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借鉴国内外批评家的最新研究成果,分析了罗伯特·布朗宁的戏剧独白诗《波菲利雅的情人》。通过分析该诗中的戏剧性场景,探索了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世俗观念形态、性观念形态、宗教意识形态及勃朗宁夫妇的爱情故事,同时揭示了罗伯特·勃朗宁对人性深刻的领悟。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比较和对照的手法,通过探索“戏剧独白”与一般诗歌、戏剧作品的“独白”和“旁白”的异同,来揭示“戏剧独白”的艺术规律性。指出戏剧“独白”近似于“旁白”,是将信息直接指向舞台以外的观众,而不是舞台上的剧中人物。而戏剧独白,虽是单独表述,但在表述中却间接地体现出对方的直接作用,并明确地反指。  相似文献   

3.
凌叔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风格独特的女作家。其早年有戏剧创作方面的实践经验,加上家庭环境和朋友等在戏剧方面对她的熏陶,她的小说创作渗透了一些戏剧性因素,如:对话与独白、戏剧性冲突、客观化叙事和戏剧性结构。  相似文献   

4.
试论“戏剧独白”的艺术规律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以比较和对照的手法,通过探索“戏剧独白”与一般诗歌、戏剧作品的“独白”和“旁白”的异同,来揭示“戏剧独白”的艺术规律性,指出戏剧“独白”近似于“旁白”,是将信息直接指向舞台以外的观众,而不是舞台上的剧中人物,而戏剧独白,虽是单独表述,但在表述中却间接地体现出对方的直接作用,并明确地反指。  相似文献   

5.
在传统的英美文学作品中,戏剧独白是一种较为特殊的文学艺术的表达形式。在英美的诗歌作品中常常使用这种特殊的表达形式,来对诗人与第一人称进行区分,来对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行进一步的展开和塑造。随着几个世纪的不断发展,戏剧独白也对英美文学产生了越来也大的影响,这使得戏剧性独白这种文学形式有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6.
“戏剧诗境”是戏剧学领域值得探讨的一个重要概念。所谓“戏剧诗境”是指兼具戏剧性与诗性的情境,或者说是戏剧性情境与诗境复合而成的有机整体。它们往往既扣人心弦、引人入胜,又出人意外、耐人寻味,使人进入一个有别于现实生活的、更高远更深邃的灵境之中。有无戏剧诗境对于戏剧作品来说是性命攸关之事:有则可演可传,无则湮没无闻。对于戏剧创作者来说,精心营构戏剧诗境,实现戏剧性与诗性的高度融合,有助于创造出优秀戏剧或一流戏剧;对于戏剧鉴赏者、评论者来说,重点关注戏剧诗境,着重探讨作者营构戏剧诗境的方法,有助于贴近戏剧本体、把握作品精髓。鉴于在事实层面中国戏曲可称为“剧诗”、中国话剧具有“诗化传统”、域外一流戏剧往往戏剧性很强且兼具“诗的境界”的事实,在理论层面上“戏剧诗境”对于戏剧创作、戏剧评论、戏剧美育都具有重要意义,因而完全可以考虑将“戏剧诗境”纳入中国戏剧学话语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7.
亨利·詹姆斯是注重小说技巧的作家。他的小说中广泛借鉴了戏剧的一些手法,即“戏剧性”(指戏剧的特性在作品中的具体体现)。戏剧性的借鉴为我们打开了另一扇认识其小说重视人物心理的窗口。具体说来,我们可以从小说中对“戏剧动作”的引入,对“戏剧冲突”的借鉴,对“戏剧情境”的吸收三方面来看。  相似文献   

8.
狄金森诗歌中具有极强的戏剧色彩。她诗歌中的戏剧性主要包括戏剧对话、戏剧独白、戏剧场景、戏剧冲突以及戏剧情境等。诗人正是运用这些戏剧手法有效地增强了诗歌的戏剧效果,突出了诗歌的主题,给读者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9.
"观看行为"(the spectatorship)中观者与被观看者的性别选择、观看方式可以透露出艺术家本身的价值取向。观看行为的主客体之间存在着主体向客体进行自我投射和客体对主体进行反向建构的关系。文章认为,勃朗宁诗歌美学中的观看行为既受到了维多利亚时代初露端倪的消费文化的影响,也是勃朗宁的浪漫主义诗学在新的历境之下进行的一次策略式突围。  相似文献   

10.
雷电颂     
独曰是戏剧名词,指戏剧中角色独自一人所说的台词,以区别角色之间互相对话的对白。但独白并非生活中一个人在场时的“自说自话”,它通常只是角色的心理活动,只不过借用戏剧的艺术形式化成有声的语言罢了。为了使内心独白处理得自然合理,独白(特别是大段独白)时舞台上常常只有角色一人,称为“净场”,有时也有其他角色在场,甚至交替独白的。  相似文献   

11.
目前学术界对亨利.詹姆斯小说“戏剧性”的特点已经形成了共识,但对其形成的原因却很少论及。本文试从作家的艺术追求和其他作家的影响、戏剧对小说的渗透、成长经历和文化背景的影响三个方面对其小说戏剧戏剧性的形成原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一直以来,在戏剧批评领域,评论家比较注重戏剧的文学价值,而不是戏剧价值,人物分析独占鳌头。评论关注的主要是戏剧人物的刻画,也就是说,戏剧本身的特点被忽略了。但是戏剧毕竟是戏剧,是要在舞台上表演的,除了它的文学价值,它应该具有更多的戏剧价值。是否具有戏剧性是评价一个剧本的重要标准,本文将仅仅从戏剧动作方面来研究《麦克白》的戏剧性。  相似文献   

13.
用深刻的抒情方法把生活组织起来对一出戏,人们谈得最多的是“戏剧性”问题。一部“戏剧性”强的作品,演出时能产生强烈效果,观众看得才有兴致。因而,剧作家在情节布局的构思设计上,总是不遗余力地精心编织。戏剧理论家们也把“戏剧性”作为探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英国的阿·尼格尔谈到“戏剧性”时说:“除上述戏剧艺术的纯外在的特征外(指戏剧与其他文学形式的外在区  相似文献   

14.
在西方文学传统中,作为现代分类学意义上的两大文学样式——诗歌和戏剧很难截然区分。况且西方文学史上凡是戏剧成就最大的时代也就是其文学发展的顶峰阶段,而且这样的戏剧样式往往是诗剧。甚至还有人认为“戏剧是最高级最完全的诗歌形式”。与中国古典诗歌刻意追求抒情性或意象性的审美趋向不同,戏剧性的美学要求则成了西方其他文学样式(诗  相似文献   

15.
一、借剧的形式写的诗痖弦不仅是中国现代诗坛上最具戏剧性的诗人 ,而且几乎可以说是唯一的戏剧诗人。闻一多先生曾在《文学的历史动向》中道 :“在一个小说戏剧的时代 ,诗得尽量采取小说戏剧的态度 ,利用小说戏剧的技巧 ,才能获得广大的读众。这样做法并不是不可能的。”他的话在痖弦身上得到了应证。并且 ,痖弦的诗绝非“不像诗 ,而像小说戏剧”或“多像点小说戏剧 ,少像点诗” ,[1] 而是以一种惊人的凝缩和如歌的音乐特质把“小说戏剧”浓缩、熔化为真正的抒情诗。余光中在《左手的缪斯》中认为痖弦回应的是T·S·艾略特 ,他道 :“症弦…  相似文献   

16.
美国19世纪诗人朗费罗在诗歌创作中采用戏剧化的叙事策略,包括戏剧对话、戏剧独白、戏剧冲突、戏剧场景以及戏剧情境等,取得了较大的艺术成就。各种文学艺术形态之间互相渗透会为彼此带来巨大的活力,戏剧的艺术技巧与诗歌创作是一脉相承的。朗费罗诗歌所具有的戏剧性增强了诗歌的戏剧效果,凸显了诗歌的主题,使这些诗的价值内涵扩大了。  相似文献   

17.
“雪莱”作为一个涵义丰富的符码在勃朗宁的作品中是一个超验的“能指”,是勃朗宁诗学理念的传声筒和代言人。雪莱的泛神论和唯美主义是勃朗宁早期艺术创作的水中之盐,后来却成为勃朗宁质疑和否定的对象。因此,雪莱化与去雪莱化构成了勃朗宁建构其诗歌理论的两大特点。勃朗宁通过对雪莱及其唯美主义诗学观的扬弃进而生发出的对艺术与生活二者关系的诗性的思索也就构成了一组张力,贯穿勃朗宁本人近60年的诗歌创作。  相似文献   

18.
华兹华斯是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的开拓者.无论他的叙事诗还是抒情诗都有极强的戏剧性.因为他的抒情诗具有叙事诗的特点,往往叙述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华兹华斯诗歌中的戏剧性特色主要包括戏剧性对话、戏剧性独自、戏剧性场景(戏剧性时间、地点、人物)、戏剧冲突以及戏剧性情境(戏剧情节、戏剧悬念)等.诗人正是运用这些戏剧性手法有效地增强了诗歌的可读性,突出了诗歌的主题,给读者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9.
“内向性”是现代戏剧区别于传统戏剧的重要特征之一。自19世纪末以来,西方戏剧创作中出现了一种新的美学倾向——追求“内在戏剧性”。愈来愈多的剧作家认识到戏剧性主要在人物的内心,而不在外部表现。他们致力于开掘戏剧内在的审美领域,大胆探索其艺术表现技巧。现代戏剧之父、挪威剧作家易卜生是“各种精神状态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论周萍与《雷雨》的戏剧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在分析《雷雨》人物时习惯借用小说的形象分析法,忽视了“戏剧性”这一应有角度,从而在对剧作人物和主题的解读上出现偏差。从戏剧冲突、戏剧情景、戏剧悬念、和戏剧场面四个方面分析,可以发现周萍才是《雷雨》戏剧性营造的关键,而且惟有周萍才体现了剧作真正深刻的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