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红色女性出版人是中国女性与出版互动关系下的新形态,从红色女性出版人生活史研究的可能性、可行性与典型性出发,探讨红色女性出版人研究的空间与张力,挖掘红色女性出版人在出版史上的痕迹。通过对红色、女性、出版三者的关系互动,强调红色女性出版人研究的重要价值,建构红色女性出版人研究的新维度,拓展红色出版与女性出版互动的新空间。  相似文献   

2.
1998年成立的(社团法人)韩国出版人会议,从成立的第一天起,就对培养出版专门人才给予了极大的关注,设立了.韩国出版大学",开设了"e-商务课程""出版经营者课程"以及"出版编辑课程"等."首尔图书学院"(简称SBI)属于韩国出版人会议附设的教育培训机构,继承、扩大并发展了韩国出版大学的活动内容.  相似文献   

3.
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出版的国际与区域合作步伐正以不可逆转的态势加快进程。10月25日~27日,笔者随中国编辑出版代表团出席了在韩国召开的“第十届国际出版学术会议”,在与韩国、日本、马来西亚等国出版界学者、出版人的学术交流、研讨中,真切地感受到东亚国家出版界、出版人发出的加强合作、应对挑战的心声。此次国际研讨会主题是“国际出版环境  相似文献   

4.
出版精神是出版人价值导向、理想信仰、道德追求的统一.出版精神作为一种伦理精神,源于出版的伦理式实践,又指导着出版人的伦理追求.出版人应承担起发展出版精神的历史使命,实现出版物品质与个人品质、自我精神和出版精神的同步提升.  相似文献   

5.
出版行业正处于一个"纸介-数字"转型的二元时代,一方面传统纸质出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另一方面数字出版浪潮汹涌澎湃,呈增长态势.面对出版行业日新月异的变化,由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办、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协办的第15次东亚出版人会议于2013年5月16日到17日在成都召开,来自韩国、日本和中国内地、香港、台湾的出版人及国内高校的部分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与会的编辑出版人及专家学者们就"出版转型中的编辑角色和核心价值"进行了深度讨论交流,并以数字时代"编辑角色"及"编辑工作"出现的新现象、新问题为焦点,探讨了转型期的编辑工作的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范军 《现代出版》2013,(6):50-55
出版是理想主义者的事业。出版人的理想与信念、信仰有着密切的联系。出版因理想而有崇高感,出版人因理想而有尊严感。出版人的职业尊严既来自自尊,又来自他尊。出版寄托理想才有精神力量。当今的出版界亟须理想主义精神的复归。  相似文献   

7.
《出版大崩坏》一书深入探讨了日本泡沫经济后出版产业行之有年的运作模式所暴露的问题。这本书已成为海峡两岸出版人热烈讨论的行业专书,尤其发展模式与日本近似的台湾出版业,在景气的低潮形势下,相继爆发新学友书局、锦绣文化企业、光复书局等知名出版业者受到财务危机的重创,东方出版社和  相似文献   

8.
《出版视野》2004,(6):46-46
日本出版伦理纲领 我们出版人应当充分认识,出版工作对文化提高、社会进步有着重要的作用,对全体国民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我们应当明确我们的责任和目标,加强出版道德建设,并付之实践。  相似文献   

9.
正传统出版人在出版业态的思考与创新中需要处理好地域化与全球化的关系。这对矛盾的交织并行,缠绕斗争,是出版业今后的新常态之一。常态不是静态平衡,而是动态平衡,出现的任何此消彼长都不足为怪。《中国新闻出版报》报道:传统出版人曾经将全球化视为一只狼。10年的经历似乎说明,传统出版人没有被此狼吞噬。全球化的结果使传统出版人更加方便地获取世界范围内的出版信息、出版资源,并迅速转化为国内出版生产要素。比如,传统出版人可以第一时间知道美国亚马逊出了什么书,国外哪位知名作者正在着手  相似文献   

10.
甄西 《出版参考》2010,(1):42-43
2009年日本电子图书市场的状况,带给日本出版人的惊慌可能多于惊喜。假如从1999年日本电子图书国际财团率先开展电子图书出版尝试算起,电子图书在日本已有10年的发展历史。2008年3月至2009年3月,尽管电子图书的市场规  相似文献   

11.
张杰 《现代出版》2008,(3):37-40
在迎接上海交通大学112周年校庆、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成立25周年之际,上海交通大学召开学术出版基金工作会议,张杰校长在会议上发表了演讲,阐述了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的定位、功能与发展方向。这是一篇值得大学出版人关注的讲话,文章进出时略有删改。  相似文献   

12.
在自媒体的冲击下,出版审核角色不断弱化,这使其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发生了深刻变化,出版人公民化成为新的趋势.在数字出版盛行的当下,出版人要找准自身定位、把握自身优势,了解自媒体的传播特性以及传统出版存在的不足,寻求两者之间的合作空间,增强出版人的职业素养,在出版环境的变革与转型中适应新业态的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3.
从1945年至1996年,日本出版行业经历了半个世纪的辉煌.而1997年以来,日本出版行业却开始了漫长的负增长历程.到了2007年,出版行业的销售总额由1996年的2.69万亿日元(1万日元约合700元人民币)下滑至2.083万亿日元,几乎接近2万亿日元这个出版人的心理底线.  相似文献   

14.
王敏 《中国编辑》2003,(6):52-55
出版,是一项文化产业;出版人,则是文化的启蒙者与传播者,是文化的整理者和探索者。正是一批又一批的出版人的精心建设和坚持不懈,担负、承继、坚守着出版的文化责任;而又是一代又一代出版人的不懈努力和全心投入、保存、发展、创造了一个社会的文化。  相似文献   

15.
当前一些出版企业和出版人出现文化责任感和使命感淡化并过度追求经济效益的现象,市场浪潮冲击、企业经济压力虽是重要外在原因,而一些出版人对自身角色定位的认识不到位和没有全面理解出版文化使命的精神内涵是更为主要的内在原因。下面我就从强化出版人的角色意识和出版人应承担的文化使命等方面谈一点自己的认识和看法。一、强化出版人的角色意识在与市场共舞、与消费为友的同时,要想在坚守文化本质的前提下,  相似文献   

16.
出版改制已经有了时间表、线路图,改制大潮已渐行渐近,大潮之下,会推助什么,会淹没什么,出版人心存许多期待。在事业单位体制下的企业运作对出版单位来说并不陌生,但完全在市场经济的海洋里游泳,对今日的出版人而言还是无章可循的;但有一点我们是明白的,无论体制如何变化,出版人的文化责任和文化使命是不会变的,国人对出版人的期许是不会变的。回首企业化运作的几年,出版人在完成使命的征途上有过辛劳也流过汗水,有过困惑也存在过焦虑,如何在新的体制下更好地担负起出版人的责任,就此我刊邀请了人民出版社社长黄书元、湖北长江出版集团总经理王建辉及总编辑周百义、山西出版集团总经理齐峰及副总经理琚林勇、中国少儿报刊协会会长海飞、中国青年出版社社长胡守文、复旦大学出版社社长贺圣遂、苏州大学出版社总编辑吴培华、东方出版公司中心总经理祝君波、读者杂志社副总编辑张笑阳、江苏科技出版社编辑蔡克难等人就一些备受出版界关注的话题进行了座谈。也许他们的答案会让我们茅塞顿开,我们期待着出版的精彩和高潮的到来,期待着出版人能走得更远、更长。就此次谈话的内容,本刊将分上下两部分于本期及下期连续刊载,敬请关注。  相似文献   

17.
践行公益精神是每个出版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文章阐述新时期出版人的公益精神和社会责任,分析新时期出版人公益精神的现状,指出新时期出版人公益精神培养的必要性,并从出版企业和出版人两个层面对出版人公益精神的创新培养进行探讨,希望能为加强出版人公益精神的教育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8.
孙晶 《出版广角》2013,(5):34-37
出版的品质取决于出版人的素质,具体而言,也就是出版人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追求。这一理念也正在为更多的出版人所认可。出版物是文明成果得到积累、文化传统得以流传的重要载体,出版人则是这一工作系统的重要一环。如果没有知识分子的人文精神贯注其中,出版事业便丧失了其内在的文化属性,外化为一种单纯的商业行为;一旦有了知识分子人文精神的贯注,出版则成为文化建设之中,成为国民精神发展、人类文明承传的重要渠道。通观中外有影响的出版人的成功经验,我们可以发现,影响出版品质的因  相似文献   

19.
1998年成立的(社团法人)韩国出版人会议,从成立的第一天起,就对培养出版专门人才给予了极大的关注,设立了韩国出版大学,开设了e-商务课程出版经营者课程以及出版编辑课程等。首尔图书学院(简称SBI)属于  相似文献   

20.
《出版经济》2004,(7):18-19
一般来讲,造书达亿元以上的出版社,业已步入出版豪门,可以自信地坐下来,与同行把酒论英雄.造书码洋少于亿元的出版人,在图书行业多少显得有些不足. 抛开其他因素,单从出版人的出版水平上看,一些出版人书刊出版水平很高,但造货能力却不高,造货量在亿元码洋以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