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中国优秀女子公路自行车运动员为研究对象,研究长期比赛对她们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探讨心率变异性(HRV)早期诊断心脏疲劳的实效性,同时对1,6-二磷酸果糖(FDP)的营养干预效果做动态观察。连续30天的多日赛后总体心率变异性没有产生明显改变,比赛+果糖组比赛后心率变异性和比赛组相比,也没有明显区别。说明在本赛季连续30天的多日赛对心脏的交感和副交感神经支配都未产生明显影响。磷酸果糖对心脏的营养干预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检测是一种评价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简易方法,本研究将该方法应用于女足高原训练监控,辅助评价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和辅助诊断运动性疲劳,探讨HRV检测在足球科研服务中的作用和应用价值。研究方法:应用以HRV检测为原理的便携式疲劳诊断仪结合常用血生化指标在集训前、上高原2天、上高原2周及下高原2天分别对女足运动员机能状态进行监测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上高原2天时自主神经活动度显著增强,表现为交感神经优势;上高原2周(大运动量耐力训练及专项强度训练后)时神经紧张度指数和交感神经活动度显著增高;下高原2天时表现为迷走神经优势;HRV检测提示的疲劳信号早于血生化指标的变化。研究结论:以HRV为原理的自主神经疲劳检测是辅助诊断女足运动员高原训练身体状态的有效方法,与血液指标相结合,可以全面监控身体状态,特别对于提示早期疲劳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论综合心理干预措施对我国优秀拳击运动员高原训练心境的影响。方法:选择备战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我国优秀拳击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在高原训练前的准备期、高原训练周,对运动员进行POMS(心境状态)的测试,每次POMS测试后,我们根据测试结果对运动员进行心理教育、心理训练、心理咨询等多种形式的综合心理干预措施。结果:通过实施心理干预,拳击运动员进入高原训练后,心境状态得到明显提高,多项指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综合心理干预可以改善拳击运动员高原训练的心境状态,实现最佳高原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4.
孟浪  赵鉴 《冰雪运动》2010,32(4):13-17
高原训练是提高运动员有氧耐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探索高原训练对速滑运动员红细胞变化和机能的影响,提高速滑运动员有氧耐力的能力,缩短我国速滑运动与冰雪强国的差距,促使我国速滑运动更加广泛地采用高原训练作为提高速滑运动员基础能力的有效途径。采用海拔l 917 m高原对速滑运动员进行陆地训练,结果表明在5周的高原训练过程中,以及结束高原训练回到平原的1周内运动员的(RBC)和(Hb)比高原训练前均有显著提高;在回到平原的第2周内,运动员的RBC和Hb比高原训练前均有明显提高,表明参加高原训练有益于提高速滑运动员有氧耐力水平。  相似文献   

5.
不同性别游泳运动员高原训练生理生化的监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不同性别优秀游泳运动员在高原训练期间生理机能变化特点的研究,总结各生理指标变化规律,制定出运动员生理机能的评定方法,监控运动员高原训练期间的身体机能状况,保证教练员在高原训练期间训练计划的顺利实施。方法:通过血液分析仪、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等,对运动员的基本生理、生化指标进行监控。每周测定一次运动员安静时红细胞计数、血球压积、血红蛋白、肌酸激酶、尿素氮和睾酮值。结果:高原训练期间血液成分RBC、Hb、Hct明显升高,女性增高幅度大于男性;下高原后与上高原前相比,血液成分男性无显著性差异,女性明显高于上高原前;男性在整个高原训练期肌酸激酶(CK)和睾酮(T)均无显著性差异,尿素氮(BUN)仅在高原训练第4周和下高原后有差异;女性CK值在高原训练第3周、第4周和下高原后存在差异,BUN均存在显著性差异,T下高原后存在差异。结论:高原训练对提高血液成分RBC、Hb、Hct效果显著,且对女性的持续效应要高于男性。BUN可作为高原训练期间评价女性机能状态和训练负荷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亚高原训练对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本文系统观察了6名国家男子举重队优秀运动员进行4周亚高原(847m)训练前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数(RBC)、白细胞数(WBC)、红细胞压积(HCT)、肌酸激酶(CK)、血尿素(BUN)血清睾酮(T)、皮质醇(C)的变化,并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发现:(1)白细胞水平呈先下降再升高现象;(2)血红蛋白水平升高,并在亚高原训练期间维持较高水平;而红细胞数目和红细胞压积未见明显提高;(3)血清肌酸激酶水平升高并持高值;血尿素水平总体趋势呈现低-高-低;(4)睾酮水平与血清皮质醇呈先下降再升高现象。结论:亚高原训练能明显提高举重运动员血红蛋白水平,提高训练负荷刺激强度,提高运动员机能能力;不利方面是疲劳恢复较慢,睡眠较差,免疫力降低,精神兴奋性也有所下降等。  相似文献   

7.
对2名国家竞走运动员赛前高原训练进行身体机能监控,综合分析其高原训练期间血清睾酮(T)、皮质醇(C)、睾酮/皮质醇比值(T/C)和血尿素(BU)变化特点,探讨赛前高原训练中运动员体内物质代谢调节与身体机能状态的变化情况。结果:第1阶段T水平上升,后3个阶段均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C整体呈上升趋势;T/C值逐渐下降,且运动员a较运动员b下降明显;BU水平呈先下降后明显上升趋势。结论:高原低氧环境下,受运动负荷控制、运动员个体差异和高原饮食的影响,运动员表现出不同的适应能力,对机体物质代谢平衡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平原运动员在多巴高原训练期间生理机能的变化。为中长跑项目在青海高原训练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以6名在青海多巴进行31天高原训练的山东男子中长跑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其在高原训练期间的血象指标进行分析。血象指标于上高原第4天开始监测,每周进行2次。监测采用瑞典产SWLAB900+血球计数仪,指标包括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白细胞(WBC)、血小板(PLT)等进行分析研究。分析表明运动员的RBC、H曲、HCT和MCV等血象指标经高原训练后末期比初期有所提高.提示经高原训练后运动员携氧能力和技能水平的改善;中长跑运动员的V,rBC在青海高原训练期间出现下降,表明高原训练对平原中长跑运动员的免疫功能有所影响:在高原低氧环境和训练的双重刺激下,平原中长跑运动员的PLT会出现下降,要特别注意训练负荷,防止过度疲劳的产生,应及时的采取积极手段促进疲劳的尽快回复。对运动员在高原训练期间的伤病防治与疲劳恢复应做到即时同步,最大程度地减少高原训练的负面效应。运动员的高原训练。不仅要注重训练海拔高度的掌握,而且更应注重科学地安排训练。  相似文献   

9.
高原训练期间血清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20名中日竞走运动员在多巴高原训练基地训练期间进行了训练后血清GOT,GPT,CPK的测试。对其结果研究发现:(1)平原运动员初到高原训练时,由于受到高原缺氧影响,CPK明显上升,男、女分别比上高原前增加142.4IU/L、44.2IU/L(P<0.05),而GOT,GPT变化不明显。(2)高原训练期间血清GOT,GPT与训练负荷呈正相关,且CPK活性对运动强度的刺激更为敏感。(3)运动后血清酶活性的变化,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运动员对运动负荷的承受情况,因此,从运动后血清酶活性变化对运动后机能状况评定及训练负荷安排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高原训练对男子中长跑运动员血清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34,自引:3,他引:31  
为了探讨高原训练对血清激素的影响,本文系统观察了6名世居平原的优秀男子中长跑运动员(高原训练组)进行4周高原(1917米)训练前后血清睾酮(T),游离睾酮(FT),皮质醇(C),T/C比值和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变化,并与12名世居高原的优秀男子中长跑运动员的数值进行对照分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江苏省女子中长跑运动员在赛前期高原训练部分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为教练员科学安排比赛周期,进行运动监控提供依据。方法:对江苏省备战第11届全国运动会6名优秀女子中长跑运动员于平原、亚高原、高原期间及不同训练负荷阶段的部分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跟踪检测。结果:(1)亚高原、高原训练初期,晨脉极高值现象的出现主是非训练因素所致。(2)亚高原、高原训练初期安排有氧耐力训练和低负荷集体跑(如8km)符合运动员心血管系统的机能状态,对于初上高原、亚高原的训练安排具有指导意义。(3)初上亚高原和高原,由于训练环境的改变(高原脱水、低氧刺激下肾脏分泌EPO增加)引起运动员血红蛋白值的升高。(4)大负荷训练阶段,个别运动员Hb值不降反而上升的原因可能是针对其的训练负荷量不足所致,在此训练阶段应差别对待。(5)在高原训练前从海拔高度上我们采取了从"平原—亚高原—高原"这一海拔递进过程,在训练方式上我们安排了"有氧耐力训练—有氧耐力基础上的无氧耐力训练—耐力和速度训练"这一训练过程。  相似文献   

12.
杨明祥 《体育科研》2012,33(6):80-83-92
摘要:目的:旨在观察不同训练目的的4周高原训练对不同水平优秀自行车运动员身体机能的影响。方法:对8名优秀男子中长距离自行车运动员进行4周高原训练,内容包括公路专项力量、速度和公路有氧耐力,健将级组(c1)组以专项训练为主,一级组(C2)组以有氧耐力训练为主。每天监测晨脉;分别在高原训练2、3、4周和下高原1周后测试血常规;分别在大负荷训练后、休息后和下高原后2周测试血尿素(BU)、肌酸激酶(CK);分别在高原训练前后测试身体成分。结果:两组晨脉均随运动负荷的变化而变化,并表现出高原训练早期升高后期下降的变化趋势;两组白细胞(WBC)和淋巴细胞(LY)均在高原训练期间有所降低,结束1周后回升,C1组变化幅度更大;两组血红蛋白(Hb)和红细胞压积(Hct)均在4周高原训练期间持续升高,并维持到结束后1周;C1组BU和CK变化与训练负荷相一致;高原训练后,C1组脂肪和C2组骨骼肌质量分别降低4.5%和3.9%.结论:自行车运动员身体机能对高原训练的适应性变化会受到高原训练经历和运动训练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世居高原的云南省自行车运动员的高原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高原训练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然而世居高原的运动员与平原运动员的高原训练有着不同的训练特点。本通过对云南自行车运动员在昆明的高原训练、“高高交叉”训练、“高低交叉”训练,以及下高原的时间间隔和下到平原参赛时的训练安排进行研究,为今后自行车运动员更好地进行高原训练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高原训练逐渐成为提高耐力项目运动能力的主要训练手段之一。国内外许多实践及理论研究均证明平原耐力性项目运动员通过适宜的高原训练后,可以明显提高运动员的VO2max、ATV、Hb等。但在对世居高原耐力性运动员的高原训练的成功经验却较少,尤.其对在高原训练期间的生理、生化指标系统观察鲜为报道。.本文则主要对10名世居西宁(海拔2260m)的中长跑运动员进行2260m-2630m交替训练期间的生理、生化测试。测试是以跟随训练追踪测试生理机能,系统观察世居高原人在高原训练期间的生理机能变化规律,以便为其高原训练的计划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海拔交替训练对运动员生长激素和胰岛素样因子-I的影响。方法:长期生活在平原的男子运动员19人,分为两组:高原-平原交替训练组和高原-亚高原交替训练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测试血清生长激素和胰岛素样因子-I的变化情况。结论:(1)通过两个阶段的交替训练,两个组运动员的GH和IGF-I变化幅度减小,运动员对于低氧刺激的调节能力增强了,有利于运动员更好的适应训练。(2)高原-亚高原组第二阶段GH、IGF-I整体水平要高于高原-平原组,表明在亚高原训练后可以更好的过渡到高原进行训练,减少运动员的适应期,有利于运动员在高原期间的训练。  相似文献   

16.
高原训练构成因素中,最核心的因素是训练的量和强度。以往高原训练失败的原因,大多将其归咎于缺乏对运动员的身体机能进行科学的控制以及强度控制不当所致。Mester(2003年)对近15年来国际上150项高原训练研究结果的分析认为,迫切需要建立评价高原训练时的个体负荷强度与负荷量的科学指标。因此,为探讨高原训练个体负荷强度、负荷量的监控手段,促进个性化的高原训练,通过对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赛前3周高原训练的研究,找出高原训练的负荷规律,希望为广大教练员和运动员在高原训练的负荷安排、科学监控以及个性化的训练方面,提供科学的理论及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7.
关于高原训练中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胡扬 《体育科研》2009,30(6):8-9
1高原训练的有效性 通过对肯尼亚(海拔2000m)、墨西哥(海拔2300m)、埃塞俄比亚(海拔2500m)等地进行高原训练运动员的调查,不难发现高原训练对运动能力的提高作用是不可否认的。例如,在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共有20名赖在肯尼亚(12人)、墨西哥(4人)、埃塞俄比亚(4人)等国家的运动员在田径比赛中进入前8名;  相似文献   

18.
汪洋 《福建体育科技》2010,29(3):17-19,23
本文主要对马拉松运动员亚高原训练期生理生化指标进行监测比较分析,结果显示:1)在亚高原和平原大运动训练后PH值比较也无明显差别;2)强化训练后PRO排泄量明显高于一般训练后,比赛时PRO值最高,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3)亚高原训练的测试表明,运动员在亚高原期间,血尿素氮值普遍高于平原值(P〈0.01)。与初上高原相比,随着机体的快速适应,血尿素氮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9.
高原女子中长跑运动员海拔2260m~3150m地区交替训练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马福海 《体育科学》2000,20(6):34-37
对7名世居高原2260m的女子中长跑运动员,选择海拔3150m作为更高梯度进行交替训练(6周8次,每次24h)以及下平原训练(3周)的研究,测试结果显示:经海拔2260m~3150m交替训练后,VO2max、ATV以及血象值有所提高,表明有氧能力是到提高,经高原交替训练下到平原,在运动能力和某些运动生理指标上,平与原运动员和未进行高原交替训练的相比,存在着时态上的差异。高原运动员经交替训练下到平原  相似文献   

20.
优秀皮划艇运动员高原训练心境状态的监测与调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表明,将运动员心境作为高原训练负荷的监测指标是有效的;根据POMS的测试结果,对运动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与训练有助于提高高原训练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