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9 毫秒
1.
通过分析南街村的制度变迁,本文揭示了社区制度选择与国家政治文化变迁之间的关系.改革以来,南街村在市场化改革的大背景下逐渐形成了一种逆市场化的集体制度,这样一种独特的制度变迁取向和路径正是国家政治文化不断塑造和建构的结果.本文揭示了这一过程中所蕴含的复杂而微妙的制度变迁逻辑和机制.  相似文献   

2.
一个国家的文化价值取向是影响其教育现象或政策的主要因素之一,特定时期的教育现象或政策又会折射出该时期的文化价值取向。从文化价值取向角度分析美国的双语教育,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其错综复杂的变迁过程,以及影响其变迁的精神实质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历史学、社会学和比较学的研究方法,阐释了少数民族聚居村落原生态体育考察的意义和研究少数民族聚居村落原生态体育的基本视角,对少数民族聚居村落原生态体育文化的变迁进行了解读,并提出少数民族聚居村落体育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80后世代关于青春的文化再现、知识建构与文化场域、媒介空间的关系密不可分。这种文化再现与知识建构,围绕着一个世代的青春生命的成长,其中涉及的核心要素,是一个时代文化场域的转折与变迁。媒介作为一种理解世界的方式,在本质和内容方面对这一世代建构具有潜在的、重大的作用。对于80后世代文化取向的研究,无疑会拓深我们对晚近中国社会变迁与文化转型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价值取向在社会变迁的时期引导人们重新塑造价值观念.本文分析了广西龙胜平安壮寨在旅游开发之后发生的社会文化变迁,论证了旅游开发对传统村寨的社会文化影响,并说明了这种变迁深层次原因是价值取向引导重新塑造了当地居民的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6.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法制建设过程是文化变迁的过程,表现为价值取向与一系列行为模式的转换;文化变迁必将发生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冲撞,法制建设也必将出现中西文化的撞击;中国要实现法文化的整合,就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加强法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文化为视角对高校德育教师价值取向的矛盾进行了分析与研究.主要阐释了高校德育教师价值取向的矛盾现状,解析了高校德育教师价值取向矛盾的文化成因.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文化对创造教育的负面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国传统文化是由中华民族在东亚大陆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创造的古老文化。其精华与糟粕并存。本文从传统文化重群体轻个体、泛道德主义的价值取向和以儒家经学为主流的传统文化特色以及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如从众思维、定势思维、对权威的敬畏等方面入手,分析和阐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糟粕对当前创造教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法律移植的困难产生了一种激进观点,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土壤与现代的法治文化不相容.这种在文化土壤与法治文化之间建立必然因果关系的立场是不能成立的.首先,法律移植的困难来自法治文化的实践性质.其次,西方文明内部具有相同文化土壤的国家也有不同的法治文化以及独特的历史命运.最后,文化自身是不断发展更新的,文化交往是刺激更新的一种方式.通过对传统的重新阐释和续造,才能创造出与本民族相适应的现代法治文化.  相似文献   

10.
户县农民画诞生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它以"洋不过你土过你"的独树一帜的风格,逐步跻身于艺术百花园中并成为一枝艺术奇葩.具有时代性的户县农民画为展现中国五十年代以来文化结构与社会结构变迁的关系提供了平台.笔者正是借用这个平台,通过文献调查法收集户县农民画的历史资料,透过户县农民画变迁的历史,并运用结构功能主义研究分析中国文化变迁与社会结构变迁之间的关系.通过这一研究,不仅为户县农民画今后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而且为社会变迁与文化变迁关系的研究开拓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1.
杜赞奇的《文化、权力与国家》一书,从文化的角度上对华北农村社会进行研究,研究方法颇具新意。但对于文化网络的建立借助乡村组织的观点缺乏足够的阐述,关于文化网络对权威产生的决定作用的分析则更显单薄,文化网络对乡村成员的约束力也难以经受纷繁芜杂历史现实的检验。"权力的文化网络"只能描述其一,因此难以再现华北乡村社会的真实情景。  相似文献   

12.
从下看基层组织、上看财政金融、外看世界大势这三个视角出发来观察中国的历史,可以在世界与中国、历史与现实等重大问题上获得新的教益,对它们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的令人叹服的解读能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深刻启迪。  相似文献   

13.
近代上海服饰文化最显著的特点是中西合璧、趋新求变、个性鲜明、意识超前。徐华龙的《上海服饰文化史》对上海服装文化进行了全新解读和历史建构,成为认识上海民俗和上海文化的一把钥匙。在作者看来,旗袍无疑是最能体现上海服饰文化特点的代表性服饰。因此,在徐华龙先生新著的开头部分,首先对旗袍的文化元素进行解读,勾画出上海服饰文化变迁的基本轨迹;在对上海服装文化史的历史建构中,以上海开埠为起点,将近代上海服饰文化史分为四个重要阶段,概括其特色,阐述其相互之间的逻辑联系,初步建构起了上海服饰文化的发展历史。  相似文献   

14.
东汉许慎所的《说解字》,这部书不仅对所收字各作解说,而且有了一套相应的体例,分类归部,使秦汉以来通行的小学条理化、规范化,是一部形、音、义相结合的专,开创了中国字书的先河,为后代字典、词典编写奠定了基础,特别是在撰过程中的四大创造,很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许慎在中国语言学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直到今天,依然有很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古国之一,音乐也同样源远流长。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对中国音乐的欣赏需求也在不断提高。《溪山琴况》不仅是一部音乐美学专著,而且还深入细致地论述了古琴演奏技术、技巧和音乐表演理论。古人对琴的描述则有"八音之中,惟弦为最,而琴为之首","众器之中,琴德最优"之说,它因为长期在士大夫手中而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内涵。通过对《溪山琴况》的解读能让我们看到中国古典音乐之精髓。  相似文献   

16.
《中国工农业关系研究(1949-2003)》一书详尽勾勒了新中国工农业发展关系的演进脉络,分析了中国共产党面临中国特殊国情为推进工农业协调发展所实施的经济政策,运用经济比较研究方法对中国工农业发展关系展开定性和定量分析。该书在宏观描述工农业政策演进的同时,也微观展示了工农业各项比例关系的消长对政策演进的影响,最重要的是从经济史视角分析工农业发展关系的同时,也在理路上为工农业关系论题的研究提供了方法论层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In recentyears as the works of Walter Benjamin, the German‐Jewish cultural critic and philosopher, have become more widely available in translation commentaries have emerged which focus on what his writings have to offer current practices of cultural history. Benjamin was an avid collector of children's books. He also wrote extensively on children's literature, forgotten children's stories, the compulsion and cultures of book collecting and about his own childhood experiences in Berlin. This essay concerns itself with Benjamin's relationship with children's literature, both a child and as a collector, and his insights into the process of engaging with the internal world of the child. In doing so consideration is given to his innovative approach to memory‐work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membering”, memory, artefacts and history. In this sense, this essay is about the book and education and the writing of cultural history.

  相似文献   

18.
随着始于20世纪初的中西文化的融合,中国古典诗学在借鉴西方诗学理论的文化背景中得以成长壮大,而新时期对传统文化的呼唤和复归则又使我国的古典诗学研究逐渐走上日益关注本民族文化特色之路。在此学术语境中,刘怀荣先生的《赋比兴与中国诗学研究》继承了传统诗学研究的成就,并在概念理解、体系设置、问题意识和研究方法等方面对以赋、比、兴所代表的我国古典诗学体系作出了富有新意的阐述,这无疑标志了我国传统诗学研究在当前的新开拓,更为后来者指明了我国诗学乃至传统文化研究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9.
民国时期是中国书籍装帧的黄金时代,书籍装帧开始打破单一的面貌,呈现出风格多样、富于变化的艺术特点,本文试图对民国时期的书籍装帧进行重点审视,探寻民国时期书籍装帧的艺术风格,挖掘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20.
函谷关是中国古代建置最早的关隘之一,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中国古代战争史,特别是战国、秦汉战争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同时,老子在此所著的《道德经》在世界上的影响也非常深远,给函谷关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文化资源。分析了函谷关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价值,为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