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短信并不能笼统地被称为文学,冠之以“短信文学”。短信文学是一个集合概念,是指具有文学性的那部分短信,短信文学是指文学性短信,指篇幅短小、富于意味、用于手机交流的短信;短信文学也是一个文体术语,它是一种篇幅短小、富于意味、用于手机交流的文本样式。以“短信文学”而不以“文学性短信(或文学短信)”名短信中具有文学性的那部分,是因为它具有区别文体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手机文学亦称“短信文学”或“拇指文学”,是创作者为手机量身定做、给手机用户提供可阅读文本的文学样式。受手机平台的限制,手机文学作品篇幅短小。手机文学具有语言精炼含蓄、内蕴深厚、哲理性强的特点。它的出现,大大拓宽了文学的表现对象,也给更多的文学青年开辟出一块新的发表园地。  相似文献   

3.
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手机短信文学作为一个新事物应运而生。短信文学不仅是21世纪的一种新文体,更是文学观念的一次突破。它融合了书面文本、语音文本两类文本的特点,具有传统纸质文学不可比拟的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4.
随着短信的普遍运用,以及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短信文学以一种不同于传统文学的全新姿态出现在人们的面前,它形成于2002午下半年。其特点表现为:语言生动性、短小精巧性、民间世俗性、流通的便捷性等。如同网络文学一样,短信文学一经产生,满足了人们的审美、交际交流和娱乐等方面的一些信息需求。  相似文献   

5.
随着短信的普遍运用,以及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短信文学以一种不同于传统文学的全新姿态出现在人们的面前,它形成于2002年下半年.其特点表现为:语言生动性、短小精巧性、民问世俗性、流通的便捷性等.如同网络文学一样,短信文学一经产生,满足了人们的审美、交际交流和娱乐等方面的一些信息需求.  相似文献   

6.
随着短信的普遍运用,以及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短信文学以一种不同于传统文学的全新姿态出现在人们的面前,它形成干2002年下半年。从文学、语言学、传播学、文化学、社会学等角度来分析短信文学,可以发现其类型有:诗歌、散文、情书、小说;其特点表现为:语言生动性、短小精巧性、民间世俗性、流通的便捷性。短信文学带来了文学的传播方式和阅读习惯的改变,也改变了文学的文体形式。其最大意义是让文学在手机时代或信息时代,走进了千百万参与者甚至写作者的心里。从某种程度上说,这让我们的民俗文化潜移默化地进入了大众的视线。  相似文献   

7.
二 秦汉文学 1.汉赋的发展阶段与体制特点 [提示]汉赋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汉初高祖时至武帝初年,是第一阶段。这一时期的辞赋追踪楚辞馀绪,是骚体赋时期。这时的赋体制上模仿楚辞,虽尚铺陈但篇幅不大,富于抒情色彩,句式整齐而通篇用“兮”字。(一)武帝初年至东汉中叶,是第二阶段。这一时期赋家众多,赋作云涌,达于鼎盛,是汉大赋时期。其体制特点是篇幅规模巨大,结构宏丽,句式参差,韵散间出,以铺陈为主,“兮”字词逐渐消失,散文意味浓厚,以问答方式展开内容。东汉中叶至东汉末是第三阶  相似文献   

8.
"三轮循环学习"是指结合小学语文课文篇幅短小、内容浅显的特点,采用循环式教学方法,利用一个课时结束全篇课文的阅读教学,从而节省大块时间用于拓展学习的一种教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保罗·德曼隐喻认识论的概念阐释和对文本的剖析方法,从理论上对文本隐喻进行分析,阐述文学隐喻的延续性、动态特征和意义的不确定性。文学文本隐喻的延续性是指隐喻机制的状态,是活性的隐喻,概念的对应。隐喻的动态性特征是指概念的转换,从一个概念到另一个概念的抽象过程,或指转义过程。此外,在文学文本中,如果隐喻作为能指,文本实际隐喻的意义极可能是不确定的,事实和言语之间没有统一指涉性,那么隐喻就可能破坏文本的主旨结构。  相似文献   

10.
鲁迅《一件小事》文体问题的模糊性拓展了该文本的阐释空间,体现出其内涵的丰富性。《一件小事》在叙述语言上具有简洁、精炼、真实的特点,生动地呈现出鲁迅以侧面烘托的手法塑造人物性格,用短小篇幅揭示人物灵魂的文字功底,与此同时,《一件小事》的叙述语言也展现了其作为叙述文本的特质,肯定了其作为小说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短信文学经历了由热到冷的急剧变化。大众的热情参与、市场利益的诱导和民间情绪的抒发使其升温迅速;同时,其内容的贫乏、形式的单一和艺术审美价值的缺失,难以让人对短信文学产生持久的热情和阅读期待。  相似文献   

12.
短信文学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短信文学研究相对于短信文学的发展是滞后的,也不够深入和系统。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为:一是对于短信文学身份的确认问题。一些作家和批评家主要是感悟即兴式的,缺乏从学理的角度进行卓有说服力的分析和认定。二是对于短信文学的特征的分析。虽然许多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对于短信文学的特点作出了归纳,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短信文学的特点,但都显得偏于一隅,不够全面,有的甚至是不够准确,或是未抓住短信文学的本质特征。三是对于短信文学的分类。各家在对短信文学分类的时候,主要是标准不统一,类别过于粗略,从文体方面关注不够。四是对于短信文学的修辞学分析。除少量文献涉及的修辞方法较为丰富以外,其它均未能充分反映短信文学修辞运用的全貌,对于修辞表现的新动向也关注不够。另外,存在许多空白或涉足不深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3.
傅远碧副教授的专著<短信语言修辞艺术研究>专从修辞艺术的角度研究短信语言,在短信论著中属于拓荒之作.综观此书,具有以下特点:从修辞角度所作的分类细致深入;精心搜集的语料丰富多姿;通过论析,突显短信语言多角度呈现的修辞效果.本书的问世,无疑为短信语言研究提供较多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The present study examined the role that an elaborate analogy can play when middle school students learn a major concept from a science text. The elaborate analogy had both graphic and text components that integrated and mapped key features from an analog (a factory) to the target concept (an animal cell). The target features were the functions of the cell parts. In Experiment 1, eighth graders who studied an analogy-enhanced text had greater immediate and 2-week recall of cell-part functions than students who studied a control text. In Experiment 2, sixth graders who studied an analogy-enhanced text considered the target concept to be more understandable than students who studied a control text. The sixth graders who studied the analogy-enhanced text also had greater immediate and 2-week retention, as measured by both recall and recognition. In both experiments, the analogy was interpreted as acting as a mediator between the students' existing knowledge and the new knowledge in the text. The analogy mapped a familiar, concrete schema onto that of the target concept, making the target concept more understandable and memorable. Implications for the meaningful learning of science text are discussed. © 1998 John Wiley & Sons, Inc. J Res Sci Teach 35: 1129–1149, 1998.  相似文献   

15.
短信文学以一种不同于传统文学的全新姿态出现在人们的面前。在文体学、语言学、传播学、文化学、社会学等多方面都有丰富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李中合主编的<大学语文>教材已出版发行,并开始投入高校课堂使用.这部教材有四个方面的特点第一、选文视角新颖,容量适中;第二,对选文处理细致科学;第三,编选撰述文字准确精练、得体;第四、结构有机统一,凝结着集体智慧的结晶,可以说它是一部高质量的具有一定特色而且很适用的<大学语文>教材.  相似文献   

17.
贵在有特色——简评李中合主编的《大学语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中合主编的《大学语文》教材已出版发行,并开始投入高校课堂使用。这部教材有四个方面的特点:第一、选文视角新颖,容量适中;第二,对选文处理细致科学;第三,编选撰述文字准确精练、得体;第四、结构有机统一,凝结着集体智慧的结晶,可以说它是一部高质量的具有一定特色而且很适用的《大学语文》教材。  相似文献   

18.
对短信文学界定的现状及存的在问题进行梳理,并对界定原则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短信文学是在多元语境下诞生的,以手机为主媒介,文学性和个性化特征并具的文学新样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