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李金泽 《安康学院学报》2009,21(5):52-54,74
曹操在汉末军阀混战的特殊历史时期,敢于冒天下之指责,担当起消除割据、统一中原的历史重任,并运用"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策略统一了北方,为最终结束长期军阀混战的局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这种历史责任担当意识,体现在公文中,就是敢于反传统、反正统的思想;体现在公文语言特点上,是强势语言,富有气势,以气取胜.  相似文献   

2.
人民厌恶军阀混战,人民渴望统一是根本原因。曹操以耕战政策作为“定国之术”,注意恢复发展生产,受人拥护。曹操尊重人才,争取民心,是平定乌桓,统一北方,统一全国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课前,可安排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读读《三国演义》中关于诸葛亮的精彩片段,对诸葛亮的性格、才能、人品有一个大致了解。东汉末年出现了军阀混战局面,经过一段时间混战,"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后来基本上统一了北方,接着又想乘胜南下。当时的刘备虽贵为"汉室之胄",但在军阀混战中却一直依附于别  相似文献   

4.
曹操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他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的混战局面中,首次提出了“唯才是举”的用人思想及用人方针,吸收、网罗了大批文武将才,为扫平群雄、统一北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文试就曹操的这一用人思想及用人方针作一评析,敬请方家赐正。东汉末年,在黄巾农民大起义的沉重打击下,东汉政权摇摇欲坠。在镇压农民起义的过程中,一批批豪强地主与各地守宰一起形成了一个个封建军阀集团。这些军阀集团你征我伐,混战不已。为了能在兼并战争中消灭异已,立于不败之地,他们之间除了进行政治、经济、军事  相似文献   

5.
隋朝的建立以及统一全国,是建立在魏晋南北朝以来的社会发展趋势之上的,自东汉献帝初平元年(190)以后,统一的东汉王朝在黄巾起义的打击下已经瓦解,直到隋文帝杨坚开皇九年(589)隋王朝重新统一中国为止,在将近四百年的历史进程中,统一的中国处在分裂割据、军阀混战以及周边各族上层分子侵扰中原的局面之中。但统一始终是这一历史时期的社会发展趋势。 三国时期。魏黄初元年(220)前后,全国各地的军阀在频繁的混战中,逐步形成了三支强大的统治势力,并且在北方、东南和四川地区分别建立起三个封建国家,开启了魏、蜀、吴三国的历史。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是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结果,由于  相似文献   

6.
各家通史和魏晋断代史对曹操屯田积谷为其统一北方战争提供了充足的军粮着墨较多,而对如何把大批军粮源源不断地运到战争前线却很少详究。本文试就曹操在统一北方战争中修凿的几条运河作点阐述,以供大家参考。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在官渡与袁绍对峙十个月,军队的食用靠陆运供给。《三国志·魏志·任峻传》载:“官渡之战,太祖使峻典军器粮运。贼数寇钞,绝粮道,乃使千乘为一部,十道方行,为复阵以营之,贼不敢近。”用这样的办法运输,费人多,效率低。因此到战役后期,曹方军粮遂呈危机状态。  相似文献   

7.
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给黄河流域造成了巨大损失,也使诸军阀面临物资供应短缺的窘境。曹操所实行的屯田制,解决了粮食供应的问题,也为官渡之战后勤供应提供了物资保障。为了保证官渡之战的顺利进行,曹操军队中有专门负责后勤供应的人员。曹操在官渡之战中采取了截击和骚扰袁绍军队后勤供应线的战争方略,使袁绍军队不战自溃。  相似文献   

8.
现行中学《中国历史》课本第三编第二章叙述了魏晋南北朝部分。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分裂时期,也可说是“乱世”。但在这个时期,各族人民经过长期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不断走向融合,社会经济迂回曲折地仍在向前发展;在思想文化方面,也有新的成就。这些为隋唐统一封建王朝的繁荣创造了条件。本文就这个时期中几个重要问题略加论述,以供参考。一、关于曹操及其评价曹操是三国时代一个杰出的历史人物。他出身于宦官家庭。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失败后,军阀割据混战,生产破坏,生灵涂炭。在这些割据势力中,曹操是一个有才能的地主阶级政治家。他实行了一些与别的军阀不同的政策。主要有:(1)抑制豪强。曹操二十岁任洛阳北部尉,造五色棒,犯禁者,“不避豪强,皆棒杀  相似文献   

9.
郭嘉是汉末至三国时期的重要历史人物。他跟随曹操11年,转战南北,出谋划策,多次取得胜利,在曹操统一北方的活动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郭嘉少年时就有远大志向,为施展自己的才华,郭嘉首先投奔袁绍。袁绍在当时北方军阀中势力最大,他占有广阔的地域,兵多将广,再加上门生故吏遍天下,霸业似可成就。但郭嘉和袁绍共事后,发现他原来是一位无能之辈,于是又离开了袁绍投奔曹操。曹操十分欣赏郭嘉的才能,说“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郭嘉也十分敬佩曹操,他说:“真吾主也。”在曹操的谋士中,郭嘉是最年轻的,但却深得曹操的…  相似文献   

10.
荀彧是汉末忠臣,在汉末军阀混战、群雄割据的动荡中,为了振兴汉室,他选择尽心辅佐雄才大略的曹操,他认为只有曹操可以一统天下,他希望曹操一统之后将天下再交回给汉帝。荀彧为曹操集团的成长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随着权力的一步步扩大,曹操进而走向了剥夺皇权之路,这与荀的初衷有很大的不同,荀彧的目的是维护汉室权威而不是帮助曹操谋取皇权,所以,荀彧与曹操分道扬镳了。  相似文献   

11.
荀彧是汉末忠臣,在汉末军阀混战、群雄割据的动荡中,为了振兴汉室,他选择尽心辅佐雄才大略的曹操,他认为只有曹操可以一统天下,他希望曹操一统之后将天下再交回给汉帝。荀彧为曹操集团的成长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随着权力的一步步扩大,曹操进而走向了剥夺皇权之路,这与荀的初衷有很大的不同,荀彧的目的是维护汉室权威而不是帮助曹操谋取皇权,所以,荀彧与曹操分道扬镳了。  相似文献   

12.
辽辽是以契丹贵族为主体在我国北方建立的一个王朝。契丹族是我们古老民族之一,是秦汉时期的东胡、鲜卑族的一支,居住在辽河和滦河的上游,过着游牧和渔猎的生活。唐代后期,契丹族逐渐强大。公元九一六年,契丹族的领袖耶律阿保机统一了各部,正式建立了契丹国,以势力直达大漠南北。当时中原地区是五代十国时期,军阀混战,政局动荡,契丹的势  相似文献   

13.
东汉末年,朝政腐败,封建军阀纷纷各据一方,形成了“群雄割据”的局面。经过长时期的混战,曹操、孙权、刘备分别据有中原、吴、蜀,三国鼎立局面因此出现。对三国时期的学校教育,教育史家们历来贬多褒少,较为典型的一种评价是,魏虽有太学之名,仅为掩人耳目的装饰品  相似文献   

14.
汉末三国时期,军阀混战,社会经济遭受重大破坏。旧的经济地理格局被打破。曹操推行屯田制,刺激了水利工程的建设;同时,农田灌溉水利工程促进了曹魏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蜀汉和孙吴也积极屯田,兴修水利,新的经济地理格局逐步形成。  相似文献   

15.
关于曹魏西晋军屯是否存在两种类型,史学界看法并不一致,我同意有两种类型,但对具体情况的理解尚有不尽一致的地方,现提出来参加讨论. 在汉末军阀混战期间,曹操高人一筹,推行屯田以解决军粮问题,于建安元年(196年)开始实行民屯,以后逐步推广,到曹魏后期有些衰落,西晋建国后正式废除.与民屯开始的时间差不多同时,军屯也开始了,曹魏前期军屯的规模并不大,到曹魏后期有了发展,并一直延续到西晋.  相似文献   

16.
建安九年(公元204年)八月,曹操的军队攻克袁尚占领的邺城,夺取了冀州南部。同年九月,曹操下令改革税制,其收田租亩四升,户出绢二匹,绵二斤而已,他不得擅兴发。新税制按亩收田租,按户收绵绢,曹操改革税制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一、财政困难东汉末年经过黄巾农民大起义,又经过初平以来的军阀混战,社会经济遭到了很大的破坏。初平时期,军阀混战,董卓在迁都长安时,“卓部兵烧洛阳城外面百里,又自将兵烧南北宫及宗庙府库民家,城内扫地殄尽”国家帑藏因兵乱被焚掠一空。董卓带着劫掠的财物西迁后,藏于郿地“万岁坞”。…  相似文献   

17.
重点和难点关于曹操的历史地位曹操是三国时代一个杰出的历史人物。他出身于宦官家庭,父亲曹嵩是阉宦曹腾的义子,官至太尉。东汉末年,军阀割断混战,生产破坏,人口大量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呜”(曹操《蒿里》)。社会的统一与分裂割据已成为主要矛盾。在这些军事割据集团中,曹操是个有才能的政治家。他实行了一些较好的政策。终于统一了北方。他的政策主要有:(1)压抑豪强。曹操二十岁任洛阳北部尉,造五色棒,犯禁者“不避豪强,皆棒杀之。”官渡之战后,他下令“重豪强兼并之法”,指责袁绍在冀州地区放纵豪强兼并小民,下令不准豪强逼迫小民代出租赋。(2)兴立屯田,安定民生。曹操听从枣祇、韩浩的建议,在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开始实行屯田,同时修复和  相似文献   

18.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起初,主要战场在黄河流域。建安元年(公元一九六年),曹操挟持汉献帝刘协到许昌,利用朝廷名义发号施令,对其他军阀集团实行各个击破。建安十二年(公元二○七年)基本上统一了中原。次年,曹操率大军南下,计划先占荆州,再取东吴,而后攻占益州(今四州省),实现他统一中国的目的。曹操向荆州(治所在今襄樊市)进军,非常迅猛。七月发兵,九月兵到新野,刘表(八月病死)的次子刘琮不战而降。于是曹军长驱直入,进取樊城襄阳,大败刘备于当阳长坂,夺占江陵,并乘胜顺江东下,指向东吴。  相似文献   

19.
略论曹魏屯田的历史作用与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魏屯田是史学界向来关注的一个课题,对它的研究在许多方面均有了长足的进展。然而关于曹魏屯田的历史作用与地位,似乎还有必要进一步进行研究和探讨,我以为在某些地方还存在评价过高的倾向,其主要表现是:(一)认为屯田解决了军粮问题,是曹操克服群雄、统一北方的决定性措施;(二)认为屯田解决了  相似文献   

20.
东汉末年,中原大乱,陷入军阀混战的局面.两汉之际内迁至北边塞内诸郡的匈奴和乌桓,乘机再度内迁并加入各派势力的争斗之中,故而在曹操初定中原时,首先遭到削弱,造成北方草原鲜卑独大的局面.鲜卑大人轲比能、拓跋力微、慕容氏相继而起,试图效仿西汉时期的匈奴,统一草原上的各部族.中原政权担心草原统一对的局面会威胁到北疆的安危,遂采取策略一再将其打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