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神话原型批评理论为指导,结合分析心理学创始人荣格的原型说与集体无意识理论,从新的角度对《蝇王》进行剖析和探讨。通过挖掘荣格的理论在小说中的具体反映,即论述在《蝇王》主要人物身上交替出现的荣格理论中的两种原型———人格面具和阴影,以及对《蝇王》中集体无意识的两种行为倾向的发现与分析,力图帮助读者突破过去对《蝇王》中“兽性”这一主题的理解,深入到对小说所包含的人类集体无意识中“阴影”和其它原型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掘《蝇王》在原型探索方面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评论界对《蝇王》的研究角度多集中于人性恶主题、原型探索、艺术特色和女性主义,在主题研究方面,鲜有人探寻《蝇王》中蕴涵的乐观因素。以弗洛伊德三重人格结构学说为理论依据,通过对小说中的代表人物进行多角度分析和解读,来探索《蝇王》在展示人性恶的同时所蕴涵的希望。  相似文献   

3.
《蝇王》是英国当代作家威廉·戈尔丁的代表作.被称为现代寓言。运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及容格原型理论对小说中的主要人物进行分析,进一步揭示其主题,提供新的诠释角度。  相似文献   

4.
象征是寓言体小说《蝇王》的主要写作手法。具有象征意义的景物和情节对人物思想和作品主题的表达起了很大作用。本文着重分析了小说中有着复杂以至矛盾意义的"火"及相关情节的涵义和作用。《蝇王》中的"火"深化了各主要人物的思想内涵,揭示了他们之间的对立,从而展示了野蛮与文明的对抗和无知与真理的冲突,并通过这些矛盾揭示了小说的主题思想,体现了《蝇王》的语言和哲理统一性。  相似文献   

5.
英国小说家威廉.戈尔丁在小说《蝇王》中运用了讽刺手法来探究人性本恶,从而阐明了人类战争的根源。本文从外在讽刺和内在讽刺两个方面着力于分析《蝇王》中讽刺的应用,以及戈尔丁如何应用讽刺的技巧使《蝇王》成为一部现代寓言。  相似文献   

6.
神话原型批评理论通过将神话中的原型与小说要素对比,探索小说中的人性与人类心理世界。本文用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将《追逐者》中三个人物与《圣经》中的撒旦、亚当、夏娃进行比较,以此让读者更深入了解人物的内心与作者的意图。  相似文献   

7.
小说《蝇王》所描述的文明与野蛮的对立、秩序的瓦解与重建均可参照托马斯.霍布斯的《利维坦》来予以解读。霍布斯关于人类自然状态、自然法以及社会契约的政治思想对发掘《蝇王》的内涵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从以上三个方面对《蝇王》做出解读,揭示出人性的缺陷只有通过外部力量的约束方能得以弥补。  相似文献   

8.
戈尔丁的所有作品都饱含寓意,尤其是《蝇王》这部小说,更是将古典文学、神话、基督教文化以及象征主义等融为一体,可谓其众多作品中的典范。而整部小说中,有一处更加升华的哲学内容,并没有被广大文学批评者所关注,即戈尔丁的二元论。基于此,从六个方面详论戈尔丁在《蝇王》中所阐释的二元论,原罪与本罪的关系及转化,以期从《蝇王》的写作手法中还原作者最真实的写作意图。  相似文献   

9.
以揭示“人类的堕落与原罪”为主题的戈尔丁的小说《蝇王》,其间的男孩儿西蒙是一位具有“基督——替罪羊”原型的人物形象,正是由于对西蒙形象的塑造,才使得被邪恶笼罩,象征着人类社会的“荒岛”呈现出一丝希望之光。本文通过对西蒙人物原型解读,更深入地探究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及作品的深层意蕴。  相似文献   

10.
狄更斯是一位深受圣经文化影响的英国作家,在他的小说中,存在大量的圣经原型。文章主要以原型批评理论为支撑点,以《双城记》《匹克威克外传》《我们共同的朋友》为考察对象,分别对小说中的死亡与复活模式、伊甸园意象、水原型进行解码,进而探寻圣经文化在狄更斯小说中留下的印记。  相似文献   

11.
戈尔丁的代表作《蝇王》是一部立足于现实且带有现代主义色彩的小说。小说中,戈尔丁借助于讽喻的手法对西方文明的危机感作了象征性的展示,并且以小说实验的方式探讨了人性恶的根源。在阐述过程中,现实主义的直观手法和现代主义的荒诞神话相结合,构成了解读《蝇王》这部作品的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苔丝》中的《圣经》原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原型批评理论来阐释托马斯·哈代的作品是一个传统研究很少采用的新的视角。《苔丝》被许多人公认为哈代最伟大、内涵最丰富、最具艺术魅力的小说 ,原因之一是其中《圣经》原型的运用。该小说中的《圣经》原型大致可分为三类 ,即 ,原型人物、原型场景、原型象征与联想。这些原型的运用从总体上增强了该小说的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13.
原型批评是西方文学史上非常重要的流派之一,它为人们提供了分析文学作品的新视角。《莱尼和他们》是海因里希.伯尔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小说中采用了大量的神话原型,比如人物原型、主题原型和意象原型等。文章主要应用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分析《莱尼和他们》中所体现的神话原型。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运用原型批评的观点,对索尔·贝娄的小说《雨王汉德森》出现的动物意象及流浪母题进行分析,从而探讨汉德森的精神追求之路。  相似文献   

15.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威廉·戈尔丁的《蝇王》是其代表作,无论文学角度还是在对人性的深刻探讨方面,《蝇王》都不失为一部巨著,一本重要的哲理小说,小说借小孩的天真来探讨人性恶这一严肃主题。本文从人性中的善与恶入手揭示了戈尔丁对人性深刻的思考,预示自由意志终将引领人们走向光明和希望。  相似文献   

16.
作为心理学家与精神病学家,荣格提出了以"集体无意识"与"原型"为核心的原型理论。小说《蜗居》将矛头直击社会现实,揭示了当代都市人面临的生存境遇与情感问题。本文在荣格原型批评理论的视角下探析《蜗居》中郭海萍身上的阿尼玛与阿尼姆斯原型。  相似文献   

17.
纵览近十年的《边城》研究,其兴奋的视阈可归纳为牧歌说、悲剧—挽歌说、文化—原型批评说等三种类型。《边城》整个小说有着浓重、多层次的象征意义,用文化—原型批评的方法来审视小说中弥漫着的淡淡哀愁将会有全新的诠释。  相似文献   

18.
李菲菲 《文教资料》2013,(32):77-79
《蝇王》因其对人性恶的深入挖掘而成为20世纪荒岛小说的经典。但是,对《蝇王》的理解不能止于此,戈尔丁从传统文明的衰落方面展现了人性恶滋生的深层根源,并为人类提供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救赎道路,即通过基督教的他救与理性的自救相结合的救赎道路。  相似文献   

19.
《西游记》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神魔小说的集大成者,有巨大的原型解读空间。从原型批评角度对《西游记》主题模式进行重新解读,其原型意义可以理解为远古时代人们对外部挑战者与内部过错者的惩戒以及二者相应的自我救赎。  相似文献   

20.
小说《蝇王》以“孩子”作为主人公,选择“孤岛”作为孩子们的活动场号,通过浪漫手法演绎“生存与拯救”的话题。“游戏”与“猎杀”成为孩子们的主要活动,通过寓言般的故事揭示了作者对人类文明的质疑,对文明的脆弱的遗憾,对人性缺陷的痛惜,为认识人的本性敲响了警钟。文章试从精神分析学的角度来探讨“游戏”在《蝇王》中的作用,以期为小说的解读提供一种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