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选自古希腊《伊索寓言》的《蚊子和狮子》,其结尾被教参评为“点明寓意”、“耐人寻味”,但笔者认为,结尾犯了文学“浅白直露,一览无余”之忌,有“蛇尾”之嫌。故事由两层构成:第一层,写蚊子向狮子进攻,利用优势取得了胜利;第二层,写蚊子战胜狮子后得意忘形,却被蛛网网住,长声叹息。至此,寓意已深蕴其中,可文章又来一句不痛不痒的话:“这个故事适用于那些打败过大人物却被小人物打败过的人。”直接点明了主题,一下子让读者思索的兴趣全无,想象的丝线全断。“文以意为主”,不错,一部作品都是围绕着一定的主题而凝聚为一个艺术整体的,但“文贵…  相似文献   

2.
去年暑假,我买了一本厚厚的《伊索寓言》。其中, 《狮子和蚊子》这则寓言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故事讲一只曾战胜了狮子的蚊子,因为骄傲自大,不小心被蜘蛛网网住,成为了小小蜘蛛的囊中之物。这个故事使我懂得了一个道理: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失败!  相似文献   

3.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选自《伊索寓言》,这则寓言的结尾说:"这个故事适用于那些爱慕虚荣而不被重视的人。"我认为这则寓言不仅告诉了我们一个发人深省的道理,更重要的是通过这则寓言我们可以窥探到古希腊神话中萌生的人性意识。文学是人学,艺术的每一个毛孔都透射出了人性的光辉。对人性的探究,是西方文学自始至终都坚持的一个主题,其中贯穿着深沉而强烈的生命意识和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4.
中学《语文》课本六年级上册,选了两篇《伊索寓言》故事,其中一篇是《赫尔墨斯和雕像者》。教授本课时.讨论完这则寓言的主要人物、性格特征、描写手法、故事寓意之后,进入了拓展环节:续写此故事。我说:“同学们,  相似文献   

5.
寓言三则一、重点与难点:1.三则寓言的主旨及其现实意义。2 .这三则寓言写法上的不同。二、“思考与练习”提示:1.第一则是直接写故事,无被喻对象却寓意自见。第二则故事和被喻者所占篇幅对等。第三则有故事无被喻对象,但主旨却在最后用“郁离子曰”的形式发议论而点明。这样写的原因是,第一则无需点明更无需写出被喻者,因为寓意十分明显。第三则只要轻轻一点即明。而第二则应把被喻者的特点说清楚人们才能和虫负虫版小虫的特点联系在一起。2 .《虫负虫版传》是借虫负虫版小虫见物则取又好上高的特点,与贪官污吏贪婪又好往上爬的基本相同的…  相似文献   

6.
在春天的阳光下,孩子静静地读着一本《伊索寓言》。孩子长得很英俊,两只眼睛像夜空中的星星,这使童年的他显得透明而聪颖。阳光吻在他的脸上,把他的仪容修饰得更加生动。孩子的心像纸船一样在那位古希腊文学家创造的寓言的河流上漂游。他感到幸福、痴迷而沉醉。孩子看到了一只美丽的蚊子和一头健壮的狮子。那只蚊子以曼妙的姿态在空中划出了一道发亮的弧线。蚊子飞近了趾高气扬的狮子,狮子的眼睛里射出不屑一顾的目光。狮子说:“信不信我可以一口吞了你。”蚊子不以为然。孩子觉得那时蚊子的表情很有大将风范。蚊子甚至平静地朝狮子笑…  相似文献   

7.
一、导入新课,初识寓言师:同学们,我们在小学时曾学过许多短小而有趣的故事,这些故事均蕴涵着深刻的道理,比如说《狐假虎威》、《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等等。这些故事我们都把它们叫做——寓言。刚才我们回顾了小学时学过的几则寓言,那么国外有没有比较有名的寓言呢?生:有,如《伊索寓言》。师:很好,谁来介绍一下?生: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他原是一个奴隶,他擅长创作寓言,讽刺权贵,后来被权贵所杀。生:(补充)后人将他写的寓言编辑成册就成为《伊索寓言》。师:同学们讲得很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伊索寓言》中比较有名的两则——…  相似文献   

8.
一、导入新课,初识寓言师:同学们,我们在小学时曾学过许多短小而有趣的故事,这些故事均蕴涵着深刻的道理,比如说《狐假虎威》《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等等。这些故事我们都把它叫做———寓言。刚才我们回顾了小学时学过的几则寓言,那么国外有没有比较有名的寓言呢?生:有,如《伊索寓言》。师:很好,谁来介绍一下?生: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他原是一个奴隶,他擅长创作寓言,讽刺权贵,后来被权贵所杀。生:(补充)后人将他写的寓言编辑成册就成为《伊索寓言》。师:同学们讲得很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伊索寓言》中比较有名的两则———《…  相似文献   

9.
教学目标 :1 理解“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的意思。2 理解这则寓言的寓意。3 分角色朗读课文。4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分析能力。5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热情。教学重点 :1 理解“大话”、“无边无际”、“坐井观天”的意思。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理解“无边无际”、“坐井观天”的意思。教具 :录音机、电脑、动物头饰。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看过寓言故事吗?它是通过一个非常短小的故事 ,告诉我们一个很深的道理。像《狐狸和乌鸦》、《伊索寓言》等都是寓言。今天我们学习一则寓言《坐井观天》。(板…  相似文献   

10.
[活动单一]讲讲故事,感受文体 要求:1.讲清故事的大意;2.注意声音和语调;3.可以适当加入自己的语言.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伊索寓言》.昨天我让同学们回家选一两个故事讲给家长听,现在,我想见识一下同学讲故事的水平.请一位同学把"活动单一"的要求读一读.(生读) 师:有人说呀,讲故事水平高的人,他的欣赏水平就高.现在就看你们的欣赏水平了.(生选择一则故事开讲) 师:你们欣赏这位同学讲故事的哪些方面?  相似文献   

11.
钱钟书 《初中生》2009,(3):41-45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民间流传的讽喻故事,伊索为主要作者,一小部分是后人创作的,也寄在伊索名下。《伊索寓言》文字凝练,故事生动,想象丰富,饱含哲理;融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其中《狐狸和葡萄》、《狼和小羊》、《龟兔赛跑》、《牧童和狼》、《狐狸和乌鸦》等已成为全世界家喻户晓的故事。《伊索寓言》中的许多小故事都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对我们很有启发。但“尽信书不如无书”,读书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见解。我国著名学者钱钟书读《伊索寓言》时,就对一些故事作了新的诠释。那么,你在读完《伊索寓言》后又会有些什么新的想法呢?  相似文献   

12.
《蚊子和狮子》是一篇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全文200余字,情节简单明了,寓意却蕴含深刻。著名儿童文学家严文井曾说:"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来时,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走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如何让这简单明了的故事和蕴含深刻的哲理在课堂上和谐共舞,如何让学生在读思当中紧扣寓言特点言意兼得?如何让学生在学习寓言的过程中不失寓言的独有趣味?我们认为,应立足文本,紧扣文体特  相似文献   

13.
教材分析 《伊索寓言》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国标本五年级上册第三组中的一篇课文。这一单元为“故事集锦”,有成语故事《自相矛盾》《滥竽充数》《画龙点睛》,有历史故事《推敲》,有神话故事《嫦娥奔月》,有寓言故事《狐狸和葡萄》《牧童和狼》《蝉和狐狸》。本课所选的三则伊索寓言,故事情节紧凑,意蕴丰厚,以浅近的语言把角色刻画得绘声绘色,生动传神,令人读后兴味盎然,从中获得深刻的启示和教益。三则寓言都以篇末的一句训诫作结,具有画龙点睛之效。  相似文献   

14.
伊索的故事寓言是以凝练的虚构叙事来表现处世智慧的短文。它借助一个短小精悍的故事来启示一个一般的处世准则,其特点是形象生动,讽喻逼真,寓意深刻,含而不露。伊索是古希腊最著名的寓言家,原为奴隶,后获自由。伊索善讲寓言故事,所讲故事陆续经过后人加工,写成诗和散文,成为现在流传的《伊索寓言》。如果你想感觉一下智慧的气息,不妨读读伊索和他的寓言。  相似文献   

15.
只要是上过几天学的孩子,谁不知道《狼和小羊》、《龟兔赛跑》、《农夫与蛇》的故事呢?这些故事,都来自于古希腊文学中的《伊索寓言》。一个从小学到中学的孩子,或是从语文课本里,或是从课外阅渎中,总会不断地接触到《伊索寓言》里的故事。大人们所以这样喜欢给孩子选读《伊索寓言》,因为这本书确实足世界公认的寓言珍品。我们当然不能说《伊索寓言》里的故事篇篇精彩,但要想从中找出三两篇不精  相似文献   

16.
伊索寓言《龟与兔赛跑》可谓尽人皆知,但林语堂先生小学时读这则寓言,就“极为兔抱不平,且深恨龟”。于是便提笔写下了另一则对兔子大加赞赏。而奚落伊索的《龟与兔赛跑》。我初读完林语堂的作品,很是佩服他独到的创意和见解,可再细细品味,颇觉作为一则寓言,它所揭示的寓意不免牵强,在艺术表现力上较之伊索,也有欠缺之处。  相似文献   

17.
《伊索寓言》是苏教版第九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本篇课文共由《狐狸和葡萄》《牧童和狼》《蝉和狐狸》三篇寓言组成。我在教学《牧童和狼》这则故事时收获最大。《牧童和狼》是一篇经典的寓言故事,可以说是一代又一代人在讲着这个故事,这个故事可谓妇孺皆  相似文献   

18.
詹丹 《语文学习》2020,(1):59-62
统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寓言四则》,除了选入外国的两则伊索寓言外,还选了中国古代《列子》中的《杞人忧天》和《吕氏春秋》中的《穿井得一人》两则寓言。《杞人忧天》的故事已是成语,为世人所熟知,而《伊索寓言》的两则,又是传统教材中的保留篇目,如1987年版的人教社初中《语文》课本和1993年版的九年义务制《语文》课本[1],都选了这两则寓言,只有《穿井得一人》是统编教材新选入的。  相似文献   

19.
教材分析:本课选自世界名著《伊索寓言》。寓言这类题材作品,常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化手法,来说明一个道理,常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寓言故事短小精悍,在结构上往往分为两部分,先叙写生动有趣的故事,然后点名寓意。  相似文献   

20.
钱钟书先生曾对《伊索寓言》有过很高的评价:“《伊索寓言》大可看得”,正如他的《读(伊索寓言)》不愧是一篇讥讽和透视现代人情世态的立意深远的妙文。对于《伊索寓言》不同人有不同的解读,钱氏是“读”或说是“别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