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人们有了“年”的概念之后,就产生了种种纪年的方法和作为起算点的“纪元”。在古罗马,常用罗马建国或罗马统治者狄奥克列颠(即戴克里先)称帝的时间作为纪年的开始。在我国古代也曾有岁星纪年的方法(据岁星即木星的运行规律而制定);还有王位纪年法(以某国王上台那一年为纪元)和干支纪元法(以十天为干,十二地支为序相配组成),如清乾隆八年,即干支纪年的癸亥年,也就是公元1743年。那么,  相似文献   

2.
清制,殿试有大金榜、小金榜之制.金榜,即"殿试揭晓的榜式"[1].乾隆<钦定大清会典则例>卷二<内阁>云:"殿试天下贡士……中书书大小金榜及三传折.  相似文献   

3.
公元前77年汉昭帝元凤四年甲辰刘向1岁刘向生。刘向本名更生,字子政,沛(今江苏沛县)人。汉高祖异母弟楚元王刘交四世孙。曾祖父刘富封休侯,祖父刘辟疆晚年官拜光禄大夫、守长乐卫尉。父刘德,少修黄老之学,有谋略,昭帝时为宗正,宣帝时赐关内侯,后又封阳城侯。前66年汉宣帝地节四年乙卯刘向12岁刘向由父刘德保为辇郎。前58年汉宣帝神爵四年癸亥刘向20岁刘向为谏议大夫。前56年汉宣帝五凤二年乙丑刘向22岁刘向之父刘德卒。刘德于武帝年间治淮南狱时,从淮南王刘安处得到道术专著《枕中鸿宝苑秘》一书,传于刘向。  相似文献   

4.
作为清代奇特画家之一,高凤翰有着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而且诗、书、画等样样精通,而且高凤翰晚年极为奋进,这就逐渐将其与众不同的画风彰显出来,与清朝同期艺术家相比,高风翰的绘画风格具有独树一帜的特性.  相似文献   

5.
改琦,字伯蕴,号香白,又号攻芗,一作七香,别号玉壶外史.生于乾隆三十九年(公元1774年),卒于道光九年(公元1829年),是清代著名回族画家.善画人物,尤工仕女,亦画花卉、兰竹,落墨洁净,设色妍雅,在清代画坛上,堪称一派.  相似文献   

6.
两年前,因为几本书的缘故,我和师永刚曾经有过一些沟通.当时,师永刚做<凤凰周刊>的执行主编一两年. 后来再见时,他问:"你打算采访我什么?是关于<凤凰周刊>还是关于书?"这几年,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凤凰周刊>,也通过<凤凰周刊>认识了他.但我还是愿意聚焦到他所编著、合著的书--力图探讨一本图书的畅销可以有多少种形式,在偶然之中究竟有多少的必然因素.  相似文献   

7.
《四库全书》是我国著名的一部大型丛书。每当谈到这部丛书时,少不了要提及它的编纂时间。编纂此丛书的时间,有多至四种说法: 一、清乾隆三十年“清乾隆三十年救辑。”(上海图书馆编《中国丛书综录(1)》P962) 二、清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73年) “……到清代乾隆三十二年(1773年)编《四库全书》的时候,更加确定了。”(杜定友《〈图书分类法〉史略》) “到清代乾隆三十二年即公元1773年编《四库全书》也是采用这四部的分法。”(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图书分类学》) “到清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73年)编《四库全书》时,进一步确定了‘四部’分类法,使其完备。”(白国应《图书分类  相似文献   

8.
《档案与史学》2004,(1):9-18
一月一日(二)阴. 七时许起.欲写文,未成,只是整理些书而已.书太乱,非整理一番后,不能找得出来也.有书等于无书,要书何用!故非努力加以整理不可.十时许,到夏衍处闲谈.十一时许,到小箴处,和孩子们玩了一会.饭后午睡.下午,继续理书.近七时,到怀仁堂看京剧.七时半开演,有李多奎的<钓金龟>,谭富英的<捉放曹>,张君秋的<祭塔>,马连良的<放火取印>,均是不大演的戏,颇佳.十一时许,散.  相似文献   

9.
最初还是在逛书店的时候注意到"天则".在满墙的经管、励志、青春小说中,突然发现了一套<诗>、<词>、<曲>、<赋>,令我耳目一新.店主见我留神看,便顺手拿来另外四本<琴>、<棋>、<书>、<画>推荐,说尽管书店空间紧张,可还是特意封面冲外地平摆着这套书--"因为我也是喜欢读书的人".是啊,不是喜欢读书的人,怎么还能静心来读这些书?细看之下,发现这套书是天则文化公司策划的.  相似文献   

10.
朱敏 《编辑学刊》2004,(6):51-54
姜德明,1929年出生于天津,1950年进入北京新闻学校学习,一年后分配至人民日报编辑部,长期从事文艺副刊的编辑工作,1986年离开这个平生热爱并工作数十年的岗位,主持人民日报出版社的工作,退休前担任该社社长职务.他痴迷于中国现代文学书刊的收藏,所藏甚丰,是继唐弢之后国内著名的现代文学收藏家.同时,他也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热衷于书话和散文创作,先后出版过散文集<南亚风情>、<清泉集>、<雨声集>、<寻找樱花>等十余本散文集,书话集有<书叶集>、<书边草>、<猎书偶记>、<新文学版本>等近二十本.此外,他还编有多种图书.在他的大量编著之中,我们可以领略到这位藏书家和编辑家的文化追求和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1.
稿本<般上旧闻>六卷,山东省博物馆藏,二册,每册各三卷.行字不一,无界栏行格.全书涂乙满纸,然皆规整可辨,盖寿梓前未及誊清之定稿也.撰者葛周玉,字溪璜,号般水渔人,德平人,乾隆庚寅副贡,历官山西凤台知县.<德平县志>[1](以下简称<德平志>)本传云:"著有<般上旧闻>四卷、<般上草堂>六卷梓行."<般上草堂>概其集名,今各家书目不见著录.<般上旧闻>,宣统<山东通志·艺文>[2](以下简称<山东志>)据<德平志>标卷,入史部地理类杂志之属;<贩书偶记>录有嘉庆七年刻本;今<山东文献书目>仅著录此稿本,则其稀见可知矣.  相似文献   

12.
安南不安 大清乾隆53年(公元1788年)深秋,中越边境,镇南关.旌旗猎猎、画解阵阵,铠甲鲜明的大队清军在两广总督孙士毅率领下,挥军安南(越南).  相似文献   

13.
秦蕙田味经窝初印<五礼通考>,版刻甚佳,深受赞许,<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著录一部,上有乾嘉经师批校,弥足珍贵.然其刊印年代,学界尚无定论.本文钩稽该书编纂史事,分析味经窝"初印本"与"通行修订本"异同,推断<五礼通考>初刻于乾隆廿六年冬,修订本之刊行则在乾隆廿九年后,以秦氏病逝,未竟其事.今存味经窝本多为此修订本.而该书又收入<四库>,复增讹谬,因讨论其刊印经过,故附论及之.  相似文献   

14.
刘统勋,字延清,号尔钝,山东诸城人,生于清康熙三十一年(公元1692年),进士出身,官至内阁大学士、漕运总督、工部尚书、翰林院掌院学土、刑部尚书、<四库全书>正总裁等要职,乾隆十九年加太子太傅.诸城刘氏一门多人作官,但以刘统勋、刘墉父子最有名气.  相似文献   

15.
盛京是清代中前期流人流放的二个主要地点,到乾隆二十一年(1756),乾隆帝下旨:"奉天直隶,不便安插军流罪犯,嗣后各省军流,均按照<五军道里表>及<三流道里表>,分别等次,改发别省,其应发奉天直隶府州等处,永行停止.  相似文献   

16.
《四库全书》创修于清高宗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至乾隆五十二年(公元1787年)完成了全书的编纂及抄写,全书收集了自上古至清乾隆年间我国历代典籍之精华,由乾隆皇帝亲自主持编纂,纪昀(晓岚)任总纂官,调集数万人,历时15年,共收书3503种,79337卷,36304  相似文献   

17.
张于垒,张燮之子,龙溪(今福建龙海市)人.人称圣童或神童,卒时年仅十八,著有<麟角集>、<山史>.钱谦益<列朝诗集·张童子于垒传>误记于垒卒龄为二十二;于垒随父入福州的年龄和时间,亦误;又言"遍游吴越、三楚",亦有夸大处.钱氏称于垒为童子,而不呼其为圣童、神童,说明他对于垒的评价有所保留.钱氏以于垒附存张燮,或出于张燮自编文集"浩汗"不精之故.张燮育有六子二女,除第六子外,均卒于张燮之前,且卒时最大的不过二十二三岁,张燮承受了难以承受之痛.张燮卒后,山房易姓,不数年明代江山易主,其大量未刻著作散失殆尽.  相似文献   

18.
王之望,字瞻叔,襄阳谷城人.<宋史>卷三七二<王之望传>未记载王之望生年,仅记:"(乾道)六年冬,(王之望)卒."(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33册,页11539)  相似文献   

19.
孙太初,号石公,梦雨楼主人,白族,云南鹤庆人,1925年12月生.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云南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考古学会理事,云南省文史研究馆特约馆员.孙太初先生擅文物考古,工书、画、篆刻,作品曾获云南省第二届文学艺术创作奖书法一等奖.著<书法与篆刻>、<梦雨楼书法篆刻选>、<云南古代石刻丛考>、<鸭池梦痕>、<云南晋宁石寨山古墓群发掘报告>等.  相似文献   

20.
<鉴真卒传>作为国家正史的传记具有公的官修性质,更能反映鉴真在奈良时代国家政治和佛教界中的活动实态和影响.在有关朝廷、皇室的公式记录方面,要比<唐大和上东征传>详尽.如果把<鉴真卒传>视为正史卒传而具有律令国家正史性格的话,那么<唐大和上东征传>就是私家版的鉴真传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