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皖南事变中,项英是“负有责任”还是“负有全部责任”?40多年后,百科全书中关于“项英”条目的编撰,推动了对项英进行实事求是评价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2.
最近电视剧《新四军》播出后,许多参加过新四军的老同志认为,剧中对项英的某些描述和评价有违史实,对项英的总体评价也欠妥。笔者长期从事新四军历史和项英的研究工作,现就如何正确评价项英谈谈自己的看法。 1941年皖南事变后,部分遭损失的责任被全部推给项英,项英的名字也从有关党史、军史著作中消失,功绩被忽略 时任新四军副军长、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书记、中共中央东南局书记的项英,名字很快从有关党史材料中消失。例如,中共“二大”时,项英本是出席大会的12位代表之一,可有些  相似文献   

3.
皖南事变中,项英同周子昆突出重围,1941年3月23日晚上在泾县茂林山上的蜜峰洞中被叛徒刘厚总杀害。项英的一生,留下许多难解之谜。  相似文献   

4.
皖南事变中,项英同周子昆突出重围,1941年3月23日晚上在泾县茂林山上的蜜峰洞中被叛徒刘厚总杀害.  相似文献   

5.
所谓"叛徒"被丈夫项英击毙 曾是中国共产党第二任领袖的瞿秋白,于1935年6月18日,在福建长汀西部的罗汉岭脚下从容就义.  相似文献   

6.
一九四一年皖南事变发生后,四十年来对项英、周子昆二烈士殉难的记述,所说不一。据陈子谷著《皖南事变前后》记述:“……项英和周子昆两人,还只是带着一个警卫员和一个副官,跑到一个山洞里躲起来。没有想到这个副官是一个叛徒。这个叛徒看到当时那样情况,认为大势已去,共产党似乎再没有什么希望和前途了,又看到项英和周子昆两人,身上带着金子,便乘警卫员不在和项英、周子昆两人冷不防的时候,开枪把他们两人打死,拿了他们身上的财物逃跑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中,有当年杀害项、周二烈士的凶手——叛徒刘厚总(叛变后改名刘雄)给蒋介石的报告原件,其自供杀害项、周二烈士的情节,与陈著所述相近。在这一报告中,还供认了杀害项、周二烈士的地点。这一报告,对项、周二烈士的被害经过,起了重要的印证作用。  相似文献   

7.
一、北上抗日宣言在永安发表,提前三个月揭开长征序幕1934年7月15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副主席项英、张国涛;中国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朱德,副主席周恩来、王稼祥等人联名发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中,  相似文献   

8.
刘定 《湖北档案》2013,(9):34-35
新四军中有这样一支部队由于长期远离军部、孤悬敌后,很少被人们关注,这就是新四军第五师。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谈判达成协议,于当年的10月将在江南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叶挺任军长,项英任副军长。  相似文献   

9.
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向世界介绍了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的红军.而斯诺笔下的新四军,就不太为人所知了.其长篇通讯《项英的一支铁军》在《亚细亚》月刊1939年5月号发表后,被上海《良友》画报和《华美》周报翻译转载.后来,斯诺又采写了多篇关于新四军的报道和通讯,让中外人士深入了解新四军坚持江南抗战斗争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0.
阅读速递     
《邮票再现中国历史上的今天》,《项英传》,《民族地区的农村改革与发展》,《财务智慧——如何理解数字的真正含义》,《新官上任——领导者成功转型的艺术》,《人人都爱经济学》,《海尔的高度:中国领袖企业海尔的最新变革则,《达芙妮模式:成功专卖》  相似文献   

11.
周洪林 《云南档案》2012,(11):23-23
<正>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成立。党和苏维埃中央政府十分重视依靠群众的力量来克服政府中的不廉洁行为。1933年12月15日,中央执行委员会下发了由主席毛泽东、副主席项英签发的《关于惩治贪污浪费行为》的第26号训令。这是我党历史上颁布的第一个反腐法令。训令的颁布,对腐败分子产生了巨大  相似文献   

12.
<正>在1939年2月的一次会议上,时任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员的陈毅提出,新四军应该有一支雄壮的军歌。新四军副军长项英和大家均表示同意,并请陈毅写词。陈毅欣然答应,于3月30日写出歌词初稿《十年》,共分为三段:光荣的北伐行列中/曾记着我们的威名/我们继承着革命者受难的精神/在南国的罗霄山/锻炼成为钢铁的孤军/这里有革命的反帝的歌声烂漫/飘扬海外/散播农村/我们送出了抗日先遣的万里  相似文献   

13.
正80年前的1934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中央党务委员会委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副主席兼中央工农检察委员会主席项英,亲率由中央党务委员会和中央工农检察委员会干部组成的检举工作团,深入于都县查处贪腐大案,一举揭开其深藏不露的黑幕,拿下县苏维埃主席等多名渎职贪污分子,有力地推动了中央苏区的反腐倡廉斗争。回顾这起大案的查处始末,依然令人感叹不已。问题震动高层于都县隶属1933年8月成立的苏  相似文献   

14.
曾在国民政府时期担任国民革命军独立团团长的叶挺,在抗日战争爆发(1937年)后担任新四军军长,但却与副手项英矛盾重重,权力处处受制,军事战术屡屡受挫。情绪低落的他曾三次向中共中央以及蒋介石请辞军长之职…… (一) 1937年10月1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式宣布:南方8省13个地区(不包括琼崖红军游击队)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任命叶挺为军长。  相似文献   

15.
主贝 《图书情报知识》2004,(4):F004-F004
《管理咨询基础》作为高等学校信息管理类专业核心课教材 ,已由武汉大学出版社于 2 0 0 4年 5月出版。主编 :焦玉英教授 ;参编人员 :焦玉英、杨景旗、陈芳、武琳、胡一俊、王娜、项英。该书全面阐述了以下内容 :现代管理咨询的原理 ;咨询作为服务性产业的构成基本要素及其各要素之间的彼此依存、相互促进的内在联系 ;根据我国企业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环境中求生存、求发展对管理咨询的需求。同时 ,该书系统介绍了企业竞争与生产管理、企业战略管理、企业供应链管理、企业客户关系管理、企业文化管理等领域咨询的介入程序、方法和策略。此外 ,该…  相似文献   

16.
1934年1月4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首府瑞金。这一天,被称为“中央苏区第一大报”的“红色中华”报,在第二版显著位置上,发布了一份1933年12月15日,由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副主席项英共同签署的“关于惩治贪污浪费行为”的第26号训令,以及中央工农检察部一封“怎样检举贪污浪费”的指示信和《人民委员会对于中央总务厅瑞金县反贪污浪费案的处分》。该训令和指示信及处分,号召中央苏区广大军民立即行动起来,迅速开展检举和惩治贪污浪费行为的斗争。  相似文献   

17.
南京雨花功德园里长眠着新四军将领项英、袁国平、周子昆等几百位在战争年代牺牲的知名烈士及和平时期有重大社会影响的见义勇为英雄。2006年5月18日,南京雨花功德园英模园免费为一名感动南京城的人物立碑,他既不是叱咤风云的英雄,也不是声誉显赫的社会名流,而是一个年仅5岁的小男孩,鲜花环绕中,镌刻着“生命似花常艳”的印度红底色的花岗岩雕塑纪念碑在蓝天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朝气蓬勃。南京市雨花台功德园副总经理阮锋说,这块墓地是专为那些为社会做出特殊贡献的人设立的。而为一个5岁的小男孩立碑纪念,这在功德园还是第一次。因为他捐出器官救助了4位病人,是一个了不起的壮举,值得人们永远纪念。  相似文献   

18.
1940年11月9日为避免抗日统一战线的破裂,我党答应将江南的新四军部队北移。蒋介石、何应钦、顾祝同等人一方面制造支持新四军北移的假象,一方面暗中调兵遣将,集中7个师共8万兵力,埋伏在皖南泾县的茂林地区,并于1941年1月6日对奉命北移的新四军军部及所属部队9千余人突然进行袭击。新四军广大指战员在叶挺军长的指挥下奋勇抵抗了一个多星期,终因敌众我寡、弹尽粮绝而损失惨重。其中2000多人战死、4000多人被俘,突出包围的仅约2000余人。军长叶挺下山与国民党部队谈判被扣,副军长项英与参谋长周子昆突围…  相似文献   

19.
姜飞 《新闻大学》2000,(2):57-61
1941年1月13日国民党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国民党直到1月18日,才在其所属的《扫荡报》(重庆)第二版进行了“报道”。之所以说它是所谓的“报道”,是因为它的报道是错误的,是掩盖事实真相,误导舆论和民众的报道。其全部报道内容包括一条消息,“新四军抗命叛变全部已遭解散”,副题是“军长叶挺就擒交军法审判副军长项英在逃正严缉中军委会通令撤消该军番号”;在消息后附“军委会通令”,以及“军委会发言人谈话:新四军叛变并非偶然当局整饬军纪遂采断然处置”;还有社论“论严肃军纪”。同一天的《大公报》(重庆)也在其第二版的同样位置登出与《扫荡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学术界关于皖南新四军的北移路线存在许多争论。在皖南事变之前,新四军的北移有三条路线可选,即北线、东线和南线。相对而言,从北线铜陵、繁昌间渡江转移是比较安全的。新四军经该线北移路程较近、地形熟悉,掌握敌伪的活动规律,准备最为充分,具有政治优势,有敌顽矛盾可以利用,有渡江的经验可以借鉴,即使遭到拦截,可能遭受的损失也是最小的。但从北线转移也有不利因素,主要是敌顽的封锁和国民党散布了新四军北移消息。由于各种原因,皖南新四军最终放弃了从北线转移的计划。其主要教训是:项英犹豫动摇,丧失了渡江的最佳时机,高估了困难,没有舍局部而保整体的决心。无论新四军选择怎样的北移路线,大部队北渡长江和复杂的敌情迟早都是要面对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