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民族贫困地区学生流失现象的思考许平边远贫困的民族地区,本来“三低三高”的现象就十分严重、近年来,在汹涌澎湃市场经济浪潮的猛烈冲击下,学生流失现象更使人焦虑不安。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94年小学生流失2.04%,初中生流失5.6%,高中生流失3....  相似文献   

2.
中小学生流失在边远贫困地区算不得新闻,那是贫穷落后造成的。值得注意的是,在解决了温饱步入小康的非贫困地区。也存在学生流失。笔者曾在一个初级中学作了专项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流失率是惊人的。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是国家的大政方针,关系到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中小学生大量流失是令人忧虑的,若不及时遏止,提高全民教育水平将无从谈起。非贫由地区流失的学生大多是差生或双差生。笔者对某校一个年级学习成绩前十名的学生做了三年跟踪调查,结果显示这一层次的学生流失率为零。流失的学生几乎是清一色的差生或双差生。笔者认为差生流失…  相似文献   

3.
“孔雀东南飞”带走了西北部美丽的色彩,似乎戈壁滩上减少了绿洲。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北部地区人才流出是流入的两倍以上,尤其是中青年骨干人才大量外流尤为严重。近几年,从西北部地区调往沿海及内地的科技人员超过3.5万,其中多数为中高级专业人才。新疆从1979年到1993年的15年间向内地流失的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共20.13万,平均每年流失1.34万,其中中、高级教师、学术带头人、技术创新骨干有10万人。以后虽然采取了一些控制措施,但1994年到1997年间仍有3.8万各类人才调往内地,近3年来这种…  相似文献   

4.
“孔雀东南飞”带走了西部美丽的色彩,似乎戈壁滩上减少了绿洲。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部地区人才流出是流入的两倍以上,尤其是中青年骨干人才大量外流更是严重。近几年,从西部地区调往沿海及内地的科技人员超过3.5万,其中多数为中高级专业人才。新疆从1979年到1993年的15年间向内地流失的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共20.13万,平均每年流失1.34万,其中中、高级教师、学术带头人、技术创新骨干有10万人。以后虽然采取了一些控制措施,但1994年到1997年间仍有3.8万各类人才调往内地,近3年来这种势头有…  相似文献   

5.
《治黄科技信息》2006,(4):21-21
新华网报道水利部统计显示,截至2005年底,全国累计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92万km^2,水土流失地区有1200多万人通过水土保持解决了温饱问题,许多农民走上了富裕之路。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民营企业的迅猛发展,新一代的富家子女越来越多地进入到中小学校园。笔者所在学校地处珠三角城乡结合部的经济发达地区,因校园环境优美,教学质量高。近几年从外地“贵族学校”想方设法转来和当地直接入学的富裕家庭子女人数猛增。教师们发现,这些学生大都缺乏拼搏进取之心,与一般家庭的学生相比,他们更刁蛮任性,行为状况堪忧。这不能不引起我们学校管理者的深思。的确,富裕家庭子女的管教育问题,正逐渐成为富裕地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热点课题。本文将就这个的问题和应对策略进行探讨。一、当前农村中学富裕…  相似文献   

7.
改革初中教育结构控制学生流失 加快“普九”步伐松花江地区教委郝德毓1993~1994学年度,我们地区初中生流失率曾高达13.7%,流失在校外的初中学生有16086名。怎样才能把流失生组织回来,并且留得住,学得好呢?对此,我们进行了一些探索,收到了较好...  相似文献   

8.
张小康 《函授教育》2003,7(2):18-20
改革开放20多年来,广东珠江三角珠地区经济有了很大发展,有的达到相当富裕水平。本文认为,要使广东富裕地区能按江泽民同志“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使富裕地区经济有更大发展,就必须积极开展富裕地区成人教育工作,就可以提高富裕地区广大城乡居民思想文化素质,就能极大促进这一地区生产力的发展,人民群众生活就会好上加好,“三个代表”思想在这一地区的实践就可以得到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20多年来,广东珠江三角珠地区经济有了很大发展,有的达到相当富裕水平。本文认为,要使广东富裕地区能按江泽民同志“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使富裕地区经济有更大发展,就必须积极开展富裕地区成人教育工作,就可以提高富裕地区广大城乡居民思想文化素质,就能极大促进这一地区生产力的发展,人民群众生活就会好上加好,“三个代表”思想在这一地区的实践就可以得到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0.
如何控制在校生的流失,让招来的学生留得住学得好,是职校工作急待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笔者对本校6年来流失学生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以期抛砖引玉,切实控制职校生源流失,促进职教持续、健康发展。一、学生流失情况我校1993年办学,在校生880人,1995年学生数达到1100人。由于政府给予优惠政策,1995、1996、1997年我校为农村培养师资760人,使学校在校生达到1800人。1998年受多种因素影响,学校在校生减少,到2000年稳定在1300人左右。学生减少的原因一方面是招生难,更重要的是流失学生过多,为此,笔者对近6年本校学生流失情况进…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学生高流失率已成为摆在众多职业学校面前的难题。尽管这几年国内外相关的研究给我们提供了不少的借鉴,但考虑到地区差异,能否从地区实情出发,对中职学生流失进行本土研究,找出有效的对策,成为地方职业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为此,我们以地方某职校2012和2013级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个案访谈和学生流失数据采集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发现:中职学生流失状况不容乐观,中职生在顶岗实习(即第五学期)前流失近四成;第一学期春节过后到第二学期初流失数最多;第一学年流失数量远大于第二学年;男学生的流失数大于女学生。这种流失势头如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和解决,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市乃至全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经济建设。如下页表1。  相似文献   

12.
在很长一段时期,小学生入学率低,流失严重曾经是傣族地区普及义务教育的一大难题。对此,在傣族地区流传着这样几句顺口溜:“一年入,二年跑,三年四年没有了”。它很形象通俗地说明了小学生流失的严重性。分析学生流失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两点:(1)当时学校主要实行汉语单语...  相似文献   

13.
今年三月,我们对银川市中小学生流失情况作了较全面的摸底调查。调查发现,同全国—样,银川市中小学生流失问题严重,流向较广泛,原因也较复杂。个别县区及学校的中学生流失率接近或超出全国统计比率。现从学生流失量,流失去向和流失原因三个方面具体分述。 一、学生流失量 截止四月上旬的最新统计数,银川地区自1988年9月以来共流失中小学生2850人。农村学生流失较城市严重。数据详见下表: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农村学校学生人数急剧下降.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2005年在校学生近2000人,目前只有一半.周边县区农村中小学也多是如此,而且流失的学生大多数集中在中小学低年级.据分析测算,甘肃省小学阶段学生每年约以4.66%速度递减,到2015年在校生将减少171万.初中生每年约以2.3%的速度递减,到2015年在校生将减少122万.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下面是笔者个人的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15.
湖南省花垣县边城高级中学是一所创办三年.以苗族学生为主的少数民族地区高级中学.生源基础差.学生流失严重。流失的学生多数是花了大量的时间学习.但收获很小,陷入厌学的困境中。面对这种情况.只有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才有希望。我校把课堂教学改革作为新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同时大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培养学生与新课程改革相适应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民族地区学校通过各种项目的实施,使学校硬件设施有了根本性的改变,农村远程教育项目的实施,给民族地区的教育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但民族地区的农村中小学学生流失现象十分严重,尤其是初中生,甚至出现了新的“读书无用论”思潮。造成学生流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结合民族地区实际,就学生流失的成因和对策提出探讨意见。  相似文献   

17.
教师流失问题的辨析胡俊娟据统计,1991~1992年期间,全国教师流失了117.9万,占教师总数13.7%。日前,本人去沪、杭、甬等地调查有一些了解:一、教师流失的特点1.教师流失随各地的经济发展一时呈上升趋势上海市从1988年1月至1990年1月共...  相似文献   

18.
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们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大多数地区经过国家验收。然而在一些已经通过验收的地区,学生流失问题不但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反而呈现发展的趋势,直接影响了普九成果的巩固和提高。要站在普九成果巩固和提高的高度来认识这个问题,通过分析研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学生流失。  相似文献   

19.
海口市龙泉中学原名十字路中学,地处羊山地区。羊山地区是海口市闻名的革命老区,也是出了名的贫困地区。这里人多地少,不仅缺粮,而且缺水。由于自然条件十分恶劣,当地群众的生活较困难,不少家庭无法支持孩子读完初中,加上前几年龙泉中学教学氛围不太好,教学质量上不去,教师和学生对学校失去信心等原因,学生辍学、流失现象尤其突出,学校办学举步维艰、2002年春季,龙泉中学仅有432名学生,而这432名学生中欠学杂费的学生有216人,几乎占了全校学生人数的一半。  相似文献   

20.
陈青山 《湖南教育》2001,(14):42-43
教师流失现象及其负面影响 20世纪90年代以来,永州市教育人才不断流向经济发达地区,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以芝山区为例,据不完全统计,10年间共流失教师230多人,其中90%是1996年市改区以来流失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