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生命美学视域下中国武术审美文化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哲学思辨的方法,从生命美学视域剖析中国武术审美文化研究的当代价值,探索武术审美文化理论。研究认为:在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价值理念下,在推动民族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大力开掘武术审美文化资源,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提升武术价值品级、拓宽武术发展路径、满足大众日益提升的精神生命需求具有深远的价值。中国武术审美文化研究应围绕"道不远人"的生命主旨,以"人"为中心,立足于生命精神的价值追寻,从武术技艺、武术人文精神的不同层面开掘审美文化意蕴,探索新时期武术审美文化的新特点、新趋向。武术审美意象应作为武术审美文化理论的核心要素深层挖掘,并指导武术实践。  相似文献   

2.
以"运动之乡"为典型案例,提出的"运动文化群落"概念,分析"运动文化群落"的价值特点、构成要素、形成机制以及"运动文化审美场"的产生."运动文化群落"的研究既是对我国"人文奥运"核心理念的实践推演,也对"全民健身战略"和"奥运争光计划"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奥运会开幕式表演是体育、艺术与科技融合的典范。研究通过对奥运会开幕式表演的哲学美学探讨,及作为审美对象、对象化过程和艺术美与崇高美的象征考察,得出以下结论:(1)观众观看奥运会开幕式的审美历程是经由审美直观到审美欣赏再到审美鉴赏的不断螺旋上升的过程;(2)奥运开幕式表演是人类审美对象化过程,包含主客审美关系、审美距离、理性思维等审美判断要素;(3)奥运开幕式表演的美有两种:一种是形式上作为艺术象征的优美;一种是内容上作为崇高与壮美象征的崇高美。研究为丰富发展我国体育美学理论,促进奥运开幕式表演观赏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4.
《体育与科学》2021,(1):61-66
5G时代数字传播与虚拟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体育文化传播的重大变革,与此同时,数字以及虚拟审美也对原有的体育审美认识造成了重大冲击。本研究认为:5G时代媒介技术的融合发展与应用进一步促进了体育文化呈现数字审美转向,主要表现为"权力"美学的淡化及"大众"美学的渐兴、"静穆"审美式微下的"沉浸"审美发展、"统一"审美向个性化"定制"审美转变。在享受由5G智能时代发展所带来的"红利"时,我们还应注意因审美距离的缩短而导致体育文化的深刻意蕴消解、审美聚焦的转变将体育文化拆分、资本运作下审美风潮后的体育文化落寞的现代性反思。"身体审美"观念转向、情感体验提升、人文情怀回归,构成了体育文化在5G智能时代数字审美的新趋向。  相似文献   

5.
蔡菁 《体育科技》2002,23(4):13-14
运用文献综述法 ,探讨了太极拳的美学思想的表现 ,阐述了外国人学武术的局限性 ,并进一步讲述太极拳在跨国教学中美学因素的传播手段。得出结论 :正值武术进入奥运之际 ,太极拳的跨文化教学一定要注意传播其高层次的审美思想 ,充分体现出其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6.
不断超越的生命之美——论奥林匹克运动的美学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古典奥林匹克运动开始,审美就是她最主要的追求目标之一.现代奥运会继承发扬了古希腊人热情崇拜健与美的人文精神,在"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精神的感召下,进一步拓展了她的审美价值,在激烈竞争的体育比赛中全方位地展示着生命的风采,有效地激励了全人类为不断超越生命极限做出更艰苦的努力,奥林匹克运动的美学内涵因此得到了新的充实.  相似文献   

7.
中国武术:传统审美的文化归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术之美是东方的古老文明之美的缩影。中国武术具有丰富多彩的“美学”思想和价值,在内容和结构上都倾注了极为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文化意识。文章以中国传统审美文化的整体观、和谐观,生命意识观、天人合一观、意象观等诠释中国武术的审美主体、审美感悟、审美意象、审美和谐、审美追求、美育教化等审美体现,以此深化对中国武术的美学认识。  相似文献   

8.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从美学视角出发,对武术套路意境的美学特征进行了论述,认为武术套路与我们民族的其它文化形式,如文学、书法、绘画及舞蹈等,在文化思想、价值取向、审美情趣等方面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呈现出互相融摄借鉴之景象,共同构成了追求审美意境的文化景观。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科技与奥运发展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及过程分析,剖析欧洲三次思想文化运动和三次科技革命对现代奥运会的影响,指出2008北京奥运会提出和实施"科技奥运"理念的价值所在.在此基础上提出科技与奥运发展的两大具体特性--集成性和互动性,并对"科技奥运"展开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10.
武术人文教育传播的新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着重以奥运大文化教育观作为切入点,运用文化人类学、教育学和传播学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奥运教育传播的主题、武术教育传播中人文价值的遗失和奥运人文精神与武术教育融合的必然性,提出武术教育需要从"传统"和"民族"两个向度来把握和操作才能与奥运人文精神实现融合;后奥运时代武术教育传播重在建立基于人文精神教育的传播理念.  相似文献   

11.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以历届冬奥会会徽作为研究对象,从符号学、美学的视角解读冬奥会会徽中的奥运人文精神,并进一步探讨冬奥会会徽的审美发展趋势,丰富冬奥会视觉形象系统的理论研究,为冬奥会在视觉形象设计上更好地体现自身审美价值和社会功能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石晶 《冰雪运动》2013,(3):45-49
冬奥会吉祥物是冬奥会的实体标识,通过外显的美学特征将设计理念、价值取向等文化因素蕴含其中,使其外部美的形象与内部美的精神融合在一起,展现举办地的民族特色,传递奥林匹克精神。运用文献综述、比较分析和归纳总结等方法,将历届冬奥会吉祥物的审美共性与个性进行分析,结合从第22届冬奥会吉祥物的设计所得到的真实美感和自然美、艺术美与科学技术美的完美融合,以及丰富的实体视觉符号和寓意美、民族特性与文化内涵的完美结合等多方面启示,深入探析冬奥会吉祥物的审美创造和欣赏。  相似文献   

13.
在大学生中开展奥林匹克教育具有特殊的时代意义,这不但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和高校体育发展的需要,奥林匹克教育还具有培养大学生的体育精神、发展完满人性、丰富审美情趣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奥林匹克仪式人文价值与高校素质教育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临近,一股奥林匹克教育热潮正在形成。在高校开展以奥林匹克仪式为主题内容的奥林匹克宣传活动既有利于配合北京奥运宣传,又因其独特而鲜明的符号文化特征使大学生容易产生共鸣,并积极地参与其中。同时,对于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提升审美情趣、发展多种能力以及弘扬奥林匹克精神等具有独特的文化魅力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现代奥运会艺术比赛的由来和历史沿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现代奥运会艺术比赛的发展历程进行分析,借以说明它的重要意义和积极作用.奥运会是集文化艺术、商业活动和竞技比赛的盛大集会,现代奥运会与古代奥运会别无二致.虽然从十九世纪中叶开始,奥运会就设置了艺术比赛的项目,但由于艺术门类多样、评价标准不一等原因,是否应该设项比赛的问题始终困扰着国际奥委会和承办国,最后不得不将艺术比赛改为艺术展览.艺术与体育的审美效果具有合则双赢,离则两伤的特点.古代希腊人创立的这种模式具有非凡的文化意义和积极的社会作用,它被今天的人类继承、发扬和改良,相信它还将被永远地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16.
奥林匹克主义的中国化诠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探讨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之时代意义及其矛盾所在,进而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奥林匹克主义”,完善现代奥林匹克思想。研究发现,当前奥林匹克运动的实质,是以“竞技体育为主,兼容体育及其它文化活动”,因而造成了奥林匹克理想与现实上的冲突。改进之道,在于融入中华文化之精神,遂行中国化的“奥林匹克主义”改以“全民体育为主轴,竞技体育为辅助”,如此,奥林匹克理想才有可能实现。基于此,全体中国人应共同研究,配合2008年北京奥运中“人文奥运”的呼吁,推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奥林匹克主义”,使奥林匹克运动成为兼容东、西方文化的全球性运动。  相似文献   

17.
冬季体育的教学目标不仅是增强学生的体质,还应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在美学视阈下深层次挖掘冬季体育运动中蕴藏的美学元素,总结出目前冬季体育教学存在缺乏对冬季体育运动美的发现,冬季体育教学过程缺少美的运用,冬季体育教学环境欠缺美的体现等现状;提出树立美育观,充分挖掘冬季体育教学中美的元素,将美育贯穿于冬季体育教学的全过程,提高教师美学素养,营造冬季体育教学美育环境等冬季体育教学审美教育的实施途径,为更好地完成冬季体育教育教学目标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北京奥运场馆赛后服务城市公共健身游憩空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奥运场馆赛后服务城市公共健身游憩空间是新的奥运经济研究问题。本文选择北京奥运场馆赛后服务城市公共健身游憩空间作为研究对象,以"奥运场馆更重要的功能是赛后服务于城市公共健身游憩空间"这个现点为主线。探讨近几届奥运会举办国赛后场馆服务城市公共健身游憩空间的情况,在借鉴举办国城市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北京奥运场馆赛后服务于城市公共健身游憩空间的战略设想。  相似文献   

19.
In recent years, Olympic education has received increasingly greater attention. It is not just Olympic host cities that have established specialized Olympic education prograrnmes across the board, but also non-host cities are developing Olympic education activities to different degrees. Olympic education has also become an important project in the Olympic preparatory work, and has been an important project in the preparations for the Beijing Olympics. How to understand Olympic education? There are many different ways of looking at it. This essay attempts to take the unique characteristics of Olympic education as a starting point to explore the important role played by issues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 Olympic educ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