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论民谣在当代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民谣历史悠久,发展到当代,有了它新的内容与特色。本文试从时政谣、校园谣、手机谣三大方面对当代民谣的内容加以分类,分析其各自的特点,并从成因、传播、民谣自身的魅力三方面探索当代民谣的繁荣原因。  相似文献   

2.
我喜欢的音乐是两个极端——摇滚和校园民谣。我记得我第一次这么说的时候的确有人伸手过来摸我的额头看我是不是发烧。我有六盘心爱的CD,《校园民谣1》、《校园民谣2》、《高晓松作品集》,以及麦田公司的  相似文献   

3.
我喜欢的音乐是两个极端——摇滚和校园民谣。 我有六盘心爱的CD,《校园民谣1》,《校园民谣2》,《高晓松作品集》,以及麦田公司的“红白蓝系列”。朴树的“白色孤独”,叶蓓的“蓝色忧伤”和筠子的“红色激情”。  相似文献   

4.
《教育》2008,(19)
上世纪80年代鼎盛并开始膨胀的台湾校园民谣开始风靡大陆。即使现在,大陆的很多校园民谣的创作者都不断地提到了一个名字——罗大佑。是他的歌深刻地影响了校园民谣的创作者们。  相似文献   

5.
谈到校园民谣,乐评家李皖说过一句话给我印象极深:“最好的校园民谣产生于一只脚踏进成人世界时对青春的回头一望。”校园民谣中很多经典之作大多创作于80年代末至90年代  相似文献   

6.
文章亮点写出了校园民谣那种令人心痛的纯粹和简单,其感触真实动人,引人共鸣。在听过摇滚、蓝调、古典、流行等一系列的音乐之后,我发现了校园民谣。第一次听校园民谣是在夏天,到一家琴行买  相似文献   

7.
最近,一盒名为“校园民谣”的录音带走红大陆乐坛,在各大城市的年轻人中掀起“民谣”热潮。在港台歌曲及播滚乐仍大行其道的情况下,“校园民谣”属于另一类声音,是北京一些大学的学生(非  相似文献   

8.
我不是一个懂音乐的人,所以在这里对音乐夸夸其谈,好像是一件蛮可笑的事,但因为我喜欢校园民谣,我想对那些即将离我们远去的校园民谣写下我的感受。  相似文献   

9.
正我喜欢的音乐是两个极端——摇滚和校园民谣。我记得我第一次这么说的时候,的确有人伸手过来摸我的额头,看我是不是在发烧。我有几盘心爱的CD,《校园民谣1》《校园民谣2》《高晓松作品集》以及麦田公司的"红白蓝"系列,包含了朴树的白色孤独、叶蓓的蓝色忧伤和筠子的红色激情。一直到现在我都不知道应该怎样来界定高晓松的音乐。可我确实真正感受到那些哀伤清淡的旋律里面所蕴藏的激情,如同夜晚大  相似文献   

10.
随着阅历的增长,孩子们的内心逐步成为一个独立的世界,也是顽强的世界,是家长老师未必可以随意闯入和被他们接纳的。得出这一印象是最近听到了不少“校园民谣”或日“校园童谣”,让我吃了一惊。民谣童谣来自中小学生群体的非正式场合,不胫而走于校园内外,带给孩子们同校园主流文化截然不同的刺激与快感。调皮的孩子施展着手法,表达出与原作大相径庭的意义。比  相似文献   

11.
当校园民谣只是飘零于昨日的风中,如黄昏的风铃声飘落于某些人的记忆中,我的心里却是永远珍藏着老狼那沙哑而又真诚的声音。校园民谣是清醒的心的呓语——我一直这样固执地认为。  相似文献   

12.
在过去的十年间,校园民谣留给人们印象最深刻的是高晓松、老狼和一首《同桌的你》,其余的都被人丢在风里。从黄小茂第一次在他的企划文案里写下“校园民谣”这四个字开始,到现在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这十年间,除了1994年校园民谣火得让人无处躲闪之外,其余时间,没有人再愿意提起这四个字。它可以成为人们心底的记忆,可以成为人们对某一时代的怀旧。  相似文献   

13.
张家金 《文教资料》2009,(20):114-115
学校是实施美育最重要的基地.优秀的校园民谣是鲜活的教育资源,将少量的爱国主义民谣纳入到学生的审美教育中,对于拓展学生视野和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鲁佳 《留学生》2014,(22):9-9
电影《醉乡民谣》里的主角勒维恩说:“如果一首歌既不是新歌也不会过时,那它就是民谣”。民谣是美国所有音乐形式中我的最爱,中文歌里我最喜欢的校园民谣这种音乐形式,也源于美国民谣和乡村音乐。而美国民谣与乡村音乐是血源相近、相互影响的,从某种程度上看就是同一类型的音乐。在网络还没有普及的上个世纪末,我刚上大学的那一年,一本叫做《音乐天堂》的有声音乐杂志把我带到了西方音乐的天堂。时光真奇妙,多年后我在美国读硕士期间,竞有幸来到了被誉为美国民谣和乡村音乐故乡的音乐天堂田纳西。  相似文献   

15.
校园民谣的声音终于渐渐地微弱了。《同桌的你》逝去了,《青春无悔》逝去了;曾经的感动逝去了,曾经的真情也逝去了。似风飘过,不留影迹。但是该说的还是得说。校园民谣与校园文学的命运似乎很相似,长久以来一直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校园文学曾被视为“显示自己的浅薄和孱弱”、“无骨头”。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看到的听到的大多是对校园民谣的责诘和非难。是严词正义大义凛然的愤恨和痛斥。攻击  相似文献   

16.
校园媒体是构建校园文化、引导校园舆论、加强师生沟通的重要渠道。本研究通过在大学生中做调研,了解校园媒体对受众的实现途径、受众群体的关注点、参与性、满意度和校园媒体影响力,并从校园媒体形式、内容的改革以及对受众的了解、引导等方面提出对策,以期建设并营造和谐的校园舆论环境,更好地为广大师生服务。  相似文献   

17.
在过去的十年间,校园民谣留给人们印象最深刻的是高晓松、老狼和一首<同桌的你>,其余的都被人丢在风里.从黄小茂第一次在他的企划文案里写下“校园民谣“这四个字开始,到现在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这十年间,除了1994年校园民谣火得让人无处躲闪之外,其余时间,没有人再愿意提起这四个字.它可以成为人们心底的记忆,可以成为人们对某一时代的怀旧.……  相似文献   

18.
在过去的十年间,校园民谣留给人们印象最深刻的是高晓松、老狼和一首<同桌的你>,其余的都被人丢在风里.从黄小茂第一次在他的企划文案里写下“校园民谣“这四个字开始,到现在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这十年间,除了1994年校园民谣火得让人无处躲闪之外,其余时间,没有人再愿意提起这四个字.它可以成为人们心底的记忆,可以成为人们对某一时代的怀旧.……  相似文献   

19.
同桌的你们     
这些天一直在听校园民谣,其中当然少不了《同桌的你》。伴着歌声,我回想起有同桌的日子……  相似文献   

20.
《音乐世界》2014,(20):141-141
岁月回声 情怀如初 今年秋天,临近不惑的台湾民歌与年方二十的校园民谣在金桥国际不期而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