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姚燧(1238—1313)字端甫,号牧庵,是元前期的著名散文作家,《元史》本传称:"盖自延祜以前,文章大匠,莫能先之。"但人们对姚燧的籍贯、家世却有很多歧议,其中不少成见悖谬于史实。笔者不揣谫陋,力图探明历史真相,以祈推进对元文的研究。一、姚燧的籍贯历来史书都记载姚燧是柳城或营州柳城人,然而柳城在历史上却有五种说法:(1)西域柳城,即后汉柳城(今新疆鄯善县),(2)  相似文献   

2.
《独庵外集续稿》5卷,明姚广孝撰,日本刻本。姚广孝(1335~1418),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初名天禧。14岁入本里妙智庵出家,法名道衍,字斯道,号独庵,又自号逃虚子。明建文时姚广孝力劝燕王朱棣举兵,谋佐其以成帝业。《明史》载其事:"道衍未尝临战阵,然帝用兵有天下,道衍力为多,论功以为  相似文献   

3.
“柳城姚公天上客,海内文章今第一。”这是元成宗时,翰林待制贡奎(号云林)写给翰林学士郭贯(字安道)的诗。诗中颂美的,却是另外一个人——姚燧。这位文章第一的姚燧,字端甫,号牧庵,洛阳人,祖籍营州柳城(在今辽宁朝阳),所以有时也称柳城姚燧。生于蒙古窝阔台汗十年(1238),卒于元仁宗皇庆二年(1313),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兼修国史。正如贡奎诗中所言,他是元代最著名的文章家。  相似文献   

4.
《俗言》一卷,最早见于万历四十五年焦竑所编《升庵外集》卷六十三,本为"部类"之名,卷首题"成都杨慎著、瑯琊焦竑编"。清乾隆年间,罗江李调元辑刊《函海》丛书,依据《升庵外集》,将《俗言》一卷单独刻入《函海》中,卷首题"成都杨慎撰、瑯琊焦竑刊本",并将《俗言》编入《升庵著述总目》附刻于《函海》内。至此《俗言》由"部类"之名成为一部专书之名,后世沿习以为升庵专著。  相似文献   

5.
姚广孝《独庵外集续稿》为辽宁省图书馆独家收藏,具有较高的版本价值和文献价值。其中有36首诗为《文渊阁本四库全书》、《续修四库全书》所无存。这对姚广孝的研究及《全明诗》的编纂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独庵外集续稿》五卷,是现知姚广孝惟一独存的诗文集。姚广孝其人,很特别,年十四岁出家。作为一名和尚,他名不副实,八十多岁的一生,约近四十年是从政的,是永乐皇帝篡权夺位的密谋者,定策、起兵、征战的功臣;作为一位政治家,他是成功的,封特进、上柱国、荣国公,但不蓄发不还俗,缁衣秃头住在  相似文献   

7.
今存唐人选唐诗中,只有一部是以地域为标准的,即殷璠编纂的《丹阳集》。其他如《池阳境内诗》一卷、《江夏古今记咏》一卷、《宜阳集》六卷、《泉山秀句》三十卷等,今皆佚失。  相似文献   

8.
《抱经堂文集》汇集了乾隆间著名学者卢文弨的各类文章395篇,此外不少文章已经散佚,近年来有学者先后辑得11篇。今另辑得《祁阳陈氏重修宗谱序》《关中金石记叙》《休宁厚田吴氏宗谱序》《石研斋诗集序》《注颜氏家训序》《傍山亭诗草叙》等6篇序文。  相似文献   

9.
《元气集》为清初人选清初诗的一种。不知是谢正光、佘汝丰先生未看到,还是因为其一人一卷,类似于小丛书的编选体例不符合其要求,我们未能在他们编著的《清初人选清初诗汇考》中看到对该书的介绍。《元气集》编选者为清初遗民诗人徐增。徐增(1603—1673),字子能,号而庵、十足道人。江南吴县人。除编选《元气集》外,尚著有《九诰堂集》、《而庵诗话》等。  相似文献   

10.
你的信我收到了.你关于第六条的疑窦,现在已有很可靠的答案了.附上今日日记两页的副本,你看了必定欢喜.《雪桥诗话》是遗老杨钟羲编集的,遗老刘翰怡刻于上海.前编十三卷,卷六页五云:敬诚名敦诚,别号松堂,英王裔,有《四松堂集》,诗二卷、文二卷、《鹪鹩庵笔尘》一卷;纪文达为之序,哲昆懋斋为作小传.……  相似文献   

11.
刘冰 《图书馆学刊》2010,32(12):F0002-F0002
礼记二十卷 宋郑玄注 宋刻本 存五卷 卷一至卷五 《礼记》是孔子后学所记有关礼的文字,西汉时戴德、戴圣删其繁复,分别选编成书。戴德选编的85篇本叫《大戴礼记》,在传世过程中若断若续,至唐代只剩下39篇。戴圣选编的49篇,即我们今天见到的《礼记》。也称《小戴礼记》。东汉末年,经学家郑玄为《小戴礼记》作注。元延佑中,行科举法,定《礼记》用郑玄注。自明永乐中敕修《礼记大全》,改用元代陈潞《礼记集说》,始废郑注。  相似文献   

12.
《烛湖集》十二卷,宋孙应时撰。应时(1154—1206)字季和,号烛湖居士,馀姚(今浙江)人。淳熙二年进士,为黄岩尉,入蜀制幕,后知常熟县。著有《烛湖集》,久佚,今所存亦为大典本。《四库提要》曰:"据应时诗中自序,盖尝应刘克庄之求,手编其稿为五十卷。集末有其侄祖祐跋,称……以十卷付梓……是十卷为祖祐所编,非其旧本也。"按馆臣所称孙应时诗,见《烛湖集》卷一九,为七律,诗题甚长,曰《闽宪克庄以故旧托文公五世孙明  相似文献   

13.
一、《南康道中》诗与罗隐《湘南应用集序》、《谗书·序》所记初次取解岁数之矛盾唐末大诗人罗隐期冀科第折桂的强烈欲望,在有唐一代很少有诗人能与之比肩。这一点,人们不难从罗隐参加礼部试的次数看出端倪。《吴越备史》卷一《罗隐传》载其:"凡十上不中第";《五代史补》卷一《罗隐东归》言:"六举不第";罗隐《湘南应用集序》则说:"自己卯至于庚寅,一十二年,看人变化。"以后作的《偶兴》诗甚至叹息:"逐队随行二十春,曲江池畔避车尘",上述所言四个数  相似文献   

14.
《后汉书》李注引《诗》标注位置时有错误,个别地方把序文当作正文。  相似文献   

15.
王士 《居易录》卷二十一云:广陵所刻《唐诗七言律神韵集》,是予三十年前在扬州,启涑兄弟初入家塾,暇日偶摘取唐律绝五七言授之者,颇约而精。如皋冒丹书(青若)见而好之,手抄七律一卷携归。其后二十年,泰州缪肇甲、黄泰来刻之,非完书也。集中有陈太史其年及二子增入数十篇,亦非本来面目矣。①《渔洋山人自撰年谱》卷上云:(辛丑)秋七月……又尝摘取五七言若干卷,授嗣君清远兄弟读之,名为《神韵集》。今广陵所刻止七律一卷,非全书也。②由以上两条记载可以知道王士顺治辛丑(1661)秋在扬州任上曾编有《唐诗神韵集》,是…  相似文献   

16.
《元明清曲》序康金声1997年12月,天地出版社推出一套独具特色的《诗词精品·名家编注》丛书,计有《先秦两汉诗》、《魏晋南北朝诗》、《唐诗》、《唐五代词》、《宋诗》、《宋词》、《元明清诗》、《元明清词》、《元明清曲》、《近现代诗词》10部专书。该丛书...  相似文献   

17.
宋本曹植集乃以晁公武著录本为底本而重刻,而晁本实即《龙城录》记载的北宋十卷本曹植集,与北宋秘阁藏本《陈思王集》并非同一版本系统。通过与《文选》所载曹植诗文的比勘,断定十卷本曹植集的重编主要依据了非李善注本系统,且重编至迟在北宋初。据"愍"字阙笔及载有《画赞》、《列女传颂》等篇目的内证,结合与《文选》李善注所引曹植诗文的互勘,断定宋本曹植集属唐二十卷本系统,而李善注所据曹植集则属三十卷本系统,此即《旧唐志》著录二十卷本与三十卷本曹植集之关系。曹魏以来存在选本性质的秘阁本和曹植自编全集本两种系统,而二十卷本继自曹魏秘阁本,三十卷本则继自自编全集本。《四库》本曹植集乃据抄自翻宋嘉定本,版本价值优于宋本,且属明代曹植集的祖本,校勘整理曹植集宜选择为底本使用。  相似文献   

18.
杰句雄篇萃若林,细看一一尽精深。才高不似人间语,吟苦定劳天外心。白璧连城无少玷,朱弦三叹有遗音。不经诗老遗山手,谁解披沙拣得金。这首题为《读唐诗鼓吹》的七律,是由金入元的诗人曹之谦(1194后-1264)写的,其所称赞的《唐诗鼓吹》,由他的诗友兼同僚元好问(字遗山)编订(郝天挺注),书中所收全是唐人七律.共得九十六家。诗五百九十七首。  相似文献   

19.
《乐府诗集》卷十六到卷二十列"鼓吹曲辞",在"鼓吹曲辞"部分郭茂倩对鼓吹作出了自己的概念判定,他的概念判定主要依据的前代文献是《宋书·乐志》。在"鼓吹曲辞"的题解中郭茂倩首先列出了《宋书·乐志》中关于鼓吹的记载,然后对其部分观点进行反驳,从而确定了自己的鼓吹概念。郭茂倩对《宋书·乐志》的观点认同的是,鼓吹曲为军乐。对《宋书·乐志》的观点不认同之处有三:其一,《宋书·乐志》认为鼓吹和骑吹"二曲异也",郭茂倩认为二者的区分并不严格;其二,《宋书·乐志》认为鼓吹之名始于魏  相似文献   

20.
评中岛敏夫整理本《唐诗类苑》及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90年到1995年,日本东京汲 古书院陆续刊行了中岛敏夫教授整理的 《唐诗类苑》共七巨册。前六册是明万历 刊《唐诗类苑》二百卷的影印本,第七册 是中岛敏夫所编《〈唐诗类苑〉索引》以及 中岛敏夫的论文《〈唐诗类苑〉研究—— 从〈唐诗类苑〉看唐诗主题的展开》。此书 的整理研究花费了中岛教授多年的精 力,出版以后引起了日本学术界的关 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