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依据<政府论下篇>,洛克以政府的产生、政府的法治和内部分权原则、政府与政治社会的关系等为主要内容构建了自己的政府理论.洛克的政府理论既包含了合理、进步的一面,即为创建有限政府和保障消极自由提供了理论资源;又由于他难以驾驭从自然状态到政治社会的变迁而遭遇了理论困境,即具有理想主义的色彩、在政府产生问题上不具有解释力以及无法落实人民主权.  相似文献   

2.
洛克的法律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约翰·洛克(1632-1704),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著名的政治思想家,古典自然法学派的主要代表,自由主义的奠基人。一生著书有:《论宗教宽容》、《政府论》上、下篇和《人类理智论》等等。其中《政府论》上、下篇是他的代表作。所以文章主要依照《政府论》论述其自然法理论、社会契约论、分权学说、政体学说、自由思想和法治思想等等。  相似文献   

3.
洛克政治哲学中有关从自然状态到公民社会的政治构想,建立在其自然法理论的基础上。在《政府论》下篇中,洛克通过对传统自然法理论形式上的回归,论证了自由主义宪政的基本原则,对近现代西方政治生活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而洛克自然法理论的矛盾则是他企图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妥协与折衷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国内对霍布斯、洛克、卢梭社会契约思想的研究以学术论文为多.对霍布斯,主要从其政治哲学思想矛盾性、国家主权学说、有关自然法的观点进行研究;对洛克,主要从其自然权利说、政府论、自由思想进行研究;对卢梭,主要从其在思想史的地位与影响、公意说、人民主权论进行研究.国外对社会契约思想研究的成果则突出表现在几部经典学术著作.国内外学者在对霍布斯、洛克、卢梭三者的社会契约思想作比较研究而取得较大收获的视角或路径主要有三:一是关于自然状态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理论的比较研究,二是关于社会契约思想价值目标的比较研究,三是关于人的自然权利交予范围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5.
洛克的政治哲学并不是传统所认为的那样在《政府论》中得以完整表述,而应当结合其《人类理解论》才能得以完整的理解。洛克以其独有的谨慎确保其政府学说的确定性,包括理论层面上的可能性与实践操作的可能性。在理论层面,洛克通过对那个时代自然法的三种理解即上帝、城邦道德及理性的三重颠覆,开辟了自然法向自然权利转变的道路,为政府起源奠定了其本身的政治哲学基础。在实践层面,洛克通过人类结成公民社会的心理分析及操作可能性分析,论证了政府何以可能持续运转。  相似文献   

6.
洛克是西方法律思想史上第一位系统而完整的提出古典自然法的法律思想家,其自然法思想独到之处在于:以财产权为核心的自然权利学说,以人民权力为核心的社会契约论,法治与分权理论以及法律与自由的辩证关系理论;这些思想为近、现代民主法治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洛克的政治法律思想集中体现在《政府论(下篇)》中,洛克论述了政府起源、形式和目的,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世界政治思想史上有很重要的地位。但由于阶级立场等原因,《政府论(下篇)》中也存在着历史缺陷。  相似文献   

8.
历史的悖论--洛克的自然状态学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洛克的《政府论》,既是对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论阐述与总结,也是对其自由主义思想的系统申张。其中“自然状态”学说以及以“自然法”为内容设计出来的政治形式与社会构成,对于近代西方的政治学说和政治实践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洛克的“自然状态”学说由于过分地强调一种永恒的自然法的形式对规定个人权利不可侵犯的意义,因而表现在对“义务”、“社会自由”以及对“国家在促进自由发展中积极作用”的忽视等诸方面出现了认识上的偏差,从而也就形成了他思想中的历史与非历史的悖论:这就是自由的历史性与他对“自由”理解的非历史性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9.
在欧洲法律思想史上 ,洛克第一次从理论上论证了“天赋人权”原则 ,这是社会契约论自然法的核心内容。文章从其对旧有神权法思想的批判入手 ,通过对洛克提出的自由状态、反常状态等问题的系统分析 ,对洛克的自然法理论作出辩证、客观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在欧洲法律思想史上,洛克第一次从理论上论证了“天赋人权”原则,这是社会契约论自然法的棱心内容。文章从其对旧有神权法思想的批判入手,通过对洛克提出的自由状态、反常状态等问题的系统分析,对洛克的自然法理论作出辩证、客观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随着洛克研究的深入展开,曾经备受冷落的《政府论上篇》开始受到学者们的重视。《政府论上篇》不仅不是无足轻重的批判性论述,而且这部文献的整体结构体现了洛克对自然状态的深刻洞见;自然状态具有两种含义——个人之间的自然状态和国家之间的自然状态。这一洞见为解读《政府论下篇》提供了恰当的线索。洛克在残留的《上篇》中更多地致力于阐述个人之间的自然状态。《下篇》偏重于自由义,《上篇》则偏重于平等义,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割裂。在此意义上,《上篇》的研究是完整理解洛克政治哲学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2.
田旭 《华章》2008,(7):22-23
洛克和霍布斯自由观的理论基石都是自然法和社会契约论,但是他们却对此做出了迥然不同的解释.主要表现在自然状态、自然法、社会契约论、国家政治形式等四个方面.本文从社会契约论的角度试着对洛克与霍布斯的政治思想进行比较,并且追溯其差异与时代背景,找出导致二者存在异同的本质原因.  相似文献   

13.
依据洛克的自然权利哲学,自然状态下的人们为了维护自然法无法有效保障的自然权利,与他人达成协议,创建了政府,并赋予政府制定和执行法律的权力.即是说,政府源于人民的同意,政府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公民的自然权利.就教育而言,政府有责任去建设安全的校舍,保障每一个学生的受教育权.同样,从自然权利哲学的角度看,作为社会代表者的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契约关系,教师在享有权利的同时,有义务去保障学生的生命免受外部侵害.  相似文献   

14.
洛克在其政治学名篇《政府论》里,将生命、财产、自由等作为人们天赋的、不可剥夺的自然权利,并以此为基石创立起他的宪政理论。他的宪政理论向人们明确展示了建立政府的目的是什么.政府与个人之间应是怎样的关系等等。洛克通过将自然权利作为国家权力的基础和权限,为现代国家的性质和国家的职能的确立提供了理念上的指导,有力地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它所确立起来的权利政治观为后世提供了重要的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15.
在<政府论>中,洛克表达了实现稳定的重要思想.稳定是洛克整个政治思想中的主线之一;他追求政治和社会的双重稳定;他认为保障稳定在于分权制衡、法治和限制权力;并且可持续的稳定在于保障权利,实现平等.这些思想对于转型的中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依据洛克的自然权利哲学,自然状态下的人们为了维护自然法无法有效保障的自然权利,与他人达成协议,创建了政府,并赋予政府制定和执行法律的权力。即是说,政府源于人民的同意,政府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公民的自然权利。就教育而言,政府有责任去建设安全的校舍,保障每一个学生的受教育权。同样,从自然权利哲学的角度看,作为社会代表者的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契约关系,教师在享有权利的同时,有义务去保障学生的生命免受外部侵害。  相似文献   

17.
从伊壁鸠鲁、格劳修斯、霍布斯、斯宾诺莎到洛克、卢梭的社会契约论,都设想描述了一个平等自由的自然状态,都有理性为基础的自然法支配,以一种人性本质的要求诉求法律制度,诉求一种精神力量。这种默然的契约实质上是一种假说,历史的虚构,但其理论与现实意义却是不容置疑的。  相似文献   

18.
洛克政治思想背后有一系列的哲学基础或前提,它们对洛克政治思想的形成产生了很大影响。首先,站在经验主义的哲学立场上,洛克在其政治思想中坚持感性经验的原则而拒斥形而上学,并形成了个体理性独立的政治模式。其次,洛克关于人性平等、自由及自利的三重预设也成为他政治思想的前提性立场,其宪政理论的核心观点都根源于此人性预设。最后,洛克自然神论的理性神学立场对其政教分离的宗教宽容思想以及作为政治思想道德原则的自然法理论也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美国著名政治哲学家约翰*罗尔斯的<正义论>出版后,即在社会科学诸多领域掀起了巨大反响.它以"公平的正义"作为核心概念,探讨了有关社会制度和行为规范的基本原则等问题,而他在构建其理论内容和进行论证时,他的原初状态、社会契约和明显的二元论倾向等使得其理论蒙上了浓厚的自然法色彩.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自由列为社会层面的首要价值观念,凸显了党和国家对推进社会主义自由的重视,社会主义自由理念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自由思想.从儒道释的自由思想入手,分别阐述了"从心所欲不逾矩"、"道法自然"以及"识心见性"的自由智慧及其当代启示:自由的推进需要法律的保障;自由的实现需要依靠人民;自由的升华需要人与自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