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编高中语文第四册《教学参考书》(人教社1991年5月版)对《六国论》中“思考和练习”第三题所作的答案,有多处疏失。 课本“思考和练习”第三题: 把下边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2.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相似文献   

2.
《师说》“练习”献疑江苏南通县四安中学王益民高中《语文》(必修)第二册《师说》文后“思考和练习”第三大题题目要求是:“从下列各题的加点词中,分别找出两个意义相同的词”。其下编有三组小题,人教社配套《教参》均有“参考答案”。该题的1、3两组题及“参考答...  相似文献   

3.
《五人墓碑记》练习商榷江苏东台市三仓中学孙庭元《五人墓碑记》文后“思考和练习”的第四大题要求学生“从每组题中,选出一个词义不同于其他加点的词”(高二册《语文》317页),下设三个小题,与课本配套的高二册《教参》备有参考答案。经过仔细推敲,我们认为三个...  相似文献   

4.
《殽之战》练习献疑陕西商州市中学任俊荣《之战》文后“思考和练习”第三大题题目要求:“从下列各题中各选出两个意义相同的加点词。”人教社配套《教参》备有“参考答案”。其中的第1组题及“参考答案”如下:1.A.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B.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  相似文献   

5.
初中《语文》第五册知识短文《多重复句》的“思考和练习”第一题第三小题(见该书第146页),是大家争论较多、分歧较大的问题。最近出版的河南大学《中学语文》八四年第五期上,载有杨文泉同志的一篇短文,文章认为这个多重复句有三种理解、三种分析。现在抄录如下。(杨同志的引文中,“写好”后多一“了”字,“发  相似文献   

6.
九义教材每一课后都编排了思考与练习内容.《思考·练习》是教材的组成部分.它有三个明显的作用:l、体现大纲的要求和编者的意图;2、揭示了课文的重点、难点和文章特点;3、提供训练的途径.因此,它是教师备课的重要凭借,也是教学应达到的基本目标要求.备课时一定要认真钻研课后的《思考·练习》.下面以《李时珍》课后的《思考·练习》第2题为例,浅谈它的备课要点.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物理》选修3-1第3节"电场强度"问题与练习第7题进行拓展思考.  相似文献   

8.
《人类的出现》课文后的“思考和练习”第二题,要求“列表说明这篇课文引用了哪些关于人类发展的考古资料,用这些资料说明了哪些观点”,《教学参考  相似文献   

9.
《晏子使楚》(高语一册《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后“思考与练习”第五题)中,有这样一个假设性的对话,原文是:“王曰:‘何为者也?’对  相似文献   

10.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作《威尼斯》已编入高中语文课木第四册。课文后面编列了“思考和练习”四个题目(其中第三题包含了三个小题),化了不少心思,对中学教学是有益的。但是,也有可以商榷的地方。现在我把问题提出来,再说一说课堂里如何处理这个题目的意见。不当之处,尚请指正。“思考和练习”题之二,提出了如下的教学要求:  相似文献   

11.
初中语文第四册《桃花源记》“思考和练习”第三题让学生辨析“处处志之”与“寻向所志”中的“志”的词义和词性。参考书解释“志  相似文献   

12.
今年语文高考试卷中的填字、解词试题,有一半取自通用教材。如填字中第一小题“挫折”、“气馁”,“懈怠”三词,出于《一封终于发出的信》,“熟视无睹”、“弄巧成拙”分别在《什么是知识》、《关于文风问题》中学过,“吞并”在《虎吼雷鸣马箫箫》的“思考和练习”题中出现过。解词题中,“矜持”见于《清贫》,“苟  相似文献   

13.
《普通劳动者》课后“思考与练习”第二题:这篇小说里的景物描写,文字简洁,真切生动.试就描写后坝工地巨大的劳动场面和雷雨前大坝的雄伟景象  相似文献   

14.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在每篇课文后安排的"思考·练习",体现了语言文字训练的意图,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备课时要认真研究"思考·练习"的内容,弄清每一道题的训练意图;在讲读课文过程中有机渗透"思考·练习"的要求,落实语言文字训练内容;课后要指导学生认真完成"思考·练习",巩固语言文字训练的成果。下面,我以第七册教材为例,就用好"思考·练习",落实语言文字训练谈几点粗浅的体会。一、突出读写训练重点该册教材第四单元的读写训练重点是"留心周围的事物"。这一单元的讲读课文《高大的皂荚树》的"思考·练习"…  相似文献   

15.
高中语文第四册《改造我们的学习》一课的《思考和练习》第四题,题目要求是这样的:下面四组语句各有两种不同的说法,其中哪种是课文中的说法?课文中如果换用另一种说法好不好?为什么?  相似文献   

16.
本刊登载了石武仁的《初中语文古文课“思考和练习”的解答及说明》后,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有些同志来信要求把高中语文的有关部份也写成文章刊载。为此,我们约请程家枢、石玉成两同志写了《高中语文古文课“思考和练习”有关语言部份的解答与说明》,从这期起陆续发表。  相似文献   

17.
中师《语文基础知识》第二册76页“思考和练习六”第二题的第二小题:就在吴吉昌十分困难的时候,传来了周总理对吴吉昌十分关怀的消息。题目要求是:指出下边句子中加线的形容词短语的构成方式,并说明它们在句子中作什么成分。我认为这个句子放在这个题里有两  相似文献   

18.
课后的“思考·练习”,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针对本年段、本组课文的教学要求,结合课文的具体内容,教学重点、难点而精心设计的。笔者认真地剖析了《丰碑》一课的“思考·练习”题,认为它起着点明教学重点、难点、提示教学思路和指导学法的作用。故以此为凭借,设计这课的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9.
初中《语文》第二册《小麻雀》的课文与“思考和练习”两者是有矛盾的.请看课文的结尾:“可是现在它的身子长出来一些,头挂得更低,似乎明白了一点什么了.”而“思考和练习”的第三题却说:“根据课文最后几句话,你认为小麻雀后来是死了还是活下去了?作者说它‘似乎明白了一点什么',你认为它明白了什么呢?试把小麻雀想说的话写出来.”课文上明白地写着:“似乎明白了一点什么了.”这里是不肯定的语气,有猜测的口吻,而“思考和练习”里却说:“你认为它明白了什么呢?”这句话与原文的意思是不相一致的.根据“思考和练习”第三题的意思,认为小麻雀后来肯定是活下来了:因为它活着,所以明白了什么,还要求把小麻  相似文献   

20.
高中语文第一册1994年5月第4版教学参考书中,《南州六月荔枝丹》思考与练习第四题第2小题主语部分划分有误,在此提出异议,仅供商榷。原文:(海南岛和廉江有野生)的荔枝林,‖[可]为(我国是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