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考查角度] 手法理解方面的阅读题,包含着对文章的各种表达手法与写作技巧的辨识、理解、分析与欣赏。其常见的考点主要有:1.要求从正面或侧面理解文中的修辞手法:2.理解文章的详略处理、叙议结合、首尾照应方面的表达手法:3.理解文章的线索设置、伏笔照应、对比烘托等方面的表达手法;4.理解文章的正侧相映、扬抑结合、有虚有实、卒章显旨、巧设悬念方面的表达手法;5.理解文章对象征联想、托物寓意、以物喻人等写作技法的运用;6.对文章语言方面的表达技巧进行品析揣摩等等。  相似文献   

2.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第四学段(7-9年级)强调: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续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在课标第三部  相似文献   

3.
倾听与表达是学好语文的基本功。文章从创新口语交际来提高学生倾听注意力、训练朗读倾听、利用文本激发学生表达欲望与组织各种活动增强学生表达等四个方面,来阐述语文教学中如何加强对学生进行倾听与表达的训练。  相似文献   

4.
吕风瑞 《考试周刊》2011,(85):28-29
补语是修饰谓语的附加成分,对完整、准确地表达语义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主要对补语的表示法、补语和谓语的关系、补语和宾语的区别等基本问题进行了系统阐述。  相似文献   

5.
莫娆 《广西教育》2014,(41):99-99
正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下面,笔者从阅读教学、口头表达训练、写作教学3个方面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一、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分析和鉴赏,如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语言特色、情感表达等,通过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在教学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相似文献   

6.
文章考察日语评价语气专用助动词。首先,分析日语语气和评价语气的先行研究,得出本文所支持的评价语气的定义。然后,从意义和使用规则、与近义评价表达的比较、对应的中文表达等方面对日语评价语气专用助动词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7.
理解和表达是翻译过程中的两个主要阶段。文章首先论述理解与表达的相互关系,即理解是表达的前提,准确的表达来自正确的理解。在正确理解的前提下,表达是关键。文章接着阐述宏观理解的方方面面,具体谈论篇章类型和作品风格的宏观理解;然后探讨微观理解的几个方面,即对原文词义、词语的分隔、长句难句的微观理解等。文章最后论证表达的重要性和基本的表达方法。文章认为,译文的理想境界是形神兼备,应尽可能采用直译法处理,只有在直译法行不通的情况下才使用其他译法。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问卷调查、习作研究和访谈等方式,探寻影响大学生英语书面表达的障碍因素,对如何克服该障碍因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得出了提高大学生英语书面表达能力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9.
任露  毛齐明 《中学教育》2014,(4):98-104
留守儿童家庭情感生活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有着重要影响。文章从情感体验、情绪表达、情感沟通三个方面对留守儿童家庭情感生活进行调查研究。总体来看,留守儿童积极情感体验不充分、负性情绪表达受阻、应急情感沟通不畅。同时,父母感情满意度、监护类型、被留守年龄段对留守儿童家庭情感生活影响显著。为此,文章提出有意识关注留守儿童情感世界、父母之间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形成合力、谨慎选择外出时间段和监护人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概括是在抽象的基础上进行的综合。概括能力是指学生通过研读文本,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能力.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把文章由厚读薄,把长文章读短的能力。语文阅读中的概括指的是用简洁、准确的语言对文章、文段某个方面的内容进行精要的“再表达”。能对具体的语言材料进行简洁准确的概括.是阅读能力较强的表现。阅读测试中的概括题,就是用精要的“再表达”的方式检测学生对语言材料的理解程度。  相似文献   

11.
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包括普通话和口语表达技能、书写规范汉字和书面表达技能、教学工作技能、班主任工作技能等四部分。教师职业技能的培养需要长期、系统的训练,文章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引下,对认知到体验再到实践,分层次、分阶段四年一体培养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进行了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12.
自然时空包括自然时间和自然空间,自然时间是指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和顺序性,如时间的先后、长短等;自然空间是客观事物存在的广延性,自然环境、地理环境等是自然空间的主要组成部分。词汇的表达会因自然空间的各个构成部分如:自然环境、地理环境的差异而有所不同。文章将从自然空间的自然环境、地理环境等方面对词汇表达的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陈云葱 《中学文科》2008,(6):140-142
在英语书面表达教学中,教师可以从词汇、句式、文章结构、过渡性词语和写作步骤五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在较短时间内提高学生书面表达得分。  相似文献   

14.
朱小林 《甘肃教育》2007,(10S):46-46
1.初读时应做到“三要” 一要在未选备选答案的情况下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摸清作者意图,把握住文章的整体性和连贯性。二要抓住文章中表达中心内容的关键句子、词语和短语,用文章中的细节点(如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原因、结果、数据、例证等),理解文章要表达的观点、态度。三要抓住文章的首句和尾句,首句一般告诉我们文章大意,结尾句则一般是对文章的总结或表明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日语及汉语的道歉行为进行了对比研究。先对日语和汉语母语两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再从形式的观点把道歉的表达分为"定型表达"与"非定型表达",最后以定型表达的使用为中心对B&L提出的D因素及P要素进行了分析与考察。  相似文献   

16.
阅读分析文章应从文章整体出发,不能肢解文章,具体可从分析文章的选材立意,结构表达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7.
安玲 《初中生》2015,(33):32-35
在上一期,周慧娅老师主要从宏观方面谈了书面表达题的审题与布局,本期我们邀请安玲老师从微观层面谈谈书面表达的写作技巧. 连贯的重要性 文章完成整体的构思与布局后,同学们要对原文进行适度的"修饰".其中,文字的连贯性尤为重要. 一提到连贯性,许多同学往往误以为,上下文连贯无非就是在文章中多使用几个连接词,结果导致连接词满天飞,不需要的地方也乱用.其实,英语写作所要求的连贯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内容连贯、统一,文章所有的句子都为全文中心服务.就各段而言,每一句话都要围绕该段的主题句进行,不能出现与主题无关的句子.常见段落内和段落间的连贯方法有采用时间顺序、空间顺序等手法,或者运用比较、因果句式等.二是指表达上的连贯,文章的段落之间、句子之间要通过替代、省略和连接等方式实现衔接,使文章自然流畅,层次分明,脉络清晰.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阶梯汉语中级口语》的话题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实现话题的螺旋式复现的方法:同样的话题扩展词汇和表达方式,渗入文化因素,实现不同的表达功能,转换人物和场景,增加和转换话轮,表达不同的情感态度,变换文章的语体等.  相似文献   

19.
《离太阳最近的树》和《窗前的树》都是描写树的散文,但它们在写作特点上却有着很大的区别.本文试从文章结构、文章意蕴、表达技巧的异同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20.
阅读理解解题方法与技巧主题思想只是文章的框架,作者在构思过程中,还必须对要表达的观点进行陈述,读者应能准确记住作者在陈述中谈到是何人、何处、何事、何时、何故。因此,读者必须重视人名、日期、事实、数据和地点等。对于这类细节性的问题,多数文章都比较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