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教育技术视角分析教育领域知识管理应用现状与问题。以野中郁次郎提出的SECI模型为理论指导,分析微博的技术特性在教育知识管理中的应用优势。由于教师教学是教育知识产出的关键环节,教师教学过程要解决两个关键问题:如何有效开展课堂教学,教师如何提高教学专业水平。以微博如何与这两个关键环节有效整合为研究核心,探讨微博与课堂教学整合组建课堂社区,促进学生课程学习的知识转化。探讨微博作为教学笔记和教学反思工具开展对教师个人隐性知识的管理。基于微博构建知识交流平台,基于平台构建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开展教师组织隐性知识的管理。  相似文献   

2.
在高职实训教学中引入“知识管理”的概念,充分重视隐性知识管理在实训教学中的价值,可以深化实训教学改革,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生多方面的发展。为此,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必须从不同维度建构隐性知识管理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隐性知识的情境性和活跃性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师Blog中采取相应的策略应用隐性知识,能够充分发挥Blog的技术优势,灵活多样地呈现教师Blog上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吸引更多学生关注教师Blog。促进教师Blog在教学中有效应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知识管理的视角定义了教师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分析了教师隐性知识显性化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套教师隐性知识显性化的操作框架,为教师理论化、系统化教学经验提供操作模式,有利于教师形成并管理个人的教学经验知识,促进优秀教师教学经验的分享及传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相似文献   

5.
高校教师在长期的教学教程中积累了丰富的隐性知识,隐性知识是显性知识的基础,对教师科研、教学有着重要的支持作用。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隐性知识的共享与传播,有必要深入研究隐性知识的组成要素及其结构。本文梳理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分析高校教师在科研与教学过程中隐性知识的特点,以构建高校教师隐性知识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6.
王建华 《考试周刊》2011,(61):95-96
显性形式教学和隐性形式教学是语言教学的两个重要方面。显性形式教学主要解决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知识掌握的问题.而隐性形式教学旨在解决学生的自主学习及其实际语言能力提升的问题。因此.在语言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重视显性形式教学,更要强调隐性形式教学,使学生在知识转化为能力方面有所突破,在语言实际应用能力方面有本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当前,职业学校物流管理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构建有效性的教学课堂,为此,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积极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观看教学视频,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深入理解物流管理知识,同时,开展实践教学,增强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参与性,进而扎实掌握物流教学内容,从而提高物流管理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构建隐性思政教育方式下的“课程思政”建设模式,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将思政内容融入专业知识传授。以《现代企业物流管理》课程思政建设为例,采用案例事件、产业数据材料和实时政策方针为载体,开展教学设计启发学生共同探讨学习,学生掌握现代企业物流管理技术和方法的同时,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端正理想信念及价值取向,领会国家战略发展相关精神。在知识传授过程中注重正确价值观和思想意识的引导,以期为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一定思路。  相似文献   

9.
作为教师基本生活方式的教学反思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知识基础之上。教师的实践知识是教师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引领教师回归教育生活,而且奠定了教师教学反思的知识基础。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反思,将实践知识融入到了诸如教师理解教育、认识自我、与学生相处、教学机趣、理解理论知识以及管理反思性知识等过程中,并且以隐性知识、个人知识、践行理论知识及以教师本身作为知识主体等形式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0.
实验教学中,作为实验主体的学生积累了大量有价值的经验,这些经验若能在学生之间进行广泛传播与共享,无疑能更好地实现实验教学的有效性。由于个体经验属于隐性知识的范畴,而隐性知识只有在被显性化后才能被他人更好地分享与利用,故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启发并引导学生将自身拥有的隐性知识显性化非常重要。本文借鉴知识管理领域的SECI模型,以ERP沙盘实验为例,分析了在教学中实现学生隐性知识显性化的途径与方法,并提出了促进学生隐性知识有效转移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11.
概念图是利用图示的方式来表达人们头脑中的概念、思想和理论等,是把人脑中隐性知识显性化、可视化,便于思考、交流和表达。他有着较为丰富的教学功能,在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先对概念图做整体的介绍,然后分别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这两个方面列举了概念图在教师教学设计、先行组织教学和学生知识整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大学教师的隐性知识在教学、科研和服务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知识管理的视角探讨教授终身职制度的隐性知识管理功能,回答了对教授终身职制度的质疑和批评,分析了终身职制度为大学教师隐性知识累积、转化与传递方面提供的保障,进而提出了对我国大学师资管理工作的启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教师个人知识管理与专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人知识管理是关于个人知识的获取、存储、.分享以及利用的管理。知识经济时代是终身学习的新时代。“一个人学习过的知识,如果每年不能更新7%的话,那么这个人便无法适应社会的变化”。目前,一个工程师知识的半衰期是5年,如果不继续学习,那么5年后他就面临被淘汰的境地。身为知识工作者的教师,同样面临着知识更新的困境。教师的知识是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综合体,其中,隐性知识在很大程度上更能深刻地反映一个教师在专业方面的成熟度。教师知识管理的核心应当是隐性知识的积累、交流和共享。教师的隐性知识是通过自身建构的、动态的生成性知识,是“知道怎么做”(Know-How)的知识,教师在教学方面的隐性知识更多地是通过教学实践和同伴互动获得的。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今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两种不同的教学模式:其一,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时,采用“教师说一句,学生听一句;教师讲一句,学生想一句;教师分析一例,学生做一题”的教学模式。其二,教师通过教学设计,把某些教学内容作为问题加以解决,引导学生进行相对独立的思维和操作以获取知识的教学模式。在心理学上前者被称为隐性内化教学,后者被称为显性外化教学。正确认识隐性内化教学对学生的影响隐性内化教学之所以为广大教师所接受、采纳,主要是因为它在教学实践中有其积极的一面。首先,它有助于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在…  相似文献   

15.
教师隐性知识的管理和转化已成为教师知识创新和学校组织保持绩效优势的源泉.本文从知识管理的角度探讨了教师隐性知识管理的内涵及教师知识的分类,并在探讨教师隐性知识管理与转化意义的前提下,提出了促进教师隐性知识管理与转化的若干策略.  相似文献   

16.
一、推进新课程的学校管理需要知识型管理在推进新课程的过程中,中小学教师、校长的知识有些是显性知识,如学科知识、管理知识等,但更有一些隐性知识,如教师以隐形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管理的技能与知识,教师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机智、师生互动局面的形成与把握。新课程强调课程是经验,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具有课程整体设计能力、课程内容选择能力、课程标准的研究能力、开发课程的能力:校长要帮助教师明确新的角色定位,支持教师引导学生变革学习方式等。  相似文献   

17.
学生们步入到高中阶段之后,由于不同的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等各个方面均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如果教师在对学生们进行教学期间,依旧使用传统的教学措施开展课程教学,不仅会影响教师在教学期间的质量,同时还会影响不同的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利于学生们学习成绩的提升。因此为了满足不同学生在学习方面的需求,教师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逐渐将隐性分层教学措施运用到了相应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本文以高中数学教学为例,对隐性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进行了相应的探究,从而为帮助高中教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更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8.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专业隐性知识显性化的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教师专业隐性知识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隐性知识;另一种是有关教育教学的隐性知识。只有显性化教师专业隐性知识,才能使教师专业隐性知识得到重构和提高。本文分别论述了知识的分类及转化过程、教师专业隐性知识及其对教学的影响、教师专业隐性知识显性化的作用和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专业隐性知识显性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隐性知识管理视角下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隐性知识管理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从教师隐性知识管理的视角探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法和策略.首先分析现行教师教育存在的问题,接着阐述教师隐性知识、教师隐性知识管理内涵及其与与教师专业成长的关系,然后探讨并提出教师隐性知识管理策略,这些策略可促进教师隐性知识的外化、获取、传播、共享、创新等,是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利用Moodle实现教师个人知识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教师的个人知识管理只注重教师个人生活史的叙述,对日常的教学知识有所忽略。实现教师个人知识的有效管理,无论是起始点还是落脚点最终都应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而Moodle在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对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管理都表现出了强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