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高校扩招背景下的教育质量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高校扩招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在规模上已经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2004年全日制大学招生数量已居世界第一,毛入学率超过19%。按照美国著名学者马丁·特罗关于高  相似文献   

2.
随着近几年来高校的大扩招,高校在校生数急剧增加,1998年全国招生108万人,1999年招生160万人,2000年招生220万人,招生规模相当于1998年的一倍,两年就翻了一番,高校毛入学率达11%。中央决定在十五期间,中国高等教育要完成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换,这预示着今后几年每年至少要扩招20万人以上。江苏省普通高校在校生从1995年21万人增加到2000年的47.5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15%。  相似文献   

3.
美国的高校招生制度与这个有着“大熔炉”之称的国家一样,是一个典型的大杂烩:其一端是开放式招生,另一端是高选拔式招生,介于二者之间的各种一般选拔式招生。这种复杂的高校招生体系与美国高等教育特有的总体发展背景是分不开的:其一,高等教育高度普及。作为世界上高等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从上世纪70年代起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就达到50%,目前其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超过82%。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加速发展高等教育事业。连续扩大高校招生规模。1999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159.68万人,比1998年的108.36万增加了51.32万人,增长幅度为47.37%,毛入学率达到10.5%。2000年、2001年继续扩招,2001年普通高校招生人数达到260万人,比2000年的220.61万增加了39万人,增长了17.6%,毛入学率达到13%。高校扩招是  相似文献   

5.
教育规模扩大对长期经济增长的引致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基本范式基础上引入基础教育入学率和高等教育入学率两个解释变量,经过计量经济分析发现,1982-2004年间平均每年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各自每增加1%将会促使或引致GDP分别增长约524亿元和712亿元。表明扩大高等教育规模更具有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高校的入学率持续增长,2004年,高校招生447万,毛入学率达到19%,宽口径在读学生总数达到2000万,高等教育已经实现由原来的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平滑过度。与此同时,高等教育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了不少问题与矛盾,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日益凸显。2005年我国高校毕业生总数达到338万,与2004年相比,增幅达20.71%,在社会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更加突出。网上求职逐渐为广大高校毕业生所接受和钟爱,由教育部主办、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承办的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信息网(www.myjob.edu.cn)(以下简称“就业网”)…  相似文献   

7.
考试信息     
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19%2004年我国高校毛入学率超过19%,我国的高等教育规模已居世界第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是表明一个国家提供高等教育机会的综合水平。2000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以每年平均两个百分点的速度递加。(闻讯)  相似文献   

8.
湖北中职招生规模首次超过普高 湖北省不断加强高中阶段教育统筹,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连续三年保持了中等职业教育招生30%以上的增长速度,2007年的招生规模在2004年的基础上翻了一番,首次超过了普通高中的招生规模,高中阶段招生职普比达到5.2:4.8,高中阶段教育结构趋于合理。高中阶段毛入学率由2006年的66%提高到2007年的78%。  相似文献   

9.
2001年到2006年五年间,中国各类高等教育发展迅速,总规模超过2500万人,翻了近1倍,毛入学率达到22%,初步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近年来,中国高等教育开始注重顺应人才市场要求,普通本专科招生结构有所优化。2006年的招生  相似文献   

10.
关于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我国高校从1999年开始进行大规模扩招以来,招生人数在短短几年内翻了一番,到2004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达到了19%,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大众化教育阶段。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每年高校毕业生的数量也在高速增长,从2002年的145万,到2005年的338万,每年以近70万的数量在增长。毕业生数量的大幅增长,使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关注,就业难成为学生、家庭、学校、社会和政府关注的焦点。如何正确认识和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事关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关系到我国社会的稳定和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一、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  相似文献   

11.
深化高校招生制度改革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工程。近年来,我国在全国统一高考的基础上,推出了保送生、自主招生等新的招生制度。但是,这些制度所要求的条件很高,学生必须具备很高的综合素质,一般是具有良好家庭环境和接受高质量的基础教育的学生才能达到,而对农村以及其他低阶层家庭的学生来说,则是相当困难的。因而享受新的招生制度的学生大都是家境较好的学生,农村学生的机会则很少。因此,在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过程中,要充分照顾到各个阶层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公平性,使改革健康进行。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美国高等学校入学考试产业的运营的了解,反思我国考试市场、“考试经济”无序、紊乱的现状,提出健全考试制度、建立非政府的考试机构、制定刚性市场规则等三点建议,以期使考试市场沿着健康、有序的轨道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遵循高等教育发展客观规律的同时,贵州高等教育应更加解放思想,勇于创新,积极探索和改革,尽快走出一条既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又符合贵州实际的高等教育的路子,推进贵州高等教育又好又快地发展,这是贵州高等教育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4.
多元化是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多元化的实质是价值多元,是对"统一笔试招生"和"唯分数标准"的超越,应该在认同和协调多元价值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高校招生主体、形式、内容、标准的多元化,以适应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高校办学特色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孔超 《考试研究》2012,(2):33-40
我国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关键在于革新统一高考评价标准和评价手段单一的局面,增加有利于考核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评价要素,着力构建一套科学、系统的评价标准体系。同时,针对这种评价标准的改变,构建政府宏观管理、高校自主招生、社会全程参与的高校招生公共治理结构,以及“一档多投、双向选择”的新型投档录取方式。这就是高校招生制度综合改革目标模式的基本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发展和产业调整,我国高职教育越来越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文章重新分析和定位我国高职教育,借鉴其他国家高职教育的经验,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探索以“动态模块式课程体系”为核心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从该体系构建的思路、原则、方法、需注意的问题等方面,探讨运用ADDIE模型开发课程模块的可行方案,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进行大胆尝试。  相似文献   

17.
高职扩招是国家做出的重大教育决策,要从更宏观的历史背景和空间地域广度来认识,要从服务于我国经济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高度来认识,要从国家“稳就业”的高度来认识,要从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来认识。本文分别从国家战略、高职教育发展、长三角地区高职教育的发展以及高职院校自身的改革发展等视角,探讨了如何从新的高度认识高职扩招对国家发展的意义,扩招背景下高职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长三角教育一体化背景下高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试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目前的体制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被纳入德育系列。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重视培养大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心理健康教育还处于相对弱化的地位。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面临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愈显其重要。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在厘清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的同时,试对目前的现状与对策作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9.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amine effects of the admission system to higher education on background diversity of students and study efficiency. By using data from a longitudinal project, the students admitted to medical education on different admission grounds are compar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admissions based on upper secondary grades best promote the goal of diversity. In addition, those students perform nearly as well as those admitted via step‐wise procedures. The step‐wise procedures promote study efficiency, but tend to favour applicants with upper‐middle‐class and Swedish backgrounds compared to those admitted via grades. Those admitted on the basis of SweSAT scores perform more poorly than those admitted via grades and step‐wise procedures. Furthermore,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admission via SweSAT scores contradict rather than promote the goals of increasing social, educational, and national diversity in higher education.  相似文献   

20.
教育公平是关乎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课题,高校招生录取公平则是教育公平的基本内容。我国目前的招录制度存在众多不公平因素,影响了教育公平,影响了和谐社会的构建,应加强政府规制,加快加大高校招录制度改革与建设的速度与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