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大众文化研究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对大众文化进行精英主义式的批评,然而,以审美主义为价值标准难以挖掘大众文化本身所蕴藏的丰富美学诉求.本雅明的艺术生产理论为中国当前的大众文化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视野.他认为每种艺术样式和审美价值都有其特定的历史文化土壤,我们对待艺术的生存困境与对新艺术形式的评价应在承认客观现实前提下探究和思索,这对中国的大众文化研究颇富启示性.  相似文献   

2.
中国大众文化研究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对大众文化进行精英主义式的批评。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对中国大众文化的价值判断一直锁定在人文知识分子世袭的偏见中;第二,中国大众文化批评文本刻写着擦抹不去的西方文化理论的痕迹;第三,过度的审美主义倾向。在实证基础上进行学理分析是中国大众文化批评的正途。  相似文献   

3.
中国大众文化批评中的精英主义之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大众文化研究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对大众文化进行精英主义式的批评。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对中国大众文化的价值判断一直锁定在人文知识分子世袭的偏见中;第二,中国大众文化批评文本刻写着擦抹不去的西方文化理论的痕迹;第三,过度的审美主义倾向。在实证基础上进行学理分析是中国大众文化批评的正途。  相似文献   

4.
王星 《华章》2013,(32)
当代油画的审美价值构建对提高艺术创作者对油画艺术审美的理解和认识、树立正确的审美理想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研究当代油画的审美价值也有助于认识大众文化消费需求,满足大众精神文化需求,从而促进油画艺术市场的繁荣和发展,推动当代油画艺术事业的发展。大众审美艺术消费是推动油画艺术多元化发展的动力。掌握油画艺术市场新形势下的变化,是把握油画艺术品消费的基本依据。当今社会艺术与产品相融合已经是当代人的主要消费理念。保定的油画艺术市场多元化发展为艺术品走进人们的家居生活提供便利条件。  相似文献   

5.
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说从西方近代理性主义,科学精神出发来批判宗教。以西方近代审美主义和中国古典人精神作为思想资源重建中国现代审美教育对人的完善的价值追求,力求为中国现代社会变革提供一种审美主义转变和审美主义的道路,从而在中国的现代性遭遇中树立起审美主义的旗帜。  相似文献   

6.
后现代艺术的主要特征具体表现为对经典艺术的颠覆,对传统审美的颠覆,使高雅艺术与大众文化之间的界限模糊,以至被消解了。平面化和无深度的大众文化沉溺于折衷主义与符号混合之繁杂的时尚中,复制品、拼贴等作品以及反讽、戏谑的手段充斥市场,对文化的调侃和“无深度”状态感到欢欣鼓舞。艺术产生的审美特征被轻松地解构,艺术创造的本质特征成为一种重复。这些现象成为后现代艺术的基本缺陷。  相似文献   

7.
从认识论的角度和美学的角度探讨当代分析美学对艺术的认知价值的讨论,并指出分析美学在此问题上的贡献和局限性。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认知主义立场认为艺术以各种不同的方式给予受众知识,而强势的反认知主义者则认为艺术不具有任何认知价值;从美学的角度来看,认知主义立场认为艺术的认知价值在某种条件下与其审美价值密切相关,而温和的反认知主义者虽然承认艺术具有认知价值,但并非艺术的本质价值,也就是说与其审美价值毫不相关。  相似文献   

8.
20年来在西方现代主义艺术思潮的影响下,我国美术创作呈现以效法西方现代主义艺术为特征的一元格局。在这些冠之于"现代"与"创新"的作品中,我国传统艺术所注重的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和社会意义被西方现代主义艺术思潮推崇的个体意义所取代,造成艺术创作与艺术接受链接的失衡与断裂,社会对此类美术作品的评价和认知在初期的热闹与喧嚣之后,开始进行理性的反思,美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一脉,在当今社会发展中的意义何在?如何确立体现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现代美术创新观,与世界文化平等对话,凸显我国现代美术文化的独特价值,是本文的要点。  相似文献   

9.
在大众文化语境中出现的“赵本山艺术”,是一种以“大众文化形态”为主要呈现方式、“多维性”的文化景观。中国社会的“多元”欣赏者对其进行了“多元性”阐释,使其被社会上不同阶层的人们广泛认可,并且成为了大众文化的典范。  相似文献   

10.
审美主义与中国现代文学传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哲学和美学领域,审美主义是基于人的审美感性对艺术问题所进行的理论性思考;在文学史上,审美主义所代表的是以艺术实践主体性与艺术自由化原则相标榜的文学认识和实践行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审美理想主义作为的启蒙浪漫主义的逻辑延续,包含了消极价值倾向和积极价值倾向两种不同生存形态,在审美主义意义上通过确立审美结构与知识学结构互补的思想结构态势,并在对于传统性与现代性的“辩证”理解中形成了具有独立品格的中国审美主义文学传统。  相似文献   

11.
中国当代文化似乎是大众文化占据着整个文化的主导地位.大众文化借助流行文化而对精英文化造成了强有力的冲击.大众文化的盛行带来了享乐主义、虚无主义、物质主义、感性至上等生活态度;从美学的视角去看待,审美教育必须发挥其独特的价值和作用,缓解或抵挡大众文化的负面影响,力求让人成为健全的人、全面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12.
现代艺术与传统艺术的区别总的来说只有两个字。即“反叛”。在艺术范畴内部的“现代性”是自觉地与古典艺术理性知识主义、社会道德主义与和谐秩序主义的传统范式相对抗.企图超越既有的艺术传统,转向感性、非理性、非秩序与艺术独立自律,从而形成一种新的艺术价值观念;同时,在西方社会现代化的“现代性”实现过程中,现代艺术也是对其中暴露出来的危机一面的反映。艺术家们不满于社会现代性带来的诗意丧失、人性失衡与价值失落,渴望用审美的维度来拯救现代人.从而转向感性个体的审美。  相似文献   

13.
王波 《文教资料》2006,(10):134-135
文章简要梳理了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研究的现状和意义。指出应从审美的视角分析大众文化的现状和本质特征,做出大众文化的价值判断;应站在当代中国自身的文化语境中来看待当前的大众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4.
现代都市文化是一种商业消费文化为主导的文化形态。商业利益动机主宰着大众文化的命运。传统艺术如雕塑为延续自身生存,亦不得不转向商业的世俗功利诉求。世俗化的城市雕塑的勃兴便是一个明证。但现实中却存在一个悖论,艺术作为审美本身具有超功利、超世俗的价值诉求。中国当代雕塑艺术发展出现多样化和大众化趋势。城市雕塑的大量涌现,真正让雕塑艺术走进人们的生活,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日常审美文化需要。而与城市雕塑相对应的,架上雕塑艺术则相对很少进入到大众家庭或人们的日常审美生活。而这恰恰期待一个有消费能力和欣赏能力的社会阶层的出现。近年都市小康之家的大量出现,已逐渐构成这一社会审美文化消费群落。架上雕塑走进小康家庭的消费结构,固然要有大众主义的,也要有精英主义的。  相似文献   

15.
审美教育是我们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无法回避的问题,特别是在大众文化背景下,审美教育特别是艺术审美教育显得尤为重要。针对目前审美教育缺失的现状,我们应该坚持核心坚守与开放空间的原则,建立具有时代特色的艺术审美教育体系。通过艺术审美教育实现人类和谐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滥觞于中国绘画章法的艺术“空白”,是艺术技巧中一种虚实的表现手法,它蒙养于中国哲学崇尚简易的表述特征,充分体现了艺术的辩证法;它以审美情感的评价性和知觉的完整性为心理依据,具有特殊的审美功能;它的营造,要求艺术家有丰富的生活积累和深厚的艺术功力。  相似文献   

17.
艺术自律是一个重要的现代美学理念,它是伴随着美学学科的出现而诞生的。从审美自律发展到艺术自律,艺术自律论经历了产生、发展、高峰的一系列过程,甚至一度成为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普遍准则,并对中国的当代艺术产生广泛影响。因此,对这一理论的形成过程进行研究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艺术的审美价值是从事艺术活动的创作主体和接受主体共同创造的。富于审美价值的审美对象根源于人民群众的生活之中。创作主体应深入生活,观察、体验、研究、分析生活,发现评价审美对象,形成审美意象;激起强烈的创作冲动,创作主体进行审美创造,使艺术美高于生活美。艺术的审美价值由其社会效果来决定,只有为人民大众的艺术才最富于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9.
安迪·沃霍尔的作品将波普艺术推向了新的高峰,他的影响持续至今,他的话在今天看来极富有预见性,他的作品有浓郁的"商业化"的特征,而这种艺术与"商业"的联姻体显示出大众文化对艺术的影响。本文以大众文化作为研究视角,从艺术的边界、审美的变革、众声喧哗中的历史三个角度切入,通过对安迪·沃霍尔的作品和艺术思想的分析对有关其作品和思想的争论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大众文化是一股强大的文化潮流,它不同于以往所谓的俗文化、市民文化抑或工农兵文化。大众文化以其自身独特的运作方式对主流意识形态进行消解,对艺术进行普及,并且在客观上促进了自由民主观念在中国的实践。同时,其对市场以及大众心理的迎合及标准化的生产方式又极大损伤了艺术的独立审美价值。但中国仍需大力发展大众文化并使其成为多元文化碰撞中的一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