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顾晓渊 《新闻世界》2010,(5):181-182
"宅男宅女"是新兴的网络语言,他们引领了一种新的"足不出户"的生活方式,并催生了"宅经济"。作为网络时代的产物,它也影响着网络文化,同时与网络品牌的构建有着互动关系。本文以淘宝网为例,分析网络品牌与宅青生活方式的互动,并对宅居时代的网络品牌构建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宅男"、"宅女"是指在当今社会中,每天都在家里,不出门参与社会生活的一群人.他们认为参与社会生活已经变得不再重要,每天可通过媒介来了解外界世界,参与其中.而作为电子媒介技术的代表--电视、电脑等媒介成了"宅"一族的主要接触媒介.  相似文献   

3.
《文汇报》发表王磊的文章提到:从“打酱油”、“宅男宅女”到“圙”、“槑”,一份“2008年网络流行热词”这几天悄然流传。排名靠前的“热词”折射出市井文化的智慧和生活新变化,却也面临“危害”正统语言纯净度的争议。而相关学者却宽容地看待网络语言的另类,认为网络用语的“对垒”成为网民“自我成熟”的注脚。  相似文献   

4.
所谓的“宅网站”就是和“宅男宅女”类似的沉默内向、足不出户、自娱自乐,与外部利益相关群体缺乏有效互动,不能有效分流受众注意力的网站。报纸的新闻网站只有从众多的媒体中凸显出来,从众多网站中凸显出来,让自己的经营板块在新闻板块中凸显出来,有效地分流受众的注意力,才能让宅网站“去宅化”,那么,网站的盈利也就可以预期了。  相似文献   

5.
陈超 《东南传播》2012,(3):10-13
作为"儒家思想"与"日本文化"相互妥协的产物,近年来在台湾本土发展起来的"宅男女神"这一特殊文化现象,引起了两岸社会不小的关注。本文试图通过对台湾"宅男女神"外貌特征、宅男受众群体特点,及其大众媒介呈现方式的检视,从女性主义的视角指出,在"宅男女神"现象中,"宅男女神"依旧是父权社会下男性对女性性迷思的产物。同时,作为注意力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宅男女神"在大众媒介的刻板印象与扭曲下,成为物化后的男性消费品。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科技革命的到来,人们进入全新的网络时代。网络传播作为一种全新的现代化传播方式,正日渐深入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观念和生活节奏。作为一种网络传播工具,"人肉搜索"以人工参与为主,发挥着网络扬善惩恶的力量,充分显示了人际网络的威力,强调了网民互助的精神。在社会正义遭到侵犯时,它能起到防卫作用,但由于缺乏规范,往往会出现防卫过当,"人肉搜索"侵犯隐私权恰恰凸显了这个问题。因此,在"人肉搜索"的过程中如何掌握好"度"的问题非常重要,我们应提高风险意识,并进一步研究,使之趋于完善,使这把双刃剑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正不到4年时间,微信已积累了8亿用户,其中月活跃账户达3.96亿。一个人时、聚会时,在车上、在路上,在睡前、在醒来后,人们争分夺秒地刷着"朋友圈",沉浸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在中国,"微信依赖症"正在形成。这种依赖症背后,是一种孤独的症候。微信有让你变得越来越孤独吗?被微信"绑架"了科技宅男爱上了手机里的人工智能系统OS1,跟"她"(由性感女神斯嘉丽·约翰逊配音,相当于iPhone里的Siri)发生了一段人机畸恋,最后发现"她"同时爱上了461人,遂罢用手机,回到不美好但真实的现实生活。以上是最近受热捧电影  相似文献   

8.
策划简报     
策划简报腾迈\中国为麦当劳推出夏日"见面吧"主题活动TBWA腾迈\中国集团在今年夏天为麦当劳推出为期三个月的"见面吧!"主题推广活动。这一活动结合传统电视、网络和促销活动,鼓励当今的年轻人,大学生的宅男宅女在暑假期间"见面吧",与朋友们到真正的现实地方,进行真实的交流。麦当劳更希望借此次活动,倡导并积极推动当代年轻人进行超越网络社交的真实交流体验,通过更多的"见面吧!"增进并加强人与人之间的关怀与亲密。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们生活工作节奏的加快,人们的静态阅读时间被碎片化,纸质阅读一统天下的时代已经被打破,"途书"已经成为信息时代人们推崇的一种阅读方式。网络、手机、电子阅读器等新的载体不断出现,帮助人们实现"在路上的阅读",带给人们一种学习娱乐的新体验。论文探讨"途书"带给人们的好处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周玲 《新闻传播》2012,(2):34-36
网络社会不断发展,麦克卢汉的语言"地球村"似乎已经变成现实,然而福柯对于"全景监狱"的描述又成为人们对网络社会的一个担心。到底哪一种是现实,还是兼而有之?本文试图通过对理论和现实的比较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对社会生活产生深刻影响。近年来,在互联网领域出现的"人肉搜索"现象,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人肉搜索"让虚拟的网络世界更加真实化,具有一定的社会舆论监督意义。另一方面,其通常是一个群体针对某个人进行所谓的道德审判,往往会涉及侵害个人隐私权等诸多法律问题。但目前我国对"人肉搜索"还没有明确的立法,对其加以理性的法律约束与道德考量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交往"渗透于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它是形成人类社会关系的方式之一,是贯穿于人类全部历史的线索。我国研究学者李沁认为,我们已经迎来了以泛在网络为基础的"沉浸式"的传播时代,"沉浸人"是这一新时代催生而出的一个新群体,他们的交流行为与方式融合了以往的交流方式,有其独特的交流行为与模式。本文对网络环境下"沉浸人"的交流现状与出路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沉默的螺旋"现象已经开始发生变化。在很多情况和条件下,尤其网络上对于突发事件的讨论,"反沉默的螺旋"的现象日益凸显出来。伴随着"反沉默的螺旋"现象,谣言四起,事态发展受到外界舆论影响而越加恶化。本文以"7·23"温州动车事故为例对此问题展开讨论,试图寻找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的不断进步与普及,给"网络神曲"提供了迅速走红的契机,也使得"网络神曲"更多地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网络神曲"实现了全民参与和全民狂欢,也极大地颠覆了传统的话语体系.文章针对这种现象,运用传播学理论,对"网络神曲"走红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同时针对"神曲"热提出了一些冷思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草根文化的兴起为依托,在探讨"博客"对"草根传播"的影响。10年前,"网络草根"还只是漂浮在中国互联网世界中的无名之辈,而今日越来越多的"草根名人"、"草根英雄"从网络中涌现出来。网络这个虚拟世界让人们重新发现现实生活中被忽视的美好。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地根据时代发展来择取和凸现草根文化的代表,真实地体现草根的生活状况,才能真正地提高大众的文化水平。  相似文献   

16.
刘苗 《大观周刊》2011,(38):22-22
在瞬息万变的当今社会,网络上的新词新语层出不穷。“hold住”就是其中之一,它的迅速走红离不开网络的昔及与应用。其主要结构特点是由英汉两种语言词汇结合而成。它的使用已经遍布整个网络,因而丰富了人们的日常交际用语,  相似文献   

17.
信息传播的飞快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尤其是网络的迅速普及,使我们的生活方式变得更加方便快捷。而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网络道德"的日渐下降,也是当今社会主要问题之一。网络中的资源共享,言论自由给网民提供了一个释放自己情绪的平台,网民通过各种方式在网络上宣泄不满,发表言论,其中也不乏一些人使用过激的语句和行为。自"人肉搜索"出现至今,引发了很多"网络暴力"行为。本文通过"人肉搜索"的利弊分析,网民心理分析等方法,提出一系列控制"网络暴力"的方法和措施。从网站和社会对"人肉搜索"的引导和利用,到网民自身素质的提升,给"网络暴力"问题带来新的出路。使"人肉搜索"在一个健康的态势下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请把我埋在,埋在这春天里。"一首《春天里》曾经唱出了众多"北漂族"的辛酸与无奈。"北漂",作为中国人口流动中的一种特殊现象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漂"一族主要是指那些在大城市闯荡的年轻人。时至今日,这个族群中又等了一些被称之为"老漂族"的老年人。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得不选择背井离乡,涌进大城市工作。而老人为了跟晚辈团聚或帮助子孙打理生活,不得不加入了流动队伍。因此,这些跟着"漂"的老年人群体被称作"老漂族"。当下中国,  相似文献   

19.
郑达威 《传媒》2007,(3):60-61
网络技术提供了不同于现实环境的虚拟空间,网民可以相对自由地参与其中并和其他网民发生关系.发端于"黑客"(英文"hacker"的音译)文化的"客"文化反映的是网络虚拟空间里网民的一种新的交往方式.在"客"文化的交往活动中,"实在"表现为各种网络形式及其负载内容,"价值"表现为网民不同层次、不同种类的交往目的.  相似文献   

20.
凌争 《今传媒》2012,(2):126-127
随着网络传播的发展,"标题党"类型的新闻标题已逐渐代替新闻理论意义上的新闻标题,它以吸引读者阅读为主要目标,创造了一种"新闻标题"的新形势。但由于"标题党"只注重吸引读者获得高点击率,忽视了新闻理论及新闻的内在属性,所以这是一种在新时期竞争条件下所产生的一种不符合新闻理论的新闻标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