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程玮伦 《成才之路》2022,(10):97-99
随班就读是一种在普通教育机构中对特殊儿童实施教育的形式,它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整个社会的支持和配合.教师和家长的态度往往会影响特殊儿童的个人发展,以及随班就读的实施效果.文章从随班就读的意义、随班就读对特殊儿童发展的价值入手,对我国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现状、家长和教师对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的态度及原因进行分析,指明实施学前...  相似文献   

2.
对我国随班就读发展现状评价的问卷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10,他引:2  
本调查对我国随班就读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 :中国随班就读工作是成功的 ,其成就包括 :保障体系有力 ;班级氛围较好 ;特殊儿童交往能力发展较好 ;教师具有奉献精神 ,能够制定个别教育计划 ;随班就读对特殊儿童有利 ;检测和评价较好。但在教育行政部门管理、教育资源、学校氛围、特殊儿童生活与自律能力、教师接受专业培训、学校与家长合作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  相似文献   

3.
顺应全纳教育的发展热潮,随班就读已成为我国特殊儿童义务教育的主要安置模式。学校作为随班就读工作开展的主要场所和承载体,其支持服务如何,直接影响着随班就读的质量,影响着特殊儿童的教育利益和健康发展。针对全纳教育背景下随班就读学校支持的内涵、学校支持的责任、面临的困境与发展反思等问题展开探讨,以期对完善学校支持体系,提升随班就读工作的质量提供一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4.
从领导与管理、学校环境、个别化教育计划、教学策略、特殊需要学生发展评估五个维度,对河南省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现状进行全面调查,发现随班就读质量既需要宏观教育制度与政策的支持,又需要良好的社会人文关怀环境,更在于随班就读学校和教师的精细实施。随班就读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前提是作为随班就读主阵地和实践者的普通学校和广大普通教师要充分领悟随班就读的理念,积极参与随班就读实践。  相似文献   

5.
随班就读学校教育评价是评价主体依据一定的目的和标准,采取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对评价客体进行的价值判断。其目的是不断改善随班就读学校教育活动,最大限度提高教育质量,保证教育目标的完成,从而指导随班就读学校教育实践。然而,在教育评价活动过程中,因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随班就  相似文献   

6.
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是我国特殊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教育模式的创新。同时我国特殊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充分发挥特殊学校的骨干作用,以大量的随班就读和普通学校附设特教班为主体,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的发展格局。。随班就读”的基本思路是:将适合的残疾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在普通中小学正常班级中接受教育,让特殊儿童与正常学生共同学习和生活。因此,它对特殊学生的双向交流,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使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缺陷得到补偿。  相似文献   

7.
融合教育中儿童发展状况的案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班就读是中国大陆地区实施的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融合教育模式。为了解融合教育环境下随班就读儿童与普通学生的发展状况,本研究采用质和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所选取的样本校中的35名教师、70名学生及57名家长进行了问卷测查,对校长进行深入访谈。结果表明:随班就读促进了特殊儿童学业能力、社会技能及情绪情感的发展;随班就读对融合教育环境中普通学生的发展有促进作用;但部分教师认为随班就读对学生的发展也具有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8.
随班就读与融合教育——中西方特殊教育模式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论文在回顾西方融合教育和中国随班就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随班就读的概念及其与西方融合教育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对随班就读的本质进行了探讨,认为我国随班就读属于全球范围内的融合教育运动范畴,是西方融合教育的形式与我国特殊教育实际的结合,是一种实用主义的融合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9.
随班就读作为我国特殊教育发展的重要形式,已走过25年的发展历程。根据全国教育事业发展公报,截止2009年底,全国在校特殊学生中,有超过62%的特殊学生在普通学校附设特教班学习或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随班就读已经成为我国特殊教育发展格局的主体,这使得人们对随班就读的质量问题愈加重视。在我国20多年的探索中,摸索出很多有益的经验。2003—2004年教育部在全国选取100个县(区)开  相似文献   

10.
随着1988年《中国残疾人五年工作纲要》正式提出随班就读的教学理念,我国随班就读工作正式开展,距今已经有近三十年的历史。随着随班就读发展,我国特殊儿童的受教程度有了极大的提高,有效地维护了特殊儿童受教育的权利。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理性地看待随班就读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本文主要从教育观念落后、师资力量薄弱、保障系统不够完善、班额较大、督导和评估不足五个方面来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普通高等师范院校本科师范生对随班就读的态度,我们对师范专业大三、大四学生进行了大学生对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态度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不少师范生对随班就读缺乏深入认识,态度更倾向于消极。而随班就读相关课程的学习对接纳态度有显著影响。另外,他们普遍愿意学习随班就读相关知识和技能,以便更好地教育特殊儿童。  相似文献   

12.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特殊教育需要幼儿的入园人数已显著增长, 学前随班就读的一体化教育体制已成必须。虹口区十二所幼儿园就普通幼 儿园随班就读的管理、师资建设、评估与安置、教育策略等方面进行了随班就 读的教学实践研究,对幼儿园中如何进行特殊儿童的教育进行了探索,并讨 论了学前随班就读成功的原因以及所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全纳教育及其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纳教育是重要的国际教育思想,主张接纳所有学生,反对歧视和排斥,促进积极参与,注重集体合作,满足不同需求。全纳教育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家庭形式、学校形式以及随班就读形式等三个阶段,并正在向人本特教形式的全纳教育阶段迈进。在我国实施全纳教育要考虑全纳教育发展的多元化现状、地区差异以及特殊儿童的残疾类型和残疾程度。  相似文献   

14.
我国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建设存在一些问题。加强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建设工作,需要理解支持保障体系建设的目的,明确随班就读学生的发展目标,建构科学的支持保障体系和运行机制,此外建设需要政府投入大量经费的支持保障体系须是正义的。随着政府加大对随班就读的教育投入以及普通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支持保障体系的建设会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15.
“Learning in Regular Classrooms” (LRC) has been the main strategy to universalize compulsory education for children with 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 in China after 1980s. Methods such as whole-class teaching combined with individual tutoring, differentiated teaching, and cooperative learning have been widely practiced in general classrooms for students with 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 However, high instructional quality for students with 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 in mainstream classrooms is far from being realized, and this is due to the lack of expertise, support and resources, and effective assessment measures. The authors conclude that efforts are needed to change the education system from the current rigidity toward a more flexible system to better accommodate diverse needs in general classrooms.  相似文献   

16.
随班就读是全球融合教育在中国的具体实践,随班就读教师究竟需要怎样的“支持”才能满足残疾儿童在普通班级中的特殊教育需要?基于信效度较好的随班就读教师课堂支持问卷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随班就读教师在社会性支持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在技术性支持上的得分;在社会性支持中,教师在融合教育氛围上得分显著高于在学校领导支持上的得分,而在学校领导支持上的得分又显著高于在同事支持上的得分;在技术性支持中,教师在物理环境调整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在教辅教具配置上的得分;而在教辅教具配置上的得分又显著高于在专业人员指导上的得分。基于研究结果,建议加强随班就读教师所需支持研究,规范开展随班就读工作的教室建设,提升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专业化水平。  相似文献   

17.
大力开展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是普及残疾儿童义务教育的需要。它既符合国情,是发展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的主要形式,也符合国际上残疾儿童少年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七五”中期至“八五”期间,北京市在开展盲、低视力、聋和重听以及轻度弱智儿童随班就读方面进行了较为广泛的实验。这次对随班就读工作的全面调查和分析,为贯彻北京市特殊教育“九五”发展规划中提出的“巩固、发展、完善、提高”一方针,使北京市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工作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全纳教育通过为有障碍和无障碍学生建立学习型社区,使所有学生在适龄的普通教育场景接受相同的教育。全纳教育代表所有学生的利益,提倡教师要为差异而教。学习障碍学生是美国中小学接受特殊教育的最大群体。全纳教育对美国学习障碍学生的教育安置、学业进步和社会性发展均产生一定影响。研究全纳教育对学习障碍学生的教育影响有助于提高全纳教育的效能并对评估和推进全纳教育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殊教育发展面临的六大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殊教育纵向比较确实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不仅接受义务教育的残疾儿童数量显著增加,残疾学生学前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也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面对日益发展的中国经济、日益提升的中国国际地位、国际特殊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和国内残疾人日益多样化的特殊需求,中国特殊教育要想健康发展,须完成六大转变:(1)在政策层面由特殊教育条例向特殊教育法律法规的转变;(2)特殊教育由三类残疾儿童教育向特殊需要儿童教育的转变;(3)特殊教育投入由单纯重视硬件投入向满足残疾儿童需要的转变;(4)教育形式由特殊学校教育逐渐向随班就读学校教育的转变;(5)学校教育建设重心由东部发达地区向中西部地区的转变;(6)师资培训方式由单一的特殊高校师资培养向普通大学开设特教专业培养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Studies show that disability is a cause of educational exclusion worldwide. Different countries adopt different views of the inclusion movement. Different variables seem to be associated with the success or failure of inclusion. This study takes place in a primary school located in Mexico. It aims to identify how inclusion is experienced by children with and without special needs, and the connections between inclusion and quality of life. Measures utilized were the questionnaire My Primary School from the Index for Inclusion and the Questionnaires on Assessment of Quality of Life for Children, self-report, and parents’ report. Participants are 69 regular students and 15 students with special education needs. Self-reports from regular children and proxy reports from the mothers of the special education needs students were analysed.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re is an association between perceived inclusion and experiencing quality of life; having special needs does not impact on scores on QoL or inclusion; educational level does not impact on perceived QoL or inclusion for special education students. These results are discussed in light of a culture that appreciates divers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