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母亲的电话     
母亲从乡下来电话,说她很想念她的孙女儿.我的女儿是母亲六个孙子中唯一的丫头. 听着母亲缓慢的话语,在这个夏雨飘零的夜晚,我从心底涌起一阵阵的酸楚.我忽然感到,生于一九三六年的母亲,在经历了六十六年的风风雨雨后,在心理和生理年龄上都确实是苍老了.  相似文献   

2.
正"一美分、两美分……一美元、两美元……一共5美元20美分!"我捧着从铁盒子里取出来的钱,兴奋地对母亲说。我完全没有想到,我居然攒了这么多钱。自从我的母亲带着我搬到索克社区,开始帮别人洗衣服赚取生活费后,我就一直想着做点什么,帮母亲减轻负担。后来,我发现捡拾饮料瓶和一些废旧的物品可以换钱,于是每天放学后,我都会在街上的垃圾桶里搜寻,每找到一个瓶子,我就会高兴地跳起来。是的,瓶子并不如想象中的那么好捡,常年混迹在垃圾桶周围的流浪汉早就翻过好几遍了。但是没关系,只要我坚持,总能找到一两个"漏网之鱼"。  相似文献   

3.
父亲的豆田     
北雁 《大理文化》2011,(10):49-51
我照旧得在每个周末回到离城市七十多公里的洱源乡下老家。然而父亲却每次都显得极不高兴的样子,说车费一直在涨,没事就不要回来了!我知道父亲心疼钱,并且知道我的日子依旧紧巴得很,所以他这么说实际上全是出于对我的关心。我便只得告诉他说是想家了,回来和一家人一起团  相似文献   

4.
老的理由     
两位年过不惑的女人在某个场合偶然相遇,此前她们已有多年未见。两个女人恰好都是我的熟人。事后甲遇到我说:没想到,乙竟然这么老了。奇怪的是,乙遇到我同样惊呼:甲怎么了,她怎么老得那么快?依我看,甲不算老。甲向来注意保养,定期上美容院,寻找各种减肥良方,故一直保持脸皮白嫩,腰身正常,与她18岁的女儿上街,人家都当她是姐姐。依我看,乙更不能说老。乙一直单身,走南闯北,敢于冒险,思想敏捷,兴趣广泛,简直像个年轻人。但是她们都说对方老了。他们有什么理由?甲说乙老的理由大概是——她从不沾化妆品的边,夏天从不戴遮阳帽,她皮肤黝黑,皱纹深…  相似文献   

5.
使帕瓦罗蒂深受鼓励的话当帕瓦罗蒂还是个孩子时,祖母把他抱在膝上说:“你将成为一个大人物,你不久就会明白的。”他母亲梦想他当个银行家。“然而,”帕瓦罗蒂说,“我却当了小学教师,只是偶尔唱唱。但父亲不断地激励我,说我唱歌很有潜力。”帕瓦罗蒂终于在22岁那...  相似文献   

6.
回顾过往岁月,首先触碰到的是童年的懵懂时光。记得读小学的那年月,我常常受到家里人和亲戚们的夸奖,他们说我是一个乖巧而懂事的孩子。因为我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为这,我的奶奶和父亲母亲在村里人面前,腰杆都可以挺得更直一些。在那个"越生越有"的思想观念还左右着人们意识的年代,母亲却只生了我这一个儿子。因为我上无兄姐,下无弟妹,村里那  相似文献   

7.
思奇 《滇中文化》2006,(3):51-51
今天,对我们家来说是个特殊的日子.五岁半的女儿要参加她人生中的第一次正规考试。 一大早,我便忙开了,八点钟,准时将她送进考场,监考老师还没来,女儿静静地坐着,看不出她有丝毫的紧张,相反却是我自己瞎紧张,女儿只要求我等她。她有动作慢的毛病,我千叮万嘱的让她一定要快,否则时间不够就不及格了。她竟小大人似的说:“妈妈,你放心,我一定会画得又快又好!”我幸福地笑了.回想起她学画的过程.真不容易……  相似文献   

8.
母亲的一杯水记不清某月某日,朋友说:早上起来,喝一杯白开水对身体很有好处随便一说.母亲便记下了第二天起床茶几上,一杯白开水在等着我从此,生活中就有了这杯水按理母亲已经73岁自留山上长核桃、柴火还是一片蓝天责任田里长水稻、草垛还是一片阳光都不该再让她操心,她只剩一根火柴点亮黎明  相似文献   

9.
道歉仪式     
两年前的一个晚上,女儿不在家。我和老公恶吵了一架,我们已经有几年没这样吵了。当时的我伤心极了,感觉婚姻生活已没了希望,接下来便是冷战。三天后。女儿发现家里的气氛有点不对劲,便悄悄问我:“妈妈,这两天你是不是和爸爸吵架?”我矢口否认.不想让她知道。可她说:“那你们为什么不说话?”我只淡淡的说:“累了。”确实心太累了!过了一天,女儿又悄悄地对我说:“妈妈,我问过爸爸了,你们是吵架了!不要生气了,多想想我,好吗?等星期五的晚上,我要为你们主持一个仪式。”  相似文献   

10.
这里讲的是一位文弱诗人的悲惨故事。威廉·柯珀(William Cowper)6岁时母亲就死了。严厉的父亲把他送到学校去寄读。这个懦怯的孩子在那里生活得很不愉快。一个比他大一点的男孩子总是欺侮他,他吓得甚至都不敢脸对脸地看他一眼。许多年后,当他对我们谈起这件事时说,他对这个坏蛋的鞋扣比对他的面孔还要熟悉。不过,他又说,“愿上帝饶恕他,但愿我们荣幸地再相见!”  相似文献   

11.
“月光盲”     
我9岁的女儿莱斯洛在附近的牧场上发现了“月光盲”。这是一匹黑白斑纹的小马,它的四条腿尽管仍很娇弱,却蹦蹦跳跳,欢快地跑来跑去。它那对神秘的眼睛,白里泛着浅蓝。“多漂亮啊”;莱斯洛满心喜悦地说“它已经认识我了,”后来,她悄悄地说,拿着胡萝卜跑了出去。过了几天,莱斯洛哭着跑回家来。“它要被害掉了!因为它患月光盲,谁也不愿买它。难道它活了一年就是为了被宰的吗?”我想,她的心肠真好。我挽起袖子,准备把土豆和萝卜捣碎,一边安慰她,同时也想到这是一件颇有教益的事。我解释说,  相似文献   

12.
力量的平衡     
我在八、九岁时,写了自己的第一首诗。那时我父亲是好莱坞电影界的巨头,派拉蒙影片公司的负责人。我的母亲参加了许多次知识界组织的活动,帮助将“文化”带入声名显赫的好莱坞。我母亲看了我那首小诗后,禁不住哭了。她说:“巴迪,这首美妙的诗不会真是你写的吧?”我不好意思地、结结巴巴地说是我写的,心里充满了自豪感。母亲对我大加夸奖,“噢,这首诗简直是天才的杰作!”  相似文献   

13.
母子之间     
贾老太的女儿是我的邻居,她每到冬天都被女儿接来过冬。 老年人凑在一起就感到亲切,话题也离不了孩子,她说有个儿子在北京,原来是个做官的,现在是个大经理,住的是真正的花园洋房,还不止一处。偶尔来电话问候一下,  相似文献   

14.
“这,”我一边对我丈夫说,一边用手指着地板上的核桃仁巧克力饼的黏稠糊糊、我手上的小水泡,以及指向晚上10点的时钟,“就是我为什么不嫁给一个乐观主义者的原因。”我的弟弟从香港到南非来看望我们。他们到达的第二天,他的10岁大的女儿索菲娅和我的11岁的女儿雷尔就签订了一笔交易。我真不应该把两个女孩子单独留在客厅里。她们俩在一起交谈了没有几分钟,就把话题转到了储蓄、投资以及一个万无一失的计划能让她们俩挣多少钱的话题上。雷尔来到厨房,笑嘻嘻地走到我的面前“:索菲娅认为我们应该烘焙一大炉饼干,坐在咱家大门外,将饼干出售给过路人。”我看着雷尔。“我也觉得这个计划不可行,”她微笑着说。雷尔返回与索菲娅商量去了。过了一小会儿,她和索菲娅一起回来了。“如果我们将长沙发椅搬到花园里,邀请过路人来我们家的客厅里怎么样?  相似文献   

15.
水山 《大理文化》2011,(7):37-41
爹说,人活着其实比牛还不容易。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题记一我5岁那年,体弱多病的母亲在一场大病中离开了人世。也就是那一年,家乡平川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生产队的牛也作价让各家各户认购。爹过去在大集体里一直是养牛、犁田耙地的好手,但因为母亲治病、丧葬开支欠下不少外债,实在拿不出一个钢来,只得眼巴巴地看着那些成天与他打交道的牛儿从他眼皮下被人牵走。  相似文献   

16.
女儿十五岁了,在祥云一中读高一,学习成绩一直不错,这让我感到很欣慰.但八年前抢救女儿的惊心动魄的一幕却不时浮上我的心头,让我至今一想起来仍有些后怕…………  相似文献   

17.
陈樱 《世界文化》2006,(11):49-50
去韩国之前,我从报纸和有关杂志上得知:韩国妇女以皮肤细腻闻名。特别是那些五六十岁的中老年妇女,看上去都比她们的实际年龄要年轻得多。真正抵达韩国后,我对韩国妇女更有了一份惊叹——她们确实都很年轻,而且无论自己处于哪个年龄段,都很自信、愉快,与西方人的感觉有着明显差异。这种区别,在交际刚开始,你便有所察觉。她们介绍自己年龄就像报姓名一样随便,在获得对方姓名,国籍等信息后,马上会毫不忌讳地问:“你多大年龄了?”西方妇女此时往往很拘谨,就像不愿回答工资数一样不自在。这与她们过于看重青春年龄有关,认为到了五六十岁,人生美…  相似文献   

18.
假期里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在给母亲写信,女儿玛瑞安坐在窗外的草坪上,和她的洋娃娃玩着模仿老师上课的游戏。看上去,她好像有点儿生气了,似乎她的“学生们”没有好好听讲。只见她一边训斥着他们,一边还像她的老师那样富有表情地打着手势,那副认真的模样,真让人忍俊不禁。关于玛瑞安我写些什么呢?母亲在加拿大,渴望得到家里的音讯;她最放心不下玛瑞安,总让我多说一些有关她的情况。对这个孩子,母亲有一种特别的怜爱。也许是为了获得灵感,我又一次打量起了我的女儿:一头乌黑的鬈发映衬着一张尖尖的小脸,两片圆润敏感的嘴唇…  相似文献   

19.
左贞观是著名的俄罗斯籍华裔作曲家,也是第一位荣获“俄罗斯功勋艺术家”的华裔艺术家。“我生在中国,长在中国,16岁到俄国定居。我接受的是中俄两个国家的文化和教育,这使我的生活很有意思。我的根在中国。”这便是左贞观在接受我采访的开场白。左贞观的父亲是中国人,母亲系中俄混血血统。其父母均曾在复旦大学教书。适值1958年反右时期,其父遭遇不公正待遇。1961年,母亲将其4个孩子统统带往前苏联学习生活。左贞观曾求学于新西伯利亚音乐学院大提琴专业和莫斯科音乐学院作曲系。大学毕业后,作为职业作曲家,他在前苏联对华广播的…  相似文献   

20.
忆母亲     
程永嘉 《大理文化》2011,(11):44-46
2002年10月30日21时,是我们全家一个悲痛万分的日子。母亲因病医治无效,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享年73岁的母亲,走过了一个农村女性不平凡的一生……在母亲很小的时候,我的段氏祖母就去世了。祖父领着她和父亲一起开始了艰难的生活。母亲出生在20世纪30年代。在那个特定的年代,母亲就陪伴着祖父一路从艰难困苦中走来。也许是命运多舛,母亲一辈子都过得异常艰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