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泛在"的沉浸传播将世界连接成一个整体,网络无处不在,人机互动关系出现手游应运而生。养成类手游构建了一个一切皆有可能的虚拟空间,玩家可以种花养宠物甚至构建自己的王国,智能设备将现实和虚拟连为一体,手游中呈现出来的女性修辞方式和沉浸传播具有独特的含义。本文以女性修辞和沉浸传播为理论基础,通过开心水族箱这一典型案例,致力于发掘养成类手游中普遍隐含的修辞方式和传播模式。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凭借强大的连接功能正在重新聚合社会资源,给各个行业带来了空前的机遇与挑战,新的游戏规则正在形成。2014年11月19日-21日,以"互联互通、共享共治"为主题的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开幕。此次世界互联网大会给我们呈现了诸多新思想、新观点——传播无时无处不在:移动与固定并存,虚拟与现实同在;传播无所不能:娱乐、工作和生活边界消失,云计算整合一切;传播以人为中心:个性化定制,回归人的本质。可以说,互联网建构的这个世界,让人们沉浸在其中,满足自我需求及提升自我,是一种超越时空的泛在体验。  相似文献   

3.
王茼萱 《传媒》2018,(11):51-53
据《凯度:2017中国社交媒体影响报告》显示,2017年微信活跃用户近10亿人,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从对用户影响的积极程度上,微信都稳坐中国社交媒体的头把交椅.2017年的微信朋友圈出现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刷屏事件,带来了广泛影响,如下半年的集体晒合成军装照事件;集体晒网易云音乐年度报告、支付宝年度账单事件;集体晒18岁照片事件等.这些微信朋友圈里刷屏级的传播现象,其实都是典型的沉浸传播现象.基于此,笔者尝试从沉浸传播的视角评析微信朋友圈的刷屏事件.  相似文献   

4.
田娇 《出版广角》2018,(1):71-72
VR视频的风靡将人们从传统的语言叙事转向视觉呈现,它所代表的视觉文化着重于人的感官,通过技术手段使人们沉浸在虚拟世界里,并创造了一种新的传播方式——沉浸式传播.以沉浸式传播为主导的视觉文化在某种程度上是读图文化的升级,它会影响人们理性思维的能力,使人们沉浸在虚拟现实中,失去对真实世界的判断和思辨能力.  相似文献   

5.
肖瑶  吴耀辉  王之纲 《传媒》2021,(17):87-90
身体观念的返场与技术意向性的提出,是新媒介时代下重新定义传播主体与强调技术中介化于人与世界关系的思考.本文的研究路径基于伊徳技术意向图式中"(人-技术)-世界"的具身关系图式,提出具身交互情境中"(身体-具身关系)-交互场所"的认知图式.本文的研究结论在于实践维度下,技术意向具有指向主体沉浸状态的能动性,并中介化于以主体身份认同为目标、从物理空间到心理空间映射、从文化认同到情感吸纳的具身交互过程.正确理解参与者、技术意向与叙事空间之间的建构关系,才能正视技术媒介的传播效果与意涵建构中可能存在的文化折扣问题.  相似文献   

6.
消费文化一直影响着媒介传播的实践.在消费文化沉浸下,有的媒体容易被关注度、收视率等因素困扰,有时会发生忽略甚至丧失人文精神的传播现象,媒体的公信力、影响力因此受损.消费文化沉浸下的媒介传播需要找出改善传播效果的策略,加强自律,主动履行好媒体对社会文化舆论的正确引导,提高媒介传播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交往"渗透于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它是形成人类社会关系的方式之一,是贯穿于人类全部历史的线索。我国研究学者李沁认为,我们已经迎来了以泛在网络为基础的"沉浸式"的传播时代,"沉浸人"是这一新时代催生而出的一个新群体,他们的交流行为与方式融合了以往的交流方式,有其独特的交流行为与模式。本文对网络环境下"沉浸人"的交流现状与出路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西方传播研究人员称:世界已经进入"传播时代";传播是一种"动力";通过传播网进行的信息交流,其重要性已不亚于物的交流.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传播网对社会发展(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所起的作用.新的传播技术已具有创造一个"地球村"的潜力,就是说,在当今世界上,人与人、团体与团体、国家与国家关系的密切程度已不是哥伦布时代的人所能想象的了.世界在传播意义上越来越趋于"一体化".这种"一体化"与"多元政治"形成了鲜明对照.人们看到,各国对传播网的控制和运用可能导  相似文献   

9.
毕伟  梁悦  吴琼 《出版科学》2023,(5):51-62
以交互设计与沉浸体验两个方面为切入点,在综合评估岭南地区红色文旅小镇红色资源开发现状的基础上,创新地提出了“云旅游”模式下红色文化的多频道网络媒介传播框架,增强对交互设计的运用;同时,通过引入心流理论与人的认知转化理论建构多频道网络叙事交互与沉浸的经营与优化路径,为我国红色文化传播提供可借鉴的方案。  相似文献   

10.
崔保峰 《传媒》2024,(4):71-74
元宇宙技术催生出的基于虚实融生的“混合现实”空间形态,打破了现实与虚拟的边界,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具身空间沉浸传播、场景空间聚合传播、“超社会”空间社交传播等传播途径实现了全新的视觉译解路径,大幅提升了传播效能。但元宇宙空间下消费主义对传统文化内在价值的消解、视觉沉浸中的“身份与入口”边界伦理、视觉传播中的数字安全挑战等风险因素需要被重视。数字化生存时代,处理好技术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技术与人的关系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1.
张毅 《今传媒》2009,(10):92-93
大众媒体的产出物是信息,投入物是信息,售出物更是信息,采集、加工、传播信息是媒体的主要任务.大众媒体作为一种信息传播工具,其传播内容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素:其一.反映客观物质世界发生、发展变化的系统信息;其二,以人的社会生活现实为核心的信息事件的现象和本质;其三,作为社会成员的人对自己生存于其中的社会公共事务的意见和观点.  相似文献   

12.
微博时代政府形象传播的机遇和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博是一种新型的传播媒介,它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为政府形象的传播带来了机遇:扩大了网络世界中的公共领域,延伸了政府形象的传播范围;开创了独特的传播模式,提供了一个低投入高回报的政府形象传播阵地;弥补了传统媒体的不足,有助于政府形象的即时塑造和修复.作为一把“双刃剑”,微博的发展也为政府形象的传播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注重个性化表达,打破了传统媒体时代多数人对政府形象形成的共识;缺乏信息的把关人,难辨信息的真假,不利于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具有强大的舆论煽动性,阻碍政府和民众的良性沟通,不利于政府良好形象的传播.  相似文献   

13.
张斌 《声屏世界》2009,(9):23-24
大众媒体的产出物是信息,投入物是信息,售出物更是信息,采集、加工、传播信息是媒体的主要任务.大众媒体作为一种信息传播工具,其传播内容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素:其一,反映客观物质世界发生、发展变化的系统信息;其二,以人的社会生活现实为核心的信息事件的现象和本质;其三,作为社会成员的人对自己生存于其中的社会公共事务的意见和观点.  相似文献   

14.
由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以及基于此格局而构建的世界传播秩序,从来都不是平等或对等传播.这就导致中国的国际传播处于被动地位,也是中国国际传播能力与其自身经济体量不相匹配,几十年不懈努力却收效甚微的客观原因.平视世界意味着国际传播的质变阶段的到来,必将带来中国国际传播理念的更新以及传播策略的调整.对中国而言是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期,是参与并重建世界传播秩序,讲好中国故事、塑造国家形象的最好时期.  相似文献   

15.
段淳林  魏方 《青年记者》2022,(22):28-31
元宇宙对众多技术的统筹性创新应用,使社会结构和人类生活产生深刻变革,品牌传播概念及传播流程在与技术、环境的交互过程中演变出新的特征和逻辑关系。具身交互、超级数字场景、社交可供性三个跨学科概念,正在逐渐成为诠释元宇宙品牌传播中“人一场-社交”的三个重要维度。元宇宙品牌传播呈现出沉浸体验、多维互动、社交赋能的特征,品牌传播核心转向“以具身沉浸为中心”,品牌传播方式转向“临场感社交互动”,消费者与品牌的关系由信息接受者转向品牌价值共创者。  相似文献   

16.
媒介技术发展到赛博时代,催生了赛博空间与赛博人的概念.赛博空间被定义为一种人、计算机、信息合为一体的非现实空间.海勒认为赛博人的现实表征体现为"表现的身体以血肉之躯出现在电脑屏幕的一侧,再现的身体则通过语言与符号学的标记在电子环境中产生".在赛博时代,赛博人作为媒介,自由往来现实空间与赛博空间,颠覆了传统传播中的时空观,这为城市历史文化空间的传播带来启发.城市中的历史文化空间要适合当下赛博人的接触习惯,改变过去静止、单一、扁平化的传播方式,通过变文本接触为场景接触、变参与者旁观为参与者沉浸、变再现文本为体验文本三大路径进行历史文化空间的传播,创造新型城市传播实践.  相似文献   

17.
法律是社会关系凋节器.结合中外传播立法的历史,从整个世界传播立法的历史和发展趋势来看,传播立法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控制法阶段,即利用法律控制传播系统,不让非统治阶级拥有传播自由,或特许一定的人拥有传播自由;  相似文献   

18.
钟梦莹 《视听》2022,(4):67-70
4G时代,传统媒体的式微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网络技术对用户生产的赋权造就了人在大众传播中的过分彰显.随着5G时代的到来,互动综艺在节目形式系统和用户沉浸体验方面都有了较大的发展,技术手段的革新为互动综艺带来了新的可能.节目形态上,内容生产突破屏的边界,互动数据的上传构成了新的文本内容;互动渠道上,突破全过程、全场景的传播...  相似文献   

19.
“身体”问题是对“现代化—现代性”的社会历史进程进行反思之后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论域.事实上人类在近现代媒介技术产生之前,主要以身体为媒介实现人与自身及周边世界的沟通和交流;在媒介技术形态异常丰富的现代社会,图像、影像传播再次突显了人类身体及身体语言、身体媒介的重要性,身体媒介的原初性也应在媒介传播研究中被强调和重视.  相似文献   

20.
2007年8月火热的上海书市,一边是请讲堂上的人,指导如何读大书,另一边则有个小人书摊,大人小孩在老式长条凳上排排坐,沉浸在连环画世界.对看动漫玩电游的孩子来说,"小人书"是有点陌生的阅读玩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