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文缩微     
理趣——新闻评论的魅力所在 李一军在今年三月出版的《新闻知识》期刊上撰文说,新闻评论的趣味性体现在题趣、语趣、事趣、形趣等多方面,而理趣则是其中最高层次者,这是由新闻评论的性质决定的。 理趣,趣在何处?  相似文献   

2.
《新闻传播》2006,(9):42-42
《新闻潮》2006年第4期发表李一军的文章《理趣——新闻评论的魅力所在》。 文章说,新闻评论的趣味性体现在多方面,如题趣、语趣、事趣、形趣等等,而理趣则是其最高层次。  相似文献   

3.
新闻评论的趣味性体现在多方面,如题趣、语趣、事趣、形趣等等、而理趣则是其中最高层次者、这是由新闻评论的性质决定的理趣.趣在何处?趣在理论高度一直接间接地体现了重要原理.富于理论色彩。趣在事物深度──经过去伪存真和由表及早一体现本质与规律性_已趣在内容厚度一丰富而辩证一与单薄与单打一无缘。早趣在思想亮度一出现饱含哲理的警句.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一那么.怎样营造新闻评论的理趣呢I主要途径有五条。一、深深钻探,趣显本质有幅漫画.画一挖井人:东挖几下.西控几卜每次都接近水源了.却不耐烦地说:”‘怎么这甲又没…  相似文献   

4.
生活在竞争激烈、节奏加快的时代,人们接受各类宣传时往往对富于趣味性的东西情有独钟,以缓解精神压力,快乐人生,并在轻松的气氛中增长知识、提高认识。这自然就对新闻评论也提出了在保证足够的新闻性与政论性前提下增强趣味性的要求。新闻评论要增强趣味性,评论标题是首要一环。怎样营造新闻评论题趣新闻评论标题的趣味性,是新闻评论标题通过各种艺术手段而创造出来富于情趣与意味的特性。其主要特征是“精巧有趣,先声夺人”。新闻评论标题与新闻报道标题相比,有两个明显的不同之处:一是字数有限,不能像新闻报道占主标、副标等几…  相似文献   

5.
小言论的魅力表现在多方面,而理趣则是其最高层次。这是由小言论的性质决定的。小言论是新闻性与政论性的统一,政论性即说理。把道理说得精辟、透彻、深刻,本身就是一种趣味性。 事实上,小言论的说理与理论著作不同,它不是正面的、系统的、专题的阐述一种理论观点、学术见解、建构框架、自成一家,而是对当前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现象进行及时的评论,指出什么看法和行为是正确的,什么看法和行为是错误的;什么是应该赞成的,什么是应该反对的,起到为时代的课题求解的作用,从而引导舆论,影响社会和人的行为。不过,尽管它不同于系统的理论著作,但其核心和闪光点,却都在它所蕴  相似文献   

6.
纵观各级党报上的新闻评论,大都做到了论术的问题新、针对性强、观点正确、论证严密,使人看后受到触动和启迪,对加深人民群众学习邓小平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推动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起了积极的作用。但有不少新闻评论严肃说理有余.生动活泼不足,行文呆板沉闷,缺乏群众的鲜活语言和典型的有情节的生动事例(个人署名评论在生动活泼方面稍好一些),知识性、趣味性和可读性不强,减弱了新闻评论的影响力。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笔者认为新闻评论应向杂文学习。高级编辑、杂文家储瑞耕说:“杂文政论化则杂文死,政论杂文化则政论活…  相似文献   

7.
电视的魅力在于像、声、字合一,视、听、读兼备,一身数技,三全其美。只有将电视这些独特的表现手法,合理而巧妙地运用到电视评论中,为评论的三要素服务,才能让电视评论产生一种与众不同、令人赏心悦目或惊心动魄的情趣与意味,从而增加可视性。新闻性由头趣在引人入胜新闻评论与其他评论相比,共性是政论性,个性是新闻性,而新闻性又大多体现在一个新闻由头或新闻切入点。选好一个新闻由头,或可先声夺人引人入胜,或可开门见山点出论点,或可为正文展开论证做好铺垫,甚至可让由头兼职充当典型论据,其作用不可等闲视之。电视评论选择新闻由头比起…  相似文献   

8.
杂文是一种说理文,我们应该注意到,在日常生活中,说理是可以说得很富有趣味的。 我们这里说的“理”字,是“道理”“事理”的意思。越是好的杂文,越是富有理趣。把道理、事理说得有趣,是杂文的一个长处,或者说是杂文写作的一个基本的技巧。 人们平常有句口头语:“你说话得讲点儿逻辑……”这个“逻辑”,就是说理的方式方法。下面,我们就先从几种逻辑来谈谈杂文的理趣。 一、形式逻辑的理趣 形式逻辑本身就是很有趣的一门学科。在学习这门课的时候,它会让你涉及到许多有趣的故事。下  相似文献   

9.
参加1990年度北京市广播电视优秀节目的评选活动,一个突出的感觉是:各广播电视台(站)选送来的评论稿件数量少,且质量亦不高。如此状况,实在与党和人民对广播电视的要求,与改革开放的形势不大相称。笔者认为,应加强领导,采取措施,下大力量把广播电视评论工作搞上去。在谈广播电视评论之前,有必要先说说新闻评论。新闻评论,《广播电视简明辞典》是这样注释的:它是“现代各种新闻工具普遍运用的、面向广大受众(读者、听众、观众)的政论性新闻体裁。它主要运用说理手段,通过对事件或问题的政治的、思想的分析,旗帜鲜明地阐述对于该事件或问题的见解和主张,引出规律性认识,指导当前实践,引导社会舆论。这种兼具新闻性和政论性的新闻体裁,以其意识形态性质和党性倾向成为各种新闻工  相似文献   

10.
如今,各种访谈节目充斥了我们电视荧屏,如中央电视台四套的《中国报道》、湖南卫视的《今日谈》等等。其特点通常是主持人以记者的身份在演播室就某一新闻事件或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对有关人士所进行的访问谈话,是对新闻事实和问题进行深入报道的电视评论形式。电视访谈节目的生命力之所以如此旺盛,与访谈的特点紧密相连。 以论说语言为主,充分体现新闻评论的政论性特点 新闻评论的政论性的内涵包括有:(1)阐述对于事物的看法;(2)以说理为主要手段;(3)着重从思想、政治、伦理的角度分析、论述事物。前两条是新闻评  相似文献   

11.
(一) 电视新闻评论是伴随着电视事业发展而新兴的新闻文体,它脱胎于报纸、广播的新闻评论,它既区别于电视新闻,又有别于一般的电视评论。电视新闻评论是电视新闻舆论的旗帜、灵魂和“重型武器”,是电视新闻的延伸和升华。它依据新闻事实,就实论虚,阐明作者观点和立场,是一种具有鲜明针对性和很强指导性的政论性新闻体裁,它集新闻性和政论性于一体,熔新闻体裁和政论体裁于一体,两者不能分离,缺一不可。 偕同时代进程,电视评论的内涵不断丰实起来,电视媒体的言论形式日渐活跃。纵览我国电视评论的发展现状,电视新闻评论的基本特征归结为三点:  相似文献   

12.
现场音响、采访录音、现场述评、热线参与,是构成广播评论趣味性的四个先决条件或原材料,那么,怎样将这几种体现声趣的原材料巧妙地、合理地融进评论三要素中,增强评论的可听性与战斗性。一、充当评论由头引进论点以富于声趣的素材作为新闻评论的由头,先声夺人,引人入胜。主要有三种办法:单一式声趣由头、双料式声趣由头、总揽式声趣由头。请看总揽式声趣由头一例──湖南长沙东区广播站1988年11月3日播出获“中国广播奖”的评论《莫教孩子当看客》。该评论的开头,小学生张波前天勇敢揭发坏人却遇父母一顿打骂后这样回答记者…  相似文献   

13.
新闻评论是一种政论性的新闻体裁。一方面它具有政论文鲜明的特点,即从政治思想的角度,以说理为主要手段,对一些重大事件和问题进行分析论述;另一方面,它又具有强烈的新闻性。  相似文献   

14.
不管什么样的新闻言论,都具备两个本质的属性,即新闻性和政府性。新闻性使新闻言论区别于一般政论。从文体上说,新闻言论与政论文最接近。它们都属于论说类,表现对客观事物的看法,以说理为主要表达手段,又都着重从思想、政治的角度分析论述问题。但新闻言论有比一般政论强烈得多的时效要求,有更为直接的针对性。它的思想性和战斗力,往往与迅速、及时以及是否抓准社会的脉博直接联系在一起。从这个意义上说,新闻言论与新闻报道一样属于“盛开的鲜花”,一旦时过境迁,就会枯萎、凋谢,成为“马后炮”,失去发表或播出的价值。作为新…  相似文献   

15.
关于评论的重要性,说法很多。有“旗帜说”、有“第一小提琴说”、有“眼睛说”等等,足见评论的不可替代。就广播评论而言,其自身的优势也显示了它存在的价值:与新闻调查、解释性报道相比,逻辑严密,更具理性思辩色彩;与“脱口秀”、“说新闻”相比,条理清晰,说理透彻,更具权威性。评点新闻、揭示真相,反映舆情、引导舆论,广播评论威力不可低估。所以,南京新闻台在发展老牌节目《大家谈》(早间)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新闻评论属于议论文范畴,议论说理,直接发表意见的主体。党报评论属于政论性的新闻体裁,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代表党报的灵魂和旗帜,要"针对当前重大事件、重大典型和重大问题发言,具有鲜明的政策性、导向性和指导性。"因此在落实中央精神、地方部署等工作都是党报评论工作的重点,围绕这些宏大主题连续发声,撰写系列评论是党报评论写作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形成声势、引导舆论、助力发展。  相似文献   

17.
大凡新闻评论,理应具有新闻性。它总要结合当前的形势和任务,紧密配合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进行选题立论,总要以新闻事实作为立论的由头和说理的论据,依托新闻事实而发言。对于专栏小言论(也称新闻小言论)来说,新闻性这一特性则表现得尤为突出。它除了有一些是配合当天或新近所报道的新闻事实而外,更多的则是将有关作者本人所闻所见所感具有新闻要素的新鲜事实作为话题和立论的由头,并且直接输入文中由此挑开话题,引发议论。这样,新闻和评论这两种新闻手段在这里已是水乳交融合为一体了。如果说,微型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杂文式”评论大量“挤入”各报开辟的小评论专栏之中,如《人民日报》的《今日谈》、《解放日报》的《朝花》、《羊城晚报》的《街谈巷议》等等。“杂文式”评论的走红和发展,是新闻学与文学、美学、思维学等学科联姻的产物,也是缘事而发的新闻评论与文艺性政论结合的直接结果。杂文式评论具有一般新闻评论的针对性、群众性、论辩性,同时又可以借助杂文的文学表现手法,使内容更加深厚,文字更加精美,因而更具有可读性,深受读者厚爱。  相似文献   

19.
报人出身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经典作家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写的浩瀚的报刊政论,尤其是我国革命导师毛泽东所撰写的为数众多的新闻评论作品,总是令人百读不厌,耐人咀嚼,回味无穷。一些庄重严肃的政治性论题,在他们笔下顿时显得情趣盎然,寓庄于谐,谈笑风生,毫无枯燥乏味之感。内中“奥秘”固然很多,但一个重要因素是跟他们擅长机智幽默的说理艺术分不开的。由此,为了增强新闻的说理魅力,进一步发挥新闻评论在新闻宣传中独特的导向功能,实在有必要重视并强化说理的幽默效应,让我们的新闻评论多一点幽默情趣。   幽默是战斗的…  相似文献   

20.
什么叫新闻评论?新闻评论是以发表意见为主要目的的新闻文体,是议论、说理的文章。如果说消息、通讯、特写等新闻文体是以“记事”为主,那么新闻评论就是以“记言”为主。所以,我们又把新闻评论叫做“言论”。它的主要功能是要塑造和引导社会舆论,就是通过作者对新闻事实、新闻话题的分析、议论和说理来发表意见,既反映“街谈巷议”,人民群众的呼声,又传达党和政府的主张,做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入,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可以说,评论是报纸等新闻媒体的一面旗帜。一、评论的起源和传统我国古代就有把“记事”与“记言”分开的传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