学生发展的节律,进而使"教"与"学"产生谐振效应,促进学生基本素质获得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教育.和谐教育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强调和谐情景的创设,促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发展.和谐情境包括和谐的教育教学环境以及师生、生生之间和谐的人际关系.所以,和谐教育要求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相信学生,尊重学生,把学生真正放在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2.
谷爱琴 《考试周刊》2016,(9):161-162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学生心理的个别差异、采取相应措施,在教育教学中贯彻个别对待的原则,分组教学,因势利导,促使学生扬长避短,发展学生个性,使学生自主和谐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和谐是现代教学所追求的最高理想和境界。和谐的教学过程是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终极追求,是教学过程诸要素之间以及教学过程与教学环境之间一种协调、平衡的状态。教学过程的和谐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冯秀东 《考试周刊》2014,(78):23-24
和谐教育是现代教育教学中最主要的手段之一,是通过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实现高效学习的目标。和谐氛围的营造使得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全面发展。在语文教育教学中,通过和谐课堂的构建,使得学生和教师在和谐的氛围中达到教与学的目的,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符合新课标对语文教育教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实施和谐教学减轻学生负担○雷园花(江西财经大学附中)“和谐教学”是指运用一些科学艺术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进行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的负担,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即:身心;大脑两半球;理智与情感;学生整体素质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应从学生形象思雏与抽象思雏和谐发展的角度出发,合理、适度地提供形象素材,使学生易于感知、想象,有效促进学生数学思雏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和谐教育是从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统一实现出发,调控教育场中诸要素的关系,使教育的节奏符合学生发展的节律,进而使“教”与“学”产生谐振效应,促进学生基本素质获得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教育。和谐教育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强调和谐情景的创设,以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发展。和谐情境包括和谐的教育教学环境以及师生、生生之间和谐的人际关系。所以,和谐教育要求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相信学生,尊重学生,把学生真正放在主体地位。一、实施和谐教育是教育发展的应然1.和谐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六界四中全会提出建…  相似文献   

18.
和谐教育是从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统一实现出发。调控教育场中诸要素的关系.使教育的节奏符合学生发展的节律,进而使“教”与“学”产生谐振效应,促进学生基本素质获得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教育。和谐教育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强调和谐情景的创设,以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发展。和谐情境包括和谐的教育教学环境以及师生、生生之间和谐的人际关系。所以,和谐教育要求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相信学生。尊重学生,把学生真正放在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9.
论和谐教学的原理与实施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和谐教学,是指按照系统论的观点,在教学过程中力求使教学过程诸要素之间以及教学过程与教学环境之间始终处于一种协调、平衡的状态,从而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得到全面和充分的发展。要实现和谐教学,就必须实现教学过程的和谐以及教学过程与教学环境的和谐。  相似文献   

20.
张以民 《文教资料》2007,(28):112-113
和谐的语文课堂教学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的状态,情绪是高涨的,思维是活跃的。学生在和谐的教育下,才能获得全面的发展。我们要在教学中构建和谐的课堂就应构建和谐的课堂人文环境,对教学内容和谐把握,做到教学过程的和谐连贯,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