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莹 《天津教育》2022,(1):53-54
<正>二十四节气在2006年入选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6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二十四节气能当选世界文化遗产,可见它的文化价值非同一般。《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到,利用传统节日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民族文化,以此帮助幼儿感知文化的多样性,激发民族自豪感。因此,将二十四节气作为载体融入到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中,对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在今天是社会广泛知晓的一个专用名词,但在十多年前,在我国却是一个少有人知道的文化概念。早在1950年,日本颁布的《文化财产保护法》中首次提出“有形文化财”的概念,而延伸出“无形文化财”的概念。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保护民间创作建议案》提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宣布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条例》中指出:“根据《保护民间创作建议案》,‘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词的定义是指‘来自某一文化社区的全部创作,这  相似文献   

3.
<正>一、二十四节气背景下食育课程的由来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批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尊重。《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向幼儿介绍反映中国人聪明才智的发明和创造,激发幼儿的民族自豪感。  相似文献   

4.
"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无形文化遗产、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2004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后提出的一个新的概念,如何持续有效地保护好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没有可参考的经验和形式,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地寻找、摸索、革新,走出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新路。要以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为原则,完善保护机制、建立保护体系、制定保护措施、合理有效利地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弥足珍贵的文化资源,使其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得以存活、传承、发展。  相似文献   

5.
近年,随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公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日益成为文化领域的热点,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这种特殊的文化遗产,怎样加以保护,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难题。  相似文献   

6.
传统节日:一宗重大的民族文化遗产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传统节日是一宗重大的民族文化遗产,它承载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是民众精神信仰、审美情趣、伦理关系与消费习惯的集中展示日。我们应该充分认识传统节日的价值与意义,并主动积极地进行传承与建设。首先,节日是民俗文化的主干内容之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将节日庆典纳入保护范围,节日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次,传统节日有三大传统:反映节日物质生活层面的传统;反映节日社会生活层面的传统;体现节日精神生活方面的传统。最后,节日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有效方式,是提高民族自信心的重要途径,是发展民族新文化的基础与凭借,是造就和谐社会的文化动力。因此对民族传统节日进行调查研究并予以保护是当前急迫的工作任务。  相似文献   

7.
苏州评弹作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的长篇书目是其安身立命的根本。历史上著名的评弹艺人都有其代表的长篇书目。周良以"苏州评弹的演出以在书场演出长篇书目为主要形式,长篇书目及其演出是评弹艺术的生命线"为宗旨,很早就展开了对苏州评弹书目的整理和研究工作。从他自己撰写《论苏州评弹书目》《弹词经眼录》,到主编《苏州评弹书目选》《苏州评弹书目库》,周良在苏州评弹保护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同时作为苏州评弹著名的理论家,周良获得了中国曲艺牡丹奖的终身成就奖,他的名字已和苏州评弹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8.
中华民族经历了五千年的历史沧桑,优秀的民族文化博大精深。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灿烂明珠和文化瑰宝,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华和文化血脉,推动着中华文化的不断发展壮大。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不断深入,"非遗进校园"已经成为中小学的选修课程。基于学校所在地拥有的浙江省慈溪市级《酱油、米醋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笔者发挥当地三原色德育品牌优势,将非遗文化的传承贯穿到小学生的课程学习与活动实践,让学生的思维"海阔天空"。  相似文献   

9.
昆曲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中国的昆曲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首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高阳县北方昆曲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高阳县北方昆曲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积淀,对高阳县北方昆曲的研究,有利于保护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有利于中国民族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10.
杨家丽 《云南教育》2009,(20):44-45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世界“遗产”中补充了包括节日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把这些活态的无形遗产看作一个民族的标志、一个民族发展的生命源泉。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悠久历史文化的积淀和再现,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昆曲和古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口述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单,国人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词已不再陌生。随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  相似文献   

12.
2007年,第九届联合国地名标准化大会明确规定,地名属非物质文化遗产,适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地名保护为什么会引起如此高度的重视呢?中国地名研究所所长刘保全对此有一段精辟的论述。他说,地名是民族文化遗产,特别是历史悠久的地名,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独特的地理文化和质朴的乡土文化内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曲艺文化的版图上,苏州评弹占据了重要位置。它具有四百余年历史,与吴语地区的文化水乳交融,广泛地流传于长三角地区的城市和乡村,浸润着民众的生活与精神世界,并直接滋养和丰富了南方诸多曲种。当人们在热议曲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与传承问题时,有关苏州评弹艺术能否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地传延下去,则是一个值得关注和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主持人的话:民间文化是一种母亲文化,民间艺术体现着民族精神。这种精神是民族的根,融入我们的血液,融化为我们的情感,也成为我们的精神财富。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启动《人类非物质和口传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申报工作,首批公布了19项世界非物质文化代表作名录,中国民间剪纸被列入其中。为了让剪纸艺术更好地被传承,江苏省常熟市张桥中心小学的队员们用一双双巧手、一把把剪刀剪出了心中缤纷的世界。  相似文献   

15.
时事风采     
1.以"多彩民族文化·人类精神家园"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6月1日在成都开幕。本届非遗节由文化部、四川省人民政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办,为期13天。非遗节期间,将展开5大类300余项节会活动,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将展示世界各地非遗项  相似文献   

16.
进入21世纪,伴随着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迈入新时代,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掘、保护与传承也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颁布而逐渐受到了广泛的重视与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民族"共享记忆"的重要纽带,不仅承载着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族精髓,而且也是中华民族发展至今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并且在数字网络技术、互联网移动媒体等信息化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影视作品中的非遗文化渗透也为新世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扬与传承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本文将就新世纪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影视作品中的呈现意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王利 《初中生之友》2010,(16):12-13
端午节是我国人民的传统节日,现在端午节更是中华文化的一种象征。从2008年起,端午节成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30日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会议决定:中国端午节成功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相似文献   

18.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社会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活态灵魂"。对大学生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有利于引导大学生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本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族精神的关系入手,阐释了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价值定位,并提出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构想,实现自在与自觉、形式与功能、有形与无形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200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批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决定”,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18号文件《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下发,各地文化部门遵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继承发展”的方针,积极地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研究和保护工作.流传在珠海一带的沙田民歌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录.作为珠海一所注重技能和职教内涵发展相结合的职业学校,珠海市理工职业技术学校重视承传特色优秀文化,积极打造沙田民歌教育示范基地.  相似文献   

20.
立春和雨水     
现代社会里保留着很多古代文化。它们有些具备具体的形态,如长城、颐和园等,我们称之为物质文化遗产;有些则没有具体的形态,比如一些口头语言、音乐、艺术等,我们称之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保护各国、各民族的人类优秀文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了文化遗产名录。2016年,中国的“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被世界高度肯定的中国传统文化,我们怎么可以不去了解?从这一期开始,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凝聚了古人智慧的“二十四节气”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